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地區
加勒比地區
加勒比地區的範圍,依照聯合國地理分區里的地理亞區來判定,為加勒比海上的諸島—西印度群島,國家與地區包含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牙買加、巴哈馬、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阿魯巴、巴貝多、博奈爾、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庫拉索、多米尼克、格瑞那達、瓜德羅普、馬提尼克、蒙特塞拉特、波多黎各、聖巴泰勒米、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法屬聖馬丁、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荷屬聖馬丁、千里達托貝哥、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美屬維爾京群島。
加勒比國家聯盟成立於1994年7月24日,成員共37個,包括加勒比地區所有國家和未獨立的島嶼,總面積達五百多萬平方公里,人口是4404萬8725人,黑人佔主要人口,特別是牙買加,海地,多米尼加,格瑞那達。
其故鄉最早在南美大陸欣古河與塔帕若斯河上游。約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前1 世紀,一部分人乘獨木舟遷往小安的列斯群島,排擠並同化當地的阿拉瓦克人。西班牙殖民者蔑稱其為“食人者”,因發音相近,故得此名。
17世紀,在英、法、荷爭奪小安的列斯群島的戰爭中,幾乎全被滅絕。目前僅在多米尼加島和聖文森特島尚有少數倖存者。聖文森特的加勒比人同逃亡的黑奴通婚,形成所謂“黑加勒比人”。
18世紀末,約有5000名黑加勒比人被英國遷往宏都拉斯的羅阿坦島,隨後又散居於中美東部一些國家。加勒比人流動性較大,分佈地域很廣,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農業以栽培木薯為主,並從事採集、狩獵、伐木、捕魚和畜牧。社會組織的基本形式是毗鄰公社,尚保存相當濃厚的母系氏族殘餘。一般住在小村落里,各村均有一名實權不大的酋長。在印第安人中,加勒比人最早遭受西班牙、葡萄牙等殖民者的掠奪和屠殺,他們勇猛善戰,具有長期反抗外來入侵的光榮傳統。
加勒比人藉助於多米尼克的複雜山嶽地形以躲避歐洲人勢力。目前,他們在該島的東海岸有3700英畝的土地,是1903年時英國女王同意授予的。受到西班牙、法國與英國殖民者的壓迫,該地的加勒比人只有大約三千名。他們選舉決定自己的酋長。
2003年7月,他們慶祝獲得領土100年的節日。2004年7 月,Czarles Williems獲選為加勒比酋長(Carib Chief)。一般將他們視為最後僅存的加勒比土著,不過其中一些人有與非洲裔的多米尼克居民通婚。
Kalinago人認為世人對他們的祖先有所誤解,並為此抗議到今日。貝里斯的黑加勒比民族議會(National Garifuna Council)於2005年對《加勒比海盜2》提出批評,因為該片將加勒比人描述成食人族。
今天的加勒比地區的主要民族人口是黑人,比如牙買加,海地,多米尼加,格瑞那達等國家。
一般相信加勒比人是從南美洲委內瑞拉的奧利諾科河流域雨林來到加勒比海地區定居的。據信在1492年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登陸加勒比群島的前幾個世紀,加勒比人取代了原本居住在小安的列斯群島南部,使用Maipulean語的Igneli人。
根據Fr. Bleton在十七世紀記載的加勒比人傳說,他們將Igneli族(也就是阿拉瓦人)的男人殺光(而且還吃掉他們),並將那一族的女人收為妻妾。人類學家對這些傳說的可信度有相當爭議,但是島上的加勒比女人使用Kalhíphona語的事實給讓該傳說的可信度提高了一些。
島民與維爾京群島和波多黎各的東泰諾人(Taíno)有掠奪或交易的關係。哥倫布所發現泰諾人擁有的黃金來自於加勒比人;美洲海島的原住民不懂熔煉黃金,而是從對大陸交易中獲得的。加勒比人對造船與航海也很有經驗,而擅長作戰這一點更導致他們一度稱霸加勒比海盆地。
聖文森島的加勒比黑人(Black Kalibs,Galífuna)的血統有一部分混合自一場1675年沉船事件中,疑似挾持船員逃脫的逃亡黑奴。1795年,他們被放逐到宏都拉斯的羅阿坦島(Loatán),稱為Galífuna的後裔從此定居於此。相對的,英國對與黑奴混血比較少的“加勒比黃人”(Yellow Kalibs)比較沒有敵意,於是讓他們繼續留在聖文森島。
加勒比人的反抗阻礙了歐洲人殖民多米尼克,使得加勒比人在聖文森島與多米尼克兩地的社群直到十九世紀左右都得以保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所知最後一位使用加勒比語的人於1920年代過世,但海地、多米尼克、聖文森島不少居民被記載有加勒比人的血統。今天大多數加勒比地區國家的人口都是黑人,特別是牙買加,海地,多米尼加,格瑞那達等國家。
海島上加勒比人所剩無幾,使用阿拉瓦克語,屬印第安語系阿拉瓦克語族;大陸上的現散居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巴西等國,使用加勒比語。無文字。多數信精靈和巫術,少數信天主教。有豐富的神話傳說,宗教禮儀簡單。一般認為加勒比人實行多神崇拜,而食人也是他們的一種宗教儀式,甚至連小孩都會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