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莖跳甲

粟莖跳甲

昆蟲名,屬鞘翅目葉甲科。在中國內分佈東北、內蒙古、華北西北華東等地;還分佈前蘇聯等地。除為害穀子糜子外,還為害玉米高梁小麥禾本科作物以及狗尾草稗子等雜草。是為害鵝觀草禾本科牧草的重要害蟲。幼蟲和成蟲均為害剛出土的幼苗。幼蟲由莖基部咬孔鑽入,枯心致死。當幼苗較高,表皮組織變硬時,便爬到頂心內部,取食嫩葉。頂心被吃掉,不能正常生長,形成叢生。成蟲為害,則取食幼苗葉子的表皮組織,吃成條紋、白色透明,甚至乾枯死掉。發生嚴重年份,常造成缺苗斷壟,甚至毀種。

形態特徵


成蟲
粟莖跳甲圖
粟莖跳甲圖
呈橢圓形,體長2.6—3毫米,體寬1.2—1.8毫米。雌體較雄體肥大,體黑色,有強烈赤金反光,體藍綠,有強烈藍色反光。蛹角11節,近基部4節黃色,余為褐色。頭胸部背面刻點的直徑比兩刻點之間的距離約大1倍,小盾片三角形,平滑。鞘翅痛面之刻點粗大,整齊排成縱行,惟近小盾片處的三短行與小盾片斜邊平行,末端終於鞘翅會合線上。各足基節及後腿節黑褐色,余為黃色,後腿節極粗大。腹部金褐色,腹部可見5節,具粗刻點。
長橢圓形,淡黃至深黃色,長0.75毫米,寬0.35毫米。
幼蟲
體長6毫米,寬1毫米,體呈圓筒形,胴部白色,體面有大小不同的褐色橢圓形斑點,足黑褐色,頭黑色。
體長3毫米,寬1毫米,體被白色短毛,乳白色,漸變黃褐色或藍灰色。腹末端有二叉,赤褐色。

生活習性


在黑龍江嫩江地區一年發生1代,以老熟成蟲在谷茬中越冬。成蟲大量出土活動在5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為幼蟲孵化盛期。第一代成蟲歷期約90天,幼蟲約50天,卵期20天左右。在吉林中南部一年發生1代,少數發生2代,以成蟲在表土內越冬。5月上旬越冬成蟲開始活動,中旬開始產卵,6月上旬孵化,6月下旬至7月上旬為第一代幼蟲為害盛期。第一代成蟲於7月初始見,7月中旬為盛發期,9月初開始越冬。8月間可見少數第二代幼蟲在稗草等雜草上為害,幼蟲期和蛹期均較第一代為短,9月中旬羽化為第二代成蟲。在寧夏固原、甘肅中部乾旱地區、山西雁北、內蒙古黃灌區一年發生2代,以成蟲在土縫中越冬。越冬成蟲5月上旬在麥田出現,6月中旬遷移谷田產卵。第一代幼蟲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一代成蟲6月下旬開始羽化,7月中旬產第二代卵,第二代幼蟲為害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二代成蟲8月下旬出現,10月入土越冬。在河北衡水地區一年發生3代,越冬成蟲於4月上、中旬開始活動,5月上、中旬開始產卵,第一代幼蟲為害成盛期在5月中、下旬,第一代成蟲於6月上、下、中旬出現,第一代成蟲產卵盛期在6月中、下旬。第二代幼蟲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二代成蟲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二代成蟲產卵期在8月上、中旬。第三代幼蟲盛期在8月中、下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出現第三代成蟲,10月中、下旬陸續在田間枯葉、雜草根際或土塊下越冬。成蟲能跳會飛,跳起落地常翻身假死,以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4時最活躍,中午烈日或陰雨天,多潛伏於葉片背陰處,心葉中或土塊下,成蟲咬食葉面呈不規則縱條紋,嚴重的造成葉片枯萎或折斷。清晨或傍晚交尾,產卵多在午後3—8時。卵散產或2—3粒一起,多產在穀子根際地表土中1—2厘米深處,穀苗基部和葉鞘產卵較少,卵期7—11天。幼蟲孵化后,沿地面或葉基爬行,由谷莖接近地面部位咬小孔鑽入。一般一株有蟲1—2頭,多者可達十餘頭。幼蟲蛀入谷莖內,3日後植株萎蔫出現空心。以苗高6—7厘米幼苗受害較重,40厘米以上穀苗不再發現枯心。幼蟲有轉株為害習性,1頭幼蟲為害穀苗3—4株。對較大穀苗,莖稈組織比較堅硬,幼蟲便爬至頂部潛入心葉為害。早期蛀入,破壞生長點,使植株矮化,葉片叢生,不能抽穗結實;後期侵入,植株雖能繼續生長,但有的葉片捲曲破爛或穗部畸形。幼蟲老熟后入侵穀苗附近土壤中1.5—4厘米深處作土室化蛹,蛹8—12天。第二、三代幼蟲發生期,穀子已拔節抽穗,幼蟲極少蛀莖,大部分在葉鞘或心葉叢里潛藏為害。在甘肅地區,成蟲多為害穀子,幼蟲則多為害春麥。粟莖跳甲一般對播期早的春谷為害較重,適期晚播的為害較輕。重茬谷田受害重,輪作谷田受害輕。高崗地受害重。雜草多的地蟲口密度大,為害重。在成蟲發生盛期,氣候高溫乾燥,為害較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清潔田園,清除雜草、殘茬等越冬潛藏地,減少來春蟲源。
(2)根據蟲情,調整播種期,適當晚播,躲過成蟲盛發期;實行輪作,避免連作。
(3)結合疏苗、定苗拔除並燒毀枯心苗。
藥劑防治
(1)產卵盛期前用2.5%敵百蟲粉或1.5%樂果粉進行噴粉,每畝3—4斤。
(2)同上時期用90%敵百蟲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40%樂果乳油2000倍液噴霧。另外,還可試用50%殺螟松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