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心葉甲

昆蟲綱鞘翅目動物

椰心葉甲是一種重大危險性外來有害生物,在國家林業局最新公布的19種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名單中名列第十三位。椰心葉甲具有繁殖快、破壞性強和防治難度大的特點。自2002年以來,椰心葉甲的害蟲正在吞噬著樹木,近百萬棵椰樹和棕櫚科植物遭受侵害。造成了上億元的經濟損失。專家們說:這種害蟲如得不到有效防治,用不了幾年南方的椰子樹將被毀光,上百萬椰農的生活也將受到影響。

於2010年1月7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列為:中國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概況


椰心葉甲
椰心葉甲
椰心葉甲是一種重大危險性外來有害生物,屬毀滅性害蟲。在國家林業局2005年最新公布的19種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名單中名列第十三位。它在寄主上的危害部位為最幼嫩的心葉,葉片受害后出現枯死被害狀,嚴重時植株死亡。具有繁殖快、破壞性強和防治難度大的特點。
椰心葉甲是國家禁止進境的國際二類植物檢疫對象,危害以椰子為主的棕擱科植物。椰心葉甲的入侵和造成的嚴重危機,已給海南省獨特的森林資源造成了巨大的被壞,並對海南省自然生態環境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從而引發了全社會的積極關注和廣泛重視。堅決遏制疫情擴大蔓延的兇猛趨勢,儘快實現持續控災的目標,是當前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工作任務。

外形特徵


椰心葉甲
椰心葉甲
椰心葉甲屬完全變態昆蟲,一生經過成蟲、卵、幼蟲、蛹四個蟲態。

成蟲

椰心葉甲
椰心葉甲
體扁平狹長,雄蟲比雌蟲略小。體長8~10mm,寬約2mm。頭部紅黑色,頭頂背面平伸出近方形板塊,兩側略平行,寬稍大於長。觸角粗線狀,11節,黃褐色,頂端4節色深,有絨毛,柄節長2倍於寬。觸角間突超過柄節的1/2,由基部向端部漸尖,不平截,沿角間突向後有淺褐色縱溝。前胸背板黃褐色,略呈方形,長寬相當。具有不規則的粗刻點。前緣向前稍突出,兩側緣中部略內凹,后緣平直。前側角圓,向外擴展,后側角具一小齒。中央有一大的黑斑。鞘翅兩側基部平行,后漸寬,中後部最寬,往端部收窄,末端稍平截。中前部有8列刻點,中後部10列,刻點整齊。鞘翅顏色因分佈地不同而有所不同,有時全為紅黃色(印尼的爪哇),有時全為藍黑色(索羅門群島)。足紅黃色,粗短,跗節4節。雌蟲腹部第5節可見腹板為橢圓形,產卵期為不封閉的半圓形小環;雄蟲為尖橢圓形,生殖器為褐色約3mm長。

長1.5mm,寬1.0mm。橢圓形,兩端寬圓。卵殼表面有細網紋,褐色。

幼蟲

椰心葉甲幼蟲
椰心葉甲幼蟲
幼蟲分為幼期和成熟期。形態上具有一定的差異。幼蟲可分為3-6齡。白色至乳白色,1齡幼蟲長1.5毫米,寬0.7毫米,頭部相對較大,體表的刺較老齡的明顯,胸部每節兩側各有1根毛,腹部側突上有2根毛,尾突的內角有1個大而彎的刺,背腹緣上有5-6根剛毛。2齡幼蟲更趨近於成熟幼蟲,腹部側突比1齡幼蟲的要長,每個側突上有4根毛,分佈在端部的不同點,剛毛比成熟幼蟲的要長。前胸有8根毛,兩邊各4根;中后胸共6根毛,每邊3根,2前1后。尾突內角上的刺和1齡幼蟲的一樣不太明顯。成熟幼蟲體長9毫米,寬2.25毫米,體扁平,兩側緣近平行。前胸和各腹節兩側各有一對側突,腹9節,因8、9節合併,在末端形成一對內彎的尾突,實際可見8節。尾突基部有一對氣門開口,末節腹面的肛門有肛門褶。頭部觸角2節,單眼5個,排成二行,前3后2,位於觸角后,上顎具2齒。幼蟲的齡期可從尾突的長短來分別:1齡平均為0.13毫米,2齡0.2毫米,3齡0.9毫米,4齡0.37毫米,5齡0.45毫米。幼蟲與其近緣種的主要區別為:腹側突幾相等,腹第8節側突長小於尾突寬,兩尾突外側在基部大部分近乎平行,凹緣達到尾突氣門至端部的一半,尾突凹長寬相差無幾,中間處最寬,尾突逐漸尖細並內彎,腹第8側突比前面的短。

體淺黃至深黃色,長約10.0mm,寬2.5mm,與幼蟲相似,頭部具1個突起,腹部第2~7節背面具8個小刺突,分別排成兩橫列,第8腹節刺突僅有2個靠近基緣。腹末具1對鉗狀尾突。

分佈範圍


椰心葉甲原產於印度尼西亞與巴布亞紐幾內亞,現廣泛分佈於太平洋群島及東南亞。包括中國(台灣、香港)、越南、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新喀里多尼亞、薩靡亞群島、法屬波利尼西亞、新赫布里底群島、俾斯麥群島、社會群島、塔西提島、關島、馬來西亞、斐濟群島、萬那杜、新加坎、法屬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馬爾地夫。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塞席爾、韓國、泰國等。

寄主植物


椰心葉甲寄主植物主要有:椰子、檳榔、假檳榔(亞歷山大椰子)、山葵皇后葵)、省藤、魚尾葵散尾葵西谷椰子大王椰子(雪棕、王棕)、棕櫚、華盛頓椰子(大絲葵)、卡噴特木、油椰、蒲葵、短穗魚尾葵(叢立孔雀椰子)、軟葉刺葵、象牙椰子、酒瓶椰子、公主棕、紅擯榔、青棕、海桃椰子、老人葵、海棗、短蒲葵、紅棕擱、刺葵(糠榔)、岩海棗、孔雀椰子、日本葵、克利巴椰子。其中椰子為最主要的寄主。

生活習性


椰心葉甲
椰心葉甲
成蟲懼陽光,喜聚集在未展開的心葉基部活動,見光即迅速爬離,尋找隱蔽處。具有一定的飛翔能力及假死現象,可近距離飛行,但較慢,多天多緩慢爬行。有資料記載可飛翔300-500米,乾旱有利於此蟲的發生。強風可降低寄生蜂對此蟲的控制作用,在高雨量的情況下,此蟲雖發生但並不造成危害。

生長繁殖


椰心葉甲屬完全變態昆蟲,一生經過成蟲、卵、幼蟲、蛹四個蟲態。在海南一年發生4~5代,世代重疊。卵期為3-6d,孵化率92.5%,幼蟲期為30~40d,預蛹期3d,蛹期6d,成蟲壽命可達220d。雌成蟲產卵前期1~2月,每雌蟲可產卵約100多粒。從卵至成蟲約為50天。產卵前期18天,成蟲有的每天都產卵,有的隔1~5天產一次卵,每次產卵多為1~2粒,最多6粒。卵產在取食心葉而形成的蟲道內,3~5個一縱列,卵和葉面粘連固定。

危害癥狀


椰心葉甲
椰心葉甲
椰心葉甲是國家禁止進境的國際二類植物檢疫對象,危害以椰子為主的棕櫚科植物。主要為害未展開的幼嫩心葉,成蟲和幼蟲在摺疊葉內沿葉脈平行取食表皮薄壁組織,在葉上留下與葉脈平行、褐色至灰褐色的狹長條紋,嚴重時條紋連接成褐色壞死條斑,葉尖枯萎下垂,整葉壞死,甚至頂枯,樹木受害後期表現部分枯萎和褐色頂冠,造成樹勢減弱后植株死亡。一棵椰子樹最多可以有幾千頭椰心葉甲。
由於椰心葉甲成蟲和幼蟲均取食椰子等寄主未展開的心葉表皮組織,樹受害后常出現褐色樹冠,嚴重時,整株死亡。
椰心葉甲屬毀滅性害蟲。它在寄主上的危害部位為最幼嫩的心葉,葉片受害后出現枯死被害狀,嚴重時植株死亡。1929年,椰心葉甲傳入印度尼西亞的東南蘇拉威西省、一些地區10-15的椰樹受害致死,造成椰子產量減少50梷7圳。一些地區10-15%的椰樹受害致死,椰農不得不放棄了椰樹的種植。1975年椰心葉甲由印尼傳入台灣,造成17萬椰子樹死亡,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椰心葉甲在越南大爆發,為害1000多萬株椰樹,大約有50萬株椰子樹死亡。
危害方式
成蟲和幼蟲均取食椰子等寄主未展開的心葉表皮組織,形成與葉脈平行的狹長褐色條斑,心葉展開后呈大型褐色壞死條斑,有的葉片皺縮、捲曲,有的破碎枯萎或僅存葉脈,被害葉表面常有破裂蟲道和蟲體排泄物。成年樹受害后常出現褐色樹冠,嚴重時,整株死亡。幼樹和不健康的樹易受害。蟲害削弱了樹勢,使之不耐乾旱,易感病害,易遭受颱風損失。認為成蟲的歷期長,因此比幼蟲更具有破壞性。但是也有人認為幼蟲更具有破壞性,因為幼蟲對於嫩葉組織的破壞在很長時間內限制了椰樹的生長,嚴重時導致死亡。成年的椰樹每隔4-5周展開一片新葉,而幼樹卻要6-7周甚至8周才長出一片新葉,同時,幼樹心葉比成樹的要小,因此,相對於同樣數量的害蟲,幼樹遭受為害的時間要長,所以遭受損失更嚴重。

傳播途徑


可靠飛行或藉助氣流進行一定距離的自然擴散,遠距離傳播是藉助於各個蟲態隨寄主(主要是種苗、花卉)調運而人為傳播。

防治方法


植物檢疫

不從有椰心葉甲分佈的國家和地區引進棕櫚科植物,如必須引進須實行嚴格的檢疫措施:
1、植株檢查:檢查未展開和初展開心葉的葉面和葉背是否有椰心葉甲為害狀即成蟲和幼蟲存在。
椰心葉甲的防治措施
椰心葉甲的防治措施
2、裝載容器如集裝箱、紙箱等箱體的檢查,若發現蟲情,應立即進行包括退回、燒毀和熏蒸等方式的處理。
生物防治
世界各國對於椰心葉甲的生物防治主要集中在寄生蜂和病原微生物的應用上。寄生蜂主要是椰扁甲嚙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其可寄生椰心葉甲的幼蟲和蛹,病原微生物為一種真菌—綠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其對幼蟲、蛹和成蟲的殺傷力都很強。
● 綠僵菌防治
侵染過程:當椰心葉甲的成蟲和幼蟲與綠僵菌的孢子接觸后,孢子馬上粘住蟲體並長出芽管伸進蟲體,在蟲體里,孢子生長並繁殖,最後充滿整個蟲體並殺死它。整個過程需時3-5天,之後,菌絲體長到蟲體外併產生大量新的孢子。當活的椰心葉甲與被感染致死的蟲體接觸后,它們也會被感染,當它們飛到其它椰樹上時,又會感染其它同類,這樣就達到了控制椰心葉甲種群的目的。
防治優點:利用綠僵菌防治椰心葉甲不會傷及植物、淡水及海洋生物、土壤中的生物、其它昆蟲、鳥類、家畜和人。
防治方法:將1小塑料袋孢子粉配成34斤溶液用背包式噴霧器或噴槍噴射噴霧,只噴椰樹的心葉,1袋可噴大約60株椰樹。具體操作:打開塑料袋,放15-20滴清潔劑和同樣數量的水進去,關上口,用手摩擦直至孢子完全濕透。再加一些水,蓋上口,劇烈搖動,后倒入噴霧器或噴槍中,然後往噴霧器或噴槍中加水,加到2/3時,加入150毫升的洗潔精液體,然後加水直至加滿並準備噴霧。注意椰心葉甲僅生活於中心葉中,因此,噴霧整個樹冠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浪費的,將噴槍噴出的藥液調節成直線狀,直接噴射到心葉的空隙即可達到防治目的。施用一次綠僵菌孢子粉后,必須間隔6個星期(幼樹)或者3-4個月(成樹)后再噴一次,因為心葉的伸展,導致孢子無法與害蟲再接觸了。儘管孢子可以存活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但最好還是即開即用,存放的時候應該放在乾燥、陰涼的地方,不要曝晒。
● 寄生蜂生物防治
在椰心葉甲為害嚴重的國家或地區,如果沒有椰扁甲嚙小蜂或者其寄生率很低的話,就可以考慮從爪哇或其它國家引進合適的寄生蜂品系。美屬薩摩亞的經驗表明:對於一定數量的椰心葉甲,釋放足夠數量的寄生蜂是必要的,以確保建立種群。另外,在引種釋放之前,評價椰扁甲嚙小蜂與椰心葉甲的適合性也是十分必要的。

調入控制

從外地調入的植株要有輸出地檢疫部門的棕櫚科植物檢疫證書,並要求該批植物來自非椰心葉甲發生區或者在出口前7~9d和24h用不低於0.1%的甲萘威溶液對植株心葉和主莖處理2次;同樣的,調入地也要有相關檢疫證書及化學處理。

普查與檢測

每年開展一次全面檢查,查清椰心葉甲的發生地點、面積、感染範圍和危害程度。在染蟲區周邊設立監測點,每2個月建成1次。

分區治理

1、將發生疫情的地區劃為疫區,把疫區外圍3km內的區域劃為封鎖區,實行分類區劃,分區治理。
2、疫區防治:面積小的地區可看出病株病燒毀,面積大則需要藥物防治。
3、封鎖隔離區防治。

化學防治

1、噴霧法選用蟲無蹤等農藥噴霧。
2、掛包法掛包法是將葉甲清粉劑藥包固定在植株心葉上,讓藥劑隨水或人工淋水自然流到害蟲危害部位從而殺死害蟲。只要藥包中還有藥劑剩餘,一旦下雨,雨水都會帶著藥劑流向葉心起到殺蟲作用。掛包法比其它化防方法有明顯效果,且藥效期長、效果較好,無粉塵或霧滴飄污染,有利於環境保護,對控制疫情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防治措施


綜述

防治措施主要表現“查、治、封、研”四個方面。
“查”就是普查監測,
“治”就是綜合除治,
“封”就是檢疫封鎖,
“研”就是科研攻關貫穿於其他各項工作當中。

普查監測

椰心葉甲的傳播能力較強,在疫區內部疫情交又感染激烈,發展快變化大。普查監測工作的任務,就是要及時掌握疫情的動態變化。進一步摸清椰心葉甲的分佈和危害情況,為科學防治提供可靠依據。實現早發現、早決策、早防治的目標。
1、疫情普查。在疫情活躍時期,每年要進行一次疫情普查。
普查的任務:查清椰心葉甲蟲害的分佈區域、危害情況。準確區劃染蟲區、封鎖隔離區、檢疫保護區,分別椰子、檳榔和其它等三類樹種,查清棕擱科植物總株數、染蟲植物和有被害狀植物株數。普查重點區域:花卉苗圃、椰子、檳榔等棕櫚科植物主要分佈區、城鎮所在地和染蟲區鄰近區域。普查內容:以市、縣為普查單位,查清椰心葉甲的發生地點、面積、染蟲範圍和危害程度。
普查結果包括:普查報告、普查統計表、疫點現狀圖、疫情分布圖。
2、疫情監測
根據疫情發生的特點和規律設置監測點。監測點按監測目的不同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在感染區設立監測點;及時掌握感染區內蟲疫危害程度的動態情況。
二是在封鎖隔離區設立監測點,對感染區疫情的擴散蔓延實施嚴密監控。
三是在其它非感染區內,選擇棕擱科植物較多和易感蟲疫的城鎮、村莊、道路、苗圃等設立監測點,及早發現和掌握新疫情。如疫情發生了新的變化,監測點應根據新疫情及時進行調整。

檢疫封鎖

對疫區實行封鎖措施是《植物檢疫條例》、《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的規定。檢疫封鎖在區劃疫區的基礎上,對疫區實施的應急控制措施。檢疫封鎖的基本任務,是控制疫情的人為傳播。
1、在港口、機場設立的檢疫檢查點。對出入所轄地的森林植物進行檢疫撿查。
2、在公路上建立檢疫撿查點。
3、根據疫情設立流動點開展檢疫檢查工作。
4、檢疫封鎖的規定。禁止省外棕櫚科植物調入本省和省內有疫情市、縣的棕櫚科植物調運出省;禁止省內棕榴科植物跨市、縣調運,禁止有疫情市、縣的棕憫科植物在本市、縣跨鄉、鎮調運。把具有重要生態、經濟和景觀價值的椰子樹、檳榔樹的主要分佈區劃為重點預防區,採取措施實行重點檢疫保護。嚴密防範,設點布控,對違規調運棕櫚科植物的行為進行堅決打擊。

防治技術

葉甲清粉劑掛包防治方法。掛包法比其它化防方法有明顯效果,是椰心葉甲化學防治上一個很大的進步。椰甲清粉劑所含成分包括觸殺性藥劑和內吸性藥劑,藥劑可以通過植物內吸進入心葉緩慢釋放。因此,掛包法不僅沒有噴灌引起的霧滴飄移污染,而且藥劑只流向害蟲危害部位,藥劑有效利用率高,對環境污染小。根據專家評定,椰甲清粉劑掛包法對椰心葉甲的防效高、持效期長(8-10個月)、對環境污染小、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椰甲清粉劑掛包防治方法是華農專門針對椰心葉甲防治而研製的新葯新方法,實踐證明,該方法藥效期長、效果較好,無粉塵或霧滴飄污染,有利於環境保護,對控制疫情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操作方法:危害嚴重的掛葯2小包,其中1包放置在心葉基部幼嫩葉片內側,塞入心葉與旁側葉片之間,並用掛包線固定在1.5米以上長的心葉(一般為第2片心葉)葉梗上,用於殺死藏於心葉內的幼蟲、成蟲和卵。另1包固定在為害較嚴重的心葉上方內側,再把心葉和周圍幾片心葉捆綁在一起,用於殺死葉片上部的害蟲。如心葉上部未發現成蟲或成蟲少於20頭,則該樹用藥一包,該藥包置於新葉基部。然後在藥包上部緩慢淋水,讓水慢慢入有蟲的葉片和心葉深處。危害不嚴重的只在心葉底端掛一包葯。

綜合防治

⑴公路、城鎮街道兩旁和景區以掛藥包為主,結合施放綠僵菌,做到快速殺滅害蟲,消除被害狀。一是防止害蟲飛落在行駛的車輛上造成傳播。二是自然景觀不被被壞。
⑵村莊周圍、成片的椰林等植物豐富的區域,有利於生物繁殖,以生物防治為主。釋放天敵或施放綠僵菌,也可以天敵與綠僵菌科學結合使用,在釋放天敵的同時,在外圍區域施放綠僵菌,既可提高殺蟲效果,又可防範疫情擴散。
⑶對孤立的小疫點,實施拔點根除措施。進行全面桂藥包防治,並選擇染蟲株施放綠僵菌。
⑷對苗圃內比較矮小的植株,可噴灑農藥防治。
⑸主要採取掛藥包技術措施建設隔離帶,帶寬至少達到1公里以上。

生物防治

可用姬小蜂和嚙小蜂。
引進國外天敵是持續控制椰心葉甲的根本措施。據國外有關報道,椰心葉甲寄生性天敵有6種,捕食性天敵有3種,病原微生物有3種。應用較為成功的有3種,海南省引進其中的2種--椰扁甲嚙小蜂(原產台灣)和椰甲截脈姬小蜂(原產越南)。
姬小蜂寄生椰心葉甲的高齡幼蟲,嚙小蜂寄生椰心葉甲的蛹,兩蜂具有互補性。姬小蜂和嚙小蜂通過在椰心葉甲幼蟲或蛹的體內產卵並孵化繁殖,從而將椰心葉甲幼蟲或蛹殺死。一頭寄生幼蟲平均產50頭姬小蜂,一頭寄生蛹平均產20頭嚙小蜂。姬小蜂、嚙小蜂具有可靠的安全性,釋放后不會演變為有害生物。
放養時,每隔30-50米懸空放置一個放養器。一個放養器中放50個即將出蜂的被寄生的椰心葉甲。一個月加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