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5條詞條名為紅樓夢的結果 展開

紅樓夢

中國越劇劇目

新版越劇《紅樓夢》創作於1999年,首演於同年8月。它從調整戲劇結構入手,別樣營造大悲大喜、大實大虛的舞台意境,並提高舞美空間層次,豐富音樂形象,整合流派表演,精縮演出時間,實現了一次富有創意的新編。它對原版既有承傳,又有創新,是一個注入現代審美意識的新時期版本,被稱為“展示上海文化風采的標誌之作”。

作品內容


由泰國正大集團斥巨資與上海越劇院上海文廣集團強強聯手,採用高清(HTDV)技術,聘請著名導演胡雪揚執導,拍攝了中國首部高清電視電影戲曲藝術片——新版越劇《紅樓夢》。該片保留了電影版《紅樓夢》中所有經典唱段,與原電影版相比,場面更恢宏,色彩更艷麗畫面更清晰,手段更新穎。
新版越劇《紅樓夢》
新版越劇《紅樓夢》
第一場:元妃省親
第二場:讀西廂
第三場:不肖種種
第四場:笞寶玉
第五場:黛玉葬花
第六場:王熙鳳獻策
第七場:傻丫頭泄密
第八場:黛玉焚稿
第九場:金玉良緣
第十場:寶玉哭靈
第十一場:尾聲

創作背景


上海大劇院的新版越劇《紅樓夢》,彙集了上海越劇界年輕一輩的頂尖演員。有意思的是,6位扮演賈寶玉、林黛玉的演員,其中5位來自江浙一帶的小城鎮。江南水鄉滋養出她們的鐘靈秀氣,而大上海特有的文化氛圍,又打開了她們藝術和生活的視野。

新老對比


內容刪減

在文本上,新版《紅樓夢》對原版作了修改。首先,它刪除了“黛玉進府”和“識金鎖”兩場戲。新增了“元妃省親”一場戲,一下子把處於興旺頂峰的賈府呈現在觀眾面前,形象地顯示出封建大家族的時代背景,比之原版更深入地揭示了作品的社會歷史內容。另外一處重大的修改是將寶玉棄玉出走的結尾改成了“太虛幻境”的寶玉詠嘆,不僅凸顯出賈府的興衰榮枯的歷史變遷,更表達了人物沉浮生滅的心路歷程。因此全劇顯得凄美縹緲,動人肺腑,引人深思,使觀眾在大力度的情感衝擊下,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和主人公的命運緊緊相連,感同身受,同悲同喜,劇場效果超過了以往的版本。文本上的突破,即強化了該劇蘊含的大悲劇感,更是對曹雪芹原著精神本質的深層把握與美學提升。

音樂唱腔

紅樓夢[胡雪陽執導新版越劇]
紅樓夢[胡雪陽執導新版越劇]
由於文本的不同,新版《紅樓夢》對音樂包括唱腔進行了新的創作。唱腔有刪有減,伴唱則增多於刪。新版對原版7段伴唱採用了三段,新寫了5段。新版在主旋律和配樂上作了全新的處理,即使保留的主要唱段及伴唱也重新處理了配器,而且在“讀西廂”、“葬花”、“泄密”、“哭靈”等場次中進一步發揮,發展了伴唱的特有功能,摻入和聲、哼鳴,富有感染力。音樂上的再創作加強了人物刻畫,推動了劇情發展,提高了審美價值。

舞台走場變化

紅樓夢[胡雪陽執導新版越劇]
紅樓夢[胡雪陽執導新版越劇]
就舞台呈現而言,觀眾一走進劇場,首先看到的是具有賈府典型特徵的環境:一對富有質感的石獅子與氣派非凡的朱漆大門、雕樑畫棟。大門一開,華美絕倫的大觀園就呈現在觀眾眼前。亭台樓閣、水榭畫舫、草木花樹、小橋流水……舞台美術每一場都體現出迥然不同的美感特徵,或華麗熱鬧、或清新淡雅、或古樸凝重……其中,“黛玉葬花”一場最為凄美。暮春時節,落英繽紛,一片桃樹林中走來了扛著花鋤的黛玉。遠處傳來隱隱約約的歡聲笑語,這裡卻是冷冷清清。舞台上,冷色調的燈光襯托出黛玉的孤獨落寞。當演員大段凄婉抒情的演唱進行中,台上數十株桃樹忽然紛紛顫抖,落下片片花瓣,一時間舞台上猶如下了一場“花瓣雨”,凋謝飄零的花瓣滿台飛舞,葬花的黛玉反被花葬,場面相當感人。到了全戲最後一場“太虛幻境”時,離家出走的寶玉回首往事,黛玉的形象在舞台深處升起,原版中“黛玉進府”寶黛初逢時的對唱,夢幻般地在此重現,兩人遙遙相望,營造出一片“紅樓一夢”的意境。2001年為適應一般劇場的演出,按原設計縮小改制了布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人物服飾方面,則從樣式、紋飾乃至製作上都力求創新,既不失古典神韻,又追求現代美感。

作品評價


首演后,評論普遍認為:“《紅樓夢》是越劇的經典之作,這次演出不是簡單的復排,而是以現代審美觀點進行加工修改。新版越劇《紅樓夢》在劇本、編導演、舞美、音樂等方面進行的可貴探索,使傳統劇目煥發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