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曲社

陝西省西安市的一個相聲社團

青曲社 是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的一個相聲社團,成立於2007年。社團名稱蘊含“青雲直上,曲故情長”的意思。主要成員為相聲演員苗阜、王聲。

社團以西北五省資歷最深的老藝人(鄭文喜鄭小山、張常泰、張常鎖)為首,以收納的年輕力量為主體,在老曲藝精髓的基礎上開拓創新,已在國內佔有一席之地。

基本簡介


社團成員有專業的曲藝演員,也有在校大學生。大家都有感於喜愛的傳統曲藝漸漸走向沒落,綿延百年之久的寶貴藝術已和大眾的生活漸行漸遠,專屬於我們的韻味和旋律,正一點一點的在時間中消磨殆盡。作為曲藝的愛好者,想團結一切能團結的力量,繼承,傳播,發揚,為我們所喜愛的藝術盡一份綿薄之力。
顧名思義,青曲社取“青雲直上、曲故情長”之意。對於傳統曲藝,這些人在繼承、傳播、發揚的前提下,希望能發揮年輕的優勢,努力讓相聲、曲藝這些傳統的藝術在年輕人中流散開來,從節目內容,節目形式,受眾人群各方面讓曲藝年輕化,成為一種時尚,一種潮流。通過這些努力,讓這流傳百年的藝術形式在新的時代中找到自己的結合點,重新煥發出迷人的光彩。
現西安青曲社,以青曲社茶樓為主戰場,團結和發展所有熱愛和關注傳統文化的朋友,全年面向全國義務培訓相聲、曲藝演員,只願我們的傳統文化能夠“虹升百尺、鶴舞千年”。

社歌


歌詞

你看這紙扇長
醒木它方又方
身穿著長衫站立在桌旁
魁星樓映襯著青曲社
說學逗唱
嬉笑怒罵論短長
盼的是青雲直上
為的是曲故情長
品的是遲疾頓挫
笑的是世態炎涼
小舞台難演這世間萬相
且看那灞橋柳年復一年綠又黃
長安城四方
來的都是鄉黨
咥的是羊肉泡
吼的是大秦腔
要解憂就把這青曲社來進
聽兩段相聲開懷笑一場

曲調

無錫景是江南地區的漢族民間小調之一,舊稱時調,其曲調來源自清末民間,已不可考其作者,在中國南北均有傳唱,多由茶館、青樓賣藝之女即興填詞,故當時歌詞並不固定,唯多用方言(吳語)演唱,在江南一帶,除《無錫景》外,還有《蘇州景》、《杭州景》、《上海景》等多種同曲異詞的版本。民國肇建以後,隨著廣播電台、流行唱片的興起,以描述無錫風景人情的《無錫景緻》一度成為吳地流傳的名曲,成為該曲調的典型音樂形態。

歷史


起步

從2007年開始,創辦西安青曲社相聲大會,繼承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並結合陝西所特有的歷史文化積澱,讓陝派相聲慢慢壯大並有了更大的發展。社團成立之初也是困難重重,演員少,觀眾少,場地不固定。
苗阜提議讓相聲走進校園,從學生中培養演員,培養觀眾。在一個場地好好乾,培養一批觀眾,慢慢讓茶園熱火起來。六年的堅持,讓青曲社走到了今天。從當初一個連演出場地都沒有的社團,發展到今天有兩個茶園,一個大劇場的相聲班子。

大劇場時代

進入到2013年,西安青曲社做了兩件大事:西北相聲走進大劇場時代,陝派相聲走進百年易俗小劇場。
苗阜老師注重演員的培養,青曲社按字坐科,共有八科“海納百川,萬象歸春”,其中“海”“納”兩科學員已成為社團主力演員,2013年夏天招收“百”字科學生。

走向全國

青曲社受到銀川連興社的邀請,參加2013年8月舉辦的首屆中國笑林大會。苗阜將陝派相聲推出陝西,走到一個更新的高度。
在2014年北京衛視馬年春晚上,青曲社相聲演員苗阜、王聲合作的一段《滿腹經綸》受到觀眾歡迎,演出視頻也在網上被大量轉發。同年中央電視台元宵晚會,苗阜和王聲表演的相聲《學富五車》。將陝派相聲成功推向全國。
2015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青曲社相聲演員苗阜、王聲表演的號稱史上力度最大的反腐相聲《這都不是我的》。

分店


柏樹林店

位於西安市碑林區柏樹林10號2樓

尚勤路店

位於西安市尚勤路與東七路十字交匯處

鼓樓大劇場

位於西安市鼓樓正對面竹笆市北口

成員


鄭文喜

鄭文喜
鄭文喜
著名相聲演員,陝西青年曲藝社藝術顧問,西安相聲界碩果僅存的相聲老前輩之一。師承郭啟儒老先生高足全常保先生,八歲學藝,自幼登台。歷津京,走湖廣,踏遍中原大地。與全國各地諸多相聲名家同台演出,切磋技藝。五十年代返回西安,與堪稱西安相聲鼻祖的“張傻爺”張傑堯同台,更是獲益良多。之後歷事移時,幾經反覆。經多方尋訪,終於重返古城相聲舞台。老先生被行內人稱為“肚裡面寬綽”,活路極廣。說學逗唱,融會貫通為一爐。相聲、評書,均有獨存海內之密。有敬仰者曾撰聯贊之曰:“兩條瘦腿游天下,一身絕藝冠九州”。2009年2月19日鄭文喜先生因患癌症,雖經多方全力搶救,但終因醫治無效於12時04分與世長辭。

鄭小山

鄭小山
鄭小山
相聲譜系第六代傳人。著名演員鄭小山、鄭平安是一對親兄弟,鄭小山的師傅王本林是相聲大師馬三立的得意弟子,鄭小山至今還記得當年自己到“師爺”馬三立家拜訪的情景。“馬先生言語幽默,隨意聊天時都抖‘包袱’,讓大家非常開心。”1950年,13歲的鄭小山走上藝術道路,那時群眾的文化生活十分單調,鄭小山跟著劇團四處演出,北京天橋、上海大世界、西安平安商場等處都留下他的足跡,所到之處人們爭相觀看。鄭小山所說的《戲劇與方言》《對對聯》《賣布頭》《廣告漫談》等傳統相聲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1984年,他赴瀋陽參加全國首屆相聲大賽,受到侯寶林、馬三立的好評。

張常鎖

相聲世家出身,其父是陝派相聲創始人張玉堂先生,師承相聲前輩連笑昆先生(馬三立之徒)

張常泰

青曲社
青曲社
相聲世家出身,其父是陝派相聲創始人張玉堂先生,師承相聲前輩連笑昆先生

苗阜

苗阜
苗阜
1 982年出生於陝西銅川,中央黨校鐵道分校經濟管理學院畢業。藝名苗宏齊,我國知名的青年相聲演員,師承相聲名家鄭小山先生。全國喜劇美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陝西省曲藝家協會理事、陝西省青年曲藝家委員會主任、陝西省總工會戲劇曲藝協會副秘書長、陝西省喜劇表演協會副秘書長、西安青曲社主席、西安鐵路局文聯表演協會副會長、全國總工會小品創作表演示範基地編導、陝西電視台特約嘉賓,文化部第十四屆群星獎表演獎獲得者、鐵道部“火車頭藝術家”。

王聲

王聲
王聲
藝名王宏聲,師承相聲名家鄭文喜先生。陝西青年曲藝社(青曲社)秘書長、陝西省青年曲藝家委員會副主任。與著名青年相聲演員苗阜搭檔,創作並表演了一批膾炙人口的相聲段子。另外其在評書表演上也有一定的造詣。2014年於北京春晚與苗阜搭檔表演相聲《滿腹經綸》,為眾人所知。

其他

“海納百川萬象歸春”八科:韓海亮、張海博(藝博)、呂納超、張納馳(再馳)、李納偉(木頭)、寇琦、王小遒、紀鳴亮等青年相聲演員。
以及從青曲社走向全國的張海浩(張玉浩)、盧海樂(盧鑫)等著名相聲演員。
青曲社其他成員
青曲社其他成員

社會活動


募捐義演

社團組織參加“5.12”募捐義演3場、社會各方面義演(兒童村、女監、鐵路沿線等)百餘場,以便更多的幫助受災的同胞們,也讓老百姓了解中國的傳統藝術——相聲。

走進校園

作為一個以年輕人為主的曲藝社團,尤其是有眾多的在校大學生成員,社團以大學為主要對象,展開送曲藝進校園巡迴公益演出,大學生曲藝座談會,聯絡各大學曲藝社組成大學生曲藝聯盟等等活動共計74場。旨在通過活動在高校中展示傳統曲藝魅力,擴大麴藝的影響力,讓曲藝擁有更多的大學生愛好者。同時宣傳青年曲藝社,吸收新成員,壯大青年曲藝隊伍。並創做新的曲藝節目,從內容上進一步“新化”曲藝,為下一步打好基礎。同時進行送曲藝進社區巡迴公益演出,面向社會,廣為宣傳。

事件


2016年9月5日,曹雲金髮長文細數郭德綱幾宗罪,引發廣泛關注。隨後“青曲社班主”苗阜評論道:“還記得你遍尋天下找孤本,我力排眾議無償贈送與你,還記得貴社危難之時,冒天下之大不韙,於貴社存亡之際,言道‘願以螻蟻之力,膛臂之微,與貴社共赴時堅’,還記得貴社突然奪地建府,致電不接,微博無故罵街,還記得十三座清真寺一夜之間,貼上了聲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