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5條詞條名為紅樓夢的結果 展開

紅樓夢

馬科執導的黃梅戲

黃梅戲的表演手法再現了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的恩恩怨怨割之不斷的曠世之情。一曲幽婉憂怨的悲歌,一段至情至愛的故事。高度凝練的藝術手法,優美精緻的畫面構成。把你帶入一個境界,使你在沁人心扉的旋律中感受寶、黛的綿綿戀情,在蕩氣迴腸的唱段中領悟銘心刻骨的千古離恨。該戲由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出品,曾榮獲中宣部第一屆“五個一工程”獎。

作品內容


該劇根據曹雪芹長篇小說《紅樓夢》改編,通過出家寶玉在白茫茫雪地里的深情回憶,展現寶黛愛情故事的凄婉與美麗,艱難與崇高。在改編過程中,突出了寶黛思想心靈上的相互理解和一致性,賦予他們愛情以更強的叛逆色彩,揭示出寶黛愛情悲劇的社會意義,批判了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該劇採取倒敘的方式,通過舞台精彩展現,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幾個主要人物的鮮明性格,充分展示了黃梅戲長於抒情、音樂優美、表演細膩、風格質樸、青春氣息濃郁的特點,豐富了黃梅戲的表現手段,探索了新的表演樣式,拓展了新的舞台空間。

作品影響


《紅樓夢》的重新改編,是在國內學術文化界“文化熱”的推動下醞釀與完成的。一方面,學術文化界對中國文化的積極反思和探索,使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傳統戲曲也包括像《紅樓夢》這樣的古典名著,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體認;另外一方面,黃梅戲在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也在自覺地探尋自身發展的道路,力求與時代相合拍。這一指導思想被概括為這樣的話語:“既然黃梅戲藝術已經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那麼它也就有必要在更高的層面上更大的範圍內吸取營養。如果只知輸出而不知廣泛吸取,它就有可能走向停滯與枯竭。”“希望藉以進一步提高黃梅戲的文化品位和表現功能,進一步發揮它的自身特色。”因此,該劇在創作過程中,採取了省內省外合作的方式,延請了上海文化藝術界的知名人士余秋雨、陳西汀、馬科分別擔任該劇的藝術顧問、編劇和導演,以劇院優秀的演員為舞台演出的實現者,從而保證了作品的藝術質量和文化品位。

改編過程


黃梅戲演《紅樓夢》,早在1961年就進行過一次,那時是對越劇本《紅樓夢》的移植,儘管在唱腔、表演上取得了成功,卻未能使之成為本劇種的代表劇目。30年後的1991年,安徽省黃梅戲劇院終於推出了屬於本劇種的全新創作《紅樓夢》,並使之成為黃梅戲又一產生廣泛影響的作品。
紅樓夢[1991年馬科執導黃梅戲]
紅樓夢[1991年馬科執導黃梅戲]
重新編創《紅樓夢》並非一件輕鬆容易的事情。首先,小說《紅樓夢》影響巨大,長期以來,讀者通過文本閱讀已經形成了對它相對固定的審美心理;其次,越劇改編的《紅樓夢》不惟較早,且拍成影片,深入觀眾的審美意識之中,左右著他們的審美判斷;第三,《紅樓夢》與其他古典小說相比,處處呈示著古典藝術的風範,大觀園中人物的文化素養、詩詞歌賦的隨處運用、情景場面的詩化意境,都與黃梅戲的質樸風格、鄉土氣息存在著較大距離。但是,在改編者與二度創作者的努力下,劇作取得了可觀的成就。

主題深化

紅樓夢[1991年馬科執導黃梅戲]
紅樓夢[1991年馬科執導黃梅戲]
小說《紅樓夢》是一部被譽為“封建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對其題旨的闡釋,從“舊紅學”到“新紅學”,到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方法,構成了“紅學”史的最重要的內容。毫無疑問,這部看似演述“悲金悼玉”愛情故事的小說,其內在意蘊遠不僅止於愛情,它所顯示的封建社會衰亡的跡象依稀可辨,或許它遊離於作者的主觀意識之外,或許作者意識得比較朦朧,但畢竟它讓人解出了其中之味。戲曲對這一部博大精深的小說的搬演,不可能面面俱到,時空的限制,劇場審美心理的導向,使得以往的改編必然地把著眼點停放在寶黛愛情悲劇上,以他們蕩漾的春心喚起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以他們悲劇的結局震撼觀眾的心靈,於中激揚起反封建的思想波瀾。新編創的《紅樓夢》雖然也以寶黛之戀為主要情節線,但在主題思想上,進行了力所能及的深化和拓展,它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突出寶黛在思想心靈上的相互理解和一致性,賦予他們的愛情以更強的叛逆色彩。在曹雪芹原作中,這一內容本來就已得到充分的描寫,賈寶玉在黛、釵兩者之間,開始是“泛愛”,既艷羨寶姐姐的花容月貌,又與林妹妹心靈相通,但隨著叛逆性格的逐漸形成,他和勸他走“仕途經濟”道路的寶姐姐越來越“生分”起來,討厭她的那些“混賬話”,而與林妹妹成了“知己”。就愛情本身而言,小說超越了男女愉悅於容貌體態的反封建婚姻制的古代愛情描寫的階段,達到了以思想的理解、心靈的溝通為內容的“近代性質”愛情描寫的高度。就愛情的社會意義而言,寶、黛愛情乃是以思想的一致為基礎,乃是厭惡封建的社會環境、悖叛封建社會給他們規定的人生道路的叛逆思想的組合,因而他們的愛情才遭到了扼殺和毀滅。編創者深刻理解了原作愛情描寫的其中之味,重新調配筆墨,傳遞出寶黛愛情的“近代性質”和叛逆性。第三場“共讀”,是他們愛情明朗化階段,同時也借《西廂記》開始了思想和心靈的交流。第四場“被笞”,寶玉對封建家庭有了清醒的認識,對曾有好感的寶姐姐產生了反感,一段唱詞剖明了他經歷了痛苦后的選擇:
一頓棍打在寶玉身,
榮國府賢的孝的忠的一齊抖精神。
有的是甜言蜜語來規勸,
有的是細聲慢氣來慰問。
只有她來到此不同旁人,
趁沒人悄悄來默不作聲。
她用手掩嘴輕輕硬咽,
忍不住大滴淚把我滴醒。
從不說那些混賬話,
從不曾叫我學正經。
淚滴無聲濕衣襟,
點點滴滴潤我心。
掙扎走了怡紅院,
瀟湘館中把她尋。

唱詞特點

紅樓夢[1991年馬科執導黃梅戲]
紅樓夢[1991年馬科執導黃梅戲]
戲曲唱詞長於抒發人物情感的特點,使編創者得以將寶玉的思想活動描寫得極為細膩又極明確,賈政的棍棒沒有使他屈服,反而使他叛逆得更為清醒,也使他更深切地體味到知己愛情的溫馨,更為迫切地需要“知己”的愛情,需要叛逆道路上的同行者。瀟湘館中,他和林黛玉,“孤零兩個人”,兩顆與封建世俗不同流合污的心碰撞在一起,升華出孤寂而美麗的愛情光芒,“那怕愛河滔滔、紅塵滾滾,我只要那口情感的深井”,即便崩塌,也一齊埋進地底,決不隨波逐流。這情感之井不是淺薄的容貌愉悅之井,而是“寂寞道上”同行之人的情感深井。惟有如此,作品“悲金悼玉”才有著震撼人心的力度,小說《紅樓夢》愛情的意蘊才得到充分的再現。
其二,作品還在一定程度上寫出了寶黛愛情悲劇的社會意義。加重對寶黛愛情的思想心靈的理解溝通的描寫,實是突出了他們對封建社會的叛逆,這種叛逆思想和行為與封建勢力水火不容,因而遭到了他們的阻撓和毀滅,愛情本已具備了社會性,顯示了進步傾向。作品的第六場賈母為寶玉擇媳,明知寶玉愛的是黛玉,她也心疼黛玉,但是,她還是選擇了寶釵,編創者為她安排了幾句台詞:“黛玉是我的外孫女,寶釵是我的姨孫侄女,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最要緊的是你我賈家、王家不能冷落了薛家。我們三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啊!”道出了封建統治者對婚姻的最基本的原則,“結婚是一種政治行為,是一種借新的聯姻擴大自己政治勢力的機會,起決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決不是個人的意願。”“為了政治利益,封建統治者不惜犧牲婚姻當事人愛情以滿足家世的需求,釀成了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另外,作品在開頭和結尾,以出家走後身著僧裝的賈寶玉擔任回憶者,又加上一段合唱:
白茫茫,真乾淨,
風雪迷漫一孤僧。
青春年少昨日事,
寂寞空門掩淚痕。
留下了一段至情動人心,
留下了千古悲歌年年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