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中行

柴中行

柴中行,字與之,人稱“南溪先生”,餘干(今江西萬年縣南溪鄉營里村)人。文公之子,後周世宗第十三代裔孫。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第進士,授撫州軍事推官、江州教授,累遷西京轉運使、湖南提刑、崇政殿說書、知贛州。時韓侂胄道學,運司移檄,令自言非偽學。中行奮筆曰:“自幼習讀程氏易傳,如以為偽不願考校。”士論壯之。屢遷知贛州,告老歸里二十七載,與弟中立、中守講學南溪書院。饒魯、湯干、湯巾、湯中、湯漢皆出其門下。湯漢尚建環溪書院於饒州安仁(今江西余江)之湯源,迎之講學其中。理宗即位,以右文殿修撰主管南京鴻慶宮,未幾,又以權貴人謂真德秀為真小人,凡所薦士盡行斥逐,於是絕仕進之意,於公元1225年遁跡與緱之北里(寧海北郊)。著有《易系集傳》、《書集傳》、《詩講義》、《論語蒙童說》等書,宋史有傳。

人物關係


人物簡介


生於南宋淳熙乙未年五月初一日(公元1175年),卒於南宋嘉熙丁酉年四月二十日(公元1237年)。

人物經歷


柴中行,字與之,余幹人。紹熙元年進士,授撫州軍事推官。權臣韓侂胄禁道學,校文,轉運司移檄,令自言非偽學,中行奮筆曰:“自幼讀程頤書以收科第,如以為偽,不願考校。”
調江州學教授,母喪,免,廣西轉運司闢為干官,帥將薦之,使其客嘗中行,中行正色曰:“身為大帥,而稱人為恩王、恩相,心竊恥之。毋污我!”攝昭州郡事,蠲丁錢,減苗斛,賑饑羸。轉運司委中行代行部,由桂林屬邑歷柳、象、賓入邕管,問民疾苦,先行而後聞,捐鹽息以惠遠民。嘉定初,差主管尚書吏部架閣文字,遷太學正,升博士。轉對,首論主威奪而國勢輕;次論士大夫寡廉隅、乏骨鯁,宜養天下剛毅果敢之氣;末論權臣用事,包苴成風,今舊習猶在,宜舉行先朝痛繩贓吏之法。謂太學風化首,童子科覆試胄子舍選,有挾勢者,中行力言於長,守法無秋豪私。遷太常主簿,轉軍器監丞。
出知光州,嚴保伍,精閱習,增闢屯田,城壕營砦、器械糗糧,百爾具備,治行為淮右最。又條畫極邊、次邊緩急事宜上之朝廷,大概謂:“邊兵宜如蛇勢,首尾相應。草寇合兵大入,則鄰道援之;分兵輕襲,則鄰郡援之。援兵既多,雖危不敗。”又言:“淮、襄土豪丁壯,往者用兵,傾貲效力者,朝廷吝賞失信,宜亟加收拾,亦可激昂得其死力。”
遷西京轉運使兼提點刑獄。中行謂襄陽乃自古必爭之地,備御尤宜周密。時任邊寄者政令煩苛,日夜與民爭利,中行諷之,不聽。天方旱,盡捐酒稅,斥征官,黥務吏,甘澍隨至。官取鹽鈔贏過重,課日增,入中日寡,鈔日壅。中行揭示通衢,一錢不增,商賈大集。改直秘閣、知襄陽兼京西帥,仍領漕事。江陵戎司移屯襄州,兵政久馳。中行白於朝,考核軍實,舊額二萬二千人,存者才半,亟招補虛籍。自是朝廷以節制之權歸帥司。重劾李珙不法以懲貪守,時扈再興有功以厲宿將,上關朝廷,下關制閫。
遷江東轉運司判官,旋改湖南提點刑獄。豪家習殺人,或收養亡命,橫行江湖,一繩以法。華亭令貪虐,法從交疏薦之,中行笑曰:“此欲斷吾按章也。”卒發其辜。入為吏部郎官。以立志啟迪君心,言好進、好同、好欺,士大夫風俗三敝。選曹法大壞,吏緣為奸,中行遇事持正,不為勢屈,由是銓綜平允。
擢宗正少卿。上疏謂:“陛下初政則以剛德立治本,更化則以剛德除權奸,今者顧乃垂拱仰成,安於無為。夫剛德實人主之大權,不可以久出而不收,覆轍在前,良可鑒也。”又曰:“朝廷用人,外示涵洪而陰掩其跡,內用牢籠而微見其機,觀聽雖美,實無以大服天下之心。曩者更化,元氣復挽回矣。比年欲求安靜,頗厭人言,於是臣下納說,非觀望則希合,非回緩則畏避,而面折廷諍之風未之多見,此任事大臣之責也。”
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孟春,大雨震電,雷雹交作,邊烽告急,至失地喪師,淮甸震洶。中行亟奏內外二失,朝廷十憂,大要言:“今日之事,人主盡委天下以任一相,一相盡以天下謀之三數腹心,而舉朝之士相視以目,噤不敢言。甚至邊庭申請,久不即報,脫有闕誤,咎當誰執?”
調秘書監、崇政殿說書。極論“往年以道學為偽學者,欲加遠竄,杜絕言語,使忠義士箝口結舌,天下之氣豈堪再沮壞如此耶?”又謂:“欲結人心,莫若去貪吏;欲去貪吏,莫若清朝廷。大臣法則小臣廉,在高位者以身率下,則州縣小吏何恃而敢為?”又論內治外患,辨君子小人,大略謂:“執政、侍從、台諫、給舍之選,與三衙、京尹之除,皆朝廷大綱所在,故其人必出人主之親擢,則權不下移。今或私謁,或請見,或數月之前先定,或舉朝之人不識。附會者進,爭為妾婦之道,則天下國家之利害安危,非惟己不敢言,亦且並絕人言矣。大臣為附會之說所誤,邊境之臣實遁者掩以為誣,真怯者譽以為勇,金帛滿前,是非交亂,以欺廟堂,以欺陛下。願明詔大臣,絕私意,布公道。”
進秘閣修撰、知贛州。漢盜有方,境內清肅。丐祠得請,以言罷。理宗即位,以右文殿修撰主管南京鴻慶宮,賜金帶。卒。所著有《易系集傳》、《書集傳》、《詩講義》、《論語童蒙說》。

主要詩作


《敬題濂溪先生書堂二首》
有生同宇宙,所欠好江山。
因自春陵空,留居廬阜間。
斯文傅墜緒,太極妙循環。
希聖誠何事,懷哉伊與顏。
《敬題濂溪先生書堂二首》
出城三四里,矯首愜遐觀。
頓覺市聲絕,忻從天宇寬。
康山書幾凈,湓浦硯泓寒。
一誦愛蓮說,塵埃百不幹。
《送許郎中出知漳州》
君子重出處,兒女多依違。
孰知退有義,一辭若發機。
刑部今其人,識遠渺造微。
時方事疾走,而我心獨非。
老色未上面,健筆駃於飛。
宛然傲霜菊,璨璨黃金輝。
勉留鵷鷺行,夫豈少輕肥。
一麾即得請,眾目駭見稀。
了不露纖芥,舒捲流清{上山下徵}。
涼風稱歸棹,灝氣浥征衣。
婆娑慰邱園,咳唾落珠璣。
因風來錦囊,猶足慰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