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石澗鎮的結果 展開

石澗鎮

安徽省無為縣鎮

石澗鎮,隸屬於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位於蕪湖市無為縣西北部,是無為縣的北大門。全鎮國土面積1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6171畝,山場面積48150畝,總戶數18114戶,總人口77413人。全鎮轄17個村委會、3個社區,鎮政府駐石澗社區。

2徠019年10月,石澗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歷史沿革


1949年7月設石澗鎮,同年年設太平鄉。1958年設石澗、太平公社,1983年改石澗、太平鄉,1985年石澗撤鄉改鎮。1996年,石澗鎮面積84平方千米,人口4.5萬人,轄青苔、茅王、蔡庄、高古、草嶺、孫崗、棗林、林庄、純頭、陳圩、下庄、董巷、閔崗、合法、范庄、天花、二埠、黃樹、汪沖、魏橋、袁崗、福路、花庄、合作、趙巷、柘城、趙碾、荷葉28個行政村和石澗居委會;太平鄉面積76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轄打鼓、太平、雙崗、黃圖、龔井、黃埠、龔灘、玉林、艾圩、西廟、港埠、二閘、柴林、革古、二龍、團山、從林、浪尖山18個行政村。2005年末,撤銷太平鄉,併入石澗鎮。

建置

石澗鎮在2005年12月農村綜合改革鄉鎮規模調整中,由原太平鄉和石澗鎮合併而成的,92年之前是原石澗區公所所在地,是無為縣原十三區級鎮之一。
1982年,撤石澗公社、太平公社為石澗鎮和太平鄉,屬石澗區管轄。1992年撤區並鄉,原石澗鎮、天花鄉和福路鄉合併為石澗鎮,原太平鄉、黃龍鄉合併為太平鄉。

地理環境


地理

石澗鎮位於無為縣西北,東經117.49度55分,北緯31.22度27分處,北與合肥市接壤,東鄰含山縣,南接無城鎮,西鄰紅廟嚴橋鎮。國土面積150平方公里。鎮內地形西北高、東南低。每年春夏之交,西北山高坡陡處,山洪暴發,水土流失,沙石隨流而下,年代久遠,形成溝澗。到平緩地帶,卵石逐漸積留澗底。逢秋冬季節,水清石明,魚蝦游可數,故名石澗。明朝中葉,澗流橫穿的兩岸,經營有所發展,商賈雲集店多成埠,稱謂石澗埠。
建國后,一直是石澗鄉、鎮政府所在地。石澗鎮南距無城15公里;北距巢湖市23公里;西達嚴橋21公里;東南至含山20公里。是無為縣北鄉交通的總樞紐也是山、圩產品、貨物物集散地。因屬北亞熱帶氣候,夏季稍熱,春秋溫和,冬季降雪期較短,年降雨約為1130毫米。年平均溫度為15攝氏度,最高溫度39攝氏度,最低溫度-7攝氏度。無霜期約為231天。地域土質,西北丘陵系白漿土;東南圩區系馬肝土,均能適應農作物生長。

自然資源


資源簡介

石澗鎮西北部屬巢湖南岸,皖山斷層山脈向南延伸的丘陵地帶接近圩區,局總有水塊平原。山系丘陵上林木茂盛,多為薪炭林,少數為用材林和經果林。地下藏有石灰石、煤、石膏和瓷土等。上個世紀60-80年代曾有青苔煤礦、打古煤礦和縣瓷土礦和石閘村瓷土礦等礦產資源開採企業。后因開採效益不大,現均已停辦。

各種資源

小橋流水
小橋流水
石澗鎮資源豐富。一是礦產資源豐富,據礦產資源部門探明,我鎮石灰石儲量達8億噸,且品位較高,平均CaO含量在53%以上;高嶺土儲量達500萬噸,二是山場資源豐富,全鎮山場總面積近8萬畝,其中有林山場5萬畝,另有3萬畝無林山場亟待開發。三是水面資源豐富,鎮總水面積3萬畝,其中天然成片河、溝水面2萬畝,低洼田改造水面1萬畝,都是綠色、環保無公害水產品養殖的天然場所。改革開放以來,石澗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加快,全鎮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初步形成了棉花、優質糧(油)、水產養殖、經果林、商品用材林五大農業主導產業。工業經濟實力大幅度增加,已初步形成建材、化工、農產品加工三大支柱產業。

行政區劃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

341422105:
1220福路社區
2121石澗社區
3220黃圖社區
200220汪沖村
201220柘城村
202220趙巷村
203122范庄村
204220下庄村
205220合法村
206220天花村
207220純頭村
208122孫崗村
209220青苔村
210220打鼓村
211220太平村
212220黃埠村
213220團山村
214220西廟村
215220柴林村
216220二龍村

文化


青苔洞

民間傳說之草鞋嶺石澗鎮北有座丘陵,狀如草鞋,名“草鞋嶺”。傳說八仙過海時,呂洞賓掉下一隻草鞋,因而得名。嶺上有古代軍營幾座,舊址依稀可見。其中殘留遺跡的是三國時期,曹操帶兵南戰東吳,經此駐紮的營.較深的是太平天國時期(1863年)清將曾國荃的湘軍與忠王李秀成的太平軍對陣的舊址。李秀成被俘后,《李秀成自述》中曾提到:“在石澗與湘軍相遇,因勢力相當,小戰而退”。
青苔洞
青苔洞

記載

據《無為州志》大事記載稱:清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太平軍從和州、巢縣進至石澗,湘軍(踞草鞋嶺五座營盤)堅守不戰(其中有座營盤被攻破一半)。時逢大雨,太平軍行軍困苦,加之疾病流行,又兼清軍水陸大軍援應,太平軍只得撤圍,改克廬江。據傳,在此次攻守戰中,太平軍將領納王郜雲官奮勇揮兵攻營時,迎面被清軍炮擊身亡。今草鞋嶺北,卜頭橋村西有一矮小山坡,因是亂石渣水岩層,常年滲水。後人追念納王為太平天國革命,忠勇可嘉,為此陣亡之處,起名曰“眼淚山”。
草鞋嶺在清末時,即為無為北往巢縣、合肥必經的“府大路”通道。在兩山逼窄,中通一徑的當嶺要隘,舊有一所“串”房,為三間磚瓦柁梁結構,南北山牆有圓門通道。南北圓門頭上有石刻大字的匾額曰“太平亭”,即是一座高山涼亭。亭內四周順牆鋪設長龍似的條石座位,專供來往行人經此打坐休息之用。後於1949年初修巢無公路時拆毀。
革命游擊戰爭片段之攻打石澗埠
石澗埠(鎮)介於巢縣、無為之間,西達嚴橋、廬江;東通東關、黃洛(鎮)。既是巢、無交通幹線上的重鎮,也是無為北鄉的主要物資交流的集散地。在游擊戰爭的年月里,這裡便是我“飛虎隊”從深山密林南下平川的“出口”,戰備地位尤其重要。
國民黨的“雜牌”軍妄想“螳臂擋轅”,在鎮上駐兵設防以外,還在鎮南棗林崗上(石澗中學)築高大的碉堡,互為犄角,緩急備應。敵人虛張聲威,自謂“萬無一失”。為了打通“出口”,開展游擊活動的新局面,我們必須乾淨、利索地殲滅盤踞之敵,奪下石澗埠。
1947年農曆臘月三十晚上,勞動人民都歡度免遭敵匪劫難的除夕,盼望著能享太平。盤踞在鎮上和碉堡里的國民黨官兵們,正不知死活地大肆吃喝玩樂。他們這樣以“巢穴”為“樂土”,洋洋自得,竟不知末日一到下場如何。
就在敵人醉生夢死、得意忘形的時候,我們石澗地區的游擊隊長周可則從暗中已掌握了敵人的動態(周在1938年是“和含獨立連”指導員劉雲的警衛員)。“十萬火急”的情報送到了青苔街的王家瓦屋(我軍指揮部),加速了我們作戰計劃的完備性和準確性。我軍500餘人,在王子軒、揚傑和朱合喜三同志的指揮下,立即從青苔街等山區各村,輕裝空襲石澗埠。在人街枚、馬勒口火速進軍到達盧家澗(村)時,兵分兩路:一部“快速縱隊”,由周可則作“前導”,插向石澗——無為方向的百官墳,以攔截由石澗埠漏網南逃和無為增援北犯之敵。主攻部隊則全力以赴,包圍棗林崗碉堡。戰士們素有跨谷飛澗的本能,紛紛用竹竿插入丈余寬、深的壕溝內,撐桿飛身,勇猛地撲向碉堡,投進兩顆手榴彈,“瓮中之鱉”的敵人,立即舉手投降。我們進去查看,只見滿桌酒菜,六個殘敵去桌邊舉手發抖,大批敵兵卻無影無蹤。我們情知有變,暫時只得抓了六名俘虜,繳了四支槍,燒毀碉堡。天色黎明時,我們發動四鄉貧苦農民群眾,分了土霸、財主們的不義之財,並就地召開群眾公審大會,處決了周老七、汪三裁縫等惡霸和堅持頑固與人民為敵的四個壞分子。當時四鄉傳開,群情振奮稱快。
經過查訪,原來有個別群眾透露了我方進攻的軍情。敵聯防區馬殿南主任於吃年飯時,帶有百餘敵兵逃至圩鄉純幢大廟,使我軍進攻石澗埠撲空。當時估計,敵人雖在大年夜喪膽而兵力尚張。只好暫讓其“苟延殘喘”,以後再“徐圖進取”,殲滅總有良機。
這一仗,似“湯澆蟻穴,火燎蜂房”,立了個“猛虎出山”第一功,威震了無為北鄉。敵人卻如“驚弓之鳥”,大批縮進無為城內。有時迫於“上峰”的壓令,小股部隊“奉命下鄉”,也提心弔膽,速去速回。我們這樣把對包圍圈縮小,也得到局部的安寧。形勢一緩和,我們又便於在農村中順利地開展革命工作了。

前景規劃

烈士紀念碑
石澗鎮2007—2011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推進跨越式發展、實現奮力崛起為主題,以工業化為核心,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重點實施“沿山開發、工業強鎮、外部帶動、集鎮拉動和農業產業化”五大戰略。著力建設穩定的種植業,發達的養殖業,先進的加工業和活躍的流通業,穩定推進“化工”、“建材”和“農產品加工”三大產業基地,深化體制改革,推進機制創新,開展全民創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構建和諧社會,加快推進農業大鎮向工業強鎮、人口大鎮向經濟強鎮的跨越,努力實現綜合經濟實力跨入全縣先進鄉鎮行列。
烈士紀念碑
烈士紀念碑
按照這一指導思想,我鎮2007—2011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到2011年末,全鎮生產總值達9.1億元,平均遞增18%,財政收入2400萬元,年均遞增20%,工業總產值7.2億元,平均遞增35%,農民人均純收入4300元,年均增長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國民經濟平均增長超過全縣平均水平,經濟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經濟結構明顯優化,工業主導地位基本確立,第三產業比列明顯增大,社會保障體系健全,農村富裕勞動力有序轉移,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初步成效;鎮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面的環境和條件有較大的改善;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進展。
措施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採取以下措施:
第一,堅持以跨越式發展為主調。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就是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對於石澗這樣一個起步較晚的地方,首要任務就是加快發展。在全市、全縣各地競相發展的大格局下,我們必須要用跨越式發展的理念來統一認識,凝聚人心,發展為上,干成為算,以更遠的眼光、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更快的步伐,實現石澗在全縣西北部鄉鎮中率先崛起。
第二,堅持以工業強鎮為核心。工業是強鎮之基、稅收之源、就業之路。石澗發展不足、發展不快,最突出的矛盾是工業發展不強。綜觀先進發達地區,支撐力力絕大多數在在數據。沒有工業的壯大就沒有三產業的聯動發展,更沒有財政收入的持續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較快提高。必須進一步突出“工業強鎮”這個核心,強化全鎮上下的工業意識,加速形成工業主導型的經濟結構。
第三,堅持以大開放為主戰略。東向發展戰略實質就是大開放戰略。作為石澗來說,要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繼續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樹立開放、互惠互利的理念,積極地把自身的經濟、資源、產業優勢放到更大範圍進行配製,加快融入長三角的步伐,主動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和資本的轉移,有效的利用開放這把鑰匙來打開石澗大發展的大門。
第四,堅持以優勢產業為支撐。充分利用現有的基礎和條件,進一步壯大化工、建材、農副產品加工、水果生產和水產養殖五大產業基地。在石灰石資源開發、商品木材品和水果生產上要儘快改變出賣資源的現狀,走資源深加工的路子。要緊緊抓住省861項目――淮北礦業集團鹽化項目在我鎮實施電石開採這一契機,同時引進大型水泥熟料及深加工項目,並以此為龍頭,逐步建成石灰石資源深加工基地,努力提升綜合競爭力。
第五,堅持以優化空間布局為重點。按照“提升一中心,開發兩沿線”的思路,優化空間發展布局,推動優勢區域快速發展,強化集鎮的中心意識,大力加快集鎮的開發步伐,提升集鎮的經濟實力,並拉動周邊地區乃至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快沿山和沿巢無路一線的開發,努力建設沿山和沿路工業帶,儘快形成經濟增長。大力發展村域經濟,要加大投入,加強領導,鼓勵和支持各村發揮優勢,弘揚個性,力爭儘快走上一村一品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第六,堅持以體制創新為動力。體制不活,環境不優,是影響發展的最大障礙,必須用創新的思路、改革的辦法、市場的手段、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深入推進林業產權制度等市場化改革,下大決心清除制約發展的體制和機制障礙,大力開展全民創業,為實現跨越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第七,堅持以社會和諧為目標。越是加快發展,越要注重和諧。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與人民共享,大大加強和諧社會建設;更加註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更加註重社會公平,切實維護群眾利益;更加註重民主法制建設,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

交通


碩果累累
碩果累累
石澗鎮交通區位發達。省道巢無路穿境30公里,長江黃金水道支流---裕溪河綿延環繞,河畔建有年吞吐量達300萬噸的貨運碼頭,距合蕪高速公路、鐵路僅有18公里,水、陸兩路可直通上海、南京、蕪湖、合肥等大中型城市。

社會


醫療設施

醫療衛生石澗鎮衛生事業按照“和諧寬容、智慧誠信、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工作思路,克難攻堅,銳意進取,奮力打造醫療衛生服務強縣,衛生事業得到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成績顯著,農村衛生、社區衛生等基層衛生事業大力發展,疾病預防與控制體系、醫療救治與應急體系、衛生監督執法體系不斷健全,城鄉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實現了衛生事業“十一五”期間的良好開局,為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服務全市經濟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2007年,實現了全鎮“四苗”接種率和新生兒乙肝接種率均超過98%。
山間大道
山間大道
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成績顯著。全鎮累計投資200餘萬元建立起了以縣級醫療衛生機構為龍頭,以鎮衛生院為樞紐,以村衛生室為基礎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截止2007年底,我鎮擁有鎮級衛生院兩所,分別是石澗中心衛生院和太平衛生院,村級醫療診所近百家,其中石澗中心衛生院創建於1956年5月,自1985年以後,隨著衛生事業的發展,規模逐漸擴大。1997年在佔地面積3500平方米的基礎上,建成建築面積1828平方米的四層門診大樓,配置了先進的醫療設備,有30mAX光機,K徠X-200台式B超儀、半自動生化分析儀、腦電圖、心電圖、胃鏡等。1997年7月開始門診,設立的診療科目有:內、外、婦、兒科、中醫、精神科和預防保健科等。全院在崗醫護人員46人,取得職稱的主治醫師、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護士占職工總數的85%以上,同時,建立兩個系統管理檔案,規範管理程序。

廣播電視事業

石澗鎮廣播站始建於1967年2月,1985年以後,電視、廣播逐步添建。自1995年相繼建立有線電視站,2001年併入鎮文化站,改稱為文化廣播電視站,截止2007年,共建立鎮級有線電視站兩個,村級有線電視站8個,各村均建有廣播室,實現了村村通廣播,於1995年將有線廣播改為調頻發射,連接各村廣播,形成網路,發射功率為30W。

教育事業

石澗鎮黨委、政府對教育事業十分重視,在“科教興鎮”戰略思想指導下,全鎮基礎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截止2007年底,全鎮共有完小23所,教學點4所,小學在校學生703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小學教師231人;全鎮現有初中4所,分別是石澗初中、太平初中、福路初中和黃龍初中,現有在校生1678人,在校教師203人;鎮內現有石澗中學一所完中,其中高中在校生913人,高中專任教師45人;鎮內現有教學管理機構兩個,分別是石澗中心學校和太平中心學校。
全鎮中小學均於1997年通過了“兩基”達標驗收,2004年通過省教育廳的達標複查。中小學均配備了網上遠程教學設備,完中、四所初中和兩所小學建立了多媒體教室和電腦教室。

科技事業

我鎮在科技工作中,全面圍繞"加快發展、富民強鎮"的這個主題,大力實施"科技興鎮"戰略,加強科技對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力度,突出科技工作新思路和新目標,形成了自己的鮮明特色,有力促進了全鎮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個方面。
長廊
長廊
一是在工業科技發展方面。本鎮工業科技進步發展較快,組織實施一批科技項目,大力開發高新技術產品,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加強了企業自主創新的步伐,有力促進了全鎮工業科技進步。主要表現的企業有:一是巢湖香楓塑膠有限公司的發展上,該公司成立於2000年7月,主要生產增塑劑和PVC安定劑兩在系列二十多種產品,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高新技術的應用作為企業在市場上克敵制勝的法寶,先後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進步企業”“十五發展創新工程先進集體”等稱號,榮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和國家創新基金項目承擔單位。公司設立了專門研發機構,主要技術研發人員專業涵蓋精細化工、高分子等多個學科領域,理論功底紮實,並在化學工程技術改造,塑膠助劑研發與應用等方面具有十分豐富的經驗。另外公司採用了靈活用人機制,與北京大學、江南大學、鄭州大學化工學院等一批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形成了“產學研”合作關係,並吸引了大批教師和科研人員,作為兼職的研發人員,成為公司高科技人才後備力量。二是榮華新型牆體材料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07年,主要產品是替代土燒磚的新型牆體材料,該產品具有節能、環保的先進功效,是國家重點推廣的科技項目,也是國家星火計劃的重點項目之一,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二是在農業科技進步方面。圍繞糧、棉等農業支柱產業,加快農業關鍵技術的引進創新,配套開發和應用推廣,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步伐,大力推廣農業先進適用技術,使科技成果惠及廣大農民。近兩年來,共引進和推廣農業科技成果12個,引進、推廣棉花、畜禽、水產等新品種30多個,20多項新材料和新技術得到推廣。圍繞提高勞動力科技素質,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地組織各類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建立健全了鎮、村肉級科技培訓網路,在重點做好組織相關人員參加農函大、農廣校、職中、黨校等系統培訓的同時,組織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一村一名農技員”和“綠色證書”培訓工程。組織農、林、水、牧、科技等部門利用“三下鄉”、“科普之冬(春)”、“科技活動周”等活動,積極開展送科技下鄉和科技培訓活動,有計劃、有組織、多層次地開展了實用技術生產項目和技能培訓,重點在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的推廣、優質高效種植和養殖模式、無公害化生產技術、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農副產品加工等技術領域開展技術推廣和培訓,為農民學科技、用科技和向更深的生產領域進軍打開了一扇科技之窗,共培育出各類科技示範戶325戶。各類農業科技示基地8個。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是社會安定的重要保證。要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全面推進我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我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
石澗鎮
石澗鎮
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提高統籌層次,制定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關係轉續辦法。採取多種方式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加強基金監管,實現保值增值。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做好優撫安置工作。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發展殘疾人事業。加強老齡工作。強化防災減災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係千家萬戶幸福。要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建立覆蓋我鎮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勞動就業

石澗鎮位於無為縣北部,瀕臨裕溪河,環抱太平山。現轄17個行政村,3個社區。全鎮總面積120平方公里,其中山場和耕地面積均為8萬畝左右,全鎮總人口7.5萬。自2005年11月以來石澗鎮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發展。2007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億元,財政收入732.95萬元,位居全縣第五;全年國、地兩稅收入7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80元,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000餘萬元,其中財政收入和稅收增幅均創歷史新高。

政府工作情況

情況簡介
根據縣編委無編[2006]13號文件和縣人事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勞社秘[2006]189號文件精神,石澗鎮就業和社會保障事務所於2006年9月成立。石澗鎮就業和社會保障事務所緊緊圍繞“服務中心、明確責任、強化督導、積極協助”這個中心,並結合石澗鎮實際積極開展工作,在全所同志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完成了上級部門和黨委、政府交辦的各項任務,為石澗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應有的努力。
人員及經費來源情況
石澗鎮就業和社會保障事務所設所長一名,副所長一名,工作人員一名,所長由分管勞動和社會保障的副鎮長兼任,副所長和工作人員從全額供給事業單位選調,工作所需經費由鎮財政供給,實行實報實銷,全額保障。
硬體設施情況
石澗鎮就業和社會保障事務所現有辦公用房2間計60m2,並配有辦公桌椅、檔案櫥、電話機、傳真機、電腦、印表機,能滿足正常的辦公需要。
工作情況
一制度建設
建立健全了工作職責、工作制度、服務承諾制度、目標責任考核制度,建立了基本台帳,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
二工作開展情況
石澗鎮就業和社會保障事務所根據上級的要求,結合本鎮實際,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1、開展本鎮勞動力資源情況調查,及時為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力信息;
2、組織開展各類技能培訓;
3、協助社保經辦機構開展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農村養老等各類社會保險工作;
4、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的各類證、卡的登記、發放、年審工作;
5、協助本鎮範圍內的勞動爭議調解工作;
6、組織勞務輸出,加強外來勞動力管理與服務工作;
7、督促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歸案、合法的勞動關係,簽訂勞動合同;
8、承擔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工作,2008年1-6月份以來,共發放社保補貼款13162元;
9、開展就業和再就業服務工作,開展就業和再就業等方面的政策、法規的宣傳、諮詢工作;

獲得榮譽


2019年10月,石澗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