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道場懺法

《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中的文章

相傳氏生前嫉妒六宮,死而為蟒,帝乃集沙門修此懺法,撰成十卷,為之懺悔。氏乘此功德,乃得生忉利天云云。一說謂南朝齊竟陵王蕭子良作《凈住子》二十卷,說凈行法三十門;梁·天監年間(502~519),諸名僧刪編整理成十卷四十品;其後,傳寫之訛誤日增,至元代由妙覺智等人重新修治校訂而成今本。南宋·志磐即據此整理成《水陸修齋儀軌》六卷。此外,另有一說謂此懺法乃梁僧寶唱所撰。

簡介


【慈悲道場懺法】《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書名)啟運慈悲道場懺法之略名。
【慈悲道場懺法】《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卷。
又作《啟運慈悲道場懺法》。俗稱《梁皇寶懺》、《梁皇懺》。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五冊。據卷首所附〈慈悲道場懺法傳〉序文,可知此懺法相傳系梁武帝為皇后■氏所集。

十二大願


本書以化六道、報恩、持禁戒不起犯心等十二大願為首,其次為(1)歸依三寶,(2)斷疑,(3)懺悔,(4)發菩提心,(5)發願,至(40)囑累為止。最後以贊佛咒願終結。
◎附︰周叔迦〈慈悲道場懺法〉(摘錄自《最上雲音室讀書記》)
梁·釋寶唱撰。此卷端有〈慈悲道場懺法傳〉,謂此懺乃梁武帝為皇后■氏所集。■氏以隍六宮,死而為蟒,帝乃撰此懺文,為之懺悔,■氏乘此功德乃生忉利天,此文自梁已來已數百年云云。考《梁書》〈■後傳〉,■氏卒於齊·永元元年,時武帝方為雍州刺史,不得雲嫉妒六宮。又《南史》〈■後傳〉雲︰‘化為龍,帝於露井上為殿祀之。’若上生忉利者,何為復祀於井上耶?此傳殆宋人附會妄誕之作,不可信也。
夫懺悔之法,肇興於劉宋,唐·道宣《續高僧傳》〈興福篇論〉雲︰‘藥師行事,源出宋朝。’蓋釋慧簡由東晉譯《大灌頂經》錄出別行,又北涼譯之《金光明經》,明懺悔之法,當時弘通亦甚盛。及堯良耶舍譯《觀藥王葯上菩薩經》,曇摩密多譯《觀普賢行法經》,皆與懺法有關。故《廣弘明集》〈悔罪篇〉序雲︰‘普賢、葯上之侶,分衢而廣斯塵也。’齊竟陵王所撰《凈住子凈行法門》,亦即懺法之一。梁初有《方廣懺法》,源在荊襄,本以癘疾,祈誠悔過,疑即偽經中之《大通方廣懺悔滅罪成佛經》也。
至於梁武帝所制,凡有兩本︰一曰《六根大懺》,此乃帝所親行,故文曰‘萬方有罪,在予一人。’此本今佚。二曰《六道慈懺》,事在歲終方行此禮,乃授僧眾行之者,皆見《續高僧傳》〈興福篇論〉中。其後懺法繁興,如《涅盤》、《大品》、《金剛般若》、《天王般若》、《法華》、《方等》、《虛空藏》等懺法,簡文、沈約江總之流,咸有悔文之作。今存世者唯有此本,殆即道宣所謂《六道慈懺》者也。

相關資料


《大唐內典錄》雲︰‘《眾經懺悔滅罪法》三卷,天監中敕莊嚴寺沙門釋寶唱等總撰集錄,或建福禳災,或禮懺除障’云云。是此懺古分三卷,第一卷即今之第一、二兩卷,有六章︰(1)歸依三寶,(2)斷疑,(3)懺悔,(4)發菩提心,(5)發願,(6)發迴向心。第二卷即今之第三、四、五、六卷,有四章︰(1)顯果報,(2)出地獄,(3)解怨釋結,(4)發願。第三卷即今之第七、八、九、十卷,有五章︰(1)自慶,(2)為六道禮佛,(3)迴向,(4)發願,(5)囑累。後人分自慶為三,分六道禮佛為二十三,分迴向為二,凡為四十章。總凡禮佛一二七五尊,初維衛佛等七佛,善住等十佛,出《分別功德經》;金剛不壞等三十五佛,出《決定毗尼經》;普光佛等五十三佛,出《觀藥王葯上菩薩經》;寶海等百七十佛,出《稱揚諸佛功德經》;拘留孫佛等千佛,出《三劫三千佛名經》。第三卷果報、地獄等文,廣引《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及《雜藏經》文,既包括幽奧,詳略古今,所以千餘年來,流傳不絕,可稱為大乘律宗此土撰述之要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