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鋼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男,1940年1月7日出生於江蘇省睢寧縣;1964年7月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學系。1964年8月起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習研究員;1978年9月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85年9月起任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1985年5月16日調至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工作。1988年9月起任政治學研究所政治理論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政治學系主任。

人物簡介


1990年9月起任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9月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96年1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室主任,研究生院法學系憲法學專業博土生導師。1988年起為中國政治學學會理事、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政治學與行政學學會常務理事。1994年被聘為英國《衝突過程》雜誌國際編委;1995年受聘為日本神戶大學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


白鋼教授學兼政治學與歷史學,從事政治學基礎理論研究,以中國政治制度史和中國政治思想史為主攻方向。前者側重政府理論與政府體制運行機制的比較研究;後者主張把思想家繪製的藍圖與政治家在政治實踐中形成的政治思想結合起來探索,重在寫實,堅守攬轡澄清,剝古酬今的治學方向。

人物評價


白鋼教授勤於筆耕,著述甚豐,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60篇,出版學術專著10餘種,主要有:《中國政治制度史》,主編(合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版。該書出版后,受到學術界的高度評價,認為該書在對國家結構形式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著力於中央決策體制和政體運行機制的探索,開創了把傳統靜態研究推向動態研究的新的科學體系。著名歷史學家劉起舒說:“關於古代政治制度史,過去只有些會典、會要、禮制通考之類資料繁富而無體系的書,近代大都以官制史代替政治制度史;這部書的出版,改變了這一局面。它從社會科學專項學科的深度,把作為中國政治制度史學科特徵的國體,政體這一對重要範疇作為全書的基準,展開了對本門專史內涵的各項研究,因而,就使全書體系粲然大備,揭櫫了歷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嬗變的實質。”著名歷史學家楊向奎說:“本書對國家政權的運行機制非常重視,寫得好,把政治制度寫活了。”著名歷史學家鄧廣銘說:“全書的編輯體例和要求,都極為精審新穎,為前此之從事此一課題者所未能企及。”此外,著名歷史學家周一良、著名政治學家趙寶煦、著名法學家許崇德、著名民族學家史筠等都發表了肯定性評論(刊於《光明日報》1992年5月24日《鼎新革故,推進中國政治制度史研究躍上新台階》)。該書榮獲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區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圖書獎(199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屆(1977—1991年)優秀科研成果獎。

著作


《中國皇帝》,獨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版。本書出版后,受到學術界的好評。著名歷史學家陳高華在《<中國皇帝>述評》一文中說:“作者立意從政治學研究的角度觀察皇帝現象,運用歷史學的研究方法從各個側面,來探討中國皇帝形態”,“是很有價值的努力”,“對於政治制度史的研究來說是很重要的突破”(《人民日報>1993年11月17日)。著名歷史學家王春瑜在《十年辛苦非尋常》的書評中說:《中國皇帝》“是把歷史學與政治學有機結合的、獨樹一幟的成功之作。無論在國內外的史學界還是政治學界,白鋼是第一個用政治文化的眼光系統審視中國皇帝的學者”。這部書,“沒有空話、廢話,也沒有一句非理性的文字”,“是面貌一新的著作,值得學術界刮目相看”(《光明日報))1993年11月21日)。楊連仲在《千年帝制總透視》一文中評論說:《中國皇帝》“將中國延襲了2100多年的中國皇帝與皇帝制度的社會政治形態、階級結構乃至經濟基礎、思想文化、階級關係等等,來了一個總透視、總剖析。這種廣視角、全方位、大跨度地綜合研究,……具有填補空白的意義。”“其框架構築,很有獨到之外”;“從一個個專題去掘深、開拓,且在掘深、開拓之中,大膽提出新問題、新見解”,“為社會書苑平添了一株奪目的新芭”(《新聞出版報》1993年11月10日)。劉仰東在《皇帝現象的再認識》書評中說:“作者以高度精練的概括、歸納、總結和剖析、透視”,“建立起一個宏觀的封建帝王的運轉系統”,“使我們不難從中得到不少新的認知”,“讀後深切地感到它的分量”《北京日報》1994年2月9日)。本書榮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二屆(1992—1994年)優秀科研成果獎。
《中國農民問題研究》,獨著,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中華古文明大圖集》(共8部24集),主編(合著),人民日報出版社,1992年?月版,榮獲1993年度中國圖書獎。
《中國政治制度通史》(1—10卷),主編(合著),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白鋼教授治學,主張“通古今之變”。目前正主持《村民自治研究》和多卷本《中國政治思想通史》的編撰工作。他常常借用顧炎武的名句:“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後世之所不可無,而後為之,庶乎其傳與也”(《日知錄》卷19《著書之難》),作為自己選擇課題的標準,並與同仁共勉。
白鋼教授學風嚴謹。他說:“學術研究是一種漸進的積累。每個研究者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不斷地添加自己的研究心得,容不得半點投機取巧,必須堅持老老實實、一絲不苟的態度,‘鑽進去,再跳出來’,儘可能地綜合運用跨學科的理論與方法,進行創造性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