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寶基

中國企業家

馬寶基,男,出生於1943年,祖籍廣東潮州,中國籍。

曾是香港前上市公司泰興光學主席,被譽為“眼鏡大王”。

2010年12月2日,馬寶基因詐騙淪為階下囚,導致損失近45億。

人物經歷


馬寶基祖籍潮州,1959年隨家人到香港。他在六兄弟中排行第四,為幫助兩個弟弟求學.不得不外出尋求出路,幫補家計。他遇到了一位在眼鏡廠當工人的同鄉,於是隨他到廠里做學徒。
一年後,馬寶基認為“工字不出頭”,於是他以1000元的微薄本錢,用手挫、刮、磨等原始方式,在觀塘雞寮安置區設置山寨廠,開始了眼鏡生產的創業。1975年,馬寶基在山寨廠煎熬了15年之後,集腋成襲,用積累的3.5萬元在觀塘開源道租了一間3500平方米的廠房,才名副其實地擁有一間製造眼鏡框的工廠,並命名寶光,標誌著馬寶基開創的眼鏡業生產已露出一道曙光。
香港的眼鏡製造業,到了197S年已積40年的發展歷史,可只是在東南亞地區獨領風騷,對歐、美等國,只能望洋興嘆。
然而,馬寶基一搭起眼鏡業基架,便瞄準歐美市場,作出戰略決策:生產“手工板材架”,即塑膠架,這 在當時風靡一時。馬寶基的決策依據是:首先,無論是亞洲抑或歐美,隨著文化科技的發展,城市人口的 增多,眼鏡的需求將會持續增長;其次,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財富的增加,市場需求必然向高檔次發展,眼鏡將會由實用功能向實用裝飾綜合功能發展;第三,歐美產地工資昂貴,而眼鏡製造手工要佔50%,屬於勞動密集型的輕工產品,因此,香港相對便宜的生產成本會使產品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第四,隨著工業的發展,機器代替手工已經有了很深的基礎,現有的眼鏡製造商多以機器加工代替手工,檔次卻比不上手工。後來的發展證明,馬寶基的這一戰略考慮,可謂老謀深算。
1976年,一個到香港做玻璃進口的美國客戶,意外地發現香港的眼鏡框設計獨特,手工精細,而且價格便宜。於是,馬寶基就有了第一位美國客戶和第二位美國客人。
隨著美國市場的小批量訂單的光顧,馬寶基知道自己的預測是正確的,歐美的市場將會很大,只要自己的產品夠檔次,夠質量。馬寶基自己有多年的眼鏡製造經驗,是內行的專家。於是匠心獨運。這樣他的產品首先在美國站住了腳,僅頭兩年,就凈賺40餘萬港元。他的寶光也已初具規模,員工超過30人,業務發展步伐穩健,算是走上了正規生產、經營的軌道。
這只是馬寶基事業的起步,而他實施“島外擴業”,挺進大陸則使他的事業突飛猛進。
1981年,祖國大陸開放,他便藉機在深圳設廠,但兩年後他發現外商紛紛投資到深圳,便預感到勞工將會短缺,而以手工為主的眼鏡製造業,勞工很重要,經過再三考慮,他撤出深圳,轉而家鄉潮州開設了第一家港外眼鏡廠。這一次又證明了馬寶基的發展眼光,進入80年代,香港的勞工也不斷短缺,加上香港的廠房價格昂貴,對於勞力密集型的眼鏡製造業極為不利。馬寶基認為,若不利用大陸的廉價勞力資源,香港產品在本港市場的競爭力會大為削弱,更談不上打入國際市場。
1985年後寶光進入了一個全盛階段,訂單不斷,馬寶基決定擴大生產規模,便在汕頭潮陽縣建設35萬平方米廠房,先後開設了馬田(里美)眼鏡製造廠、馬田(雙風)眼鏡製造廠、馬田(和平)眼鏡製造廠、和平區塑料眼鏡製造廠等,連同香港的6萬平方米廠房一併進行生產。從此,寶光眼鏡暢銷國際市場,生意越做越旺。
馬寶基從一個“山寨工場小於”發展成為香港屈指可數的“眼鏡大王”。無疑,馬寶基是成功的,談到成功他曾這樣說:“做生意不是只求一次過,最重要是你保持客戶的信心。客戶能夠在交易中取得利潤,自然會對你保持信任。”他還指出:“寶光的宗旨始終是一貫忠誠服務。”
馬寶基維繫客戶信心的秘訣,首先是保證產品質量。憑著30多年從事眼鏡製造的經驗,他對產品的要求極為嚴格。他要求每一件產品都符合顧客配戴的需要,做到盡善盡美。正是這種要求,使他躋身國際眼鏡框生產商的行列,不少世界知名的眼鏡入口商,如雷朋(Ray-Ban)等都是他的大主顧。
其次是穩定產品價格,不做投機生意。這是馬寶基以維繫顧客信譽的核心。商場之上,先以平價招徠顧客,待市場看好后逐漸提價的投機做法歷來很普遍。但馬寶基視為險境。他說:“這種做法往往導致客戶方面要修改舊價格表、重新修訂售價而增添麻煩,無形中造成損失。”於是他自行生產裝嵌眼鏡框的金屬配件。在焊絲銅線的配件可以穩定供應后,他已無需考慮配件價格受到外來的波動影響。價格始終穩定。其三,是只守製造業,而不染指批發和零售等業務。這是馬寶基成功的另一法寶。也是他在商場上恪守的商業道德,不超本身的製造範圍。賺取客戶的利益,因而得到更多的客戶。馬寶基根據不同客戶定出不同的價格,使各方的利益基本上得到平衡。他向各方客戶公司表明,自己有能力兼營批發和零售業,但絕對不去做,只守製造一業。他的這一卓有遠見的措施,給買主以遠大信心,使自己的業務得到穩定持續發展。客戶由最初的2家發展到100多家。
這些成功的因素中更主要還是那堅毅不屈的精神和勤奮工作的態度,使馬寶基幾經風雨,從一個昔日以1000元積蓄開辦“山寨工場”的窮小子,變成了今日營業額年近2億元的全港最大眼鏡框出口商。

人物事件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曾有“眼鏡大王”之稱的香港前上市公司泰興光學主席馬寶基,早前涉串同兒子馬烈基等人誇大業績被裁定罪成,與早已認罪的兒子一同淪為階下囚,控方指事件令銀行及投資者損失達四十四億五千萬元(港元,下同)。馬寶基昨求情時堅稱自己當時已把生意交繼任人打理,相反馬烈堅指出乃家中長輩教唆他,馬氏父子皆未肯承認主腦角色而各執一詞。
泰興光學詐騙案於2010年12月2日判刑。六十六歲的馬寶基與四十六歲的兒子馬烈堅昨共處法庭犯人欄內,但整天都毫無眼神交流,散庭后二人分別向親友揮手道別。
控方指出,案中眾被告欺詐的銀碼為十八億元,但事件引發泰興光學爆煲,最新數據顯示銀行蒙受損失二十九億元,而投資者損失達十七億五千萬元,泰興光學於2005年遭呈請清盤,民事案至今仍未審結。案中六名被告被裁定罪成,法官直言此宗騙案對泰興帶來嚴重的後果。
早前被陪審團裁定一項串謀發表虛假陳述及兩項串謀詐騙罪成的馬寶基已被還柙,應訊時顯得憂心忡忡。馬寶基的代表律師指出,白手興家、奮鬥近三十年的馬寶基,把事業交託繼任人後,先要破產再面對判囚,教人心傷。
律師續指,本案發生於泰興上市之後,馬寶基當時已半退休,並非騙案的始作俑者;馬寶基早前自辯時稱,事發時返公司也是看馬經及簽文件,公司大小事務已交兒子打理,對於文件涉虛假交易蒙然不知。此外,馬寶基被捕後患上抑鬱症失眠,前年曾因病入院。馬寶基獲相識多年的立法會議員陳鑒林撰寫求情信。
至於事發時擔任泰興行政總裁的馬烈堅,早於開審前認罪,雖然未有出庭頂證親父,他在案情中指出是父親指示職員飛往美國假扮空殼公司老闆。代表律師透露,馬烈堅1986年於倫敦大學畢業后加入泰興,當時公司已有虛假文件,事發時有家中長輩叫他誇大營業額以提高股價,他掙扎良久后聽命行事,遂干犯本案。
控方案情指出,馬烈堅2003年期間在美國及加拿大成立了四家空殼公司,訛稱與泰興有業務交易,並聯同馬寶基等人在公司2003年年報上把營業額誇大了三億三千七百萬元。除了馬氏父子外,公司司庫林玉樺、會計文員林俊威、協助成立空殼公司的黃家浩及男員工柯德炎皆被裁定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