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聖跡

伊斯蘭教聖跡

伊斯蘭教往古聖人的遺跡,其聖跡主要有天房玄石、滲滲泉阿拉法特山米那、希拉山洞、騷爾山洞等。

基本介紹


天房玄石
黑石(a1-Hajae al-Aswad),麥加聖寺內的聖跡之一。為克爾白東南角牆上鑲嵌的一塊微紅泛褐色的隕石。亦稱玄石。直徑約30厘米,呈光滑不規則的橢圓形,上面有一些紅色斑點和黃色波紋,並有一道因被擊打而形成的接縫裂痕,用一道寬o.1米的銀箍箍著。相傳此石系古代先知易卜拉欣父子修建天房時,在附近的艾布古拜斯山所采。另一傳說是,易卜拉欣率其子丹原建造的天房克爾白被洪水沖毀后的遺址上重建時,因缺少一塊石頭曾命伊斯瑪儀去找,天使吉卜利勒遞過一塊黑石鑲置在克爾白東南牆角外。易卜拉欣以這塊黑石證明這座房子是獻給真主的,是人們的祈禱之所,成為巡遊者、修行者、跪拜者、鞠躬者的禮拜之地。黑石被安放在靠近大門的一隅,讓其成為天房的最早邊界。巡遊者以此為起點。632年,穆罕默德率眾到麥加克爾白舉行辭別朝覲時,曾巡遊了天房,並且撫摸和親吻了黑石。據傳,他曾說:“這(指黑石)是真主在大地上的誓約。真主讓我們借撫摸它、親吻它得到益處,讓每個渴慕它的人,都可來此受益”。後來黑石被穆斯林視為“神聖之石”,撫摸和親吻黑石也為世界穆斯林朝覲者所遵行。但在《古蘭經》中未提到黑石,伊斯蘭教只把撫摸黑石作為朝覲功課中的聖行沿襲下來。930年,卡爾瑪特派首領艾布?塔希爾?蘇萊曼在巴林建立了國家,他派兵攻佔麥加時,曾劫走克爾白黑石作為戰利品運往巴林。20多年後,在埃及法蒂瑪王朝哈里發曼蘇爾督促下,黑石才被送還克爾白。送還時間一說為949年,系麥加穆斯林用重金贖回,另一說為951年,經法蒂瑪王朝哈里發堅決要求,由阿拔斯王朝政府付出一大筆贖金后,黑石才被送還,安放在麥加聖寺原處。
滲滲泉
滲滲泉(Bir ZamZam) 沙烏地阿拉伯麥加聖寺內克爾白殿東南側一泉名。亦稱“聖泉”。阿拉伯語“比厄爾?澤木澤木”的意譯。它是一個天然的古老泉溪,水深24米,泉水含有較多的礦物質成份,清涼甘甜。在酷熱久旱的沙漠,有這樣一眼泉水,殊為可貴。滲滲泉有很多神奇的歷史傳說。最古老的傳說是:阿拉伯人的祖先和先知易卜拉欣之妻哈哲爾(Hajar),為了維持自己和幼子伊斯瑪儀生命的需要,曾將其子放在現麥加克爾白殿旁邊,自己跑到賽法和麥爾卧兩丘之間尋找泉水,7次往返奔走,滴水未獲,母子倆悲天愴地,感動了真主;真主派天使指引她,在一塊石板下挖出一眼清泉水。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這口井被淹沒,又產生了新的傳說:公元6世紀,穆罕默德的祖父為了滿足人們精神和飲水的需要,非常渴望能夠重新找到這口井。一天夜裡,他一連3次夢見有人告訴他滲滲泉的事,醒后,他根據夢中所示的方位挖掘下去,發現波斯國王獻給天方的兩隻金羚羊和寶劍等金屬用具,繼續深挖后,終於挖掘出這口古井,並用挖掘出來的金屬製品裝修了天房,從而贏得了麥加入的讚揚。伊斯蘭教創傳后,滲滲泉水被穆斯林視為“聖水”,朝覲者巡遊天房完畢后飲此泉水,並在賽法和麥爾卧山丘之間疾行往返7次,模仿哈哲爾當年尋找水源的動作,以示懷念。滲滲泉於1958年由沙特政府擴修,通過自來水管道引入奔走長廳的一個大廳里,專供哈吉們飲用和沐浴。哈吉們還將滲滲泉水帶回故地,作為貴重之物饋贈親友,共沾聖地吉福。
阿拉法特山
阿拉法特山(Jabal‘Arafat),伊斯蘭教朝覲聖地之一。位於沙烏地阿拉伯麥加以東40公里處,為一座小山。山下平原約7公里寬,13公里長,亦名阿拉法特平原。相傳阿丹和哈娃(即《古蘭經》中所載的人類始祖)因犯禁被安拉處罰離天園后失散,后在此山重逢。阿拉伯語“阿拉法特”('Arafat)含“相認”之意,此山因而得名。進駐阿拉法特山(Wuquf‘Arafat)是穆斯林朝覲者集體參加的大典儀式,俗稱“站山”。伊斯蘭教曆10年(632)12月9日,先知穆罕默德曾站在阿拉法特山上,向由麥地那前來麥加朝覲的10多萬穆斯林作生前最後一次宣教演說,史稱“辭朝演說”,並傳達《古蘭經》中的最後一次啟示。按伊斯蘭教法規定,朝覲者在伊斯蘭教曆12月8日晚從麥加來到這裡搭帳篷宿夜,伊斯蘭教稱為“守祖”。翌日,即12月9日(宰牲節前一天)為“阿拉法特日”,朝覲者身穿白色戒衣,整日誦讀《古蘭經》和默禱。午後伊瑪目登上山頂,作宜教演講,率眾禮拜和恭默念主。大典儀式至日落後結束。入夜,朝覲者隊伍啟程向米那進發,去完成朝覲功課的另一項儀式。
米那
米那(Min),穆斯林朝覲時進行投石驅鬼之地。位於伊斯蘭教聖城麥加以東15公里處。原為荒涼村落,由於現代歷年朝覲人數達數百萬,今已面貌一新。大批現代化樓房林立,馬路寬廣,市中心有三層立體交叉的“哈立德國王大橋”,並建有海夫清真大寺。在米那投石和宰牲,是朝覲的主要儀式之一。根據教法規定,每年伊斯蘭教曆12月9日,朝覲者在阿拉法特山舉行誦經和祈禱的大典儀式后,於當夜趕到附近的穆茲代里法,在那裡拾起49塊小石子,然後露宿曠野。翌日來到米那投石,即用石投擊象徵魔鬼的三根石柱,井口誦“奉萬能的安拉之名,我憎惡魔鬼及其陰謀詭計”。投石後進行宰牲獻祭,誦經祈禱。朝覲者每天在此投石1次,連續3日,於12月12日返回麥加,結束朝覲儀式。
希拉山洞
希拉山洞(GharJabal Hira’),伊斯蘭教聖跡之一。位於麥加近郊的希拉山腰,為一狹窄的岩洞。此山洞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傳教之初接受安拉“啟示”(al-Wahy)的神聖之地。據史載,穆罕默德傳教前,曾受阿拉伯半島流傳的哈尼夫一神思想的影響,約40歲時常來此山洞靜修冥想,參悟宇宙創造之奧秘及阿拉伯社會的變革。610年9月,他在此山洞靜思時,第一次接受了大天使吉卜利勒奉安拉之命傳達的以下“啟示”:“你應當奉你的創造主的名義而宣讀,他曾用血塊創造人。你應當宣讀,你的主是最尊嚴的,他曾教人用筆寫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古蘭經》9621~5)。從此,穆罕默德便開始了向世人傳播伊斯蘭教的使命。至今,每年朝覲期間,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在完成朝覲功課後,多來到希拉山洞前參謁。
騷爾山洞
騷爾山洞(GharJabalthawr),伊斯蘭教聖跡之一。位於麥加北部騷爾山麓。為一岩洞,洞口小,洞內大。據聖訓學家傳達,在麥加古萊什貴族加緊對穆斯林迫害的情況下,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為使伊斯蘭教傳播順利發展,在組織、領導麥加穆斯林分批遷徙到麥地那后,於622年9月中旬一夜晚,在摯友艾布?伯克爾陪同下離開麥加,行至騷爾山附近,為避開古萊什多神教徒星夜追擊捕殺,曾進入此山洞暫行隱避。當麥’加敵人追至洞前時發現,洞口布滿蜘蛛網,山鴿在周圍棲息嗚叫,未發現蹤跡,遂返回麥加。是月24日,穆罕默德和艾布?伯克爾二人安全抵達麥地那,與先期到達的遷士和麥地那的輔士勝利會合。故穆斯林將此山洞視為聖跡。穆斯林為紀念此事件,繪製有騷爾山洞“先知避難圖”,現代一些伊斯蘭國家還拍攝有騷爾山洞的電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