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橋區

河北省承德市轄區

雙橋區隸屬於河北省承德市,是承德市中心區,位於河北省東北部,北、東、南同承德縣接壤,西部與雙灤區毗鄰,下轄7個街道、7個鎮,行政區域總面積667平方千米;實際管轄7個街道、5個鎮。常住人口35.84萬(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

雙橋區處於暖溫帶向寒溫帶過度地帶,屬於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型山地氣候,境內有世界文化遺產——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

2017年,雙橋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9.4億元,同比增長6.8%。

歷史沿革


雙橋區歷史悠久,因地處塞外,位於北部“蠻夷之地”和南部中原地區的交界處,自古就是北部游牧民族出沒的地方。
據考證,這裡早在中原龍山文化時期就有人類活動遺跡。
戰國時代,燕國在這一地區設置過郡一級的地方政府。
秦以後歷代也曾設置過地方政府。
秦漢至元明時期,匈奴、鮮卑契丹女真、蒙古族等少數民族曾先後在此游牧。
清朝初年,今承德市區所在地仍只是個僅有幾十戶人家的小村落,叫熱河上營。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避暑山莊,作為夏季臨朝理政的場所,這裡逐漸發展成為清王朝的第二政治中心,一些滿族、蒙古族貴族也都紛至沓來,使這裡更成為滿族、蒙古族比較集中的地方。雍正元年(1723年)設熱河廳,十一年(1733年)取“承受先祖恩澤”之義,改名為承德州。
辛亥革命后取消府制,成立熱河特別區。
1929年成立熱河省,承德為熱河省會。
1955年熱河省建制撤銷,1956年承德市劃歸河北省。
1960年3月,承德地、市合併,合併后今雙橋區所在地為承德市所轄的市區。
1984年1月,承德市改為河北省省轄市,雙橋區正式成立。
1993年7月,承德地、市再次合併,雙橋區成為新建制承德市的市轄區。
雙橋區
雙橋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雙橋區是承德市中心區,地理坐標位於東經117°48′-118°03′,北緯40°57′-41°05′之間,距首都北京市221千米。北、東、南同承德縣接壤,西部與雙灤區毗鄰,西南部與灤平縣交界,行政區域總面積651.6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雙橋區地處冀北燕山東段,位於燕山沉陷帶與高原後背斜過渡帶,經長期地質變化形成獨特的承德丹霞地貌特徵,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構成低山環繞的山間盆地,海拔高度在313-1074米之間,屬於山地丘陵區。

氣候特徵

雙橋區處於暖溫帶向中溫帶過渡地帶,屬於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型山地氣候,其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乾燥,時間長;春季多風乾燥,歷時短;夏季清涼多雨,適宜避暑消夏;秋季天高氣爽,晝夜溫差大,降水年、季變化大。多年平均氣溫8.9℃,年極端最低氣溫-24.2℃(出現在1月份),極端最高氣溫41.5℃(出現在7月份),全年無霜期157天。年累積日照時數為2903小時。區域內多年平均降水量560毫米,日最大降水量151.4毫米,時最大降水量52毫米,年內雨量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份。
雙橋區
雙橋區

自然資源


土壤資源

雙橋區土壤以褐土為主,其中褐土為762303公頃,潮土為41820公頃,新積土佔95551公頃。粗骨土及棕壤共87936公頃。土壤PH值為7.34。

礦產資源

截至2010年,雙橋區礦產資源有21個礦種,產地40多處,其中鐵、錳、銅、金、石灰石芒硝,鏡鐵山礦鐵礦石總儲量為4.83億噸。

水資源

雙橋區河流有潮河、灤河、柳河、老牛河等。清美甘甜的潮河水和灤河水,源源不斷流往北京和天津。承德市海拔200-1200米,平均海拔350米。環繞全區的山巒屬丹霞地貌,奇峰異石,自然天成,千姿百態,形成獨特的磬錘峰、雙塔山、羅漢山、等十大景觀。水資源總量0.3965億立方米。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1年,承德縣馮營子鄉整建制劃歸雙橋區。
2007年,承德縣雙峰寺鎮整建制和上板城鎮東營、西營2個村劃歸雙橋區。
2010年,承德縣上板城鎮整建制劃歸雙橋區。同年,上板城鎮整建制和大石廟鎮雹神廟、閆營子、東營、西營4個村交由承德高新區託管。
2013年馮營子鎮整建制和大石廟鎮秋窩村劃歸承德高新區託管。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雙橋區下轄7個街道、7個鎮,共計78個社區、91個行政村。其中馮營子鎮、上板城鎮由承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代管,雙橋區實際管轄7個街道、5個鎮,共計65個社區、53個行政村。
承德市雙橋區行政區劃一覽
鄉級行政單位下轄社區、行政村
西大街街道西大街社區┃常王府社區┃碧園社區┃馬市街社區┃小溪溝社區
頭道牌樓街道鹿柵子溝社區┃營房社區┃頭道牌樓社區┃安定里社區┃城隍廟社區┃文廟社區
潘家溝街道窩瓜園社區┃韭菜溝社區┃潘家溝社區┃於家溝社區┃陝西營社區┃佟王府社區
中華路街道南興隆社區┃竹林寺社區┃山莊社區┃大老虎溝社區┃中華路社區┃鐘鼓樓社區
新華路街道中興路社區┃裕華路社區┃雲山社區┃新興街社區┃桃李街社區┃銀領社區
石洞子溝街道溫家溝社區┃廣電路社區┃塔溝社區┃忠義廟社區┃石洞子溝社區┃富家溝社區┃白雲社區┃永安街社區┃靜雅社區
橋東街道站前社區┃中居宅社區┃北山社區┃會龍山社區┃老居宅社區┃東園林社區┃世紀城社區┃府城路社區┃府前路社區
水泉溝鎮三角地社區┃水泉溝社區┃上營房社區┃水泉溝村┃獅子園村┃柳樹底村┃山神廟村┃大沃鋪村┃高廟村
獅子溝鎮獅子溝社區┃萬樹園社區┃麗水社區┃羅漢堂社區┃普寧寺社區┃獅子溝村┃羅漢堂村┃殊相寺村┃上二道河子村┃喇嘛寺村
牛圈子溝鎮南園社區┃新園社區┃牛圈子溝社區┃下二道河子社區┃紅石巒社區┃中泰社區┃南菜園子村┃牛圈子溝村┃石洞子溝村┃碾子溝村┃平房村┃下河套村┃下二道河子村┃紅石巒村┃馬架子村┃水泉村┃桲欏樹村┃蛤蟆石村
大石廟鎮大石廟社區┃港灣社區┃迎賓佳苑社區┃大石廟村┃庄頭營村┃袁家莊村┃馬家莊村┃雙廟村┃陳家溝村┃車子溝村┃西北溝村┃石門溝村┃太平庄村┃雞冠山村┃東溝村
馮營子鎮*蘭苑社區┃暢園社區┃潤園社區┃未來社區┃迎賓社區┃后室社區┃鳳凰社區┃南山社區┃濱河社區┃梨花社區┃新城社區┃習營子村┃郭營子村┃崔梨溝村┃磚瓦室村┃三道灣村┃水泉溝村┃下棚子村┃上棚子村┃土洞子村┃石門子村┃雹神廟村┃閆營子村┃鶖窩村┃東營村┃西營村
雙峰寺鎮雙峰寺社區┃小東溝村┃小井村┃老西營村┃三道河村┃賈營村┃雙峰寺村┃平房溝村┃乾溝子子村┃上窩鋪村┃新房子村┃下南山村┃東荒村┃李營村┃東坎村┃西坎村┃甸子村┃山灣村┃南堂村
上板城鎮*城南社區┃城北社區┃上板城村┃上檯子村┃西大窯村┃西三家村┃白河南村┃卸甲營村┃漫子溝村┃南北營村┃獅子溝村┃大營庄村┃天外村┃秦家溝村┃松樹溝村┃西大廟村┃周營子村┃陳家溝村┃南雙廟村┃黃旗灣子村┃老爺廟村┃大冰溝村┃大房身溝村┃南三道河村┃澇泥塘村
備註:帶*標記的馮營子鎮和上板城鎮由承德高新區代管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雙橋區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
雙橋區常住人口為358431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38384人相比,增加20047人,增長5.92%。
二、戶別人口
雙橋區共有家庭戶136289戶,集體戶7014戶,家庭戶人口為328481人,集體戶人口為29950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41人。
三、人口性別構成
雙橋區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78068人,佔49.68%;女性人口為180363人,佔50.32%。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98.73。
四、人口年齡構成
雙橋區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55314人,佔15.43%;15-59歲人口為227294人,佔63.41%;60歲及以上人口為75823人,佔21.15%,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49091人,佔13.70%。
雙橋區常住人口年齡構成
年齡人口數比重
總計358431100
0-14歲5531415.43
15-59歲22729463.41
60歲及以上7582321.15
其中:65歲及以上4909113.70
五、受教育程度人口
雙橋區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94666人;擁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62949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14262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60265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為26411人;擁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為17562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為31878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為16814人。雙橋區常住人口中,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1.34年。雙橋區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2768人,文盲率為0.77%。
六、城鄉人口
雙橋區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342396人,佔95.53%;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6035人,佔4.47%。
七、流動人口
雙橋區常住人口中,人戶分離人口為163690,流動人口為84520人。流動人口中,跨省流動人口為18109人,省內流動人口為66411人。

民族

區內有滿族、蒙古族、回族壯族、朝鮮族等41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1.78萬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7.9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0.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2.3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51.2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2.3%;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74.4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9.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79.1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9.2%。全部財政收入完成14.55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7.1%,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91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23.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5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31.2%。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6426元,同比2010年增長12.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148元,同比2010年增長10.5%,高出承德市平均水平近1213元,比河北省平均少972元。
2017年,雙橋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9.4億元,增長6.8%;全部財政收入完成28.29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2.9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0.9億元,增長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36.9億元,增長1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9億元,增長5.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完成30845元和11553元,增長9.5%和10.2%。
雙橋區
雙橋區

第一產業

由於農業人口少、土地面積少,且多為山地、坡地,再加上城市擴張,耕地面積很少,因此農業是該區的弱勢產業。雙橋區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穀子,高粱、薯類、豆類、蔬菜等。
2008年雙橋區農、林、牧、漁總產值2.76億元,在農業總產值中,糧食產值3.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9%;蔬菜產值1.4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3%。畜牧業產值1.2億元,漁業產值369萬元,糧食年產量2.85萬噸。
2017年,雙橋區新增油葵種植面積2100畝、中藥材種植面積900畝,設施農業面積600畝,花卉種植面積100畝,全年完成種植業結構調整3700畝。全年共完成豬出欄1萬頭;牛出欄0.03萬頭;羊出欄0.53萬隻;禽出欄4萬隻;禽蛋總產量0.17萬噸;肉總產量0.09萬噸;水產品總產量168噸。

第二產業

工業是雙橋區的立區產業,形成了醫藥、飲料、電力、建材、化工等主導產業。2011年,雙橋區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32.5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5.4%。
截至2012年底,雙橋區各類工業企業近380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5家(市屬企業13家,開發區19家,區屬企業13家)。區屬企業主要集中在製造業,重點企業包括北辰集團、正興彩鋼、築友混凝土等企業。市以上大中型工業企業是全區工業經濟的支柱,如露露集團、華北電網、四海集團、熱力集團、頸復康葯業等。

第三產業

以旅遊及其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是雙橋區的強區產業,也是優勢主導產業,更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區服務業主要涉及交通運輸、批發零售、餐飲住宿、金融、房地產、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14個行業,全區服務業企業近3000家,1.6萬家個體工商戶,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平均保持在55.2%左右,提供財政收入的65%以上。
截至2011年底,雙橋區批發和零售業企業1120餘家,住宿和餐飲業企業近200家,租賃和商業服務業企業300餘家,這些傳統產業發展較快,佔GDP的比重在10%左右。

交通


雙橋區是冀東北地區連接周邊四省市(京津遼蒙)的重要交通樞紐,華北地區連接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第二大通道,內蒙中東部地區的重要出海走廊。鐵路方面,承德至北京、天津、瀋陽、內蒙古直達旅遊快車先後開通,京承、承沈、京通鐵路幹線貫穿全境,形成了便捷順暢的旅遊交通網路。公路方面,101國道、111國道、112國道縱橫交織,公路交通便捷。

社會


教育

截至2017年末,雙橋區轄區內義務教育階段共有各級各類學校41所。小學33所,其中市直小學2所(承德市實驗小學、承德市橋東小學),區直小學26所,農村小學5所。小學共有493個教學班,24532名學生,教職工1376人,專任教師1359人。初中8所,其中:市直初中2所(河北民族師範學院附屬中學、承德市第十六中學),區屬初中5所,鄉(鎮)級初中1所。初中共有183個教學班,在校生8463人,教職工963人,專任教師897人。

文化

雙橋區風貌
雙橋區風貌
雙橋區開創區局有專職專業人員,鎮辦有文化站站長,社區有協調員,業餘團體有指導的“金字塔”式網路模式,形成了以區文體協會為中心,以文化站為紐帶,以基層為陣地的三級文化網路服務格局。社區文化多元化發展模式,並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文化套餐”,有德匯廣場、熱河大廈廣場、雲山櫻花園廣場、北興隆街廣場、橋東鐵路廣場、帝景園廣場、避暑山莊文化廣場等活動場地,避暑山莊廣場又有太極拳、太極劍、太極扇、武術、羽毛球、毽球、健身操、戲曲、秧歌、攝影等各具特色的社會文化隊伍。

醫療衛生

承德市雙橋區境內分佈有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承德市中心醫院、承德市中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六六醫院等四所三級甲等醫院,還有承德市第三醫院承德市口腔醫院、承德市婦幼保健院等其他等級醫院多所。

旅遊


截至2017年末,雙橋區有5A級景區7個、4A級景區1個、3A級景區1個、2A級景區2個。
承德避暑山莊煙雨樓
承德避暑山莊煙雨樓
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又稱“熱河行宮”,坐落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以北的狹長谷地上,佔地面積584公頃。避暑山莊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宮,它是由眾多的宮殿以及其它處理政務、舉行儀式的建築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建築群。避暑山莊主要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部分,建築風格各異的廟宇和皇家園林同周圍的湖泊、牧場和森林巧妙地融為一體,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外八廟
外八廟
外八廟
外八廟是指環繞在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東面和北面,武烈河兩岸和獅子溝北沿的山丘地帶的一組規模宏偉的皇家寺廟群。這些建築群陸續建於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間,是清代喇嘛教的中心之一。當年有八座寺廟由清政府理藩院管理,於北京喇嘛印務處註冊,並在北京設有常駐喇嘛的“辦事處”,又都在古北口外,故統稱“外八廟”(即口外八廟之意)。久而久之,“外八廟”便成為這十二座寺廟的代稱。
承德魁星樓
承德魁星樓
承德魁星樓位於承德市中心半壁山之巔,始建於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是由當時承德知府海中為佑一方文化昌盛而建,因主奉道教中主管人間文化命運之神“魁星”而得名,是全國最大的供奉“魁星”神的道觀。魁星樓佔地80餘畝,主體建築依山就勢,龍門、中斗宮、榮仕殿、樂真殿、宏文殿、元辰殿、魁星閣狀元碑等樓廊殿宇,供有壽、喜、樂、和、福、祿、財、安、文武二聖、60甲子太歲。承德魁星樓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承德市唯一夜間開放的景區。

獲得榮譽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禮儀百佳縣市。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潮品消費百強榜,排名22。
2021年5月27日,被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為首批全國縣域足球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