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木

番荔枝科蕉木屬植物

蕉木(拉丁學名:Oncodostigma hainanense)為番荔枝科蕉木屬下的一個種。蕉木屬,番荔枝科,約4種,分佈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中國僅有蕉木1種,產廣東、海南島和廣西。蕉木常綠喬木,高達15米,胸徑50厘米。僅分佈於海南和廣西部分地區。常散生在低於海拔的溝谷兩側。生長地屬山地熱帶雨林。喜陰濕,花期4至12月,果實冬春兩熟。中國獨此一種,對研究熱帶植物有重要意義。

分佈於中國海南和廣西。生長於山谷水旁密林中。

形態特徵


蕉木
蕉木
常綠喬木,高達16米,胸徑達50厘米;小枝、小苞片、花梗、萼片外面、外輪花瓣兩面、內輪花瓣外面和果實均被銹色柔毛。葉薄紙質,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10厘米,寬2-3.5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圓形,除葉柄和葉脈被柔毛外無毛;中脈上面凹陷,下面凸起,側脈每邊6-10條,斜升,未達葉緣網結,上面扁平,下面凸起;葉柄長4-5毫米。花黃綠色,直徑約1.5厘米,1-2朵腋生或腋外生;花梗長6-7毫米,基部有小苞片;小苞片卵圓形,長2-4毫米;萼片卵圓狀三角形,長和寬4-5毫米,頂端鈍;外輪花瓣長卵圓形,長14-17毫米,寬10-11毫米,內輪花瓣略厚而短,長14毫米,寬8-9毫米;雄蕊長2毫米;心皮長圓形,密被長柔毛,柱頭棍棒狀,直立,基部縊縮,頂端全緣,被疏短柔毛。果長圓筒狀或倒卵狀,長2-5厘米,直徑2-2.5厘米,外果皮有凸起縱脊,種子間有縊紋;種子棕黃色,斜四方形,長16毫米;胚小,直立,基生,狹長圓形,長5毫米。花期4-12月,果期冬季至翌年春季。

生長環境


蕉木
蕉木
蕉木主要生長於山地雨林中,為喬木中下層的偶見成分,喜歡蔭濕的小生境,生於山坡下部、溝谷、溪旁,陽光充足之處極為少見。分佈區年平均氣溫23--25℃,年降水量1600--1800毫米。分佈區年平均溫22℃以上,最冷月平均溫13℃以上,極端最低溫在0℃以上;最熱月平均溫各地基本接近,約為28℃。分佈區的年降雨量除龍州寧明較低,約為1300毫米,其餘地區多在1600毫米以上。喜髙溫高濕氣候,不耐寒冷。喜蔭,能耐蔭蔽,常為熱帶雨林中的二層林冠或分佈於林間的山谷地、溪邊。附光充足的裸露地少見。喜肥沃濕潤的赤紅壤磚紅壤pH值為4.5-5.5。乾旱貧瘠地及石灰岩山地木見分佈。
土壤為磚紅壤,pH值4.5--5.5。常與白格Albizzia procera Benth.、野生荔枝Litchi chinensis var. Euspontanea Hsue、濱木患Arytera litoralis Bl.、榔色木Lansium dubium Merr.等混生。花期4--12月,果實冬(12月)、春(3月)兩季成熟。

分佈範圍


蕉木主要分佈於海南,廣東和廣西,常散生於低海拔溝谷兩側。生長於山谷水旁密抄林自中。

主要價值


研究:蕉木是中國特有種,也是蕉木屬分佈至中國惟一的一種,對研究番荔枝科的植物區系以及研究中國熱帶植物的種屬,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經濟:木材堅實,適於做傢具、器具、體育器材、模縣等,造林的經濟價值也較高。

保護現狀


瀕危種,因森林砍伐和農墾事業的發展,分佈區域急劇縮小,生存植株極為稀少,如不保護,將有滅絕的危險。
分佈區內已建立了一些自然保護區,如海南尖峰嶺和壩王嶺,應注意加強管理。海南崖縣過嶺附近低丘溝谷林中有一株大樹,應指定當地有關部門加以保護。有關植物園、樹木園應進行引種栽培試驗,確實保護好這一重要種質資源。該種在中國大陸分佈的範圍極狹窄,中國廣西境內是大陸僅有的幾個分佈點,資源很稀少,應進行調查登記,宣傳樹種知識,以免群眾當作一般雜木砍去。同時在資源較多的地塊,劃定保護區,適當砍去周圍雜木,促進天然更新。
保護級別
2021年9月7日,蕉木入選《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保護級別為二級。

栽培技術


蕉木每年冬春兩季果實成熟,種子壽命短,熟后立即採收,否則落下后腐爛變質,迅速喪失發芽能力。果實采后立即洗凈,隨即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