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若鐵路

鐵路線路

和若鐵路,位於新疆南部和田地區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是新疆和田地區至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的鐵路,為喀和鐵路的東延工程,線路全長825.476公里,設計標準為國鐵Ⅰ級,設計時速120公里,共設車站65處。起自喀和鐵路和田站,途經和田、洛浦縣、策勒縣于田縣民豐縣且末縣、若羌縣7個市(縣),終點接入庫格鐵路的若羌站,主要技術標準為國鐵Ⅱ級、單線、設計行車速度120公里/小時。

和若鐵路列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的重要鐵路幹線,2016年3月30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改委主任張春林介紹,和田至若羌段鐵路項目取得重大突破,力爭年底前完成初步設計,2017年4月開建。項目計劃總投資221.5億元。

和田—若羌段鐵路將在南疆塔里木盆地形成一條環形鐵路線,和田群眾出疆可通過若羌經青海直通內地城市,不必再繞道吐魯番,出疆路程將縮短1千多公里。

2018年12月20日上午,在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洛浦縣境內的斯亞維西村,和(田)若(羌)鐵路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22年和若鐵路建成通車。

建設背景


和若鐵路
和若鐵路
和田至若羌鐵路正線全長約825公里,其中,和田境內有400多公里,剩餘一半鐵路位於巴州境內。
內地投資商到喀什一般會問三個問題:中央給什麼政策?產品賣到哪兒?產品怎麼運出去?
自喀什被中央列入特殊經濟開發區,內地企業紛紛到喀什淘金,鐵路交通問題讓投資商困擾,隨著喀和鐵路通車,和田沒有鐵路的歷史宣告結束,但這條鐵路並不能滿足兩地對運輸的渴求。因而,人大的兩地代表共同提出建議:將中巴、中吉烏以及若羌至格爾木鐵路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
儘管鐵路通到了和田,但我們到烏魯木齊還是要走回頭路,去內地亦是如此。”和田地委書記程振山代錶針對此提出,加快南疆“環塔”鐵路東線的建設,把距離較遠、交通不發達的若羌、且末、民豐、和田連接在一起,同時建設若羌至格爾木鐵路(青新鐵路),把若羌建成南疆東聯內地交通物流的橋頭堡,成為繼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工程之後,青海省連接新疆的又一條通道。
環塔里木盆地南緣地區兩州七縣市382835平方公里、近71萬人,三十餘民族致富之必須,民族團結之必須,內地與邊疆加強交流之必須
若羌縣是新疆第三條出疆通道上人流、物流、資金流的重要節點,區位優勢極為明顯。隨著若羌“礦業開發”進程的明顯加快,經濟和社會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礦產資源開發前景令人振奮,但運力不足、運輸方式單一等矛盾較為突出,站在發展的角度,和若鐵路的建設對改善地方運輸條件、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工程概況


發展規劃

2011年和田地區委託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開展了喀和鐵路東延工程(和田-若羌段)預可研線路方案研究和預可研報告的編輯工作。建議將喀和鐵路東延工程(和田-若羌段)列入國家“十二五”鐵路建設規劃,“十二五”期間完成前期工作,力爭“十三五”初開工建設,與庫爾勒-若羌-格爾木鐵路同步建設,形成南疆環線,並成為新疆第三條東西向交通大幹線和國際大通道。

線路說明

起於新疆喀和鐵路的和田站,終於庫格鐵路的若羌站,沿途經過和田、巴音郭楞兩地州,和田、洛浦縣、策勒縣、于田縣、民豐縣、且末縣、若羌縣共七縣市。

延伸組網

和若鐵路西連喀和鐵路,東接哈羅鐵路,以若羌站為樞紐與庫格鐵路(成庫鐵路北端段)銜接;以且末為樞紐修建支線(且末——塔中)能源鐵路、以和田為樞紐,北接阿拉爾伊阿鐵路連通北疆西部創造條件!

線路規劃


線路與站點
線路起於新疆喀和鐵路的和田站,終於庫格鐵路的若羌站,沿途經過和田、巴音郭楞兩地州,和田、洛浦縣、策勒縣、于田縣、民豐縣、且末縣、若羌縣共七縣市。全線共設車站65處。同步建設本線引入和田站、若羌站的站改及相關配套工程。
位於新疆南部和田地區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全長825.476公里,設計標準為國鐵Ⅰ級,設計時速120公里。正線數目為單線,最小曲線半徑為1600米,最大坡度為6‰。牽引種類為內燃、預留電化條件。規劃遠景年輸送能力為客車8對/日,貨運1500萬噸/年。
延伸組網
和若鐵路規劃西連喀和鐵路,東接哈羅鐵路,以若羌站為樞紐與庫格鐵路(成庫鐵路北端段)銜接;以且末為樞紐修建支線(且末——塔中)能源鐵路、以和田為樞紐,北接阿拉爾伊阿鐵路連通北疆西部。

生態環境保護


和若鐵路且末縣境內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段多為流動性和半固定性沙丘,且處於風口上。即使是很低矮的沙丘,每年移動距離能達20米。為了保護鐵路,建設中修建了“過沙橋”,讓風沙從橋洞中通過。
2020年施工人員在修建防風固沙的草方格
至2020年10月,為了減少沙塵的影響,和若鐵路全線共修建了5000萬平方米的草方格,把稻草和蘆葦按照小方格的形狀扎在沙地,防風固沙。
建設中遵循“鐵路建設、治沙先行”,採用工程防沙與植物防沙相結合的段落為285.7公里,工程防沙段落為62.7公里,橋樑段落長60.79公里,其中包括5座主要的風沙橋49.738公里。
為防沙栽植的植物有梭梭沙棗檉柳、胡楊等。

建設歷程


2011年南疆地區僅有阿克蘇至喀什至和田一條鐵路通行,客貨運輸徑路單一,與內地間的交通聯繫非常薄弱。喀什、和田兩地人大的代表共同提出建議:將中巴、中吉烏以及若羌至格爾木鐵路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
2012-2016和田、喀什地區人大代表多次提出:儘早開建和田-若羌鐵路

2016年

3月初和田至若羌鐵路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
3月30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主任張春林介紹,和田至若羌段鐵路項目取得重大突破,力爭年底前完成初步設計,2017年4月開建。
6月為初步設計提供資料而進行的勘測工作全面展開8月10日,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日前組織召開和田至若羌鐵路項目可研報告初步審查會,讓和田至若羌段鐵路開建再近一步,明確加快推進和田至若羌鐵路項目建設,確保2016年年底前完成項目可研報告審批工作。

2017年

4月評審會召開前,中國鐵路總公司組織專家組一行乘車自西向東對和田至若羌鐵路沿線進行了現場踏勘,重點就線路走向方案、站位布局、技術標準、沿線沙丘防治等方面進行了實地調研。
5月和田至若羌鐵路通過評審,從規劃階段轉入前期工作階段5月4日至8日,鐵一院技術工作組對和若鐵路初測項目全線進行了踏勘。分別到達和田、洛浦、策勒、民豐、且末、瓦石峽、若羌等地,對全線嚴重風沙區、車站站位、線路比選方案、線路控制點等進行了深入踏勘。
9月和田至若羌鐵路建設項目可研經中國鐵路總公司專家組審查通過評審,標誌著該條鐵路距離開工建設又邁出重要一步。按照計劃,和若鐵路在完成預可行性研究報告以及編製可行性研究報告之後,爭取2017年內儘早開工建設。

2018年

5月9日,記者從國家發改委網站獲悉,國家發改委已批複新建和田至若羌鐵路可行性
研究報告。批複文件顯示,為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完善路網布局,支撐扶貧開發和脫貧攻堅,促進南疆地區民族團結和經濟社會發展,同意新建和田至若羌鐵路。
正線全長約825公里,設站69座(不含和田站、若羌站),初期開放19座。同步建設本線引入和田站、若羌站的站改及相關配套工程。鐵路等級為國鐵Ⅰ級,正線數目為單線,旅客列車設計行車速度120公里/小時,線路平面預留髮展條件。最小曲線半徑為1600米,最大坡度為6‰。牽引種
類為內燃、預留電化條件。規劃遠景年輸送能力為客車8對/日,貨運1500萬噸/年。
項目總投資為221.5億元,其中工程投資213.6億元,機車車輛購置費7.9億元。項目採用全額資本金,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120億元;鐵路總公司出資50億元,由企業自籌解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資51.5億元(含征地拆遷費用約21.5億元),其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財政出資36.05億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出資15.45億元。項目建設工期3.5年。
12月20日上午,在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洛浦縣境內的斯亞維西村,和(田)若(羌)鐵路正式開工建設。

2019年

1月17日,位於洛浦縣的和若鐵路首根橋樑樁基基礎施工完成。

2020年

和若鐵路
和若鐵路
4月2日,和若鐵路位於若羌縣瓦石峽鎮境內的塔特勒克特大橋連續梁段合龍,大橋全長2888.78米。
5月7日,和若鐵路玉龍喀什河特大橋線下主體工程全部完工。
5月11日,新疆和若鐵路正式進入鋪軌階段,預計2020年底完成若羌至且末段線路鋪設。
8月12日,和若鐵路位於民豐縣的安迪爾民洛高速大橋連續梁合龍,該橋全長269m。
9月15日,和若鐵路位於依木拉克特大橋主體貫通,全長8.6公里。全線完成鋼軌鋪設160餘公里。
10月27日,和若鐵路已經修建至巴州且末縣境內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
11月底,和若鐵路若克雅特大橋貫通,全長9736.92m。

2021年

4月26日,由中鐵三局承建的新疆和若鐵路且末站主體結構順利封頂,這是和若鐵路全線首個封頂的站房工程。
4月30日上午,在位於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的和若鐵路施工現場,隨著一片長32米,重130餘噸的T梁完成架設,標誌著和若鐵路全線最長橋尼雅河特大橋架梁任務全部完成。
5月29日,和若鐵路全線架梁施工完成。
8月14日,和若鐵路且末火車站建築主體工程完成。

地理氣候


和若鐵路
和若鐵路
和若鐵路是新疆南部主要鐵路幹線。沿古“絲綢之路”的南路、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延伸,沿線地質、地貌、氣候條件十分複雜,有45℃的高溫戈壁沙漠,還有常年刮著強風的大風口。
域內有高山、盆地相間,地形多樣。北部有塔里木盆地及東天山的北山部分,東南部和南部為昆崙山——阿爾金山山地,阿爾金山巍峨雄偉,氣勢磅礴,山勢陡峻,昆崙山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冬季寒冷,夏季酷熱少雨,風大塵多,日溫差懸殊,屬典型的大陸溫帶乾旱、半乾旱氣候區。沙漠中夏季最高溫度達40多度,冬季低至零下20度。
全線受風沙影響的段落有409.19公里。

歷史意義


和若鐵路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的重要鐵路幹線,是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的區域路網幹線,是新疆“四縱四橫”鐵路主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疆南疆鐵路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南疆通往內地便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設和若鐵路是南疆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
和若鐵路是新疆"東聯西出"的便捷通道。建成后,不僅可改善地方運輸條件,加快沿線地區經濟發展、對外開放的步伐。也為我國西部的青海、西藏、甘肅、四川開闢一條面向中亞、南亞的陸路通道,有力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
和若鐵路建成后,將結束洛浦、策勒、于田、民豐、且末5個縣不通火車的歷史。南疆的鐵路運輸可通過已通車的格庫鐵路,由若羌經青海后直通內地城市,不必再繞道烏魯木齊,出疆路程將縮短1千多公里。
和若鐵路建成后,將與現有的南疆鐵路在塔里木盆地周邊形成環形鐵路網,是世界唯一的繞沙漠環形鐵路網。

建設投資


可研批複項目總投資為221.5億元,其中工程投資213.6億元,機車車輛購置費7.9億元。項目採用全額資本金,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120億元;鐵路總公司出資50億元,由企業自籌解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資51.5億元(含征地拆遷費用約21.5億元),其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財政出資36.05億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出資15.45億元。項目建設工期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