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坊
進士坊
進士坊,中國的歷史遺跡,別名風憲坊。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云:“四進士坊,在大街。為明正德丁丑科進士蕭與成、陳大器、薛侃、蘇信建。”明正德丁丑為正德十二年(1517)。
蕭與成(1494-1579),字宗樂,號鐵峰,潮陽人。明正德八年(1513)解元,十二年登進士。
陳大器,字國成,號石塘,潮陽人。明正德十一年(1516)舉鄉試第二,次年成進士。
薛侃(1486--1545),字尚謙,號中離先生,揭陽龍溪(今屬潮安庵埠)人,性至孝。明正德十二年(1517)登進士第。
蘇信,字宗玉,號確軒,饒平人。少習經書,家貧勤學,早有文名。中進士后,官監察御史。
四進士坊,原在太平路四進士亭巷口。坊字兩面同。據《潮安縣城關鎮亭坊簡略史跡》(1951年抄本)記載:上枋鐫“正德丁丑科”,又鐫“潮州知府通判丘黃范、推官秦□為翰林院修撰蕭與成、陝西道御史蘇信、河南道御史陳大器、行人司正薛侃建。”
坊為四柱三間四樓石坊,四柱前各有一根戧柱斜撐,第三層正中系一雙面鐫刻行楷“恩榮”二字豎直花肚,雄偉壯觀。坊於1951年拆除。
此次按原貌重建於太平路四進士亭巷口南側,上枋鐫“正德丁丑科”,匾額右鐫“為翰林院修撰蕭與成、陝西道御史蘇信、河南道御史陳大器、行人司正薛侃立。”左鐫“潮州知府丘其仁,通判黃洪、范惟恭,推官秦僎”。
四進士坊
進士坊
進士坊位於莆田平海鎮平海村西門,明代里人黃杭於嘉靖二年(1523年)登進士。次年地方官為其建立坊表。坊石構為仿木單檐歇山式,單間二進方柱,通高5.7米,面闊4.16米,進深3.9米。中門2柱,左、右門各4柱,左、右2塊刻小字“福建監察御史王以、徐州、左布政使夏從書,右布政使陳錫,按察使舒晟,僉事吳昂”,“興化知府朱袞同知李縉,通判何晉、推官朱鼐,莆田縣知縣趙葉。為嘉靖癸未科進士黃杭立”。
進士坊:位於安徽省休寧縣溪口區冰潭鄉小 村,系村人奏請皇上為該村萬曆癸未進士張應揚(字仲言)而立。應揚歷任雲南、山東、福建巡按使,為官清廉剛正。此坊現基本完好。
恩榮進士坊:道縣四百年前的古建築。於1618年在道州城中心建造了一座石牌坊——恩榮進士坊。恩榮進士坊在道縣老城區的寇公街,它是永州市唯一的一座有明確記年、歷史悠久的一座石牌坊,也是永州市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是道州古城僅存的幾處古建築之一,它與建在城牆上的寇公樓兩相輝映,成為外地人到道州必讀的一張名片,是道州城人文景觀的標誌,具有重要的藝術歷史價值。歷經幾百年歷史依然屹立,現存比較完好,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重要性上都具有很高的保留價值。
進士坊
進士坊
戶曉。每當他們講起何朝宗的故事傳說,臉上都顯示出自豪的神態。然而真正給道州和沙田村留名的倒不是何朝宗所考取的功名和官職大小,而是他在道
州城裡所建的石牌坊。何朝宗考取進士后,春風得意,為謝浩蕩皇恩,炫耀地位,於1618年在道州城中心建造了一座石牌坊——恩榮進士坊。恩榮進士坊在道縣老城區的寇公街,為四柱三門的仿木結構建築,全用麻石建成。有斗拱、丹鳳朝陽、雙龍戲珠、八仙過海等圖案,圖像精美如生
。儘管道州歷史上出了不少名人,除周敦頤、何紹基久傳不衰外,何朝宗的名字也只因恩榮進士坊而歷代相傳。後來人只要看到這座牌坊就會追問是誰建的,就會追問建石牌坊的人為何許人也?可惜,太平軍經過道縣時,石牌坊的一些人物圖像被破壞。1944年日寇進攻道縣,牌坊上各種圖案遭劫,直到文化大革命時,以破“四舊”為名,牌坊的各種石雕又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所幸框架尚存。但石牌坊自建成后沒維修過,年代久遠,風雨侵蝕,各構件都已鬆散,再已經受不了大風大雨雷電的撞擊。
進士坊,又稱“風憲坊”。高6米,寬8米,三間四柱,全石結構,前後使用護掌,為明代風格。整體造型豐滿優美、莊重樸實,典雅大方,雖然浮雕和文字部分經歷滄桑歲月的洗禮已有所風化,可坊柱鑿刻有凸形的裝飾線仍清晰可辨。柱間施月梁,梁下有透雕神鰲的套獸和“如意”雲頭,上下噬嗑,緊緊鎖固著坊梁正檁,承托著樓頂。尤其隔扇明面刻有四塊凸形的“漁船”、“牌坊”、“萬福”、“架鼓”圖案,活靈活現,情趣盎然,富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明間專額石上的石牌匾,正背面刻“恩榮”、“王音”二字,坊額兩面刻有斗大的“進士”二字。正麵坊額刻小字上款:“欽差總督兩廣軍務兼理糧餉鹽法巡撫廣東兵部左侍郎兼右僉都御使王業誥、欽差巡按廣東兼管清軍鹽法監察御使梁天奇、廣東承宣布政使徐紹源、廣東提刑按察使右布政孫朝肅為”;下款:“萬曆甲辰科賜同進士出身廣西布政司右參政欽差整飭賓州管柳州慶遠(護)思恩等處兵備道邢祚昌。崇禎四年歲次辛未季冬吉旦立”。這是文昌現存唯一的明代石牌坊,已經有375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