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多的結果 展開
- 多姓
- 漢語漢字
多
漢語漢字
多,現代漢語規範一級字(常用字),讀作duō。最早見於甲骨文。六書屬會意字。從甲骨文到楷書,字形都是兩個“夕”相重。其本義是數量大,與“少”“寡”相對。引申為“超出”;又引申“過分的、不必要的”;還引申為“多餘”。“多”也是中華姓氏之一。
其本義是數量大,與“少”“寡”相對。引申為“超出”;又引申過分的、不必要的;還引申為“多餘”。
多的常用組詞是多餘、多嘴、多心。含多的常用成語是多多益善。
多姓,郡望為丹陽郡,在姓氏人數中排名第509名。其姓出處有多種說法,始於商代,有人名多父鼎,在漢代有多軍,宋代有大將軍多岳,《鏡花緣》中有人名多九公。
清代有兩江總督為多氏。現多姓集中分佈於河北阜城縣建橋鎮建東、建北、建陽及東多、西多、東高庄、趙門、祁樓鄉多城頭等村。在河北霸州、河南清豐、淅川等縣亦有大量多姓人氏。阜城多姓來歷:原籍陝西省渭南縣,1409年(明成祖永樂七年),始祖多貴妣王氏率四子遷河間府阜城縣建橋屯三甲籍,長門多勉,四子多榮,二、三子失諱。
多duō(ㄉㄨㄛ)
1、數量大,與“少”、“寡”相對:人多。多年。多姿。多層次。多角度。多難(nàn)興(xīng)邦。多多益善。多行不義必自斃。
2、數目在二以上:多年生草。多項式。多義詞。多元論。
3、有餘,比一定的數目大:多餘。一年多。
4、過分,不必要的:多嘴。多心。多此一舉。
5、相差的程度大:好得多。
6、表示驚異、讚歎:多好。
7、表示某種程度:有多大勁兒使多大勁兒。
8、表疑問:有多大呢?多會兒?
9、姓。
UNICODE
多字UNICODE編碼U+591A,10進位:22810,UTF-32:0000591A,UTF-8:E5A49A。
多字由兩個夕字組成,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UnifiedIdeographs)。
漢英互譯
excessive、many、more、much
相關字詞
少、寡
造字法
會意:從二夕
English
much,many;morethan,over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形容詞 | 多,數量大,與“少”“寡”相對 | many;much;more | 何多日也。——《詩經·邶風·旄丘》 與為多焉。——《史記·五帝紀》 寬裕而多容。——《荀子·致仕》 | 多次;多分;多士;多感;多口;多般;多口可;多花;多許 |
超過正確的或需要的數目;過多 | toomany;toomuch | 多因;多時間;多管;多定 | ||
剩餘 | 便喚酒保計算了,取些銀子算還,多的都賞了酒保。——《水滸全傳》第三十九回 | |||
重,與“輕”相對 | heavy | 士亦以此多之。——《漢書·灌夫傳》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老子》 | ||
賢;好 | good | 聽者自多而不得。——《呂氏春秋·謹聽》 | 多才 | |
大 | big | 為人主而數窮於其下,將何以君人乎?窮而不知其窮,其患又將反以自多。——《呂氏春秋·知度》 | ||
名詞 | 姓 | Duo | 多九公 | |
動詞 | 讚許,推崇 | praise | 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管仲列傳》 | |
重視,看重 | 為上不明,為下不順,無丑。輕其行,多其愚,不知。——《逸周書·程典》 | |||
數詞 | 表示多數 | 韓子懦弱,大夫多貪,求欲無厭,齊、楚未足與也,魯其懼哉!——《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 ||
用在數量詞后,表示整數以下的餘數或零頭 | odd | 但贅進門十多日,香房裡滿架都是文章,公孫卻全不在意。——《儒林外史》第十一回 | 五年多;三尺多寬;一百多個 | |
副詞 | (相差)程度大 | muchmore | 多樣時 | |
多麼 | how | |||
用在疑問句里詢問程度數量 | 多錢一斤;多早 | |||
用在感嘆句里,表示程度很高 | 做得多好 | |||
虛指某種程度 | ||||
只,僅僅 | only | 多見其不知量也。——《論語》 吾今實過,悔之何及,多遺秦禽。——《左傳·襄公十四年》 | ||
大多 | mostly | 以故多持女遠逃亡。——《西門豹治鄴》 | ||
通“祇”,僅,不過 | 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論語·子張》 |
形容詞
多[漢語文字]
多,重也。從重夕,會意。重夕為多,重日為疊。——《說文》
多,眾也。——《爾雅·釋詁》
何多日也。——《詩·邶風·旄丘》
與為多焉。——《史記·五帝紀》。索隱:“大也。”
寬裕而多容。——《荀子·致仕》
又如:多次;多分(多半);多士(眾多士子);多感(多謝,非常感激);多口(多嘴);多般(許多事端;多半;大概);多口可(許多);多花(方言。許多);多許(多少)
2.超過正確的或需要的數目;過多[toomany;toomuch]。
如:這個字多了一個點;多因(多應。多半,大概);多時間(很久);多管(多敢。多半);多定(多半;肯定);多分(多半;差不多)
3.重。與“輕”相對[heavy]。
士亦以此多之。——《漢書·灌夫傳》。注:“猶重之。”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老子》
4.賢;好[good]。
聽者自多而不得。——《呂氏春秋·謹聽》。注:“自賢也。”
又如:多才(多才俊。女子昵稱她所鍾情的男子)
5.[數詞]:[用於數量詞后]表示整數以下的餘數或零頭[odd]。
如:兩個多月;三尺多寬;五年多
6.[相差]程度大[muchmore]。
如:病人今天好多了;多樣時(過了很久;好一會)
7.姓。
動詞
讚許,推崇[praise]。如: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管仲列傳》
又如:此誠雕蟲之戲,不足為多也。——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副詞
1.多麼[how]。
2.用在疑問句里詢問程度數量。
如:多錢一斤(慣用於方言,且常在讀“多少”時將“少”連讀帶過,易被誤聽為“多”)?多早(什麼時候)。
3.用在感嘆句里,表示程度很高。
如:你看人家做得多好!
4.虛指某種程度。
5.只,僅僅[only]。
多見其不知量也。——《論語》
吾今實過,悔之何及,多遺秦禽。——《左傳·襄公十四年》
存亡有命,事楚何為?多取費焉。——《左傳·定公十五年》
6.大多[mostly]。
以故多持女遠逃亡。——《西門豹治鄴》
古法采草藥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當。——宋·沈括《夢溪筆談·采草藥》
多[漢語文字]
【卷七】【多部】多
重也。從重夕。夕者,相繹也,故為多。重夕為多,重日為曡。凡多之屬皆從多。,古文多。得何切
緟也。緟者,增益也。故為多。多者勝少者。故引伸為勝之偁。戰功曰多。言勝於人也。從緟夕。會意。得何切。十七部。夕者,相繹也。故為多。相繹者,相引於無窮也。抽絲曰繹。夕繹曡韻。說從重夕之意。緟夕為多。緟日為曡。凡多之屬皆從多。
古文形體
又勝也。《禮·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注】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以為勝於已之所說出祖也。《史記·高帝紀》臣之業所就,孰與仲多。
又刻求也。《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將求多於汝,汝必不免。
又稱美也。《前漢·袁盎傳》諸公聞之皆多盎。《後漢·馮異傳】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帝以此多之。
又戰功曰多,見《周禮·夏官·司勲》。
又荒俗呼父為阿多。《唐書·德宗紀》正元六年,回紇可汗謝其次相曰:惟仰食於阿多。
又姓。漢多軍,多卯,宋多岳。
又梵語吃栗多,華言賤人。底栗多,華言畜生。
又樹名。貝多樹,出摩伽陀國,長六七丈,冬不凋,見《酉陽雜俎》。又南印建那補羅國北有多羅樹,株三十餘里,其葉長廣,其色光潤,諸國書寫採用之。見《西域記》。
又葉都牢切,音刀。《蘇轍·巫山廟詩》歸來無恙無以報,山下麥熟可作醪。神君尊貴豈待我,再拜長跪神所多。
又《詩·魯頌》享以騂犧,是饗是宜,降福旣多。《正字通》朱傳,犧,虛宜虛何二反,宜,牛奇牛多二反,多,章移當何二反。字彙專叶音趨,不知詩有二反也。按朱子意,若從上虛宜切之犧,牛奇切之宜,則當何切之多宜葉章移切,音貲。若從下多字葉,則犧葉虛何切,音呵,宜葉牛多切,音哦。一在支韻止攝,一在歌韻果攝,《字彙》葉逡須切,音趨,錯入虞韻遇攝,《正字通》譏《字彙》不知二反,殊不知其錯入虞韻,幷不知一反也。
《說文》多,重也,從重夕。夕者,相繹也,故為多。重夕為多,重日為曡。考證:〔《禮·坊記》取數多者,仁也。〕謹照原書坊記改表記。〔《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必求多於汝。〕
“多”,六書屬會意字。字形採用“重夕”會意。夕,表示相演繹,所以變成多。從甲骨文到楷書,都是兩個“夕”相重,即“重夕為多”。清代王國維認為:“多從二肉,會意。”甲骨文從重“肉”之形,與“夕”有別。古代祭祀后要分胙肉,兩塊肉者為“多”。金文亦重二“肉”。金文中“肉”“夕”字形相近,故易混淆。所從字形已經訛變。其本義是重複、眾多,數量多,與“少”相反。引申為“超出”;又引申過分的、不必要的;還引申為“多餘”。又引申為深厚。也引申為重視。又引申為欣賞。也引申為軍功。可以作副詞用。
多
多
5張
多
◎贛語:dɔe1
◎客家話:[梅縣腔]do1[東莞腔]do1[客語拼音字彙]do1[寶安腔]do1[客英字典]do1[陸豐腔]do1[沙頭角腔]do1[台灣四縣腔]do1[海陸腔]do1
◎粵語:do1
字形 | 韻書 | 小韻 | 韻攝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多 | 廣韻 | 多 | 果 | 端 | 歌 | 平聲 | 開口呼 | 一等 | 全清 | 得何切 | tɑ | |
集韻 | 止 | 支 | 平聲 | 章 | 開口呼 | 三等 | 全清 | 章移切 | ʨiɛ | |||
果 | 戈歌 | 平聲 | 端 | 開口呼 | 一等 | 全清 | 當何切 | tuɑ | ||||
韻略 | 歌 | 平聲 | 當何切 | |||||||||
增韻 | 歌 | 平聲 | 得何切 | |||||||||
中原音韻 | 多 | 端 | 歌戈 | 陰平 | 開口呼 | 全清 | tuɔ | |||||
中州音韻 | 歌戈 | 平聲 | 當羅切 | |||||||||
洪武正韻 | 多 | 端 | 歌 | 平聲 | 都 | 全清 | 得何切 | to | ||||
分韻撮要 | 多 | 端 | 科 | 陰平 |
方言集匯
客家話:[梅縣腔]do1[東莞腔]do1[客語拼音字彙]do1[寶安腔]do1[客英字典]do1[陸豐腔]do1[沙頭角腔]do1[台灣四縣腔]do1[海陸豐腔]do1
粵語:do1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多 | 多 | 歌 | 多 | ʔl'aːl | 甲金文從二肉非二夕 |
廣韻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多 | 多 | 得何 | 端 | 歌 | 歌 | 平聲 | 一等 | 開口 | 歌 | 果 | 下平七歌 | tɑ | tɑ | tɑ | tɑ | tɑ | tɑ | ta | duo1 | ta | ta |
蒙古字韻
字頭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修正) | 八思巴字(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修正) | 音譯(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多 | ꡊꡡ | do | tɔ | 平聲 |
中原音韻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註解 |
多 | 多 | 端 | 歌戈開 | 歌戈 | 陰平 | 開口呼 | tɔ |
洪武正韻牋
字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多 | 多 | 得何 | 十四歌 | 歌 | 平聲 |
分韻撮要
字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
多 | 多 | 端 | 科 | 第二十三科火貨 | 陰平 | 衆也重也過也 |
眾多、很多、多日、多年、多心、多半、多方、多少、大多、最多
多才多藝、多材多藝、多財善賈、多采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