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辰砂的結果 展開

辰砂

硫化汞礦物

辰砂又稱硃砂、丹砂、赤丹、汞沙,是硫化汞(HgS)礦物。含汞86.2%,是鍊汞最主要的礦物原料;其晶體可作為激光技術的重要材料。還是中藥材,具鎮靜、安神和殺菌等功效。中國古代用它作為煉丹的重要原料。過去以產在辰州(今湖南沅陵等地)的品質最佳而得名。晶體屬三方晶系,與等軸晶系的黑辰砂成同質多象。常呈菱面體或短柱形;常見貫穿雙晶。具平行柱面的完全解理。集合體呈粒狀、塊狀或皮膜狀。摩氏硬度2.5,比重8.10。純凈辰砂為金剛光澤,硃紅色;含雜質時光澤暗淡,褐紅色。是典型的低溫熱液礦物,成因上與近代火山作用有關。中國是辰砂主要產出國,產地以湖南新晃、貴州銅仁等為主。世界其他產地有西班牙阿爾馬登、義大利尤得里奧、美國加利福尼亞的沿岸山脈等。晶形為板狀或者柱狀,穿插雙晶常見。解理髮育。硬度較小,為2-2.5。比重較大,為8.09。鬼仙辰砂的粉末呈紅色,可以經久不褪,我國利用辰砂作顏料已有悠久的歷史。“塗朱甲骨”指的就是把辰砂磨成紅色粉末塗嵌在甲骨文的刻痕中以示醒目,發生在幾千年前;“硃筆御批”指的是封建社會的歷代帝王利用辰砂的紅色粉末書寫的批文,目的是為了看著醒目和長期保存。

基本介紹


中國是世界上出產辰砂最多的國家之一。主要產地是貴州東部和湖南西部,以質好量大而出名。產出的礦砂多數運到湖南西部的辰溪,再轉銷全國各地,辰溪成為當時辰砂主要的集散地,“辰砂”一名也由此而來。世界上最大的辰砂晶體是“辰砂王”,1980年在貴州東部萬山汞礦區發現。長10.8厘米,寬4.4厘米,高4.2厘米,凈重237克。現收藏於中國北京地質博物館。
辰砂
辰砂
大自然的造化瑰麗而神奇。各種造型奇特、色彩美麗、產量稀少的礦物單晶體、連晶體和晶簇,既是寶貴的礦物原料,又是含蓄質樸,美麗天成的觀賞石,它們是大自然給人類的慷慨的饋贈。辰砂又被稱作為“硃砂”,它是一種棕紅色,色彩鮮艷的彩石。新石器時代的先民就曾經應用辰砂做顏料。辰砂的主要化學成分是硫化汞,在我國的湖南、貴州、四川等地都有出產。辰砂的晶體呈板狀或菱面體狀,它的集合體成粒狀或塊狀。純凈的辰砂具有金屬光澤。有時表面會因覆蓋氧化薄膜而呈鉛灰色。辰砂的密度比較大,和銀相仿,只出產在低溫熱液的礦床中,常與輝銻礦共生。辰砂是提鍊汞的最主要的礦物原料。中醫利用辰砂作為安神、定驚的藥物;辰砂的單晶可以作為激光調製晶體,是現代激光技術的關鍵材料之一。
辰砂化學成分為硫化汞,含Hg86.2%,常含有粘土、氧化鐵、地瀝青等雜質。溶於鹽酸,併產生帶臭雞蛋味的硫化氫。三方晶系,晶體呈板狀或菱面體狀,集合體呈不規則粒狀、緻密塊狀或土狀,晶簇常呈菱形雙晶體、大顆粒單晶體。半透明或不透明,鮮紅、朱紅、淺紅、暗紅色或條痕紅色,有時表面帶鉛灰色的錆色。對光敏感,有很高的折射率,金屬光澤、金剛光澤或玻璃光澤,摩氏硬度2~2.5,比重8.2,性脆;僅產於火山岩、熱泉沉積物、低溫熱液礦床、斷層角礫白雲岩晶洞中,常與石英雄黃、雌黃、方解石、輝銻礦、黃鐵礦、白璽石等共生。外生成因的辰砂產於氧化帶的下部,由黑黝銅礦分解而成。辰砂是分佈最廣的汞礦物,產於我國的湖南、貴州、雲南以及美國西部、西班牙、墨西哥產等地。辰砂晶體表面有時呈現鉛灰的錆色,晶面為金剛光澤,半透明至不透明,性脆,摩斯硬度2至2.5,相對密度8至8.2,不導電。含有辰砂條帶的地開石,是中外馳名的雞血石,為中國的著名印章石之一。

歷史沿革


辰砂(Cinnabar)系礦物名稱,以古辰州產地命名,且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定名。在中國歷史中還出現了不少以地方命名的這種礦物,如錦砂,是錦郡出產的,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物品稱謂的習慣。只有辰砂這一名稱被礦界接受,並被正式命名,全國通用。辰砂又稱硃砂、丹砂,是人們根據其顏色特徵而叫起來的,尤其是國畫界,硃砂的名稱流傳至今。中國和日本有世界上最大的辰砂礦床。辰砂礦是含汞的主要礦物,大紅色,金剛光澤至金屬光澤、呈緻密的塊狀和半透明的板狀或犬牙狀。辰砂的化學名稱是硫化汞(分子式α— HgS或HgS)。畫界把合成的硫化汞稱為銀硃(Vermilion,分子式α— HgS),有關煉丹術古籍中也稱其為靈砂。辰砂屬六方晶系,色澤鮮艷。自然界中還有另一種黑色硫化汞礦物,稱之為黑辰砂(Metacinnabar,分子式β—HgS),與辰砂互為同質異象,因時常混生,影響辰砂品位。用升華的方法提純混生礦物,升華后黑辰砂重結晶時變為辰砂,這樣黑辰砂就不存在了,升華所得辰砂色澤純正、鮮艷。
各種辰砂
各種辰砂
辰砂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彩陶中,如距今7000年左右的甘肅秦安大地灣就有多處發現。馬清林等人分析研究之後指出,該遺址四期二段紅色彩繪灰陶瓮口部紅色顏料(樣號:Q.D.F902④ :20)和紅色彩繪陶盆口沿部殘片紅色顏料(Q.D.T810③ :37)均為辰砂。大地灣九掘區發現紅、黑兩色彩陶殘片,經分析,紅色顏料為辰砂,黑色顏料為碳黑,膠質為蠟質。在距今6600± 300年的河姆渡村遺址第三文化層中發現漆碗,器壁外均有薄薄一層紅色塗料,色澤鮮艷,微有光澤。專家推斷用了辰砂,后經陳元生先生鑒定確實是辰砂。這些都是我國至今發現最早用辰砂的例證。上述秦安大地灣和河姆渡南北兩地的辰砂使用事例,已充分證明我國先民在距今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已在彩繪陶、木器使用了辰砂。河南靈寶西坡遺址M 27墓屬仰韶文化中期晚段。墓中兩件大口缸上腹部均有紅色彩帶,帶上有加黑點的圖案。其中一缸口唇部有硃砂痕迹。缸內填土中有塗抹硃砂的細麻布碎塊。考古者推斷“缸口原來用塗朱的麻布覆蓋”。湖北枝城市城背溪遺址(系公元前4400~ 3300年)出土一件盤形陶器,系塗了辰砂的彩繪陶;李士、秦廣雍在《現代實驗技術在考古學中的應用》例舉了X-射線衍射分析,並指出該古陶彩繪紅色顏料為辰砂,粉紅色是辰砂和方解石混合物。青海樂都柳灣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約公元前3000—公元前2000年)墓地發現某屍骨之下撒有辰砂;廣西花山岩畫距今三千餘年,工作者在畫面中取了四個樣品,均有辰砂;良渚遺址出土木器紅色塗料中的顏料是辰砂;玉門火燒溝出土商末夏初紅色顏料(甘肅省博物館給出樣品編號:紅YH M 84)筆者用X-射線衍射譜分析,結果是辰砂(HgS)和石英(α-SiO 2)混合物。距今4000餘年的河南偃師二里頭宮殿遺址中有用辰砂繪製花紋的彩繪陶片,玉器、銅器都裹在辰砂里,還發現貯藏大量辰砂於三個坑中,同時出土的龍紋陶器內壁塗了辰砂,其量之大證明公元前2000年時那裡使用辰砂之盛況。殷墟五號墓出土研磨辰砂工具及用辰砂塗了的甲骨文刻字。山東長清仙人台遺址中,有六座周朝邿國貴旅墓均在棺底鋪撒約2cm厚的辰砂。河北藁城縣台西村商代中晚期遺址出土朱紅地漆器,顏料是辰砂。山東臨沂鳳凰嶺東周墓出土陶片,彩繪顏料紅色均為辰砂。

中國儲量


我國汞礦資源豐富,累計探明儲量居世界第3位。古時辰砂因地名還叫過巴砂、宜砂、階砂等,宋代后,主要產銷市場在湖南辰州,又因顏色而叫硃砂、丹砂、真朱、赤丹、丹粟等。上世紀80年代,在我國貴州萬山汞礦岩屋坪礦區採到1顆矛頭狀穿插雙晶辰砂,質純色艷,形態完整,被命名為“辰砂王”,是我國1982年發行的第一套礦物郵票中辰砂的原型。
一般辰砂結晶多為1毫米左右的顆粒,大於5毫米的鮮紅辰砂晶體常被國內外礦物愛好者收藏。我國產出的辰砂晶體形體完整,色澤鮮艷,在國際市場上,5毫米至10毫米的完整晶體售價達200美元,而讓世界礦物愛好者、收藏家動心的是我國貴州產的大於1英寸的辰砂王族成員。上世紀90年代美國卡希爾礦出產過1顆長1英寸的辰砂晶體,估計重30克左右,售價為1500美元,是西方世界之冠,此售價為辰砂晶體在國際市場的價格奠定了基礎。辰砂王族,就是以美國卡希爾礦產的辰砂晶體,即長25毫米、重30克為下限的標準辰砂晶體。決定辰砂晶體價格的條件較多,但一般用晶體大小進行標定,其他用作價格天平上的砝碼。晶形完整、稜角清晰、色澤鮮紅、透明度好的給予加倍計算。

真偽鑒別


天然硃砂為粒狀或塊狀集合體,呈大小不一的塊或細小穎粒。塊較大者表面暗紅色,細小的片狀或粒狀者表面鮮紅色,不規則薄片色紅鮮艷,光亮如鏡,觸之不染手,具金剛光澤,半透明。質脆,硬度2-2.5,比重8. 09-8. 20,條痕硃紅色至褐紅色.
合成硃砂呈紫紅色不規則塊狀或硃紅色粒狀及粉末。不溶於強酸,能溶於硫化鈉和王水.
正品硃砂的理化鑒別:①於閉口試管中加熱,變為黑色硫化泵;加碳酸鈉共熱,則變為金屬汞球.②在開口管中燒之產生二氧化硫氣體及金屬汞球。③細末用鹽酸浸濕后,里光潔的銅片上擦之,銅片表面顯銀白色。

偽品

偽品一:褚石為氧化物類礦石赤鐵礦。多粉碎成不規則小塊或粉末,呈暗紅棕色至棕紅色,金屬光澤不明顯,質硬,硬度5. 5^-6,比重較正品小,為5^-5. 3,條痕櫻紅色。摘石主要含三氧化二鐵((Fe20,),能溶於強酸,其粉末加鹽酸溶解后的溶液加硫氰酸錢試液顯血紅色,再加亞鐵氰化鉀試液生成藍色沉澱,再加2500氫氧化鈉試液沉澱變成棕色(Fe,十的鑒別反應)。
偽品二:礦渣、砂粒經染色而成其與正品硃砂的主要區別為呈暗紅色,質輕,水洗可使水染色,而礦渣、砂粒的紅色變淺或褪去,無金屬光澤。理化鑒別呈陰性。
偽品三:一種暗紅色礦石(品種待定)呈不規則塊狀,暗紅色,略有光澤,比重較正品小,斷面略呈纖維狀,較正品易碎,不溶於水,部分能溶於強酸。理化鑒別呈陰性。
摻偽品:硃砂的摻偽品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摻有儲石、紅土或染色礦渣,一般色澤不均勻,水洗去色,顆粒間比重差異大。另一類中摻有鐵等金屬異物粉粒,可用磁鐵吸附,加稀酸有氣體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