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仙女座的結果 展開

仙女座

天文學仙女座

仙女座是全天88個現代星座之一,也是2世紀希臘羅馬天文學家托勒密列出徠的48個星座之一,位於天球赤道以北,仙女座中的主星M31(仙女座星系),是該星系群中的最大成員之一。在希臘神話中,仙女座象徵被拴在岩石上待海怪刻托吞噬的女神安德洛墨達。仙女座在北半球秋季夜晚最易觀賞,同時出現的還有象徵珀耳修斯神話中其他神祇的星座。

仙女座位於大熊座的下方,飛馬座附近。仙女的頭為壁宿二,是飛馬座四邊形的其中一隻角。由於其赤緯偏北,仙女座只有在南緯40度線以北的地區能夠看到,在40度以南的地區則會位於地平線之下。仙女座是天球上最大的星座之一,面積為722平方度,是滿月大小的1400倍,最大星座長蛇座面積的55%,也是最小星座南十字座面積的十倍以上。

神話故事


仙女座
仙女座
在希臘神話中,安德羅墨達(Andromeda)是依索匹亞(Ethiopia)國王克甫斯(Cepheus)和王后卡西奧佩婭(Cassiopeia)的女兒,其母因不斷炫耀自己的美麗而得罪了海神波塞冬之妻安菲特里忒,安菲特里忒要波塞冬替她報仇,波塞冬遂派鯨魚座蹂躪依索匹亞,克甫斯大駭,請求神諭,神諭揭示解救的唯一方法是獻上安德羅墨達。
她被她的父母用鐵索鎖在鯨魚座所代表的海怪經過路上的一塊巨石上,後來英雄[[珀耳修斯]剛巧瞥見慘劇,於是立時拿出蛇發魔女美杜莎的人頭,將鯨魚座石化,珀耳修斯殺死海怪,救出了她。
後來安德羅墨達替珀耳修斯誕下六個兒子,包括波斯的建國者Perses及斯巴達王廷達柔斯(Tyndareus)的父親Gorgophonte。
在原版波德星圖(Uranographia)中,仙女座雙手是被鐵鏈縛著的。

星座特徵


M31

仙女座中有一個主星系,M31(仙女星系),是本星系群中的最大成員之一。仙女座以從α星出發的兩條曲線作為特徵,你可以很容易地從仙后座和北極星之間的連線上找到它。毫無疑問,仙女座最著名的應該是M31星系,它是河外星系,是一個象銀河系一樣龐大的星系。M31距離我們大約200萬光年,是肉眼可見的最遠的天體。M31曾一度被認為是星雲,直到1924年其星系的身份才被哈勃(Edwin Hubble)確定下來。如果你用簡單的雙目望遠鏡觀察就可以發現在M31周圍還有2個伴星系:南邊的M32和北邊的M110。在這些有趣的天體中,可以肯定仙女座γ是一個雙星系統,由一個橙巨星(orange giant)和一個小藍星(blue star)組成(從γ星的運動中可以看出,但這需要一些設備)。

NGC752

徠NGC 752也值得注意,一個巨大的疏散星團(open cluster),其中含有一百顆以上的9、10等星,有幾顆勉強等於9等星,最亮的8.54 等(SAO 55080)。在該星團方向上有一顆更亮的星,8.07等(SAO 55101),但不是成員星,僅僅是在天球上重合而已;還有行星雲NGC 7662可以用小型設備觀測到。

其他相關

在講秋季四邊形時,已經提到過仙女座了(參見“飛馬座”的星座介紹)。構成這個四邊形的α星是仙女座中最亮的一顆,從四邊形中飛馬座α星到仙女座α星的對角線,向東北方向延伸,仙女座、δ、β、γ這三顆亮星(除δ是3m外,其它兩顆都是2m星)幾乎就在這條延長線。再往前延伸,就碰到英仙座的大陵五了。大陵五與英仙座α星還有仙女座γ星剛好構成了一個直角三角形。這顆仙女座γ星是個雙星,其中主星是顆2.3m的橙色星,伴星為5.1m的黃色星。有趣的是,這顆伴星是個“變色龍”,從黃色、金色到橙色、藍色,簡直像個高明的魔術師一樣變來變去。仙女座中最著名的天體,大概要算是那個大星雲了。在仙女座υ星附近,晴朗無月的夜晚,我們可以看到一小塊青白色的雲霧,這就是仙女座大星雲。這個星雲早在1612年就被天文學家發現了,但直到本世紀2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才徹底搞清,它和人馬座中的那些星雲完全是兩碼事,它是遠在220萬光年外的一個大星系,所以它的正確名稱應該是“仙女座河外星系”。仙女座河外星系的直徑為17萬光年,包含3000多億顆恆星。它和我們銀河系很相似,也是漩渦狀的,也有很多變星、星團、星雲等。有趣的是,在它身旁還有兩個小星系,它們一起構成了一個三重星系。

重要主星

仙女座α:壁宿二(Alpheratz)
仙女座β:奎宿九(Mirach)
仙女座γ:天大將軍一(Alamak)——它是一個雙星系統,主星為黃色,伴星為藍色。
仙女座δ:奎宿五
仙女座ε:奎宿四
仙女座ζ:奎宿二
仙女座η:奎宿

方位判斷


仙女座星系的直徑是50千秒差距(16萬光年),為銀河系直徑的一倍,是本星系群中最大的一個星系,距離我們
大約220萬光年。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有很多的相似,對二者的對比研究,能為了解銀河系的運動、結構和演化提供重要的線索。
1786年,F.W.赫歇耳第一個將它列入能分解為恆星的星雲。1924年,哈勃在照相底片上證認出仙女座星系旋臂上的造父變星,並根據周光關係算出距離,確認它是銀河系之外的恆星系統。1944年,巴德又分辨出仙女座星系核心部分的天體,證認出其中的星團和恆星。
我們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正在相互靠近對方,在大約30億年後兩者可能會碰撞,在融合過程中將會暫時形成一個明亮、結構複雜的混血星系。一系列恆星將被拋散,星系中大部分遊離的氣體也將會被壓縮產生新的恆星。大約再過幾十億年後,星系的旋臂將會消失,兩個螺旋星系將會融合成一個巨大的橢圓星系。
位於仙女星座的巨型旋渦星系 (M31)。1950.0曆元的天球坐標是赤經0400,赤緯+41°00。視星等m 為3.5等。肉眼可見,狀如暗弱的橢圓小光斑。在照片上呈現為傾角77°的SB型星系(見星系的分類),大小是160′×4
仙女座
仙女座
0′,從亮核伸展出兩條細而緊的旋臂,範圍可達245′×75′。在《梅西耶星表》中的編號是M31,《星雲星團新總表》中的編號是NGC224,習稱仙女座大星雲,現稱仙女星系。1786年,F.W.赫歇耳第一個將它列入能分解為恆星的星雲。1924年,哈勃在照相底片上證認出 M31旋臂上的造父變星,並根據周光關係算出距離,確認它是銀河系之外的恆星系統。現代測定它的距離是 670千秒差距(220萬光年)。直徑是 50千秒差距(16萬光年),為銀河系的一倍,是本星系群中最大的一個。1944年,巴德又分辨出 M31核心部分的天體,證認出其中的星團和恆星,並指明星族的空間分佈與銀河系相似。M31旋臂上是極端星族I,其中有O-B型星(見恆星光譜分類)、亮超巨星、OB星協、電離氫區。在星系盤上觀測到經典造父變星、新星、紅巨星、行星狀星雲等盤族天體。中心區則有星族Ⅱ造父變星。暈星族成員的球狀星團離星系主平面可達30千秒差距以外。近年來還發現,M31成員的重元素含量,從外圍向中心逐漸增加。這種現象表明,恆星拋射物質致使星際物質重元素增多的過程,在星系中心區域比外圍部分頻繁得多。1914年皮斯探知 M31有自轉運動。1939年以來歷經H.D.巴布科克等人的研究,測出從中心到邊緣的自轉速度曲線,並由此得知星系的質量。據目前估計,M31的質量不小於 3.1×10個太陽質量,比銀河系大一倍以上,是本星系群中質量最大的一個。

天文觀測


最佳觀測月份:10月-11月
最佳觀測地點:北緯90°-南緯40°
21時上中天日期:11月27日
觀測M31的最好時間是在秋天的夜晚,每年10月9日子夜仙女座的中心經過上中天。秋夜的星空不像春夏兩季的星
仙女座
仙女座
空有那麼多明亮的星座,一群王族星座是秋夜星空的最大特點。這些王族星座的主人公是古代衣索比亞的國王、王后和公主,以及從海中怪獸的手裡救回公主的勇士,即英仙。在仙王座、仙后座、仙女座、英仙座等一批王族星座當中,仙女座因為擁有M31而成為最受人們矚目的星座。仙女座大星雲大致位於仙女座的中心位置,在南緯48°以北的廣大地區都可以看到仙女座大星雲。
為了能夠在浩繁的群星當中順利地找到仙女座大星雲,我們需要首先熟悉一下秋夜星空。秋夜的銀河已轉到東北方,可以看見在銀河中“游泳”的仙后座,它有5顆相當明亮的恆星排列成英文字母“W”的形狀,很容易辨認。仙后座的西面為仙王座,東面是英仙座。銀河南邊不遠,有四顆亮星成一個明顯的四邊形排列,這就是著名的秋季大四邊形。四邊形的三顆星都屬於飛馬座,只有東北角的那一顆星是仙女座a星。仙女座a星的目視星等為2等,白色。從仙女座a星往北約12°,再往東約5°遠的地方有一顆3等的雙星,是仙女座γ星,中文名叫“天大將軍”。這個“天大將軍”我們要格外注意,仙女座大星雲M31非常靠近它,就在它的西邊僅僅1°遠的地方。
仙女座大星雲的總星等為4等,單位面積的亮度平均為6等,晴朗無月的夜晚用肉眼依稀可見,像一小片白色的雲霧。通過一架小型天文望遠鏡就能看出它那柔和的銀白色橢圓形狀。仙女座大星雲是一個典型的旋渦星系,但是由於它是側面朝向我們,所以不容易看出它的一條條的旋臂。通過口徑大一些的天文望遠鏡,可以看出它的一些結構,比如它的核心特別明亮,並且越往中心部分越明亮,還可以看出一部分旋臂、黑色的塵埃線、球狀星團和恆星雲等。另外還可以看到它的兩個矮星系伴侶,一個小的、呈圓形的、很密集的橢圓星系M32在M31核心的南面,另一個略微暗弱一點兒但比M32更大且長的橢圓星系M110在M31的西北邊。還有許多銀河系內的比較暗弱的恆星充滿了這一天區,更為仙女座大星雲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100多年以前,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還局限在銀河系以內。當時,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許多雲霧狀天體,將它們統稱為星雲。一些天文學家使用分光方法觀測和研究了恆星和星雲之後,發現這些雲霧狀天體其實並不全都是同一類天體。其中有一類是由氣體和塵埃構成的,是位於銀河系以內的真正的氣體星雲;而另一類雲霧狀天體實際上卻是由許多恆星密集在一起構成的恆星集團,它們往往具有旋渦狀結構,因而又稱之為“旋渦星雲”。仙女座大星雲就是這些旋渦星雲當中最典型的一個。
旋渦星雲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天體系統?它們是銀河系以內的天體還是銀河系以外的天體?這個問題令天文學家十分費解,並且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大家都沒有辦法達到共識。1920年4月26日,美國國家科學院為這個問題專門召開了一次題為“宇宙尺度”的辯論會,辯論的內容是銀河系的大小和旋渦星雲的真相。這兩個問題是緊密相關的。如果銀河系足夠大,而旋渦星雲很近很小,那麼後者就是前者的組成部分;相反,旋渦星雲就是銀河系之外獨立的“宇宙島”。
在測定天體距離方面頗有成就的柯蒂斯認為旋渦星雲是河外星系,他根據仙女座大星雲中新星的亮度估計了它的距離,約為100萬光年,遠遠大於銀河系的直徑。柯蒂斯說:“作為銀河系以外的星系,這些旋渦星雲向我們指示了一個比我們原先所想象的更為宏大的宇宙。”
對銀河繫結構做出了正確解釋的沙普利堅決不同意柯蒂斯的結論,他堅持認為“旋渦星雲與其它星雲一樣都是銀河系的成員”。他的證據是一位荷蘭天文學家范瑪南所提供的觀測結果:旋渦星雲的距離只有數千光年,都在銀河系的範圍以內。當時辯論雙方各持己見,誰也拿不出足夠的理由將對方說服。旋渦星雲成為舉世矚目的難解之謎。
就在許多天文學家為旋渦星雲的本質問題而煞費苦心的時候,年輕的天文學家哈勃在 1923年通過威爾遜山天文台2.54米的巨型反射望遠鏡拍攝了一批高清晰度的旋渦星雲照片。哈勃對這批旋渦星雲的照片做了仔細的推敲,照片上仙女座大星雲M31的外圍已被分解為恆星。從這些恆星中他找到了第一顆造父變星。第二年,他又從仙女座大星雲中辨認出許多造父變星。造父變星的綽號叫“量天尺”,利用“造父變星周光關係”可以推算出這些變星的距離,進一步就可以確定出它們所隸屬星雲的位置了。這是一條揭開旋渦星雲本質之謎的正確途徑。哈勃計算出M31的距離約為90萬光年,而當時已知銀河系的直徑為10萬光年。由此哈勃確認M31是遠在銀河系以外的獨立的星系。1924年底,哈勃對於旋渦星雲的研究結果公布后馬上得到了大家的公認。
現代測量結果表明,仙女座大星雲M31距離我們220萬光年,是地球人類肉眼可以看見的最遙遠的天體。M31的直徑約16萬光年,幾乎比銀河系大一倍;所包含的恆星數目也比銀河系大約多一倍;質量也比銀河系大一倍以上。
M31有7個伴星系,前面已經提到過的M32和M110是7個伴星系中最明亮的兩個,它們的視星等都是9等左右,M32的直徑大約7000光年,M110的直徑大約14000光年。還有兩個伴星系也比較亮,通過口徑15厘米以上的望遠鏡能夠看到,它們是NGC147和NGC185,直徑分別為7800光年和9500光年,也都是橢圓星系,都位於M31以北大約7°的天區。從星圖上看,這兩個伴星系都在仙后座中,實際上,它們與M31有著物理上的聯繫。另外3個伴星系的亮度大約13等甚至更暗,要通過大型天文望遠鏡才能看到。
事實上,我們的銀河系與鄰近的大約30個星系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比較小的星系集團,叫做本星系群。本星系群中最主要的成員是仙女座大星雲,其次是我們的銀河系,另外還有大小麥雲、三角座的旋渦星系M33等等。
1993年哈勃空間望遠鏡得到的M31中心部分的照片,顯示出它有兩個核,這是一個令人驚異的新發現。有人猜想可能是曾經有一個伴星系闖入了M31的核心,但是目前還沒有得到大家的公認。
人們從對仙女座大星雲的觀測和研究當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的信息,發展了對宇宙的認識。仙女座大星雲一直是天文學家關注的對象,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還會是。

流星雨簡介


仙女座流星雨的歷史直接與比拉彗星的歷史相關。比拉彗星是由法國的蒙太谷(Montaigne)在1772年3月8日發現
仙女座
仙女座
的,第二次回歸由他的同胞龐斯(J.L.Pons)在1805年11月10日所發現。1826年2月27日,德國人懷赫姆·馮·比拉(Wilhelm von Biela)又再次發現了這顆彗星。前兩次這顆彗星植被觀測到29日和36日,但1826年這次一共被觀測到了72天,因此比拉得到了彗星的命名權。1832年9月24日赫歇耳(John Herschel)又重新找到了回歸的比拉彗星。
1839年因為彗星位置不好,人們沒有觀測到比拉彗星。但1845年11月26日,義大利觀測者德維克(Francesco de vico)第一個觀測到回歸的比拉彗星。12月觀測信息很少,但1846年1月13日,馬特盧·毛利(Matthew Fontaine Maury)報告說彗星出現了兩個核。觀測者們報告說兩個彗核緩慢移開,到了3月底,距離達14角分。考慮到彗星和地球的距離,兩個核之間的距離實際達到160萬英里。
義大利觀測者色齊(Father A.Secchi)在1852年8月26日觀測到回歸的比拉彗星,但直到9月25日才觀測到第二彗星。彗星的位置很不好,因此9月底人們就沒有看到它了。這也是人們最後一次看到比拉彗星,1859年位置不好,沒有能發現。1865-1866年位置很好,但搜尋沒有成功。天文學家們認為彗星已經完全破碎了。
1852年斯特福(O.W.Struve)所繪的分裂后的比拉彗星
比拉彗星的故事就告一段落,天文界就開始等待新流星群的出現了。早在1798年12月6日,海因切·布蘭德(Heinrich W.Brandes)就觀測到了壯麗的流星雨。他描繪到:“天一黑我就注意到了他們,它是如此的好看使我沒辦法離開我的座位。”他進行了計數,在一連四個小時內流量達到100顆/小時,隨後流量迅速回零。布蘭德觀測到了幾千顆流星,但他卻沒有能給出輻射點的位置。1830年12月7日,法國人雷拉(Abbe Raillard)也觀測到了“許多”流星,但他卻沒有給出更加具體的細節。1838年美國東海岸的觀測確認了前面兩位的發現,赫里克(Edward C.Herrick)和布希(C.P.Bush)等人從12月6日觀測到了15日,7日晚觀測到了流量為28-62顆/小時的流星雨。他們指出“6-7日有許多火球……帶有餘跡”。赫里克引用了紐約、喬治亞等地區的觀測報告指出,輻射點“距離仙后座不遠,應該在英仙座劍上的星團附近”,總計流量達125-175顆/小時。德國人海斯(Eduard Heis)觀測到了1847年12月6日的活動並指出輻射點位於赤經21度,赤緯 54度。
1862年沙帕雷尼(Giovanni Virginio Schiaparelli)的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和英仙座流星雨的理論引起了天文學界的興趣,並尋找更多的彗星-流星雨關聯。1867年,奧匈帝國的威斯教授(Professo Edmond Weiss)、德國的德阿拉斯特(Heinrich Louis d'Arrest)和同胞加爾教授(Professo Johann Gottfried Galle)獨立之初1798年和1838年活動的流星群軌道和比拉彗星一致。因此比拉彗星成為第一批知道產生流星雨的彗星中的一個。威斯和加爾指出1872年將有仙女座流星雨出現,但德阿拉斯特認為是1878年12月6日。
威斯繼續對比拉彗星和仙女座流星雨的研究,他注意到彗星的升交點逐漸降低。經過細緻的計算,他認為仙女座流星雨將在1872或者1879年的11月28日大規模活動。茲佐里(Giuseppe Zezioli)在1867年11月30日進行了觀測,在赤經17度,赤緯 48度觀測到7顆流星,部分證實了威斯的趨勢預測。
比拉彗星下次將在1872年回歸,但誰也沒有看到比拉彗星。相反,在11月27日日落後不久,比拉彗星的碎片開始沖入地球大氣。義大利觀測者但澤(Father P.F.Denza)等在6個半小時內觀測到33400顆流星。在11月27.79日,他描述道“是一場真正的煙花”,在每分鐘約有400顆流星出現。法國的安德森(J.F.Anderson)在當地時間18時30分數到每分鐘30顆左右的流星,而19時45分達到每小時36顆(11月27.78日)而到22時30分回落到每分鐘14顆左右。
最完整的數據之一來自斯通尼赫斯特天文台。在已經有威斯的預測之後,佩里(S.J.Perry)在日落之後就開始觀測。在兩名助手的幫助下,他準確的測定了輻射點位於赤經26.6度,赤緯 43.8度。極大出現在當地時間20:10(11月27.84日),當時的流星多得數不過來。在20:47-21:00總計13分鐘內,一名觀測者觀測到512顆流星。佩里說當時全天應該是每分鐘100顆流星。不過他們說90%的流星都比較暗。佩里說一個明亮的仙女座流星“是一個白星加上藍色的尾巴”,流行還有集群出現的趨勢,比如21:16“5顆流星從仙女座γ附近同時射出”。
儘管西歐處在很好的觀測位置,但北美觀測者也有不錯的成果。牛頓(Hubert A.Newton)從11月24日開始進行觀測,他指出輻射點位於仙女座γ星附近。24日的ZHR約為40-50,25日回落到20-25。26日陰天,但27日他們成功的觀測到了一場暴雨。牛頓說2-6名觀測者一組的觀測對在當地時間18:38-19:34(大約11月28.0日)一共數到1000顆流星,在19:35-21:00之間回落到750。這些流星比獅子座流星雨緩慢,而且大多暗弱。輻射點大致位於赤經26度,赤緯44度,並指出輻射點非常彌散,直徑達8度以上。
1873年,仙女座流星雨一點都沒有活動。德阿拉斯特和威斯的 1878-1879年的活動也沒有出現。不久之後,幾位天文學家預測1885年11月27日將再次出現活動,在預測時間幾個星期之前,最後提示由克洛夫(Crawford)散發出去。
1885年11月27日日落後不久,人們迅速發現天空中的流星雨。蘇格蘭的史密頓(James Smieton)在17:30開始觀測,流量大約是每分鐘25顆。到了18時(11月27.75日)流量增加到100顆每分鐘,但迅速回落。史密頓說18:38有一個每分鐘70顆的峰值,之後流量迅速回落。輻射點位於赤經21度,赤緯 44度。他描述說流星的余跡給人以深刻印象。
仙女座
仙女座
威廉·丹寧(William F.Denning)在一天之前就已經觀測到活動了,流量為100顆/小時。他認為大部分流星太暗弱,因此測定不準確,他認為實際ZHR可以達到3600或者以上。
牛頓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更多關於1885年仙女座流星雨的信息,其中法國的馬賽天文台在11月27.7-27.8日間觀測到每分鐘213-233顆的高流量,他認為極大出現在11月27.76日,ZHR達75000。
雖然牛頓的工作已經很出色,但他卻繼續研究流星群的軌道性質,他認為比拉彗星在1794年、1831年和1841-42年經過木星附近,併產生了厚達20萬英里的物質雲,並指出流星雨極大的太陽黃經從1978年的256.2度移到1885年的245.8度——提前了差不多11天。
1885年之後仙女座流星雨又消失不見,但在1892年美國觀測者再次觀測到爆發,當然不能和1872年和1885年的相比了。不過1892年11月24日的活動仍然產生了每小時幾百顆的流量,加利福尼亞州的皮里恩(C.D.Perrine)更是在78分鐘內觀測到1013顆流星。仙女座流星雨在1899年11月24日和1904年11月21日達到極大,ZHR分別為100和20,這顯示仙女座流星雨的軌道物質已經分佈得越來越均勻了。
儘管1940年之後目視觀測已經基本看不到仙女座流星雨,但1952-1954年的哈佛流星計劃卻仍然拍攝到47顆仙女座流星雨的成員,並計算出了線速度為20公里/秒左右。在11月14日ZHR可達1。1971年,馬斯登(Brian G.Marsden)和瑟卡尼納(Zdenek Sekanina)對比拉彗星的軌道進行了複查,克雷塞克(Lubor Kresak)計算了當時的流星群軌道,並指出極大已經提前到了11月17日,輻射點位於赤經26.2度,赤緯 24.6度(比19世紀的位置偏南了20度),克雷塞克說地球到彗星軌道的最近距離為0.05AU。
貝蒂爾-安德斯·林布拉(Bertil-Anders Lindblad)在1971年再次利用哈佛流星計劃的數據研究了仙女座流星雨並計算出了軌道。同時,就如同上面所說的,由於木星的影響,彗星軌道在過去200年間有了比較大的變化,因此仙女座流星雨的軌道是不斷變化的。12月的仙女座流星雨比較老而11月的仙女座流星雨要新一些。
1970年以後,人們又對仙女座流星雨進行了目視觀測並取得一些有意思的成果。1970年11月22日,馬丁·海爾(Martin Hale)觀測到的流量為1顆/小時,而後幾個夜晚,馬克·薩維(Mark Savill)觀測到的ZHR達4。1971-1975年,不列顛流星協會對仙女座流星雨進行了觀測,目視流量為3-10顆/小時,而無線電觀測的ZHR高達35。西澳流星組織的成員在1979-1981年進行了觀測,ZHR為3-4之間,平均星等為3.42,3.8%留下余跡。

歷史與神話


西方歷史

在年代比希臘天文學更早的古巴比倫天文學中,仙女座中間和雙魚座的一部分恆星合起來形成一個星座,象徵巴比倫神話中的生育女神亞奴尼圖(Anunitum)。
仙女座所象徵的是希臘神話中“被鏈條拴住的女神”安德洛墨達,也就是玻耳修斯之妻、傳說中衣索比亞國王克甫斯和王后卡西歐佩亞之女。在這一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裡,卡西歐佩亞炫耀自己的女兒比涅瑞伊得斯海仙女還要貌美,海仙女便向海神波塞冬告狀,希望他能懲罰卡西歐佩亞的無禮之言,波塞冬因此令海怪刻托侵襲衣索比亞。驚慌失措的國王克甫斯從阿蒙神諭得知,要拯救王國,就只有把女兒安德洛墨達獻祭給刻托。安德洛墨達被鏈條拴在海石上,此時英雄玻耳修斯用女妖美杜莎的頭把海怪化為岩石,救下了她。
仙女座是希臘神話中仙后卡西奧佩婭的女兒,仙女的頭為壁宿二,是飛馬座四邊形的其中一隻角。仙女座是全天88星座之一,位於大熊座的下方,飛馬座附近。仙女座因仙女座大星系M31而著名。M31距離我們大約200萬光年,是肉眼可見的最遠的天體. 在希臘神話中,安德羅墨達(Andromeda)是衣索比亞(Ethiopia)國王克甫斯(Cepheus)和王后卡西奧佩婭(Cassiopeia)的女兒,其母因不斷炫耀自己的美麗而得罪了海神波塞冬之妻安菲特里忒,安菲特里忒要波塞冬替她報仇,波塞冬遂派鯨魚座蹂躪衣索比亞,克甫斯大駭,請求神諭,神諭揭示解救的方法是獻上安德羅梅達。
大陵五(英仙座β)在歐洲又被稱為“魔星”,便象徵著美杜莎的頭。後來,玻耳修斯和安德洛墨達成婚,誕下七兒二女,並建立起邁錫尼城,是為玻耳修斯王朝。安德洛墨達去世后,智慧女神雅典娜在天上製成星座來紀念她,也就是仙女座。仙女座緊鄰的英仙座、仙后座、鯨魚座和仙王座也分別象徵神話故事中的玻耳修斯、卡西歐佩亞、刻托和克甫斯。
托勒密於2世紀所著的《天文學大成》中,最早共列出48個星座,仙女座就是其中一個:壁宿二(仙女座α)為安德洛墨達的頭,車府增十六(仙女座ο)和螣蛇十九(仙女座λ)為鏈條,奎宿五、奎宿六、奎宿八、奎宿九和天大將軍一(仙女座δ、π、μ、β和γ)為身體及雙腿的輪廓。阿拉伯天文學家也有記載托勒密的星座,但在仙女座中額外納入幾顆星,象徵女神腳下的一條魚。1787年,德國天文學家約翰·波得將仙女座內的幾顆恆星以及蠍虎座的大部分恆星合起來,歸為腓特烈榮譽座,以紀念普魯士腓特烈大帝,但不久后便不再通用。但與古時定義不同的是,現代的仙女座不再是幾顆亮恆星連起來的輪廓,而是天球上一個包含這些亮恆星以及周邊天體的特定區域。1922年,國際天文聯合會決定根據仙女座的拉丁文名Andromeda,得出其正式縮寫“And”。尤金·德爾波特在1930年定下仙女座的正式邊界,即一個由36段線組成的多邊形。根據赤道坐標系統,仙女座位於赤經22時57.5分和2時39.3分之間、赤緯53.19度和21.68度之間。

中國歷史

中國天文學中的奎宿包括仙女座的9顆星(仙女座β、μ和ν等)及雙魚座的7顆星等,呈鞋形。仙女座γ又稱天大將軍一,屬於天大將軍。仙女座α連同飛馬座γ組成壁宿──玉皇宮殿、藏書閣的東牆。仙女座的北部為天廄,西部連同蠍虎座形成螣蛇。

阿拉伯歷史

阿拉伯天文學中的“鯨魚座”(الحوت,al-Hut)包括仙女座中的奎宿一、奎宿二、奎宿四、奎宿五、奎宿六、奎宿七、奎宿八、奎宿九、奎宿增廿二(仙女座ν、μ、β、η、ζ、ε、δ、π、32)以及仙女座星系,另含現代西方鯨魚座中的外屏五、奎宿十四、奎宿十五和奎宿十六(鯨魚座ν、φ、χ和ψ) 。

印度歷史

有關仙女座的印度神話故事和希臘神話非常相似:根據梵文古文獻記載,女神安塔爾瑪達同樣被拴在岩石上。由於兩個故事之間有諸多相似之處,例如女神名稱“安塔爾瑪達”與“安德洛墨達”發音之近,因此學者相信兩者的背景有緊密的聯繫。

其他地區歷史

安德洛墨達也和美索不達米亞創世神話中的混沌女神迪亞馬特有關聯。迪亞馬特為丈夫阿勃祖誕下許多妖怪,但後來決定發起戰爭消滅這些妖怪。最後馬爾杜克把她殺死,結束了戰爭,並把迪亞馬特的遺體做成星座,讓凡人用來計時。
馬紹爾群島人把仙女座、仙后座、三角座和白羊座合起來組成一個象徵鼠海豚的星座。仙女座的亮星主要位於豚身,仙后座為豚尾,白羊座為豚首。土阿莫土群島人把壁宿二稱為“Takurua-e-te-tuki-hanga-ruki”,意為“勞苦之星”。

主要天體


星座主要星體

拜耳命名法弗蘭斯蒂德命名法其他名稱中國星官視星等備註
仙女座ο仙女座1車府增二十車府增十六3.62 等 四合星,仙后座γ型變星,Vmax = +3.58, Vmin = +3.78 
----仙女座2----車府增十七5.09 等聚星 
----仙女座3----螣蛇十六4.64 等----
----仙女座4----螣蛇增四5.30 等 雙星
----仙女座5----螣蛇增二5.68 等----
----仙女座6----車府增十八5.91 等 ----
----仙女座7----螣蛇十七4.53 等----
----仙女座8----螣蛇十八4.82 等可能為變星 
----仙女座9仙女座AN螣蛇增七5.98 等天琴座β型變星
----仙女座10----螣蛇增六5.81 等 ----
----仙女座11----螣蛇增三5.44 等----
----仙女座12----螣蛇增八5.77 等三合星 
----仙女座13----螣蛇增五5.75 等獵犬座α型變星
----仙女座14----螣蛇增九5.22 等有一顆行星
----仙女座15仙女座V340螣蛇增十5.55 等 盾牌座δ型變星
仙女座λ仙女座16----螣蛇十九3.81 等 獵犬座RS型變星
仙女座ι仙女座17----螣蛇二十二4.29 等----
----仙女座18----螣蛇增十二5.35 等 ----
仙女座κ仙女座19----螣蛇二十一4.15 等三合星 
仙女座ψ仙女座20----螣蛇二十4.97 等聚星
仙女座α仙女座21Alpheratz壁宿二2.07 等分光雙星 
----仙女座22----螣蛇增十一5.01 等----
----仙女座23----天廄增一5.71 等----
仙女座θ仙女座24----天廄一4.61 等 可能為變星 
仙女座σ仙女座25----天廄三4.51 等----
----仙女座26----仙女座二十六6.10 等雙星 
仙女座ρ仙女座27----天廄二5.16 等----
----仙女座28----奎宿增一5.20 等 盾牌座δ型變星 
仙女座π仙女座29----奎宿六4.34 等 分光雙星
仙女座ε仙女座30----奎宿四4.34 等----
仙女座δ仙女座31Delta 奎宿五3.27 等雙星
----仙女座32----奎宿增二十二5.30 等----
----仙女座33仙女座星系 奎宿增二十一約 3.44 等本星系群最大星系
仙女座ζ仙女座34----奎宿二4.08 等 天琴座β型變星/獵犬座RS型變星 
仙女座ν仙女座35----奎宿七4.53 等 分光雙星 
----仙女座36----奎宿增九5.46 等可能為變星 
仙女座μ仙女座37----奎宿八3.86 等聚星
仙女座η仙女座38----奎宿一4.40 等----
----仙女座39----奎宿增二十5.95 等雙星系統
----仙女座41----奎宿增十九5.04 等----
仙女座φ仙女座42----軍南門4.26 等 發射線星 
仙女座β仙女座43Mirach奎宿九2.07 等 紅巨星,變星
----仙女座44----奎宿增十八5.67 等----
----仙女座45----奎宿增十六5.80 等雙星
仙女座ξ仙女座46Adhil 天大將軍增一4.87 等 ----
----仙女座47----奎宿增十七5.60 等----
仙女座ω仙女座48----天大將軍增三4.83 等 ----
仙女座A仙女座49----天大將軍四5.27 等----
仙女座υ仙女座50----天大將軍六4.10 等有四顆行星:仙女座υb、仙女座υc、仙女座υd、仙女座υe
----仙女座51Nembus 天大將軍三3.59 等----
仙女座χ仙女座52----天大將軍五5.01 等----
仙女座τ仙女座53----天大將軍七4.96 等 可能為變星 
----仙女座55----天大將軍增十一5.42 等雙星
----仙女座56----天大將軍八5.69 等聚星
仙女座γ1仙女座57Almak 天大將軍一2.10 等仙女座第三亮星,四合星
----仙女座58----天大將軍增九4.78 等 ----
----仙女座59----天大將軍增十6.09 至 6.82 等雙星
仙女座B仙女座60----天大將軍增十二4.84 等 可能為變星 
仙女座C仙女座62----天大將軍增十三5.31 等----
----仙女座63仙女座PZ大陵增七5.57 等 
----仙女座64----大陵增八5.19 等----
----仙女座65----大陵增九4.73 等 三合星 
----仙女座66----大陵增十6.16 等分光雙星
--------HD 14221天大將軍增十四6.44 等 ----
--------HD 219962螣蛇增十七6.29 等 ----
--------GSC 03239-00992----10.54 等 有一顆行星:HAT-P-6b
--------WASP-1----11.79 等 有一顆行星:WASP-1b
--------格魯姆布里奇34----8.09 至 11.06 等雙星系統
--------羅斯248----12.29 等 近距離恆星
--------仙女座IV--------不規則矮星系
--------仙女座X----16.20 等 矮橢圓星系
--------3C 66B--------星系
--------SN 1885A--------超新星
--------NGC 5--------橢圓星系
--------NGC 11----13.70 等漩渦星系
--------NGC 13------------
--------NGC 19--------漩渦星系
--------NGC 20----約 9.00 等----
--------NGC 27------------
--------NGC 29------------
--------NGC 39------------
--------NGC 43------------
--------NGC 48------------
--------NGC 49------------
--------NGC 51------------
--------NGC 67------------
--------NGC 68------------
--------NGC 69------------
--------NGC 70------------
--------NGC 71----13.30 等----
--------NGC 72--------棒旋星系
--------NGC 74------------
--------NGC 76------------
--------NGC 80------------
--------NGC 81------------
--------NGC 83------------
--------NGC 85--------橢圓星系
--------NGC 86------------
--------NGC 90--------單星
--------NGC 93------------
--------NGC 94------------
--------NGC 96------------
--------NGC 97------------
--------NGC 108------------
--------NGC 109------------
--------NGC 112------------
--------NGC 140------------
--------NGC 147----12.00 等 仙女座星系的衛星系
--------NGC 149------------
--------NGC 185----11.00 等 仙女座星系的衛星系
--------NGC 205、M110----9.40 等 橢圓星系
--------NGC 214------------
--------NGC 218------------
--------NGC 221、M32----9.20 等 仙女座星系的衛星系
--------NGC 252------------
--------NGC 317----13.80 等相互作用星系
--------NGC 389------------
--------NGC 393------------
--------NGC 404------------
--------NGC 425------------
--------NGC 431------------
--------NGC 477------------
--------NGC 512------------
--------NGC 513------------
--------NGC 528------------
--------NGC 529------------
--------NGC 531----15.00 等漩渦星系
--------NGC 536------------
--------NGC 537------------
--------NGC 542--------矮漩渦星系
--------NGC 551------------
--------NGC 561------------
--------NGC 562------------
--------NGC 573------------
--------NGC 590------------
--------NGC 591------------
--------NGC 605------------
--------NGC 620------------
--------NGC 662------------
--------NGC 668------------
--------NGC 679------------
--------NGC 687------------
--------NGC 700------------
--------NGC 703------------
--------NGC 704------------
--------NGC 705------------
--------NGC 708------------
--------NGC 709----14.20 等星系
--------NGC 710----13.50 等星系
--------NGC 712----12.80 等星系
--------NGC 714----13.20 等星系
--------NGC 717----14.00 等星系
--------NGC 721----13.30 等星系
--------NGC 732----13.60 等星系
--------NGC 746----13.00 等星系
--------NGC 752----5.70 等疏散星團
--------NGC 753----12.20 等星系
--------NGC 759----12.80 等星系
--------NGC 797----12.70 等星系
--------NGC 801----13.20 等星系
--------NGC 812----11.60 等星系
--------NGC 818----12.40 等星系
--------NGC 828----12.20 等星系
--------NGC 834----13.00 等星系
--------NGC 841----12.60 等星系
--------NGC 845----13.60 等星系
--------NGC 846----12.30 等星系
--------NGC 891----10.80 等螺旋星系
--------NGC 898----13.10 等星系
--------NGC 906----13.00 等星系
--------NGC 909----13.70 等星系
--------NGC 910----12.20 等星系
--------NGC 911----12.80 等星系
--------NGC 912----14.10 等星系
--------NGC 913----15.00 等星系
--------NGC 914----13.00 等星系
--------NGC 920----14.40 等星系
--------NGC 923----13.70 等星系
--------NGC 933----14.30 等星系
--------NGC 937----14.20 等星系
--------NGC 946----13.70 等星系
--------NGC 980----13.10 等星系
--------NGC 982----12.50 等星系
--------NGC 995----13.50 等星系
--------NGC 996----13.10 等星系
--------NGC 999----13.60 等星系
--------NGC 1000----14.60 等星系
--------NGC 7449--------星系
--------NGC 7662、藍雪球星雲----約 9.00 等星雲
--------NGC 7831--------星系
--------NGC 7836--------星系
--------馬亞爾II--------球狀星團

恆星簡介

壁宿二(仙女座α )是這個星座中最亮的恆星。它是A0P型雙星,平均視星等為2.1,光度為96L☉(L☉指太陽光度),距地球97光年。在西方神話中,它代表安德洛墨達的頭,然而,它的阿拉伯名 - Alpheratz和Sirrah,則來源於“surrat al-faras”,意為“駿馬的肚臍”。壁宿二是組成“飛馬大廣場”星群的恆星之一,這個星群含有三個恆星:室宿一、室宿二和壁宿一。因此,這顆恆星以前被認為同時屬於仙女座和飛馬座,也被稱為飛馬座δ(此名稱已不再正式使用)
奎宿九(仙女座β )是一個紅色的M0型巨星,位於被稱為“腰帶(girdle)”的星群中,距地球198光年,星等為2.06,光度為115L☉。它的名字來源於阿拉伯語“al-Maraqq”,意思是“腰部”或“纏腰帶”,由托勒密作品翻譯而來。然而,大部分阿拉伯人認為奎宿九是鯨魚座的一部分,鯨魚座是阿拉伯天文學中的一個星座,位於仙女座底部。
天大將軍一(仙女座γ )是一個明亮的K3型橙色巨星,位於星座的南部,總星等為2.14。它也是一個多星系統,黃色主星星等為2.3,藍綠色伴星星等為5.0,相聚主星9.7弧秒。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William Herschel)曾說:“這兩個恆星顏色的顯著差異,暗示了太陽及其行星的概念,對天文學作出了巨大貢獻。“赫歇爾對伴星顏色的描述為“天藍色略接近綠色的細光”。伴星本身也是一顆雙星,它的伴星星等為6.3,周期為61年。該系統距離地球358光年。天大將軍一的英文名Almach來源於阿拉伯語“Anaq al-Ard”,意為“地球的孩子”,代指一種幫獅子尋找獵物的動物。
奎宿五(仙女座δ)是一個K3型橙色巨星,星等為3.3。距地球105光年。
螣蛇廿二(ι),螣蛇廿一(κ),螣蛇十九(λ),車府增十六(ο)和螣蛇廿(ψ)共同形成一個稱為“腓特烈的榮譽”的星群,這個名字來源於廢棄星座腓特烈榮譽座。螣蛇廿二(ι)是一個 B8型的藍白色主序星,距地球502光年;螣蛇廿一(κ)是一種B9 IV n型的白色主序星,距離地球168光年;螣蛇十九(λ)是一顆G8型的黃色巨星,距離地球86光年;車府增十六(ο)是一個B6型的藍白色巨型恆星,離地球679光年; 螣蛇廿(ψ)是一個B7型的藍白色的主序星,離地球988光年。

深空天體

仙女座星座離銀河系很遠,所以仙女座中很少包含銀河系的疏散星團或星雲。而由於仙女座與天空中的明亮塵埃的距離很遠,我們可以在仙女座中看見很多遙遠的星系。仙女座中最著名的深空天體當屬仙女座星系,這是一個編號為Messier 31(M31)或NGC 224的螺旋星系。M31是肉眼可見的最遙遠的物體之一,距離地球220萬光年,在一個黑暗、視寧度高的夜晚它看上去就像一個模糊的光斑。M31是銀河系周邊最大的星系,也是本星系團中最大的星系。M31的直徑約為200,000光年,是銀河系的兩倍,在天球上的大小約為192.4×62.2弧分。它是一個與銀河系十分相像的螺旋星系,平均亮度3.5等,是北天最亮的深空天體之一。根據計算機模擬,50億年後仙女座星系可能會和銀河系相撞。
仙女座
仙女座
1923年,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Edwin Hubble)利用加州威爾遜山天文台的100英寸虎克望遠鏡對M31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偶然發現了M31中的造父變星,這種恆星能夠作為標準燭光測定其他恆星與我們之間的距離。如今這種方法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到了天文科研領域。哈勃也發現,仙女座星系中的造父變星離我們的距離遠大於銀河系的大小,從而證明了仙女座星系並不是銀河系中的一個光源,而是獨立於銀河系而存在的,他也因此確定了星系的存在(星系當時被哈勃稱為“宇宙島”) 。
仙女座星系的兩個主要的伴星系是M32和M110(分別為NGC 221和NGC 205),它們是兩個非常暗弱的橢圓星系。M32可見部分的尺寸遠小於8.7乘6.4弧分,M110稍微大一些,它們在仙女座星系的光斑周圍展現為兩個更模糊的光斑。M32於1749年由法國天文學家Guillaume Le Gentil發現,此後被發現它比仙女座星系本身更接近地球。M32的平均亮度約為9.0,在黑暗的地方,人們用雙筒望遠鏡就能看見它。M110比M32黯淡很多,但是它比M32看起來大了不少,在天空中佔據了21.9×10.9弧分的空間。
仙女座星系共有15個衛星星系,其中也包括了M32和M110。這15個衛星星系中有9個都在同一個公轉平面上,這也讓人們推斷出這些衛星星系有一個共同的起源。這些衛星星系通常都是年老的、氣體稀疏的矮橢圓星系。
仙女座中最著名的疏散星團是NGC 752(考德威爾28),平均亮度為5.7。它是一個鬆散地分佈在銀河系中的星團,跨度49弧分,其中大約有12顆明亮的恆星。在望遠鏡的低倍放大下,我們大約可以看到60顆星等在9以下的恆星。仙女座的另一個疏散星團是NGC 7686,它的亮度和NGC752差不多,大約為5.6,它也是銀河系中的一個星團。它包含大約20顆恆星,總直徑15弧分,比NGC752更加緊密一些。
仙女座星系中還有一個著名的行星狀星云:NGC 7662(考德威爾22)。它位於仙女座ι西南約3度,距離地球4000光年。因為它在望遠鏡中看起來是一個暗弱的圓形藍綠色光斑,業餘天文愛好者們稱它為“藍色雪球星雲”。這個行星狀星雲平均光度為9.2等,大小為20 x 130弧秒,中心有一顆亮度為13.2等的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