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姓回鶻可汗碑

A.O.海凱勒發現於蒙古的紀念碑

九姓回鶻可汗碑為中國古代漠北回鶻政權第九世愛登里羅汨沒蜜施合毗伽可汗在位時(808~821)所立的紀念碑。因年代久遠,碑銘面損壞甚重,保留下來的字數較少,特別是碑陰粟特文的一面剩下僅半塊稍多點,突厥文部分也僅保留三角形似的一小塊;而碑陽漢文部分則保存的比較完整,所以它對研究回鶻民族的歷史具有重要價值。

物品簡介


為中國古代漠北回鶻政權第九世愛登里羅汨沒蜜施合毗伽可汗(譯意為“天賜福神武智慧可汗”,唐朝封號為“保義可汗”)在位時(808~821)所立的紀念碑。此碑立於唐元和九年(814),到清光緒十六年(1890),始由芬蘭民族學家、考古學家A.O.海凱勒在蒙古旅行中於漠北唐代回鶻首府喀喇巴喇哈遜(黑虎城)附近柴達木河畔附近發現,首先刊印在1892年由他編纂的《一八九○年芬蘭考古隊所集鄂爾渾碑文》中。碑文分別用粟特文、突厥文和漢文3種文字銘刻。據碑銘漢文的銘刻,立碑者為回鶻內宰相頡於伽思,漢文的撰寫人為伊難主和莫賀達干。漢文碑面發現時已碎為8段,碑銘現存22行,其主要內容:①追敘回鶻汗室先世葛勒可汗(747~759)、牟羽可汗(759~780)參加平定唐朝安史之亂的功勛。②頌揚牟羽可汗從中國內地傳播摩尼教於回鶻地區,使回鶻人改變了舊的薩滿教的信仰,新的摩尼教不但傳播漠北,而且西達天山,在長安洛陽以及長江流域普遍地建立了摩尼廟。③回鶻保義可汗出兵西域,與當時吐蕃展開鬥爭,以保衛北庭(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龜茲(今新疆庫車縣一帶),維護祖國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