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舟大師

慈舟大師

慈舟大師(1877~1958),又稱慈舟普海法師。生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湖北隨縣人。俗姓梁,是著名的佛教人物。

簡介


慈舟大師,示生於前清光緒三年,歲次於醜,九月十九日,湖北隨縣人,俗姓梁,父諱禮簡,法名真法,母黃氏,法名寂智,師幼年習儒,且隨父母學佛,既長常懷出世之志,而以親老不克如願,是中國近代教研賢首(華嚴)、行在律凈的高僧。凈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師所主持的專修凈土道場——蘇州靈岩山寺,其規矩、方針便是由慈老所訂定(案:民國二十五年,印祖正在閉生死關,遂委託慈老代為訂立)。後來靈岩山寺能成為中國凈土道場的典型,慈老的苦心擘畫功不可沒。
慈老在解門上雖偏重華嚴,但在行門方面卻大力弘揚凈土。此外,對於戒律的堅持和講究,更是民初除了弘一大師以外的另一個代表人物。由於他老人家崇高德行的感召,在往生之後,佛教界曾一度欲推舉他為“凈土宗第十四代祖師”。究竟慈老對於後世凈業行人的教化和影響何在?透過幾則他老的小故事,或許能略窺一二。
持戒嚴謹 一絲不苟
台灣近代被譽為“說法第一”的道源老法師,年經時曾在慈舟大師創辦的僧學院中修學佛法,他對慈老持戒的嚴謹印象極深,作過如下敘述:“上人在漢口佛教正信會講大乘起信論時,不知是誰把鬧鐘的快慢針撥到快的角度上了;因之,外面的時鐘剛到十一點,而上人房內這個鬧鐘已跑過十二點了!飯開來了,上人不吃!雖然經人一再解釋,上人終究未吃這頓午飯!又如上人在北平凈蓮寺,有一天傷了風,信徒們特往‘同仁堂’買來兩丸藥,囑上人在睡前服之,過一夜病就好了。次日晨,我問上人的病好些嗎?上人說:‘未見好。’我說:‘居士送來的丸藥,說是很有效,怎麼無效呢?’上人說:‘丸藥未用。’我驚奇地問:‘為什麼不用呢?’上人說:‘先是未記得服藥,到臨睡時想起來要服藥,可是你們都睡了,沒有人給我‘授’,所以也就沒有服用。’噫!這種苦藥,縱然不加‘口授’,又有誰能說是犯了戒呢?!然而上人以為‘大律’如是說(案:乃指“過午不食”),即應如是持。其持戒之精嚴真誠,有如是者。”
道宣老法師對於慈老持戒的精嚴也十分敬仰,曾回憶道:“上人持戒精嚴,非常人所能及!在泰寧天王寺講普門品時,有一天,通意師作飯誤時,將飯送至房間,上人見時鐘已過十二時,竟不食!又有一次,上人勉勵學僧們必須嚴持凈戒,‘寧願持戒死,不願破戒生!’上人說:‘這兩句話,乃是在北平時所發的願。當時曾生重病,肩背間爛一大洞!在外面治不好,乃入醫院動手術。經過數日,醫生見我過午不食,即勸說:此病甚重,又年長體弱,過午不食,實在營養不足,最好請吃一些晚飯。不然,這種重病,恐不易痊癒!’上人聞此語,亦深感謝醫生之好意;但是自己隨發大願:‘我今已是快到七十歲的人了,此病好與不好,皆聽因緣。寧願持戒死,不願破戒生!’遂不接受醫生的勸告,仍然過午不食!只是堅定信願,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然而,不久病即痊癒了。又有一次,上人開示持戒的法要:‘比丘若能持凈戒,雖然現生不能了生死,亦不致墮落三塗,何以故?以不破戒,無罪故。無罪,故不墮落,常生人天,繼續修行。世尊如是說,我們應如是持’。此是上人持戒之精嚴。”
臨危不亂 專志念佛
關於念佛的工夫,道源老法師對於慈老的修持曾如是描述:“二十六年七七事變,宋哲元的軍隊與日本兵開戰。打了幾天,勝負未分,這一天晚上,忽然報館發行‘號外’說是:‘中央的陸軍、空軍都開到了,立即加入戰鬥,日軍在節節敗退中’,我們雖然是方外人,但誰都有一個愛國心,得著這個消息,真是歡喜若狂!詎知天尚未明,賣豆腐的來報信說:‘宋哲元的軍隊都開走了!城門也開了!警察也不見了’!這真是一個晴天霹靂!把大家驚得面面相覷,手足無措!天將發亮,日本的一大群飛機低空飛過,轟隆之聲,幾乎把門窗玻璃震破!大家對於這種‘境界’都沒有經驗過,立時感覺到大難臨頭了!有的渾身發抖,面如土色!有的牙齒打顫,語不成聲!我趕快到上人房間□看看,見上人閉目端坐,如入禪定!我慰問說:‘上人受驚嗎?’上人微開雙目,呵斥說:‘越是到了性命交關之時,越要‘放下’!這一句佛號,不要打失了!快去靜坐念佛!驚個什麼?!’噫!遇到驚慌的境界,能若無其事,足見上人的定力堅固了。”
道宣老法師對於慈老的“定力”也有深刻的印象:“上人從閩北乘船回福州,船行至下洋地方,忽見對面來一大船,直向我們的船撞來!只聽轟隆一聲!我們的船已被撞破!水手們急忙將船靠岸,學僧們急忙將上人攙扶上岸。而上人方在念佛,尚不知為何事登岸。我們剛剛離開船,而船中的水已滿了!真是危險!是時眾人無不驚怖!唯獨上人如如不動!”又說道:“時局日非,人心不安,同住諸師,常以‘避難’為話題,聚訟紛紜,莫衷一是。上人乃集諸大眾,而開示曰:‘五濁惡世,到處皆不清凈。有的說到香港好,有的說到台灣好,無非妄想攀緣。吾等須深信因果,路上死也好,水□死也好,萬事隨緣了。但提正念,一心念佛,切勿自擾!’若非定力堅固,何能作如是語?聞說匪人離城百餘里,今夜要來福州,城內的軍隊全退走了!上人聞此消息,即對大眾說:‘愈遇急難臨前,愈要專心一志念佛!萬不可生怖畏,忘失正念!吾等一生修持,只在急難之中,要作得主宰!一句彌陀,念念無間,雖有性命之厄,亦無妨礙’!此是上人定力之卓絕。”
慈舟大師一生闡揚華嚴大教、南山律學,但卻始終以念佛法門為依歸。在一次對大眾的開示中,他老曾確切地說:“真為了生死者,必修凈土法門!何以故?一者,彌陀慈悲願力攝受,二者,行人信心愿力念佛,念至一心不亂,臨終即得往生故。一旦住生,圓證三不退,登一生補處位。故曰修凈土法門,了生死最易。倘若行者,棄捨凈土,而曰:‘我欲了生死,我欲度眾生’,真是自欺欺人!自己現生既不能了生死,亦不能度他人現生了生死,非自欺欺人而何?故古時大德,通宗通教者,多勸人修凈土。我自己真為了生死,亦欲令眾生真為了生死,故將凈土法門,自度度他。吾等當學古人,勿學時人。眾生在生死海中,必仗佛力,乃得解脫。”
關於大師晚年及臨終前的狀況,道源老法師有如下紀錄:“四十五年,五月間,病重!類似中風,不能言語,但神智頗清。或師預知時至,不願再說話,以便專心念佛!送入醫院,治療數月,病勢已大見輕,乃遷回精舍療養。四十六年,歲次丁酉,十一月十七日,早七時,師自睹接引佛像!於大眾助念聲中,微合雙目,安詳舍報!七日後火化,送龕者數百人。獲舍利數千粒,五色繽紛。”慈老一生如實修行,能有如此殊勝果報,實乃水到渠成。老人雖已神歸安養,但吾人應時時循著他所留下來的足跡,繼續這趟解脫之旅。縱使菩提路遙,相信只要心中長存“典型”,如是效法,必定功不唐捐。

慈舟大師事迹


慈舟大師
慈舟大師
清光緒辛丑,師年廿五歲,開始教讀,為儒師者十載,宣統二年春,真法老居士西歸,師痛先父之早逝,感人生之無常,爰再請出家於慈母,母泣告曰,汝父往生,汝侄林立,勿得更為老朽使汝不遂所願,汝出家可也。於是拜別慈顏,帶其妻室同時出塵,師投本縣佛垣寺,禮照元老和尚為剃度師,易法名曰普海,慈舟其號也,時年三十四歲矣。是年冬於漢陽歸元寺,大綸心經律師座下受具足戒,次年回剃度本寺,侍照老念佛,中華民國元年,在本縣天齊寺,結夏安居,二年夏,遠赴揚州長生寺,親近元藏老法師,聽習楞嚴。於冬赴鎮江金山江天寺,依止慈本禪師參究禪法。三年夏,復往揚州寶綸寺聽元藏老人講法華,是年秋,月霞老法師在上海哈同花園創辦華嚴大學,師往執弟子禮焉,詎開學未久,回故。於冬季遷全校於杭州海潮寺,師隨往專究華嚴。至五年畢業,朝拜普陀、九華兩聖地。六年春,侍月老於漢陽歸元寺,講楞嚴經,暨武昌中華大學,講起信論。月霞老法師,實為中興華嚴宗之大德,若應慈、戒塵、持松、常惺諸龍象,皆為當年華嚴大學之學子。師於時獲益獨深,歷年以來專宏華嚴者,良有以也。七年春,應河南信陽賢首山之請,開講大乘起信論,是為師宏法之始,講畢與慕西法師結伴,朝禮五台。歸至北京,聽諦閑老法師講圓覺。八年靜修於武昌普度寺。九年春,於歸元寺聽德安老法師講觀經疏鈔,是年秋,於漢口九蓮寺輔了塵戒塵兩法師辦華嚴大學,是為師辦僧教育之始。至十二年春,華校圓滿,住持漢口棲隱寺。是年夏,應杭州靈隱寺之請,開辦明教學院,不幸因江浙戰事而中輟。秋至上海寶山寺,講演普賢行願品。冬復應常熟虞山興福寺惠宗和尚之請,籌備法界學院。十三年春,正式開學。十四年,至河南開封講地藏經。十五年,至安徽當塗講般若經。十七年春,師以歷年積勞身弱多病,乃離學院赴蘇州靈岩山念佛靜養,靈岩為近代著名十方專修凈土道場。時學子中不忍離師,隨侍入山念佛者十八人。是年秋,應鎮江竹林寺之請,創辦竹林佛學院,仍以病體不支,於十八年春,返回靈岩山。師應印光老法師、真達老和尚之請,接任靈岩住持。妙真法師監院。十九年夏,師由山至漢口武昌兩佛教會各講起信論一部,講畢回山,二十年春,復應武昌洪山寶通寺之請,講圓覺經,更應該省佛教會之請,在武昌抱冰堂,再講圓覺經,是年秋,福州鼓山虛雲禪師派人來鄂迎請,師不辭山水同往鼓山,籌辦法界學院。二十二年秋,正式開學,講演華嚴大經,至二十五年春圓滿。復應諸大護法之請,於福州城內法海寺,再辦法界學苑。而是時青島湛山寺倓虛老法師派人蒞福堅請,既不獲辭,遂同至青講演比丘戒相,提倡結夏安居,教風為之丕變。是年秋,倓老法師同王湘汀居士等邀請,往持北平凈蓮寺,以南北遙遠,無法兼顧,乃於二十六年春正月,將福州法界學院遷移來平,二月初開講華嚴大經,至二十八年秋圓滿,期中常應本市廣濟寺拈花寺居士林暨外埠、天津、濟南各處禮請,講演經論未及詳記焉。三十年春,師之開示錄出版,是為師之言教刊行化世之始。是年秋開示錄第二集出版。三十一年,師結夏於安養精舍,為眾講演普賢行願品紀錄成冊,及師所集之毗尼作持要錄同時出版。三十二年春,天津功德林請師講阿彌陀經,其講記即行刊出。三十六年夏,師在極樂庵講盂蘭盆經,其講錄亦即印行。是年秋,應靳雲鵬老居士之請,至天津居士林弘法,並於當地監獄講地藏經。旋因福建陳大蓮老居士之請,至天津居士林弘法,道經上海訪興慈持松諸同學,駐錫普濟寺,居半月赴榕,羅鏗端居士等迎師駐錫舍利院,院中供有印光弘一兩大師之舍利,環境清幽,為榕郊勝地,嗣以海潮寺地藏庵等之堅留,遂暫住焉。三十七年春,鼓山湧泉寺,曾有請師復興法界學院之議,事未決而陳大蓮居士及邵武雙泉寺已一再促駕,乃於初夏,卒領隨從學僧數人赴閩北,先至雙泉寺,寺在邵武城外三十里許,山中為閩北名剎,師結夏於此,為寺眾及四方參學人等,講四分戒本,及四諦要義。安居期滿,赴泰寧,該地為陳大蓮居士家鄉,抵達之日,縣民手持香花,迎於郊外,自南門至北門外之天王寺,途程約二里許,所經之處,民眾瞻禮萬人空巷,鞭炮聲不絕於耳,盛況空前。師於天王寺講普門品半月,圓滿復應善信之請,至距城四十里至“古台岩”,是冬講大乘起信論於岩洞中,住洞四月,頗為靜謐,因得為隨從學人,專心講解,精審透闢,咸沾法益,該論述記亦已問世。三十八年春,應香港之請,遂離泰寧,至福州而以不果行,仍住舍利院,為學人講梵網經及四分律要義。台灣緇素曾函請來台,終以因緣不足,未能來台。后應北京信徒之堅請,遂返北京,仍駐錫於安養精舍,不幸於丁酉年彌陀誕辰,師竟舍報西歸。嗚呼時至今日,眾生之苦,已不堪言狀矣。而能救眾生之苦者,舍佛教其誰歟。第觀佛教緇素,方在度其狂然茫然之生活,誰知負此責任,誰能負此責任。自苦不救,遑雲救他,幸於是時有應運而生之大德興焉。慈舟大師,以佛徒之不識教義也,爰創辦法界學院以育僧才。雖南北遷徙,不以為勞,又以僧教育之,必以毗尼為基礎也,乃提倡戒律,不違佛制。實大師提倡之力也。至於以凈土法門普攝群機,啟建四眾共修念佛會,與創辦互助往生會等,皆規模昭著,無待贅述焉。嗚呼。方冀大師常住世間,致佛教於復興之地,救眾生於慈航之舟,遽聞生西不禁為佛教悲,為眾生悲矣。大師示生於前清光緒三年九月十九日,往生於公元一九五八年一月六日(農曆丁酉年十一月十七日)。世壽八十二歲,僧臘四十八載。荼毗后靈骨舍利奉安蘇州靈岩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