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
國營醫院
公立醫院是指政府舉辦的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的醫院,也就是國營醫院、國家出錢辦的醫院。也可以理解成國立。醫院分3個等級,一級是社區醫院,二級是縣(區)級醫院,三級是市級醫院。
2019年1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
公立醫院是中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國家衛生部部長陳竺指出:“公立醫院是體現公益性、解決基本醫療、緩解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困難的主體,矛盾問題比較集中。要加強其公益性,就要扭轉過於強調醫院創收的傾向,讓其成為群眾醫治大病、重病和難病的基本醫療服務平台。”
公立醫院
新醫改首次明確落實公立醫院獨立法人地位。湖北省新華醫院院長塗遠超說,目前許多公立醫院的院長徒有獨立法人之名,實際上並沒有自主經營權和發展權。醫院大的經營活動、幹部任命等都要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衛生行政部門既是主管者又是主辦者,“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如今,新醫改將衛生行政部門的職能明確為行業管理,管辦分開,就能加強衛生行政部門的公信力。
新醫改強調公立醫院公益性,其補償機制之一、被詬病多年的“以葯養醫”將逐步退出舞台,最終實現醫藥分家。其中,公立醫院的“藥品加成收入”,將通過實行藥品購銷差別加價、設立葯事服務費等多種方式逐步取消。同時,政府也將加大投入,主要用於公立醫院的基本建設等方面,對其承擔的公共衛生等任務給予專項補助。
新醫改還提出降低公立醫療機構比重,積極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醫院改制重組。穩步推進公立醫院改制的試點,適度降低公立醫療機構比重。最終形成公立醫院與非公立醫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將部分公立醫院轉為民營,將有效打破公立醫院的壟斷,通過合理的市場競爭,使資源得到更好的配置。
此外,新醫改還強調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夠提供疾病預防控制等公共衛生服務、一般常見病及多發病的初級診療服務、慢性病管理和康復服務等。功能完善之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能夠逐步承擔起居民健康“守門人”的職責,有效維護社區居民健康。
始於2006年的中國新醫改,終於大盤落定。作為新醫改最艱難的一環,公立醫院改革將先試點積累經驗然後推行。民營醫院,支持民營資本辦醫、政府購買醫療服務等舉措,將和管辦分離等爭議不大的內容,共同出現在方案。
公立醫院
但從總體和根本上看,筆者依然認為,“部分公立醫院將轉為民營醫院”的改革大方向,還是值得肯定和應當堅持的。上述這些擔心,誠然可能出現,卻並不一定就是“公立醫院轉民營”在邏輯上的必然結果。
一方面,公立醫院的民營化,並不等於私利化、營利化———民營而公益(非營利)實際上完全可以做到統一、兼而有之的。另一方面,轉制部分公立醫院、實現辦醫主體的多元化,也有利於從根本上打破公立醫院的壟斷地位,推動醫療行業的競爭化,而競爭的增加,必然有利於患者醫療消費自主選擇權的充分落實和保障。
由此不難看出,“部分公立醫院是否應該轉民營”其實並不是問題,而問題在於,這種“轉民營”究竟“為什麼轉”以及“轉成什麼”。“為什麼轉”涉及的是“轉民營”的根本目的———是為政府“甩包袱”、“廉價瓜分國有資產”而轉,還是為改變公立醫院壟斷格局、促進行業競爭而轉。如果僅是前者,這樣的轉制當然是可疑的,但如果根本目的是後者,則是值得歡迎的。
公立醫院
在這裡,有一個概念或許應進一步詳加釐清:非營利醫院的“非營利”,其實並非完全的“不營利”而僅僅是“不以營利為目的”,也就是說,公益醫療機構的營利不得進行任何分紅、成為投資人的收益,而只能用於自身的繼續發展。而要保證這一點,政府的監管和支持無疑不可或缺,如對非營利醫院(無論公立還是民營)的財務狀況實施嚴格的審計審核,同時又輔以免稅等政策扶持。
從這個意義上說,“公立醫院轉民營”能否成功,既促進競爭,又確保非營利的公益性,打消公眾對此的擔心,政府職能的成功轉型才是問題的關鍵和要害。這就要求,一方面,政府須將不該管的真正交給社會,實現醫療行業的政事分開、管辦分開,讓無論公立還是民營的醫院均成為獨立、自治,不依附於行政權力的社會主體;另一方面,
又應將本該政府履行的職責真正承擔起來,對所有醫療機構實施一律平等、中立的嚴格行業監管。
2015年10月8日,公立醫院改革是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核心任務。為支持推進公立醫院改革,中央財政2015年下達公立醫院改革補助資金111.24億元。一是按每個縣補助300萬元的標準下達補助資金59.31億元,支持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二是按每個試點城市一次性補助2000萬的標準下達補助資金13.2億元,支持第三批66個城市開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使試點城市擴大到100個。三是對100個試點城市所轄區,按每個區100萬元的標準下達補助資金2.73億元,支持二級及以下醫院開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四是按人均每年3萬元的標準下達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補助資金36億元,支持12萬名學員參加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
2017年9月9日,重慶將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配套建立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通過破除“以葯補醫”機制,使全市公立醫院逐步回歸公益性。
重慶在取消藥品加成的同時,同步推進公立醫院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調整,降低CT、磁共振等大型設備檢查類項目價格,合理提高診療、護理、手術、床位、中醫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優化醫院收入結構。
長期以來,中國公立醫院“管辦不分”、“政事不分”以及現有的編製管理方式等受到外界詬病。公立醫院行政化色彩濃厚被認為是阻礙醫改的一大問題,“去行政化”則被廣泛認為是醫改的必由之路。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然而由於該項改革牽涉利益眾多,也亟待完善各項配套措施,多地的推進速度緩慢。
近日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稱,將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製管理后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這一表態意味著公立醫院不納入編製管理已成定局。
與多地依舊在探索“去行政化”路徑不同,深圳市早已明確提出新建市屬公立醫院不再實行編製管理,取消公立醫院行政級別。
公立醫院
而那些非營利性的公共醫療服務機構或公共性質的服務項目由國家投資建立,履行公共服務職能,可以是國家投資建立的公共醫療服務機構具體實施,也可以是通過委託其他醫療法人機構實施,比如公立醫院。
這是任何一個產品或者服務市場很正常的競爭現象。而且任何一個行業都應該引入競爭機制。只要是符合要求的、不違法的社會資本,應該被允許進入醫療機構服務行業,其實在這方面,我國宏觀政策是放得很開的。
公益與否與社會資本並無關聯。實現公益性的關鍵是要“全民醫保”,在減輕百姓看病壓力的同時,分擔醫療機構的費用風險,社會資本的引入正是降低看病風險的補償途徑。社會資本引入還可以擴大醫院的服務能力,包括根據市場需要建設分院及區診所、提高技術水平及能力等。
公立醫院
公立醫療機構收入的現有來源有三,即醫療服務收費、藥品出售利潤和政府財政補助。新醫改方案明確指出,未來的改革將把三元轉變為二元收入結構,即大幅度降低並且最終取消來自藥品出售的利潤,具體措施就是逐步取消公立醫院(以及其他醫療機構)的藥品加成。
公立醫院要遵循公益性質和社會效益原則,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優化服務流程,規範用藥檢查和醫療行為,深化運行機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明確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責權,形成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衡,有責任、有激勵、有約束、有競爭、有活力的機制。實行醫藥收支分開管理,探索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葯補醫機制。通過實行藥品購銷差別加價、設立葯事服務費等多種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同時採取適當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
公立醫院的改革必須要闖三道關。
突破以葯養醫體制的束縛
公立醫院
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從試點情況來看,在醫院方面有較大阻力。受訪的幾家公立醫院負責人都認為這一措施“操作起來有點難”。相當一部分醫務工作者認為,即使藥品零加成,也很難保證解決“大處方”的問題,難以遏制患者藥費的上升。醫院方面則普遍擔心,取消加成之後,如果政府不予加大投入或提高醫療服務價格,醫院就會連生存都成問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試點醫院負責人說:“全國所有公立醫院的開支如果全部由財政包攬,一年的投入就會超過政府所承諾的三年內的總投入8500億元,這還是在不考慮資金能否投到實處、實際使用效率等問題的前提下。”
公立醫院
除了合理增加的因素外,醫院和醫生的利益驅動,是藥品費用上升的最直接原因。即使是藥品零差價率,切斷了醫院的藥品收入,但醫生掌握著處方權,仍然存在開“大處方”以獲取回扣的衝動和可能。”李新泰說,“因此,公立醫院改革的推進還應注意與醫藥領域反腐敗工程結合起來,藥品回扣現象只要存在,由‘大處方’引發的‘看病貴’就難以根治。
增加政府財政投入。主要用於基本建設和大型醫用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住院醫師培訓、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補貼等。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給予專項補助,用於保障醫院緊急救治、援外、支農、支邊、惠民服務。增設葯事服務費。葯事服務費根據醫務人員提供藥品服務的勞務價值來核算,與銷售藥品的金額不直接掛鉤,不僅可以遏制醫生開“大處方”,還能夠引導醫務人員鑽研醫療業務。提高醫務人員技術服務價格。調整部分醫療服務的收費標準,提高能夠體現醫務人員技術服務價值的掛號費、診療費、會診費、手術費等。提高中醫及民族醫療診療類服務收費。建立不同等級和質量醫院之間、專家門診和普通門診之間的差價梯度。
確保醫護人員合法權益和積極性
公立醫院
我國醫生收入的確較低,技術服務的勞動價值沒有得到合理體現,要在適當時候考慮適當進行調整。他表示,在今後3年的試點工作中,對公立醫院的法人治理結構,公立醫院的一些內部管理,包括用人制度、激勵機制等都將做積極的探索,充分調動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
公立醫院應在國家政策引導下,改革人事管理和分配製度,建立績效考核機制,重點考核醫療機構和醫生提供醫療服務的質和量,調動醫生的積極性,患者也將最終得益。政府還應重點思考醫療機構的布局規劃和醫院的功能定位,避免重複投資和資源浪費。業內人士建議,提高的診療費價格應按一定比例體現在醫生收入中,使醫生的收入由於其勞務付出而大大提高,從而降低醫生收取藥品回扣的內在驅動力,光明正大地成為“較高收入群體”。
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
公立醫院改革
創收的衝動使得公立醫院競相拉患者,展開無序競爭。“有些醫院因為患者不足,對來就醫的病人開大處方,或是延長住院時間,本來應該住10天,讓你住15天。還有的小醫院甚至採取給有醫保的病人發工資的辦法來留住患者。”一位外科醫生透露。
公立醫院改革
公立醫院改革是體制性改革,需要綜合配套推進,單項措施推進往往會“按下葫蘆起來瓢”。如果單純增加政府投入,有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影響醫院發展的效率和質量,影響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如何探索建立科學、規範的財政補償機制,使公立醫院既回歸公益性,又保護好醫院發展的積極性,這之間的度必須把握好。
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
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三級指標 | 指標性質 | 指標說明 |
一、醫療質量 | (一)功能定位 | 1.門診人次數與出院人次數比 | 定量 | 計算方法:門診患者人次數/同期出院患者人次數(急診、健康體檢者不計入)。指標來源:醫院填報。 |
2.下轉患者人次數(門急診、住院) | 定量 | 計算方法:本年度向二級醫院或者基層醫療機構下轉患者人次數(門急診、住院)。指標來源:醫院填報。 | ||
3.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比例 | 定量 | 計算方法:日間手術台次數/同期出院患者擇期手術總台次數×100%。指標來源:醫院填報。 | ||
4.出院患者手術佔比▲ | 定量 | 計算方法:出院患者手術台次數/同期出院患者總人次數×100%。指標來源:病案首頁。 | ||
5.出院患者微創手術佔比▲ | 定量 | 計算方法:出院患者微創手術台次數/同期出院患者手術台次數×100%。指標來源:病案首頁。 | ||
6.出院患者四級手術比例▲ | 定量 | 計算方法:出院患者四級手術台次數/同期出院患者手術台次數×100%。指標來源:病案首頁。 | ||
7.特需醫療服務佔比 | 定量 | 計算方法:特需醫療服務量/同期全部醫療服務量×100%,特需醫療服務收入/同期全部醫療服務收入×100%。指標來源:醫院填報。 | ||
(二)質量安全 | 8.手術患者併發症發生率▲ | 定量 | 計算方法:手術患者併發症發生例數/同期出院的手術患者人數×100%。指標來源:病案首頁。 | |
9.I類切口手術部位感染率▲ | 定量 | 計算方法:I類切口手術部位感染人次數/同期I類切口手術台次數×100%。指標來源:病案首頁。 | ||
10.單病種質量控制▲ | 定量 | 計算方法:符合單病種質量控制標準。指標來源:病案首頁。 | ||
11.大型醫用設備檢查陽性率 | 定量 | 計算方法:大型醫用設備檢查陽性數/同期大型醫用設備檢查人次數×100%。指標來源:醫院填報。 | ||
12.大型醫用設備維修保養及質量控制管理 | 定性 | 引導醫院關注醫用設備的維修保養和質量控制,配置合適維修人員和維修檢測設備。評價內容包括但不限於:(1)配置合理維修人員和維修場地,涉及有毒有害作業應有合適的維修場所和有效防護;(2)制定急救、生命支持類等設備的預防性維護維修計劃;(3)開展日常保養和維護,有巡檢、保養、維修等相關記錄及設備管理部門對臨床使用部門的監管、培訓記錄;(4)配置必備的檢測和質量控制設備,醫學設備管理部門定期對設備特別是急救、生命支持類設備進行預防性維護,確保在用設備完好,有記錄和標識,並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 | ||
13.通過國家室間質量評價的臨床檢驗項目數▲ | 定量 | 計算方法:醫院臨床檢驗項目中通過國家臨床檢驗中心組織的室間質量評價項目數量。指標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 | ||
14.低風險組病例死亡率▲ | 定量 | 計算方法:低風險組死亡例數/低風險組病例數×100%。指標來源:病案首頁。 | ||
15.優質護理服務病房覆蓋率 | 定量 | 計算方法:全院已經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病房總數/全院病房總數×100%。指標來源:醫院填報。 | ||
(三) 合理用藥 | 16.點評處方占處方總數的比例 | 定量 | 計算方法:點評處方數/處方總數×100%。指標來源:醫院填報。 | |
17.抗菌藥物使用強度(DDDs)▲ | 定量 | 計算方法:本年度住院患者抗菌藥物消耗量(累計DDD數)/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數×100。收治患者人天數=出院患者人次數×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數。指標來源:醫院填報。 | ||
18.門診患者基本藥物處方佔比 | 定量 | 計算方法:門診使用基本藥物人次數/同期門診診療總人次數×100%。指標來源:醫院填報。 | ||
19.住院患者基本藥物使用率 | 定量 | 計算方法:出院患者使用基本藥物總人次數/同期出院總人次數×100%。指標來源:醫院填報。 | ||
20.基本藥物採購品種數佔比 | 定量 | 計算方法:醫院採購基本藥物品種數/醫院同期採購藥物品種總數×100%。指標來源:省級招采平台。 | ||
21.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中標藥品使用比例 | 定量 | 計算方法:中標藥品用量/同種藥品用量×100%。指標來源:醫院填報。 | ||
(四) 服務流程 | 22.門診患者平均預約診療率 | 定量 | 計算方法:預約診療人次數/總診療人次數×100%(急診人次數不計入)。指標來源:醫院填報。 | |
23.門診患者預約后平均等待時間 | 定量 | 計算方法:門診患者按預約時間到達醫院后至進入診室前的等待時間。指標來源:醫院填報。 | ||
24.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分級▲ | 定性 | 計算方法: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分級標準評估。指標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 | ||
二、運營效率 | (五) 資源效率 | 25.每名執業醫師日均住院工作負擔 | 定量 | 計算方法:全年實際佔用總床日數/醫院平均執業(助理)醫師人數/365。醫院平均執業(助理)醫師人數=(本年度人數+上一年度人數)/2。指標來源:醫院填報。 |
26.每百張病床藥師人數 | 定量 | 計算方法:醫院藥師(包括藥劑師和臨床藥師)總人數/醫院實際開放床位數×100。指標來源:醫院填報。 | ||
(六) 收支結構 | 27.門診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 | 定量 | 計算方法:門診收入/醫療收入×100%。指標來源:財務年報表。 | |
28.門診收入中來自醫保基金的比例 | 定量 | 計算方法:門診收入中來自醫保基金的收入/門診收入×100%。指標來源:財務年報表。 | ||
29.住院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 | 定量 | 計算方法:住院收入/醫療收入×100%。指標來源:財務年報表。 | ||
30.住院收入中來自醫保基金的比例 | 定量 | 計算方法:住院收入中來自醫保基金的收入/住院收入×100%。指標來源:財務年報表。 | ||
31.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檢驗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 | 定量 | 計算方法:醫療服務收入/醫療收入×100%。醫療服務收入包括掛號收入、床位收入、診察收入、治療收入、手術收入、葯事服務收入、護理收入。指標來源:財務年報表。 | ||
32.輔助用藥收入佔比 | 定量 | 計算方法:輔助用藥收入/藥品總收入×100%。指標來源:醫院填報。 | ||
33.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比重▲ | 定量 | 計算方法:人員支出/業務支出×100%。指標來源:財務年報表。 | ||
34.萬元收入能耗支出▲ | 定量 | 計算方法:年總能耗支出/年總收入×10000。總能耗為水、電、氣、熱等能耗折算為噸標煤后之和。指標來源:財務年報表。 | ||
35.收支結餘▲ | 定量 | 計算方法:業務收支結餘+財政項目補助收支結轉(余)+科教項目收支結轉(余)。業務收支結餘=醫療收支結餘+其他收入-其他支出,其中:醫療收支結餘=醫療收入+財政基本支出補助收入-醫療支出-管理費用。財政項目補助收支結轉(余)=財政項目支出補助收入-財政項目補助支出。科教項目收支結轉(余)=科教項目收入-科教項目支出。指標來源:財務年報表。 | ||
36.資產負債率▲ | 定量 | 計算方法:負債合計/資產合計×100%(反映負債合理性,引導醫院避免盲目負債擴張或經營,降低醫院運行潛在風險)。指標來源:財務年報表。 | ||
(七) 費用控制 | 37.醫療收入增幅 | 定量 | 計算方法:(本年度醫療收入-上一年度醫療收入)/上一年度醫療收入×100%。指標來源:財務年報表。 | |
38.門診次均費用增幅▲ | 定量 | 計算方法:(本年度門診患者次均醫藥費用-上一年度門診患者次均醫藥費用)/上一年度門診患者次均醫藥費用×100%。門診患者次均醫藥費用=門診收入/門診人次數。指標來源:財務年報表。 | ||
39.門診次均藥品費用增幅▲ | 定量 | 計算方法:(本年度門診患者次均藥品費用-上一年度門診患者次均藥品費用)/上一年度門診患者次均藥品費用×100%。門診患者次均藥品費用=門診藥品收入/門診人次數。指標來源:財務年報表。 | ||
40.住院次均費用增幅▲ | 定量 | 計算方法:(本年度出院患者次均醫藥費用-上一年度出院患者次均醫藥費用)/上一年度出院患者次均醫藥費用×100%。出院患者次均醫藥費用=出院患者住院費用/出院人次數。由於整體出院患者平均醫藥費用受多種因素影響,為使數據盡量可比,通過疾病嚴重程度(CMI)調整。指標來源:財務年報表。 | ||
41.住院次均藥品費用增幅▲ | 定量 | 計算方法:(本年度出院患者次均藥品費用-上一年度出院患者次均藥品費用)/上一年度出院患者次均藥品費用×100%。出院患者次均藥品費用=出院患者藥品費用/出院人次數。指標來源:財務年報表。 | ||
(八) 經濟管理 | 42.全面預算管理 | 定性 | 計算方法:查閱文件資料。指標來源:醫院填報。 | |
43.規範設立總會計師 | 定性 | 計算方法:查閱文件資料。指標來源:醫院填報。 | ||
三、持續發展 | (九) 人員結構 | 44.衛生技術人員職稱結構 | 定量 | 計算方法:醫院具有高級職稱的醫務人員數/全院同期醫務人員總數×100%。指標來源:醫院填報。 |
45.麻醉、兒科、重症、病理、中醫醫師佔比▲ | 定量 | 計算方法:醫院註冊的麻醉、兒科、重症、病理、中醫在崗醫師數/全院同期醫師總數。指標來源:國家醫療機構、醫師、護士電子化註冊系統。 | ||
46.醫護比▲ | 定量 | 計算方法:醫院註冊醫師總數/全院同期註冊護士總數。指標來源:國家醫療機構、醫師、護士電子化註冊系統。 | ||
(十) 人才培養 | 47.醫院接受其他醫院(尤其是對口支援醫院、醫聯體內醫院)進修並返回原醫院獨立工作人數佔比 | 定量 | 計算方法:醫院接受其他醫院(尤其是對口支援醫院、醫聯體內醫院)進修半年及以上並返回原醫院獨立工作人數/醫院同期招收進修總人數×100%。指標來源:醫院填報。 | |
48.醫院住院醫師首次參加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 | 定量 | 計算方法:本年度首次參加醫師資格考試並通過的住院醫師人數/同期首次參加醫師資格考試的住院醫師總人數×100%。指標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 | ||
49.醫院承擔培養醫學人才的工作成效 | 定量 | 計算方法:統計醫院在醫學人才培養方面的經費投入、臨床帶教教師和指導醫師接受教育教學培訓人次數、承擔醫學教育的人數和發表教學論文的數量。指標來源:醫院填報。 | ||
(十一) 學科建設 | 50.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科研項目經費▲ | 定量 | 計算方法:本年度科研項目立項經費總金額/同期衛生技術人員總數×100。指標來源:醫院填報。 | |
51.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科研成果轉化金額 | 定量 | 計算方法:本年度科技成果轉化總金額/同期醫院衛生技術人員總數×100。指標來源:醫院填報。 | ||
(十二) 信用建設 | 52.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等級 | 定性 | 計算方法:按照公共信用綜合評價規範進行評價。指標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 | |
四、滿意度評價 | (十三) 患者滿意度 | 53.門診患者滿意度▲ | 定量 | 計算方法:門診患者滿意度調查得分。指標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 |
54.住院患者滿意度▲ | 定量 | 計算方法: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得分。指標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 | ||
(十四) 醫務人員 滿意度 | 55.醫務人員滿意度▲ | 定量 | 計算方法:醫務人員滿意度調查得分。指標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 |
註:
1.三級公立綜合醫院考核應採用上述全部考核指標。三級公立專科醫院考核可根據專科特點選用部分考核指標。國家中醫藥局在組織對三級公立中醫醫院考核時,根據工作實際適當調整和補充考核指標。
2.標記“▲”的26個指標為國家監測指標,其中15個指標自動生成,9個指標由財務年報表獲取,2個指標由醫院填報。
3.考核指標中的手術包括在日間手術室或住院部手術室內、麻醉狀態下完成的手術,不包括門診手術。其中,日間手術是指患者按照診療計劃在1日(24小時)內入、出院完成的手術或操作(不包括門診手術),因病情需要延期住院的特殊病例,住院時間不超過48小時。
4.微創手術是指出院患者在日間手術室或住院部手術室內、麻醉狀態下的內科和外科腔鏡手術、血管內和實質臟器的介入治療。
5.四級手術以國家統一規定納入監測的四級手術目錄為準。
6.“特需醫療服務佔比”按照兩個計算公式,同時統計服務量與服務收入佔比。
8.用於檢查的大型醫用設備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進行統計。
9.“門診收入中來自醫保基金的比例”、“住院收入中來自醫保基金的比例”,用於醫院自身縱向比較,不在醫院之間比較。
10.輔助用藥以國家統一規定的品目為準。
11.“麻醉、兒科、重症、病理、中醫醫師佔比”根據各醫院緊缺專業人才結構具體情況,按麻醉、兒科、重症、病理、中醫五個類別分別計算佔比。
12.科技成果轉化總金額是指醫院科研成果在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金額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