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飛

紀曉飛

紀曉飛,南京軍區舟山警備區兩棲偵察隊某艇艇長。

2017年9月6日,在解放軍黨代表大會上選舉為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

主要事迹


一名“80后”大學生軍隊幹部,以自己危難關頭的無畏擔當。面對身高1米85的歹徒,身高1米67、體重才百斤的他毫不畏懼地沖了上去;當鋼刀向女乘客頭上砍去時,他用身體為群眾擋刀,造成顱骨粉碎性骨折。他的無私行為感到了蘇浙皖三省大地。
危難關頭敢擔當
“如果再偏1厘米就會傷到中樞神經,治好也會成植物人
2010年4月20日18時許,身著便裝的紀曉飛乘坐浙江寧波至安徽潁上的長途汽車,到解放軍鎮江船艇學院看望在那裡學習的10多名技術學兵。
22時,車行至江蘇宜興市丁蜀鎮臨時停靠點。突然,坐在倒數第二排的紀曉飛聽到驚叫聲,並感覺有溫熱的液體濺到臉上,他用手一摸,竟是鮮血!個子不高、體形偏瘦的他“騰”地站起來,只見最後一排左側的一名壯漢手持一把四五十厘米長的自製砍刀,正向乘客亂砍。
當時,不少乘客正打盹休息,毫無防備,紀曉飛大喊:“砍人了,大家快跑!”驚醒的乘客們驚恐萬分,紛紛向前車門涌去。此時歹徒萬分猙獰,在砍傷了前排一名乘客后,又揮刀向後排乘客砍來。女乘客王富祥嚇得低頭呆坐在座位上,眼看歹徒又揮刀向她砍去。紀曉飛衝上前用身體護住了她,刀砍在了紀曉飛左側顱頂部,頓時鮮血直流。儘管紀曉飛清楚地聽到了自己頭骨碎裂的聲音,卻顧不上疼痛,兩手抓住車廂行李架,躍起朝歹徒胸部狠踹一腳,將其踹倒在後排座位上。乘客劉維濤、副駕駛員黃先強也上前幫忙,最終將歹徒制服。
當地民警接警后押走兇犯,並將渾身是血、神志模糊的紀曉飛等人送往宜興第二人民醫院搶救。紀曉飛的傷情把主治醫生吳雪晴嚇了一跳:“頭上的傷口長達15厘米、深1.5厘米,顱骨、腦組織都外露了,如果再偏1厘米就會傷到中樞神經,治好也會成植物人。”21日23時,紀曉飛傷情加劇,出現小便失禁等癥狀,經複查診斷為腦內水腫增大已危及生命。醫院隨即為他實施了開顱手術,發現他顱頂部粉碎性骨折,並有四五片碎骨插入腦組織約1.5厘米。經專家5個多小時的奮力救治,紀曉飛的手術成功。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事件中,除紀曉飛頭負重傷、4名乘客輕傷外,其他40餘名乘客毫髮無損。
在醫院急救室,妻子庄露問紀曉飛:“你為什麼不跑啊?當時你不是沒穿軍裝嗎?”透過呼吸面罩,紀曉飛艱難地低聲說:“身為一名軍人,即使不穿軍裝,也該挺身而出。”
胸懷使命能擔當
“身穿軍裝,穿的就是一身責任”
2010年春節前,留艇值班的紀曉飛在日記中寫道:“下周就要過年了,也許每個不能與家人團聚的人,都會有遺憾;但身穿軍裝,穿的就是一身責任,要能理解。”對軍人來說,責任兩字重如千鈞,融入骨髓。
因家境優裕,入伍前紀曉飛沒吃過多少苦。在軍校讀書時,五公里越野他跑不到一兩公里,就腿發軟,不住嘔吐;單杠練習,更是一個也拉不上去。聽老學員說,負重跑可以提高越野跑成績,他便在口袋裡裝石子,還偷偷做了沙袋綁在腿上。口袋裡的石子常把身體擦破,自己做的沙袋容易漏,每次訓練鞋子里都有不少沙子,腳上不知磨出多少血泡
一天,紀曉飛接到父親電話,說要到軍校駐地出差,問他想不想吃家鄉的“麻糕”。紀曉飛說:“我現在不要‘麻糕’,我要沙袋。”講完沙袋的用途、形狀后,他生怕父親忘記了,一連叮囑了好幾遍。
用父親送來的沙袋,紀曉飛進行了兩個月的強化訓練,他的五公里越野達到了優秀成績,其他科目的訓練成績也提高不少。
骨子裡有股“犟勁”的紀曉飛,入學第一年就當了骨幹,連續兩次被評為“學習成才先進個人”,3次被評為“訓練標兵”,連續4年被評為“優秀學員”。2004年6月,紀曉飛放棄留校任教機會,主動申請到一線部隊摔打錘鍊,分配到舟山警備區兩棲偵察隊任職。
幾年來,紀曉飛對遠距離航渡、大風浪航行、夜航霧航、海上救生等難點課題進行研究,每年都對沿海島嶼碼頭、航門水道、海域海情進行勘察和訓練,顯著提高了船艇偵察效率和戰時生存能力,成為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幹和指揮人才。
負傷住院的第二天,舟山警備區領導派人來醫院探望他,送來2000元慰問金。病床上的紀曉飛吃力地說:“今天(2010年4月21日)是全國哀悼日,把錢捐給玉樹災區人民吧,他們更需要!”
浩然正氣必擔當
“誰都不管,哪來正義”
生活中的紀曉飛是一個有愛心、很有感召力的人。
戰士潘根成耳朵發炎流膿水,高燒不退。深夜,個頭和體重均不及潘根成的紀曉飛,將潘根成一口氣背到兩公裡外的駐地醫院;野外駐訓點眼鏡蛇金頭蜈蚣出沒頻繁,為防止戰士被咬傷,紀曉飛特意睡在帳篷口,每當有人起床,他總是放心不下,拿著手電筒跟著照明,深怕戰士遭到蛇蟲傷害;平時,紀曉飛最看不慣恃強凌弱、坑蒙拐騙等現象,“誰都不管,哪來正義!”
紀曉飛
紀曉飛
在紀曉飛看來,社會不缺正義,缺的是喚醒正義、帶頭揚善的人。為了正義,他義無反顧,樂此不疲。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價值觀,便會有什麼樣的言行。
正是平時的正氣,孕育了危難關頭擔當的勇氣。連日來,“小個子”頂起天地正義、彰顯大勇大愛的壯舉,在蘇浙皖三省引起強烈反響。
江蘇如東縣、浙江舟山市先後授予紀曉飛“見義勇為勇士”、“見義勇為好青年”、“愛民模範”、“榮譽公民”等稱號。浙江省軍區、舟山警備區兩級黨委和鎮江船艇學院黨委,分別作出了向紀曉飛學習的決定,所在部隊為他榮記一等功。一個頌英雄、學英雄的活動,正在華東大地興起。
(以上文字出自2010年6月9日《人民日報》第六版——
捨身擋刀 軍人本色 紀曉飛:“不穿軍裝也該挺身而出”(身邊的感動))
獨子紀曉飛:我的舞台在軍營里
坐在會議室里,與兒子隔著7個人,季本蘭的目光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他。
4月20日那夜又是風又是雨,宜興二院的護工施紅給季本蘭打來電話:“快來見你兒子最後一面!”聞言,她和老公紀雪祥抓了手機和幾條毛巾就下樓往宜興趕。
到了醫院,夫妻倆看到紀曉飛頭上長長的傷口,滿臉是血,心裡一下沒了底,真的要準備後事了?但當著兒子的面,季本蘭一滴眼淚也不掉。
紀曉飛是獨子,父親紀雪祥是江蘇南通市如東一家軋花廠廠長,家有一棟別墅。但紀雪祥對兒子的教育一直很嚴格。庄露說,紀曉飛連喝湯都不出一點聲。
紀雪祥說,孩子就讀的小學就是以崔德耀烈士命名的。崔耀德是南通如東第一支革命武裝領袖,1946年8月犧牲,如東人民為紀念他,將他長期在苴鎮活動的苴鎮小學改名為德耀小學。
季本蘭也知道,孩子從小就愛軍事。父母給的零花錢,他喜歡攢起來去買船、艇模型,細細研究。
2000年,紀曉飛高考成績遠遠高於一本重點線,父親希望他填報經濟管理類專業志願,希望畢業后孩子能夠接替家裡的生意。沒想到兒子有自己的夢想:“現在部隊需要大量的船艇指揮人才,我的舞台在部隊。”
2004年,紀曉飛要大學畢業了,父親又關心起孩子的就業,問孩子要不要去上海、南京,曉飛卻回答說:“我覺得當兵不是用來享福的,我已經決定去哪裡了,不會改變。當兵就得當出味道來。”他將志願定在東海前哨的舟山群島,告別了富庶的家鄉,告別了盼望他回家繼承家業的父母,到了他心目中“能鍛煉自己的地方”。

獲得榮譽


江蘇如東縣、浙江舟山市先後授予紀曉飛“見義勇為勇士”、“見義勇為好青年”、“愛民模範”、“榮譽公民”等稱號。南京軍區授予紀曉飛“見義勇為模範軍官”榮譽稱號。浙江省軍區、舟山警備區兩級黨委和鎮江船艇學院黨委,分別作出了向紀曉飛學習的決定,所在部隊為他榮記一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