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長率

人口增長速度

人口增長率是一定時期內(通常為1年內)由人口自然變動和遷移變動而引起人口增長的比率。人口增長率也可以稱為人口增長速度。由於人口遷移是否會引起人口總量規模發生變動,是有一定地域條件的。例如,對於一個省,當不考慮省際遷移時,儘管省內各市、縣間存在著頻繁遷移,但這種遷移並沒有引起全省人口發生變動,所以,這時的人口增長率與人口自然增長率相等。

2021年5月11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並答記者問。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會上通報,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的133972萬人相比,增加了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數據表明,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

計算公式


計算公式為:人口增長率=(年末人口數-年初人口數)/年平均人口×1000‰
就一國或一地區來看,人口增長包括人口自然增長人口機械增長。就全世界範圍來看,人口增長只包括人口自然增長,人口增長率即人口凈增率。

意義


是反映人口發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計劃的重要指標,也是計劃生育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指標,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長的程度和趨勢。人口的力量正在把世界分成兩部分:人口增長緩慢的地區,生活條件正在得到改善;人口增長迅速的地區,生活條件正在惡化。人口的迅速增長抵銷了農業和經濟方面的部分差距。

有關關係


人口增長率包括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機械增長率,但又不是兩者的簡單相加。
人口機械增長率是指一年內人口因遷入和遷出因素的消長,導致人口增減的絕對數量與同期該年平均總人口數之比。
人口機械增長率=(本年遷入人口數-本年遷出人口數)÷年平均總人口數×1000(‰)。
人口自然增長率,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數(出生人數減死亡人數)與該時期內平均人數(或期中人數)之比。
人口自然增長率 = (年內出生人數 - 年內死亡人數) / 年平均人口數 × 1000‰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年內出生人數/總人口;人口死亡率=年內死亡人數/總人口)。
人口自然增長數:出生人數減死亡人數。
另外,人口自然增長率還可以用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之差表示: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當全年出生人數超過死亡人數時,人口自然增長率為正值,當全年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時,則為負值。因此,人口自然增長水平取決於出生率和死亡率兩者之間的相對水平,它是反映人口再生產活動的綜合性指標。

未來預估


人口資源情況預估

增長率趨勢
增長率趨勢
在世界人口的增長中,發達國家人口增長率不到0.5%,而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率為2.1%。1950年世界人口的33%生活在工業化國家,當前這一比例已降為20%,預計到2050年時將進一步降為12%,屆時有77.54億人生活在發展中國家。
世界人口增長率趨勢
世界人口增長率趨勢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人口與發展處的負責人弗朗西斯·法拉赫博士告訴記者,過去10年中,世界人口增長率已呈下降趨勢,到2050年,全球總人口將達到91億,大大低於此前估計的100億。但由於基數龐大,全球每年增加的人口數量仍很可觀。2004年,全球凈增7600萬人,其中95%都在發展中國家。按照這一趨勢發展,到2050年,發達國家人口將停留在12億左右,而 發展中國家將達到79億。

環境資源情況預估

高增長率的影響——擁擠的車站
高增長率的影響——擁擠的車站
低增長率的影響—老齡化
低增長率的影響—老齡化
人口增長的同時亦增強了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能力,由此引起全球氣候變化、資源耗竭、環境污染等問題。而全球性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方面的諸多矛盾,正成為人類生存和社會經濟發展面臨的最嚴重的挑戰。世界人口增長20世紀是人類歷史上經濟發展最快的時代,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也不斷加快。 20世紀90年代末世界人口已增加到60億。世界人口仍以每年8000萬的速度在遞增,這個數字等於法國、希臘和瑞典人口之和。如果按這樣的速度繼續下去,到 2100年,世界人口將再增加一倍 ,達到104億,甚至可能達到140億。700年後即使地球表面的沙漠、冰川、沼澤上都住上人,每人只能分攤到不足0.3平方米的面積。 2500年後人口的總質量將超過地球的總質量。世界上不能沒 有人,人是世界的主體,保持適度的人口有利於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若人口增長失控,人口過多,則將對環境構成巨大壓力。人類為了供養大量的人口,將打破自然規律,不斷的破壞自然環境和掠奪式地開發自然資源。

負增長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