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大果榆的結果 展開
- 中藥
- 榆科榆屬落葉喬木或灌木植物
大果榆
榆科榆屬落葉喬木或灌木植物
徠大果榆(學名:Ulmus macrocarpa Hance)榆科榆屬落葉喬木或灌木植物,高達20米,樹皮暗灰色或灰黑色,葉寬倒卵形、倒卵狀圓形、倒卵狀菱形或倒卵形,稀橢圓形,厚革質,葉柄長2-10毫米,僅上面有毛或下面有疏毛,果核部分位於翅果中部,花果期4-5月。
大果榆可供車輛、農具、傢具、器具等地用材。翅果含油量高,是醫藥和輕、化工業的重要原料。種子發酵后與榆樹皮、紅土、菊花末等加工成荑糊,藥用殺蟲、消積。
大果榆
葉寬倒卵形、倒卵狀圓形、倒卵狀菱形或倒卵形,稀橢圓形,厚革質,大小變異很大,通常長5-9厘米,寬3.5-5厘米,最小之葉長1-3厘米,寬1-2.5厘米,最大之葉長達14厘米,寬至9厘米,先端短尾狀,稀驟凸,基部漸窄至圓,偏斜或近對稱,多少心臟形或一邊楔形,兩面粗糙,葉面密生硬毛或有凸起的毛跡,葉背常有疏毛,脈上較密,脈腋常有簇生毛,側脈每邊6-16條,邊緣具大而淺鈍的重鋸齒,或兼有單鋸齒,葉柄長2-10毫米,僅上面有毛或下面有疏毛。花自花芽或混合芽抽出,在去年生枝上排成簇狀聚傘花序或散生於新枝的基部。
翅果寬倒卵狀圓形、近圓形或寬橢圓形,長1.5-4.7(長2.5-3.5)厘米,寬1-3.9(長2-3)厘米,基部多少偏斜或近對稱,微狹或圓,有時子房柄較明顯,頂端凹或圓,缺口內緣柱頭面被毛,兩面及邊緣有毛,果核部分位於翅果中部,宿存花被鐘形,外被短毛或幾無毛,上部5淺裂,裂片邊緣有毛,果梗長2-4毫米,被短毛。花果期4-5月。
大果榆生於海拔700-1800米地帶之山坡、谷地、台地、黃土丘陵、固定沙丘及岩縫中。陽性樹種,耐乾旱,能適應鹼性、中性及微酸性土壤。在中國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江蘇北部、安徽北部、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及青海東部。朝鮮及前蘇聯中部也有分佈。
春秋兩季均可栽植,春季在土壤解凍后至苗木萌發前,秋季在苗木落葉后至土壤封凍前。
採用1年生苗木,穴直徑為30-40厘米,深30厘米左右,行距2米,株距1.5-2.0米,每公頃栽2500-3000株。將苗木植入穴中,填入細土踩實,然後澆水並培土。
大果榆
大果榆病害較少,受榆紫金花蟲危害較輕,易受黑絨金龜子、榆天社蛾、榆毒蛾等危害。
黑絨金龜子:可用50%敵敵畏乳劑800-1000倍液毒殺,或在成蟲出現盛期,震落捕殺或燈光誘殺。
榆天社蛾:榆天社蛾成蟲有較強趨光性,夜間可用燈光誘殺,其幼蟲群集時,可噴灑90%敵百蟲800-1000倍液毒殺,幼蟲有受驚時吐絲落地習性,可利用其震動樹榦使其落地捕殺,或秋後在樹榦周圍挖蛹。
榆毒蛾:可秋季在樹榦束草或在干基放木板、瓦片等誘殺幼蟲,用蘇雲金桿菌或青蟲菌500-800倍液噴殺幼蟲。成蟲可用黑光燈誘殺。
大果榆喜光,根系發達,側根萌芽性強。耐寒冷及乾旱瘠薄。在全年無霜期為145天左右、極端最高溫29℃、極端最低溫零下30℃、年降水量200毫米的氣候條件下能正常生長。對土壤要求不高,稍耐鹽鹼,在沙土、含0.16%蘇打鹽陵土或鈣質土及pH值6.5-7.0的土壤中生長穩健。在土壤和氣候條件良好的環境下其壽命較長。
大果榆播種繁殖為主,少量也可分株繁殖。
⑴採種:採種母樹以15-30年生的健壯樹為好。當果實由綠色變為黃白色時,即可採收。采后應置於通風處陰乾,清除雜物。可隨采隨播,如不能及時播種,應密封貯藏。
⑵播種地選擇:選擇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
⑶整地:播種前一年秋季整地,深翻20厘米以上,每667米施基肥2000-3000千克,並撒敵百蟲粉劑1.5-2.0千克,毒死地下害蟲。翌春作長10米、寬1.2米的苗床待播。
⑷播種:播種時需先灌水,待水分全部滲入土中、土不粘手時播種。種子可不作處理。
⑸徠播種時間:10月下旬-11月中旬。
⑹播種方法:條播,播幅寬5-10厘米。
⑺播后管理:播后覆土0.5-1.0厘米,並稍加鎮壓,以保持土壤濕潤,促進發芽。每667米用種2.5-3.0千克,播后10餘天即可出苗。待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可間苗,苗高5-6厘米時定苗,每667米留苗3萬株左右,間苗后適當灌水,並及時除草、鬆土。6-7月追肥,每667米施人糞尿100千克或硫銨4千克,每隔半月追1次肥,8月初停止追肥,以利幼苗木質化。如幼苗發生炭疽病,每周可噴灑1%波爾多液1次。
分株繁殖因為是有根植株分離,所以成活率高,但繁殖係數低,不能適應現代大面積栽培需要。
⑴分株繁殖時間:多在春、秋季進行。
⑵分株繁殖方法:用利刀將母株根部根櫱、腳芽直接切離后栽植,適用於喬木類植物。
⑶分株苗管理:分株繁殖苗木由於在栽植時根系被截斷,苗木內部水分供應出現不平衡現象,必須加強供水,在分株后應連續灌水3-4次,且灌水量要大,間隔時間也不能太長。
大果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