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圍

臀部向後最突出部位的水平圍長

臀圍(hip circumference):臀部向後最突出部位的水平圍長。

女性身高臀圍指數明顯大於男性,這是因為女性臀寬,而不是臀翹。同身高,女性臀部更大、更寬。

測量方法


臀圍反映髖部骨骼和肌肉的發育情況。測量時,兩腿併攏直立,兩臂自然下垂,皮尺水平放在前面的恥骨聯合和背後臀大肌最凸處。
為了確保準確性,測量“臀圍”時,一是要在橫切面上,二是要在鍛煉前進行。同時要注意每次測量的時間和部位相同,測量時不要把皮尺拉得太緊或太松,力求仔細、準確。

主要內容


(1)身高臀圍指數(臀圍指數)=(臀圍/身高)×100
(2)臀寬/立位臀寬:臀部向外最突出部位間的橫向水平直線距離。
坐姿臀寬:臀部左、右向外最突出部位間的橫向水平直線距離。
(3)臀厚:臀部向後最突出部位高度上,臀部前、后最突出部位間平行於矢狀面的水平直線距離。

數據統計


中國

《中國成年人人體尺寸(GB10000-88)》節選,以供參考:
年齡分組項目男女差
男18-60歲,女18-55歲身高(mm)16781570108
臀圍(mm)875900-25
身高臀圍指數=(臀圍/身高)×10052.1557.32-5.18
18-25歲身高(mm)16861580106
臀圍(mm)860881-21
身高臀圍指數=(臀圍/身高)×10051.0155.76-4.75
26-35歲身高(mm)16831572111
臀圍(mm)874900-26
身高臀圍指數=(臀圍/身高)×10051.9357.25-5.32
男36-60歲,女36-55歲身高(mm)16671560107
臀圍(mm)895926-31
身高臀圍指數=(臀圍/身高)×10053.6959.36-5.67
《中國人人體基本物理參數》青年男女幾何尺寸,以供參考:
項目男女差
身高(mm)1710.7811588.92121.864
臀圍(mm)890.317895.604-5.287
身高臀圍指數=(臀圍/身高)×10052.04256.366-4.324
1995年,《健與美》雜誌刊登的馬素珍、張建斌採集上萬個數據后測得的中國人健美形體各部位參考數據,以供參考:
項目男女差
身高(cm)170.24159.6810.56
臀圍(cm)86.2490.36-4.12
身高臀圍指數=(臀圍/身高)×10050.6656.59-5.93

日本

AIST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
AIST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
《AIST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節選,如圖所示,數據以供參考:
項目男女差
身高(mm)17141591.3122.7
臀圍(mm)902.6898.44.2
身高臀圍指數=(臀圍/身高)×10052.6656.46-3.80
坐姿臀圍(mm)971.19701.1
(坐姿臀圍/身高)×10056.6660.96-4.30
《日本人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7-98》節選,以供參考:
項目男女差
身高(mm)1705.81586.3119.5
臀圍(mm)888.2916.6-28.4
身高臀圍指數=(臀圍/身高)×10052.0757.78-5.71
各身高段臀圍數值如表、圖冊所示,以供參考:
身長の階級(cm)男/女x 100
人數平均身長(cm)測定値(cm)人數平均身長(cm)測定値(cm)
182.5~187.41183.991.3---
177.5~182.415179.292.7---
172.5~177.421174.389.7117395.594
167.5~172.443169.888.13169.696.691.3
162.5~167.424165.288.326164.593.394.7
157.5~162.46160.582.733159.592.189.8
152.5~157.4--32154.790.1-
147.5~152.4--10151.589.6-
142.5~147.4--2144.589.8-
全 體110170.688.8107158.691.796.9
日本人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7-98
日本人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7-98
由此可見,同身高,女性臀圍數值明顯大於男性。

美國

《1988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Army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s》節選,以供參考:
項目男女差
身高(cm)162.94175.5812.64
臀圍(cm)96.6998.371.68
身高臀圍指數=(臀圍/身高)×10059.3456.03-3.32
《2010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Marine Corps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s》節選,以供參考:
項目男女差
身高(cm)162.49175.3412.85
臀圍(cm)99.02100.61.58
身高臀圍指數=(臀圍/身高)×10060.9457.37-3.56

脂肪分佈


女性身體的脂肪分佈
身高腰圍指數=(腰節圍/身高)×100、腰臀比=腰節圍/臀圍,這兩項指數男性大於女性。身高臀圍指數=(臀圍/身高)×100、身高大腿圍指數=(大腿圍/身高)×100、大腿長圍度指數=(大腿圍/大腿長)×100,這三項指數女性大於男性,差異顯著。也就是說,同身高男性腰部更粗,女性臀部更寬大、大腿更粗。這與體脂分佈的性別差異有關,雌激素抑制脂肪在上腹部的囤積,增加脂肪在臀部和大腿的囤積。
腰細臀寬大腿粗的梨型身材和沙漏型身材女性,比腰粗臀窄大腿細的矩形身材、蘋果型身材、倒三角身材女性更健康長壽。梨型身材、沙漏型身材女性和她們的後代認知能力較高,臀部和大腿儲存的脂肪含有歐米伽-3多不飽和脂肪酸(即DHA),這種不飽和脂肪酸是胎兒大腦發育不可缺少的。

知識延伸


人體圍度與健康
(1)來自伊朗德黑蘭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對腰圍、臀圍、大腿圍、腰臀比等中央肥胖指數與死亡風險間的相關性進行研究,發現中心性肥胖(腹部周圍儲存較多脂肪)與任何原因引起的早期死亡風險相關性均較高,而整體脂肪與其無關;相反,臀部和大腿脂肪偏多會降低全因死亡風險。
腰圍每增加10厘米,全因死亡風險便會增加11%;而腰臀比每增加0.1個單位,死亡風險會增加20%。這兩種關聯性在女性中表現得更強。
大腿圍增加5厘米會使總死亡率風險降低18%,而臀圍增加10cm可降低10%風險。該關聯在女性中較為顯著,而在男性中無明顯相關性。
(2)在《歐洲心臟雜誌》的相關研究中也證實了類似的結論,該研究選擇了2683名50-79歲的BMI指數在正常範圍內(18.5-25之間)的女性作為實驗對象,經過了18年的追蹤,結果發現,梨型身材、沙漏型身材的女性比蘋果型身材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低91% 。
(3)德國糖尿病研究中心、蒂賓根大學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 of Tübingen)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的Norbert Stefan教授在《柳葉刀-糖尿病及內分泌學》發表了一篇綜述,詳細闡述了不同脂肪分佈表型與心血管代謝疾病風險的關係、影響脂肪分佈的因素、改善體脂分佈的方法等。研究指出,體重正常但臀部和大腿脂肪較多的梨型身材女性,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的風險較低。因堆積在臀部和大腿的脂肪,屬於皮下脂肪,有保護作用。而蘋果型身材的脂肪則堆積在腹部,是內臟脂肪,容易向血液釋放脂肪酸,會引起高膽固醇、胰島素抵抗等病。
(4)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內分泌科蘇青教授和楊震教授課題組基於上海市9520人進行了細緻的流行病學分析:粗腰細腿的蘋果型身材人群患高血壓風險最高,而細腰粗腿的梨型身材人群患高血壓風險最低;大腿圍與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總膽固醇水平均呈負相關,即大腿越粗,上述血壓、血脂、血糖指標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