解國記
解國記
解國記,男,漢族,1953年生,河南省清豐縣人。鄭州大學畢業;中央黨校、國防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專題班畢業(結業)。1978年以前在本縣棗格、大屯、夏固、韓村,上小學、初中、高中,在本村務農,到縣煤建公司、縣商業局做臨時工。1978——1981年在鄭州大學中文系讀書。1982年分配到新華社河南分社工作,先後當記者、采編副主任、副總編、副社長。1997年11月——1999年11月任黑龍江分社副社長、黨組副書記,社長、黨組副書記。1999年12月——2014年5月任《新華每日電訊》報總編輯、黨組書記。卸任後為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新傳碩士專業兼職導師,鄭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兼職教授;鄭州大學北京校友會會長,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會員。
政府評授: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
業界學界評授:
中國十大報業創新領軍人物
中國傳媒創新領軍人物
中國媒體品牌貢獻終身成就人物
河南清豐人
鄭州大學畢業
曾任新華社河南分社副社長、新華社黑龍江分社社長
1999年12月至2014年5月任《新華每日電訊》總編輯
整體工作大致分為上下兩個半場:
上半場採訪,被譽為“一個為民請命的記者”(《南方周末》1997年6月13日頭版頭條)
解國記
出任《新華每日電訊》(以下簡稱《電訊》)總編輯,正逢都市報大火,網路突起,《電訊》幾近瀕停而死裡求生;接踵而來新媒體衝擊、紙媒體下滑,《電訊》艱難卓絕中篳路襤褸。以“新華大文摘”、“大型文摘日報”的辦報思路操持《電訊》,硬是使一份生存日艱的怪胎報紙,悄然成長為一家新銳中央級全國時政大報。
《電訊》1993年創刊,原是只為新華社通稿落地服務的報紙。全部用一家通訊社的通稿辦報,前無古人,外無洋人,受眾和市場不買賬,新華社記者也覺得稿子只登在《電訊》上不光彩,所以在相當長一段時期,《電訊》都被戲稱為新華社自娛自樂的“卡拉OK”,發行極其困難。
解國記
他們提出了為讀者當“新聞秘書”、替讀者選新聞精品的辦報主旨,每天從新聞信息的汪洋大海中,為讀者精選精編他們最需要的信息精華,自謂《電訊》是“主流時政大報的形制,大型文摘日報的操持”。
解國記
《電訊》還成為中央和和其他高端讀者高度重視的大報。無論全國兩會還是黨代會、中央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電訊》都是指定進入代表委員房間的少數報紙之一。據無記名問卷調查,兩會和黨代會代表、委員對《電訊》的滿意度高居各報之首。
出版《中外新聞軼事》《中外新聞掌故》《既然當記者》《記者到總編》《新聞微觀》等新聞學專著5本,有的成為研究生指定閱讀書目,有的入選國家圖書館熱點圖書排行榜前三名。
主編《大型文摘日報編輯學基礎》等新聞專著8本,有的得到方漢奇先生高度評價。
序新聞傳播學教授等人著作10本。
搜索類網站曾一度在“相關搜索”區專設“做記者當如解國記”關鍵詞提示。
多家報紙點名學習《電訊》的時政新聞處理,學習《電訊》的版式,赴《電訊》登門取經。
多次接受人民網、新華網等訪談,應邀做央視訪談嘉賓。
多家知名網站長期貼掛點擊熱評演講實錄和訪談視頻。
應邀任多所大學兼職教授、客座教授、博士論文評審委員、碩士畢業生論文答辯委員會主席。
其它有影響作品:
1981年第1期《歷史研究》發表某學者《紅軍長征幾個史實的考證》,否定強渡大渡河十八勇士說,斷言十七勇士說是正確的。解國記根據積累的1961年第12期《新聞業務》文章等資料立即撰文“商榷”,隨後長期不懈相爭。其中,2006年針對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展板的錯誤表述,向新華社領導報送自己的研究成果,新華社發出《“紅軍個個是勇士”——解析強渡大渡河究竟是十七勇士還是十八勇士》電稿,使十七勇士說從“板上釘”變成“活絡猴”。2016年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展覽徹底糾正前錯,把一度被排除在外的孫繼先,列在原十七勇士之上。《新華每日電訊》2016年10月24日第五版配評論整版發表解國記文章《從“十八勇士”的爭定看孫繼先將軍品格》,通過記敘學界數十年論爭而將軍本人卻一直默不認功的過程,頌揚前輩武不懼戰死、文不計名利的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