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雲陽鎮的結果 展開

雲陽鎮

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下轄鎮

雲陽鎮,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地處南召縣東部,東鄰方城縣柳河鄉,南接太山廟鄉,西南鄰小店鄉,西鄰小店鄉,西北與小店鄉相鄰,北靠魯山縣團城鄉,東北皇后鄉,區域總面積134.86平方千米。

夏商時,雲陽鎮境域屬豫州;1978年,由雲陽公社改為雲陽鎮。截至2018年末,雲陽鎮戶籍人口為58770人。截至2020年6月,雲陽鎮下轄6個社區、1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人民路中段。

截至2018年末,雲陽鎮有工業企業50個,其中規模以上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5個。

歷史沿革


夏商時,屬豫州。
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設縣衙。
1955年8月,改為雲陽中心鄉。
1958年,改為雲陽公社。
1961年,分置雲陽鎮和雲陽公社,同年復並為雲陽公社。
1974年,划離南召縣,成立河南省雲陽工區街道辦事處。
1977年,撤街道辦事處,復歸南召縣,仍設置為雲陽公社。
1978年,由雲陽公社改為雲陽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雲陽鎮地處南召縣東部,東鄰方城縣柳河鄉,南接太山廟鄉,西南鄰小店鄉,西鄰小店鄉,西北與小店鄉相鄰,北靠魯山縣團城鄉,東北皇后鄉,區域總面積134.8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雲陽鎮地處豫西南中低山區,西北部為伏牛山脈環繞、中間敞開,與南陽盆地相連,境內大部分為淺山丘陵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最高山峰望花樓,海拔788.5米。

氣候特徵

雲陽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季嚴寒,夏季酷熱,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裕,雨量適中。

水文

雲陽鎮境內河道均屬漢江水系;鴨河流域面積73平方千米,佔76%;雞河流域面積23平方千米,佔24%;境內總長34.65千米,徑流總量1.4億立方米,年排澇量0.5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0.3億立方米。

自然災害

雲陽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雨澇、冰凍等。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豐富,農業資源更為突出,辛夷、玉蘭天麻杜仲等中藥材產量極大,是中國辛夷之鄉主產地。境內探明礦藏36種291處,金屬礦藏有銀、銅、鐵、鉛、鋅、錳等,等儲量豐富,品位較高。
尤其是金紅石礦藏總儲量達5000萬噸以上,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金紅石礦床;非金屬礦藏主要有石英石石灰石、大理石等;境內有220KV、110KV、35KV、150KV變電站各一座。

行政區劃


雲陽鎮位於河南省南召縣東部32里,是民國時期南召縣政府所在地、南召縣火車站所在地、也是河南省蠶業科學研究院所在地。
南召縣雲陽鎮
南召縣雲陽鎮
雲陽鎮總面積152平方公里,轄6個社區、19個村委會:南召店社區、小關社區、大關社區、老城社區、西關社區、雲鋼廠社區、西花園村、東花園村、楊西村、李樓村、西坪村、官山村、陳溝村、獅子墳村、下扁村、白行庄村、大袁村、山頭村、鐵佛寺村、當中庄村、朱坪村、楊崗村、老廟村、唐庄村、鹿鳴山村,轄區社會人口近16萬人。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雲陽鎮總人口有7.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65萬人,城鎮化率46.8%;另有流動人口744人。總人口中,男性40812人,佔52.3%;女性37188人,佔47.7%;14歲以下11133人,佔14.3%;15—64歲57611人,佔73.9%;65歲以上9256人,佔11.8%;以漢族為主,達7.48萬人,佔比95.9%。
2017年末,雲陽鎮常住人口為65081人。
截至2018年末,雲陽鎮戶籍人口為58770人。
雲陽鎮
雲陽鎮

民族

有回、滿、蒙古、壯、土家、藏6個少數民族,共3199人,佔4.1%;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回1個民族,達2892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0%,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13人。

經濟


綜述

2007年,雲陽鎮生產總值完成8.2億元,同比增長13%;鎮本級財政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完成1028萬元,同比增長21%;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2359元,同比增長7.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億元,同比增長25%。2007年,雲陽鎮招商引資總額完成1.015億元,到位資金9850萬元,新上、擴建項目28個,其中1000萬元以上項目2個,500萬元以上項目9個,100萬元以上項目17個。
2011年,雲陽鎮財政總收入0.28億元,比2010年增長22.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16億元,比2010年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5610元。
截至2018年末,雲陽鎮有工業企業50個,其中規模以上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5個。

農業

2011年,雲陽鎮農業總產值1.98億元。雲陽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雲陽鎮生產糧食16580噸,人均213千克,其中小麥69250噸,玉米9595噸。雲陽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蔬菜、瓜果等。雲陽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為主。2011年,雲陽鎮生豬飼養量2.9萬頭,年末存欄1.5萬頭。

工業

2007年,雲陽鎮工業增加值完成4.9億元,同比增長15%。
雲陽鎮是汽配、鑄造工業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以汽配、鑄造、電機、服裝、土工材料、地毯、農副產品加工等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雲陽鎮工業總產值為6.2億元,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61%。2011年,雲陽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職工0.4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4億元;銷售收入達到億元的3家,有省級工業園區1個。

商業

截至2011年末,雲陽鎮有商業網點1600個,職工4800人;已成為省級花卉苗木專業交易市場。2011年,雲陽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7億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3億元。2011年,雲陽鎮出口總額0.8億元,主要產品為服裝,銷往法國、沙特、美國等地。
雲陽鎮
雲陽鎮

文化


地名由來
雲陽鎮因境內南部古有漢雲陽關而得名。

文物古迹

雲陽鎮域內有“杏花山猿人”遺址、楚王行宮、孔廟聖人碑遺址、明代護城河遺址、山陝會館、韓信寨、鹿鳴山風景區、楚長城遺址、興陽觀等古迹;境內中原人類發祥地杏花山猿人遺址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興陽觀始建於宋,興盛於明、清;現存的古迹包括南天門、朝天閣、靈霄寶殿、仙人橋、老母洞、地府世界、無極宮、太清宮、閻羅寶殿、太和宮、關公殿、八仙過海、包公祠、文公堂、二十四寺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

雲陽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雲彩燈,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交通


雲陽區位交通優勢明顯,焦枝鐵路、S231線、S331線重疊十字交叉穿鎮而過,鎮區內設有縣級火車站、汽車站各一個,距南陽姜營機場90公里是宛北重要的交通樞紐。
雲陽鎮
雲陽鎮

社會


教育

截至2011年末,雲陽鎮有幼兒園(所)33所,在園幼兒3840人,專任教師156人;小學35所,在校生7957人,專任教師39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9所,在校生2477人,專任教師25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0%,小升初升學、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705人,專任教師101人;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及教育機構3所。

科技

截至2011年末,雲陽鎮有獨立科研與技術開發機構1個。

文化事業

1990年10月,雲陽鎮建有電視差轉檯,發射(轉播)塔高60米,覆蓋半徑20千米;1994年8月,開通雲陽有線電視台。截至2011年末,雲陽鎮有36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0.51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80%。
截至2011年末,雲陽鎮有文化藝術團體1個,有文化站1個。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雲陽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7個,其中有衛生院2家,村級衛生服務站25個;病床1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67張;有專業衛生人員189人,其中執業醫師46人,執業助理醫師27人,註冊護士5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1人。2011年,雲陽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4萬人次,住院手術530人次,出院病人0.45萬人。

社會保障

2011年,雲陽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517戶,人數613人,月人均168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68戶人均2375人,月人均72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62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11人;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7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86人。2011年,雲陽鎮新增就業人員321人。截至2011年末,雲陽鎮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0.08萬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0.05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0.11萬人。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雲陽鎮有郵政網點3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50千米,鄉村通郵率100%;有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40個,固定電話用戶0.65萬戶;行動電話用戶4.5萬戶;光纜線路總長250千米,主幹電纜達20對千米,網際網路埠總數0.6萬個,寬頻接入用戶0.31萬戶。
水利工程
2007年,雲陽鎮投資650餘萬元,修建長1000米、寬30米的東濱河路及防護堤,建成寬170米、高2.5米的“人”字型攔水壩一座;投資240萬元。
橋樑
截至2011年末,雲陽鎮有橋樑3座,總長度0.64千米。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雲陽鎮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50千米,生產能力5000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
供電
截至2011年末,雲陽鎮擁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3座,有主變壓器7台,總容量466500千伏安,有高壓輸電線路43條,總長度479千米,用電負荷2100千瓦,年售電累計完成0.5億千瓦時。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雲陽鎮有城區公園2個,公園面積11公頃,園林綠地面積130公頃,其中公共綠地35公頃,綠化覆蓋率30%。
建設發展
數字說話
雲陽鎮圍繞建設“工業強鎮、商貿重鎮、生態大鎮”的發展定位,集中精力抓大事,聚精會神謀發展,全力以赴求突破,實現了國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通過創新機制,優化環境,強力實施工業立鎮戰略,對外開放、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成效顯著。以機械、鑄造、礦產、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等為主導的工業企業和以商場、超市為龍頭的物流商貿業日益壯大,非公有制經濟對財政的貢獻份額達到90%以上。
南召縣雲陽鎮
南召縣雲陽鎮
據統計,2007年全鎮生產總值完成8.2億元,同比增長13%;鎮本級財政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完成1028萬元,同比增長21%;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2359元,同比增長7.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億元,同比增長25%;工業增加值完成4.9億元,同比增長15%。其它經濟指標都全面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計劃和縣定任務。
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全鎮各項社會事業也取得了全面進步和長足發展。
城鎮建設
一是加大建設資金投入。2007年共計投入資金7490萬元,創歷史新高。二是加大建設步伐。其中包括:投資650餘萬元,修建長1000米、寬30米的東濱河路及防護堤,建成寬170米、高2.5米的“人”字型攔水壩一座;投資240萬元,
在人民路安裝高檔果皮箱200餘個,並對鎮政府至向東口總長2000米的路段進行綠化、亮化,栽植香樟樹700餘棵,安裝高桿路燈70盞;投資300餘萬元,正在實施人民路的邊溝建設工程;投資50萬元,硬化三五五、大關、鹿鳴山風景區、西關等居民道路4000米;投資200萬元,修建李樓、鐵佛寺、陳溝等9個村“村村通”道路17公里;投資300萬元,貫通、硬化楊西至東花園鄉村道路7公里,
並在黑龍台建成89米長大橋一座;投資50萬元,建成東、西花園村部600餘平方米;投資210萬元,建成鎮計生宣技中心服務大樓和中心法庭大樓1800平方米;投資240萬元,建成一小、鐵小教學大樓2200平方米;投資5000餘萬元,建設住宅小區21處10萬餘平方米;
投資200餘萬元,完成鎮區安全飲水管網安裝入戶工程,使鎮區5000餘人受益;積極籌措資金50萬元,完成980個沼氣池的建設任務。
項目建設紮實推進。2007年全鎮工業招商引資總額完成1.015億元,到位資金9850萬元,新上、擴建項目28個,其中1000萬元以上項目2個,500萬元以上項目9個,100萬元以上項目17個。形成了恆雪麵粉、傑達特材、微特電機、天馬鑄造、興雲商貿等多家龍頭企業。
鑄造、汽配、微型電機、服裝、農副產品加工五大工業特色產業已經成為鎮域經濟的重要支撐。與此同時,總投資3.85億元的雲鑄公司450立方米高爐技改項目已動工上馬。它的建成,對支撐一方財政、富裕一方百姓將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不斷加強。以文明新村、特色經濟專業村建設為重點,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總計投入資金120萬元,新建東花園、西花園村部2個,完善提高文明新村3個,新建大元文明新村1個。圍繞生態大鎮建設目標,持續推進園區、基地、專業村建設工程,以西花園辛夷專業合作社、朱坪花卉苗木協會為依託,
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特色農業的市場化發展方式,走公司(合作社、協會)+基地+農戶的發展道路,致力於發展特色經濟。截止目前,全鎮辛夷總量已達5.5萬畝,以油桃為主的林果業達到8000畝,花卉苗木總量達到1.5萬畝,“北部辛夷、南部花卉、東部油桃”三足鼎立,輻射發展的特色農業經濟格局不斷得以提升和鞏固。
民生問題得到改善。落實“兩免一補”資金150萬元,資助中小學生6850人次;報批城鎮低保對象307人,農村低保對象1641人,調查核實五保對象479人,低保、五保供養款物足額發放;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5.2%,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逐步展開;
積極推行“依法管理、村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新型工作機制,嚴格落實生育、節育、獎優、懲處四大政策,人口計劃正常運行,圓滿完成了縣委、縣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強化土地集約利用,礦產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安全生產常抓不懈,信訪工作不斷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旅遊


風景景點

雲陽鎮地處南陽市北大門,南召縣東大門,素有宛北名鎮、中州重鎮之稱,是市委市政府命名的“五星級城鎮”之一。
旅遊資源豐富,鎮區內九里山,古稱韓信山,因韓信曾屯兵于山巔而得名;杏花山因“南召猿人”而聞名,猿人遺址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鹿鳴山區景區,環境優美,景色宜人,是古南召八大景之一,素有“鹿鳴聳翠”之譽;興陽觀聞名河南。
興陽觀:在河南省西南部,北靠伏牛山,南臨宛襄平原,有一歷史悠久之處--南召縣。此地古有“北扼洛陽、南控荊襄咽喉”之稱,是中原人類的發祥地之一。
並有丹霞寺、興陽觀、文廟、商鵲廟、華陽宮、樊梨花寨、張三丰故里等許多古文化遺址,其中較為完整地揭示了當地歷史文化古樸遺韻的就是興陽觀。興陽觀原名南石廟,位於南召縣雲陽鎮西南一華里處。廟觀三面環山,一方臨水,碧瓦紅牆,森嚴威整,是宛洛大道上的著名道觀。
興陽觀始建於宋,興盛於明、清。現存的八大古迹、十大勝景,包括南天門、朝天閣、靈霄寶殿、仙人橋、老母洞、地府世界、無極宮、太清宮、閻羅寶殿、太和宮、關公殿、八仙過海、包公祠、文公堂、二十四寺等經過南召道教協會孟興坤會長及前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建成規模,現正在成為香客遊人避暑療養、遊覽觀光之勝地。
雲陽丹霞寺景區
雲陽丹霞寺景區
興陽觀於1989年6月由政府宗教部門開放。興陽觀為弘揚道教文化,傳播道教精髓,發展道教事業,在政府宗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多次舉辦了道教文化學習班、道教音樂學習班、道教政策學習班,已成為周邊地區及豫北地區道教的發源地,並培養了大量的道教人才。
早在1990年就開始先後被省市縣各級政府授予“先進集體”“模範宮觀”等光榮稱號。1993年就被中國道教協會評為“全國先進集體”。興陽觀所收藏的獎牌、證書等不勝枚舉。
興陽觀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的祈福宗教活動及每年十月初八的廟會,經過多年的培育已經發展成為當地的一個經貿盛會,受到政府的一致好評。

獲得榮譽


南召縣雲陽鎮:河南省著名的歷史古鎮、人口大鎮、交通要鎮和經濟重鎮。
中原人類的發祥地
楚長城之源
楚王行宮地
中國玉蘭之鄉
中國辛夷之鄉
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
河南省首批重點示範鎮
河南省歷史文化名鎮
河南省特別試點鎮
河南省衛生城鎮
河南省綠化工作模範鄉鎮
河南省農村科普示範鄉鎮
南陽市50強鄉鎮
南陽市“五星級”城鎮
南陽市小城鎮建設示範鎮
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十一五成就”雙十佳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