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菜子

菊科植物

苦菜子,為十字花科植物苦菜的乾燥成熟種子。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呈卵圓形或橢圓形。

物種簡介


苦菜子內帕嘎休(傣族) Kucaizi 標準編號 雲YCBZ 0023-2005
SEMEN BRASSIAE INTEGRIFOLIAE
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苦菜Brassica integrifolia(West)0.E.Schulz ex Urb.的乾燥成熟種子。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圓錐狀,垂直直伸,有多數纖維狀的鬚根。莖直立,單生,高40-150厘米,有縱條棱或條紋,不分枝或上部有短的傘房花序狀或總狀花序式分枝,全部莖枝光滑無毛,或上部花序分枝及花序梗被頭狀具柄的腺毛。基生葉羽狀深裂,全形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或大頭羽狀深裂,全形倒披針形,或基生葉不裂,橢圓形、橢圓狀戟形、三角形、或三角狀戟形或圓形,全部基生葉基部漸狹成長或短翼柄;中下部莖葉羽狀深裂或大頭狀羽狀深裂,全形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3-12厘米,寬2-7厘米,基部急狹成翼柄,翼狹窄或寬大,向柄基且逐漸加寬,柄基圓耳狀抱莖,頂裂片與側裂片等大或較大或大,寬三角形、戟狀寬三角形、卵狀心形,側生裂片1-5對,橢圓形,常下彎,全部裂片頂端急尖或漸尖,下部莖葉或接花序分枝下方的葉與中下部莖葉同型並等樣分裂或不分裂而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且頂端長漸尖,下部寬大,基部半抱莖;全部葉或裂片邊緣及抱莖小耳邊緣有大小不等的急尖鋸齒或大鋸齒或上部及接花序分枝處的葉,邊緣大部全緣或上半部邊緣全緣,頂端急尖或漸尖,兩面光滑毛,質地薄。頭狀花序少數在莖枝頂端排緊密的傘房花序或總狀花序或單生莖枝頂端。總苞寬鍾狀,長1.5厘米,寬1厘米;總苞片3-4層,覆瓦狀排列,向內層漸長;外層長披針形或長三角形,長3-7毫米,寬1-3毫米,中內層長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8-11毫米,寬1-2毫米;全部總苞片頂端長急尖,外面無毛或外層或中內層上部沿中脈有少數頭狀具柄的腺毛。舌狀小花多數,黃色。瘦果褐色,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倒披針形,長3毫米,寬不足1毫米,壓扁,每面各有3條細脈,肋間有橫皺紋,頂端狹,無喙,冠毛白色,長7毫米,單毛狀,彼此糾纏。花果期5-12月。
苦菜子
苦菜子
鑒別
根呈紡錘形,灰褐色,有多數鬚根。莖呈圓柱形,上部呈壓扁狀,長45-95cm,直徑4-8mm,表面黃綠色,莖基部略帶淡紫色,具縱棱,上部有暗褐色腺毛;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葉互生,皺縮破碎,完整葉展平后呈橢圓狀廣披針形,琴狀羽裂,裂片邊緣有不整齊的短刺狀齒。有的在莖頂可見頭狀花序,舌狀花淡黃色,或有的已結果。氣微,味微咸。
苦菜子
苦菜子
檢查
雜質不得過3%(《中國藥典》一部附錄)。水分照水分測定法(《中國藥典》一部附錄)測定,不得過15.0%。總灰分不得過7.0%(《中國藥典》一部附錄)。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4.0%(《中國藥典》一部附錄)。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中國藥典》一部附錄)測定。用稀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10.0%。

生長環境


生於田邊、山野、路旁。分佈於全國各地。

主要價值


藥理作用

抗腫瘤作用。
性味與歸經
傣醫:苦、涼。入水、風塔。中醫:苦、辛,平。歸胃、大腸經。

現代應用

臨床用於治療急性胃炎腹痛,月經不調。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痔瘡和癰疽瘡瘍等。

功能與主治

和胃消食。用於飲食停滯,脘腹脹滿,大便秘結。
用法與用量
10g,煎服。外用適量。
貯藏
置乾燥處。
相關論述
1、《蜀本草》:“《圖經》云:春花夏實,至秋復生,花而不實,經冬不凋。”
2、《滇南本草》:“苦馬菜,一名羊奶菜。純陰之物,得向陰之處則生。”
附註
長白山區同屬植物尚有1種:續斷菊S.asper(L.)Hill.葉基部擴大呈圓耳狀抱莖;瘦果邊緣無微齒,縱肋間具橫皺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