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口戰役

南口戰役

南口戰役發生在1937年7月底,日寇相繼佔領了北平、天津。為了滅亡中國,日寇緊接著沿津浦、平漢、平綏三線擴大侵略。沿津浦路進攻,為的是應對上海、華東等地的侵犯;沿平漢路南下,為的是奪取中原,進逼華中、長江;沿平綏路西進,為的是佔領山西,進而控制整個華北。

蔣介石這時已看清對日妥協無望,遂決心抗戰,對日寇的三路進犯,都做了相應的戰鬥部署,在平綏路方面,組織了著名的南口戰役。

歷史背景


南口戰役態勢圖
南口戰役態勢圖
7月底,日軍佔領平、津以後,以速戰速決的戰略方針,展開對中國內地大規模進攻,並將進攻的重點置於華北。第二戰區第7集團軍奉令決定,以湯恩伯指揮所部2個師及第17軍1個師,擔任南口至赤城方面的防禦;劉汝明指揮所部擔任張家口方面的防禦。
平漢路以西的平綏(北平—歸綏,歸綏即今內蒙古呼和浩特,當時綏遠省省會)路,日軍原計劃只作為輔助戰場,但由於此方向中國軍隊於此布置重兵,直接威脅到平津地區,並威脅平漢路日軍側翼,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為此日本關東軍一再要求進行平綏路作戰,以“解除對中國駐屯軍后側及滿洲國境的威脅”。為此,日軍組編了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華北日軍也派出以第5師團和獨立混成第11旅參加平綏路作戰。日軍在這一方向的進攻也逐漸發展為一條重要戰線。南口戰役便是這一戰場上的一次重要戰役。
南口,位於北平城西北45公里處燕山余脈與太行山的交會處,是居庸關南側的 長城要隘,是北平通向大西北的門戶。這一帶地形複雜,崇山峻岭,關隘重疊。從南口經居庸關西行至宣化、張家口,為一東西狹長之盆地,南北多山,中央凹下,平綏鐵路橫貫其中,並有公路相輔行,形成為連通西北、華北及東北的交通幹線。南口的南北兩側,又是築在高山脊背的內外長城,山上僅有羊腸小道穿行,故南口是名副其實的“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天險之地,人們稱它是“綏察之前門,平津之後門,華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守住了南口,即可阻止日寇佔領察哈爾省,進而分兵晉、綏之圖謀,從而保衛察、晉、綏三省。可見南口從來為兵家必爭之軍事要地。

參戰兵力


中國軍隊
陸軍第7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 前敵總指揮湯恩伯
第13軍所屬王萬齡第4師、王仲廉第89師,共28000人,戰鬥於南口、居庸關、橫嶺城、得勝口一線。
陸續支援的第17軍李仙洲第21師、高桂滋第84師,共14000人,戰鬥於居庸關、橫嶺城及寧碉堡、獨石口一線。
河北地方部隊朱懷冰第94師,共5000餘人,參戰於89師之左翼永寧、延慶至寧疆堡一線。
陳長捷第72師,共約6000人,參戰於橫嶺城、鎮邊城。
馬延守獨立第7旅,約4000人,參戰於懷來、版達峪地區。
炮兵第27團,2000人左右,參戰於懷來。
總兵力共計6萬餘人,山炮35門。
日本軍隊
甲種機械化部隊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約25000-30000人。
酒井稿次第一混成旅團、鈴木重康第十一混成旅團,兩旅團共計約30000人。
川岸文三郎第二十師團之一部,約10000人。
熱察守備隊,兵力不詳。
總兵力共計7萬餘人,附炮300門以上,航空隊及戰車隊協同作戰。

戰役教訓


倉促應戰、武器落後導致防線被攻破。
準備不足,倉促應戰。在盧溝橋事變中,身為軍隊最高統帥的蔣介石並沒有為全面抗戰做好準備,直到日本人佔領平津,才倉促電召湯恩伯,命其“從速集中部隊”,“準備向張家口挺進”。及至部隊到達南口防線,竟來不及熟悉地形,修築工事,就倉促應戰。
協同不周密,指揮不統一。南口參戰部隊分屬不同番號,不同派系,在相互協作上,存在問題。戰線過長,兵力分散。
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武器裝備落後。當時,第13軍僅89師有山炮9門,由於陳舊,射程只有四千多公尺;第4師僅有戰防炮兩門和幾門小炮。而日軍不但配備火力強大的山炮、重炮和鐵道重炮,還配備有坦克、戰車、飛機。

戰爭經過


羊檯子戰地祭奠巡禮
羊檯子戰地祭奠巡禮
南口及其沿線長城要隘是阻擊日軍的天然屏障,中國方面在此布置重兵防守。1937年8月7日,日軍第5師團和獨立混成第11旅向南口及其沿線長城要隘展開進攻,南口戰役打響。中國守軍在湯恩伯將軍沉著堅定的指揮下,在各個陣地均與日軍展開激烈爭奪,反覆衝殺,甚至一日之內守軍傷亡1200餘人。戰事異常激烈,但在優勢日軍以飛機、坦克、大炮的配合攻擊下,中國軍隊處於不利情勢。南口戰役的同時,日軍察哈爾派遣兵團向西北重鎮張家口展開進攻,中國守軍一部馳援張家口。加之中國來援軍隊被日軍阻斷,中國軍隊遂於8月26日向南撤退,27日,日軍左翼第5師團和右翼獨立混成第11旅分別佔領南口附近重鎮懷來、延慶,南口戰役結束。
湯恩伯所部第13軍於8月初進入南口地區布防,隨即與日本中國駐屯軍獨立混成第11旅團約15000人的進攻展開戰鬥。在此之前,日軍旅團派出小分隊從4日開始,在南口鎮實施戰役偵察,又於8日拂曉對得勝口,9日對虎峪村實施威力搜索,10日起攻擊南口車站及其東側的龍虎台
11日,日軍對南口地區展開正式攻擊。其主力猛攻南口鎮,另以1個大隊(坂田支隊)向南口鎮西側地區長城線助攻,並以一部在得勝口佯攻。日軍步兵在飛機、炮兵、坦克支援下猛攻守軍陣地。守軍第89師憑有利地形頑強抵抗。經激戰,日軍於13日攻佔南口鎮,但在繼續發展進攻時受到守軍的頑強阻擊。戰至16日,日軍的進攻進展甚微。
日本中國駐屯軍令第5師團於16日加入南口地區的戰鬥,並以該師團師團長板垣征四郎一併指揮第11旅團作戰。第5師團首先以步兵第42聯隊第1大隊增援,在坂田支隊左側展開向長城線上中國守軍攻擊。
在此之前,湯恩伯已令第4師一部在長城線上的橫嶺城佔領陣地;16日,又令新增援的第94師第56團與第21師第122團合編為1個支隊,在石峽附近沿長城線佔領陣地。
17日,日軍步兵第42聯隊第1大隊奪取了長城防線上的最高峰1390高地。隨後,日軍第5師團主力逐次展開於1390高地至鎮邊城之間,向守軍發動攻擊,並將1050高地附近作為主要突擊方向。
在此情況下,湯恩伯又令第4師第12旅加入橫嶺附近的戰鬥。18日,傅作義率第72師、第200旅、第211旅和獨立第7旅增援到達懷淶、下花園地區,以增強南口地區的防禦力量。蔣介石也急令衛立煌所部第14集團軍經易縣、淶水迅速向周口店一帶集中,並增援南口、懷淶地區作戰;另令位於平漢、津浦路的部隊以一部兵力向平、津之間出擊,以配合衛立煌軍北進。
19日,湯恩伯下令將得勝口、居庸關、鎮邊城一線陣地區分為3個固守區。得勝口、居庸關、青龍橋一帶為第1固守區,由第89師及新到達的第17軍第21師第121、第124團防守;東西大嶺及黃樓院一帶為第2固守區,由第21師一部及第4師第10旅防守;北石嶺、東台、橫嶺城、鎮邊城一帶為第3固守區,由第4師(欠第10旅)、第72師1個旅防守。
20日,傅作義在懷淶準備組織兵力向攻擊南口地區的日軍實施反擊,但這時得悉察北日本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向張家口發起攻擊。於是,傅率第200旅、第211旅回援張家口,留第72師和獨立第7旅歸湯恩伯指揮,在南口地區作戰。
日本中國駐屯軍發現衛立煌第14集團軍北進增援南口后,即派第6師團第36旅團編成牛島支隊,進入門頭溝以西山地堵擊;令第20師團進入良鄉西北山嶽地帶,向守衛在乎漢線及其西側的中國第26路軍攻擊。
19日,衛立煌第14集團軍在周口店集結,爾後經西部山地北進。
在居庸關與鎮邊城一線正面,21日拂曉,日軍向橫嶺城方面發動攻擊。其主力一部向黃土窪及其以東高地猛攻。守軍第4師第19團第1營傷亡殆盡。戰至中午,第4師傷亡慘重。第72師第415團增援,固守灰嶺子、長峪城之線。
22日,日軍一部突入長峪城北沿守軍陣地。第72師第416團增援反擊,將所失陣地奪回。爾後,日軍向灰嶺子第72師陣地正面攻擊,並以一部向鎮邊城迂迴,一部突入橫嶺城南方高地。22日第14集團軍右翼第83師在干軍台與日軍牛島支隊一部遭遇,當即展開戰鬥。戰至24日,第83師留1部兵力繼續在千軍台與日軍作戰外,主力繼續北進,但進至沿河緘時,被永定河洪水所阻,即改道青白石向大村西側前進。該軍左翼第10師於24日將牛島支隊另一部擊潰於大村。
23日,向鎮邊城西南迂迴的日軍與第72師第416團展開激戰。日軍將該團擊退後,佔領鎮邊城,並佔領橫嶺城守軍陣地後方的水頭村。
25日,日軍猛攻橫嶺城和居庸關。中、日兩軍在這兩點上展開激戰。當日15時,日軍坦克沖入居庸關。守軍雖傷亡慘重,但仍佔據山嶺有利地形與日軍作戰。當日,佔領水頭的獨立第7旅(欠第620團)與日軍戰鬥後退守懷淶。日軍隨即在飛機、炮兵支援下攻擊懷淶。正面長城線上守軍已處於被日軍包圍態勢下。
26日,下午,湯恩伯下令守軍突圍。日軍立即發起追擊,第5師團一部當日佔領懷淶。
27日,獨立混成第11旅團一部佔領延慶。當衛立煌軍第10師進抵鎮邊城時,戰鬥已經結束。27日,張家口也被日本關東軍佔領。
此戰,歷時19日,中國方面投入兵力6萬餘人,日軍動用兵力約有7萬,中國軍隊傷亡29376人,日軍傷亡據日方統計:第5師團陣亡1431人(其中非戰鬥死亡173人),加上獨立混成第11旅團等部隊的損失,日軍死亡約2000人。以1:4的傷亡比來算,日軍傷亡約1萬人。
南口作戰雖然失敗了,但中國守軍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值得稱頌,影響也是很大的。

主要戰鬥


南口戰役從1937年8月8日打響,至8月26日撤退,歷時近20天。8月8日至15日,為得勝口、南口之爭奪戰;8月16日至19日,為南口亘橫嶺城間之爭奪戰;8月20日至26日,為延翼競爭和中央被突破作戰。戰鬥中,日寇憑藉其優勢兵器飛機、坦克、大炮等,每日向我陣地傾瀉數千發炮彈、炸彈,依山草草修築的工事,總是剛修好就被毀,再修好,再被毀。但中國軍隊依仗保衛祖國的誓死決心,以步槍、手榴彈、大刀,與敵軍拼殺,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敵人的進攻。戰鬥之慘烈、殘酷,真是驚天地而泣鬼神。當時的戰地記者、參戰將領書寫的戰地採訪,紀實報告,戰地信函,新聞電訊,是南口戰史的真實記錄:

龍虎台

9日,南口正面衝突爆發了,敵人猛烈的炮火比我們的機關槍還要密,我們的前哨,首當其衝的是龍虎台陣地。我們的戰士對於炮戰有相當的認識,當敵人的炮火最猛烈之際,大家就離開了陣地,但這並不是後退,而相反的是跑到陣地的前面去。炮火之下,敵人是不會衝鋒的,到晚間炮火停止,大家又回來。我們之所以能這樣安全地躲過炮火,高粱地幫助很大。

打坦克

12日早晨,30多輛坦克車駛入了南口,應驗了美國武官給我們的忠告。坦克車簡直是“鐵怪”,3寸厚的鋼殼,什麼也打不透它,炮彈打正了它,最多不過打一個翻身,然後它又會自己把自己調整過來繼續行駛。只要有一道山溝,它就隙沿而上,怎麼奈何它呢?辦法是有的,第七連連長帶著兩排人跳出陣地沖向坦克車去,他們衝到這個“鐵怪”跟前,鐵怪少不了有好多窗戶以備裡面的人向外射擊之用,於是大家就不顧一切的攀上前去,把手榴彈往窗口裡丟,把手槍伸進去打,以血肉和鋼鐵搏鬥,鐵怪不支了,居然敗走,並且其中的6輛因為裡面的人全部死了,所以就成了我們的戰利品,兩個排的健兒死了大半,但終於獲得勝利。從13日起,敵人的炮火更烈,他們把重炮每四門一行地排成三行縱隊,四圍用坦克車圈起來,以防我們的進襲。一圈一圈地向著南口戰線擺列起來,從早到晚不停地施放。我們的工事都是臨時掘的,擋不起重炮轟擊,兵士們每兩個人為一單位,在山石上掘開一個小小的隱蔽洞,反正你的炮打上了,也只能打掉我們兩個人。每一方吋的地方,都有炮彈落過,它企圖將整個山打平。進南口的路途上,都是一步一彈。
每天都有20架飛機在空中威脅著,但飛機的力量與作用,幾乎等於零,沒有一個人怕它。十三軍的將士真了不得,他們奉到的命令就是死守陣地。
三晝夜得不到水喝,馬鞍山上,第四連只剩一個弟兄,但是他還沉著地堅守陣地,而不稍退,直到補上去的生力軍到達了,方把他接下來。一個機關槍連的班長,他指揮著幾架機關槍在一座山頭上作戰,敵人衝上來了,他痛罵他的機關槍手打得太慢,但隨後他眼前的一個槍手陣亡了,他自己就把這架機槍接過來,繼續干,一不小心,他順山城跌滾下去了,但機關槍仍抱在懷裡。再爬上來,敵人已到面前,他憑空手把日本軍官的指揮刀奪了來,立即還手砍去,第一下砍到對方的鋼盔上,第二下方把敵人砍死。
王仲廉師長,他有強壯的體魄,高大的身量,黑而堅實的臉,師部設在居庸關山洞裡,一列火車作了辦公廳,他本人和兩位旅長四位團長,都在前線指揮。炮彈曾把他的頭打傷了,若不是還有一個鋼盔戴在頭上,就不堪設想了。戰爭剝奪了他的睡覺,又瘦又黑,表現著是一個為國宣勞的忠勇將軍。
湯恩伯,這個鐵漢子,他不要命了。這的確厲害,十三軍從軍長到勤務兵,他們全不要命了,大家都把一條命決心拼在民族解放戰爭的火線上。從戰爭發動以來他就沒有睡眠的時間了,一切的精神,都用香煙維持著,瘦得像“鬼”一樣,只有兩個傳令兵隨身跟著他,那麼衛兵、勤務兵呢?早已加入火線去了。從南口到居庸關有15里路,八十九師一共只有四團人,戰至20日,已不足一團,王仲廉在居庸關把剩餘的部隊集合起來,再向侵入南口之敵反攻,士氣絕未稍餒,當夜又奪回3個山頭。湯恩伯苦笑著說:“殘兵鎮守居庸關!” 。
(以上引文見記者小方:《血戰居庸關》載1937年9月29日天津《大公報》)
8月15日,敵軍攻入黃老院陣地,炮火猛密,與攻南口的戰法一樣,並且逐步向右翼缺口奪進,情況非常嚴重,師長王萬齡也到橫嶺城坐鎮。出發時把他的物件,一針之微,都囑勤務兵收拾帶走,準備不再回來。他說:要是把日本打跑了,當跟蹤追擊,不幸而失敗,則以橫嶺城為墳墓。

居庸關

鬼子佔領南口
鬼子佔領南口
不論機關槍怎樣準確向我軍掃射,奮勇的十三軍戰士,沒有一個想到槍彈會打進血肉來,短兵相接時,手榴彈是唯一可以對大炮報復一下的東西,擲手榴彈的戰士,雖然一批一批的倒下來,第二批馬上又跳出戰壕去抵抗。
這樣的衝鋒,接連3次以後,機槍連僅剩一個戰鬥兵、一個傳令兵、一個伙夫了。戰鬥兵、傳令兵把住兩挺機槍,伙夫在中間向左右輸送子彈,繼續對2000敵眾強烈反抗。
太陽照臨著整個山谷,這3位作殊死戰的英雄,最後含著光榮的微笑,躺在陽光中!
(以上引文見秋江:《南口迂迴線上》載1937年10月《國聞周報》第14卷第39期)
據官方消息,本月14日南口方面的戰爭,甚為激烈,敵竟日以重炮轟擊,至5000發左右,同時用重坦克車30餘輛,向我陣地猛衝,我內外壕工事均被沖毀,我王仲廉師第五二九團羅芳珪部,流血奮戰,死守不退,以致全團殉國,團長以下無一生存,其壯烈犧牲,實為近代戰爭所未有。
(《申報》1937年8月19日)
“五二九團羅團長芳珪兄,文電誦悉,貴團連日力挫強敵,已確立本軍未來全部勝利之基石,曷勝欣慰!南口陣地,關係國家對抗戰之成敗,敵寇雖眾而凶頑,僅將其優勢之炮火,而不能盡毀此一帶。尤其吾人賴以抵抗強敵者,為戰鬥精神,而非大兵與精良之武器,吾儕誓死決不離開陣地寸步。人生百年,終須一死,好漢死在陣頭上,即為軍人光榮之歸宿。”
“第八十九師王師長介人兄,文申電誦悉,李旅連日力挫強敵,已樹本軍勝利之先聲,曷勝欣慰!南口陣地,即為吾儕光榮之歸宿。我死則國生,我貪生則國死,吾儕寧死盡以維護此陣地,並不幸求生還也。望轉告貴師全體同生死之官兵們,努力爭取勝利為盼!”。
(以上兩則,為湯恩伯軍長8月13日致羅芳珪、王仲廉的戰地通信。見上海出版的《中國陸軍第三方面軍抗戰紀實》。)

戰爭評價


南口戰役遺址3
南口戰役遺址3
國軍與日軍浴血奮戰直至張垣失守,在後路將被切斷時退出了南口。但南口戰役,仍不失其為我國抗戰史上極其光榮的一頁,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南口戰役嚴重地挫傷了日寇,打亂了日寇的作戰計劃,使“三月亡華”的神話破滅。
南口戰役和當時進行的淞滬會戰,顯示出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全中國的圖謀已暴露無遺,蔣介石決心由應戰轉為抗戰,因而對談判已一年有餘的國共合作抗戰問題,其態度積極起來,終於接受了我黨的《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1937年8月22日,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布了將工農紅軍改編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9月23日,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宣布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因此,南口戰役促進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南口戰役,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和鬥志,從此,“中國不會亡!”“築成我們民族新的長城!”“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等抗戰口號,深入人心,傳遍祖國大地。正如我黨編輯出版的《解放》周刊短評所言:南口戰役“這一頁光榮的戰史,將永遠與長城各口抗戰、淞滬兩次戰役鼎足而三,長久活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1937年8月31日《解放》周刊第1卷第15期。)南口戰役的政治動員作用,遠遠超出了它的軍事意義。

戰爭紀念


紀念館
南口戰役探尋者楊國慶
南口戰役探尋者楊國慶
楊國慶當過臨時工、開過車、下過崗,後來有了自己的小店,是個熟食店老闆,4年間,他在昌平區南口挖出近兩千件抗戰遺物,包括防毒面具、飛機殘片等。昨天上午,楊國慶表示,他將儘力建起一座抗戰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文物保管部主任要女士表示,楊國慶的這種舉動值得讚賞,其搜集的遺物對抗戰史研究很有意義。楊國慶不操菜刀覓戰刀,一門心思上山,在昌平區南口的山坡中挖“破銅爛鐵”。抗戰時期的子彈殼、頭盔、刀片、水壺,甚至還包括防毒面具近兩千件,暫時存在熟食店下面的地下室以及昌平區檔案館內。2005年,他到昌平西郊的長峪城登山,發現不到1000米的烽火台城牆上竟有無數個彈孔,還有壕溝。原本就是軍事愛好者的他,下山後查詢得知,這是1938年8月,中國軍隊抗擊日寇的南口戰役遺址。“當時沒太在意”,楊國慶說,1年後,他前往東北的抗聯遺址參觀時,內心突然有了想法,“抗聯的一些東西都保留著,身為昌平人,也應該為這場發生在昌平的戰役做些什麼事,紀念一下”。
2006年夏天,他花錢買了個金屬探測器,從此開始了4年的“上山尋寶史”。4年間,他在南口挖出了大量昔日的抗戰遺物,最早發現的是一枚彈殼,最珍貴的包括飛機的機身風速管。
楊國慶欲建抗戰紀念館,4年間,經常一周內上山五六次。一開始,山上的護林人經常趕他走,“怕我不小心縱火,或者破壞林地”,為此,他經常揀陡峭的山坡走,但還是會被發現,“有一次,一個護林人從山腳追了一路,追到山頂把我逮住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都熟悉了他的行為,也開始為他提供方便。
他的舉動獲得了相關部門的認可。2月25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相關人士來到他家,和他探討了一番,認為他收集的這些戰爭遺物很有價值。楊國慶說,如果對方願意,他可以捐一些物品給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文物保管部主任要女士表示,她對楊國慶收集抗戰遺物的舉動表示欽佩和讚賞,之前也和他有過聯繫。他們認為,他保存的這些遺物對於南口戰役的相關研究會有積極作用,同時對整個抗戰史的研究有一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