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白花泡桐的結果 展開

白花泡桐

白花泡桐

白花泡桐(學名:Paulownia fortunei (Seem.) Hemsl.)是玄參科泡桐屬植物,喬木高達30米,樹冠圓錐形,主幹直,胸徑可達2米,樹皮灰褐色;葉片長卵狀心臟形,有時為卵狀心臟形。花序枝幾無或僅有短側枝,故花序狹長幾成圓柱形;雄蕊長3-3.5厘米,有疏腺;蒴果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種子連翅長6-10毫米。花期3-4月,果期7-8月。

主要分佈於安徽、浙江、福建、台灣、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等地。生長於低海拔的山坡、林中、山谷及荒地,越向西南則分佈越高,可達海拔2000米。

白花泡桐適於庭園、公園、廣場、街道作庭蔭樹或行道樹。主治風濕熱痹、筋骨疼痛、扭傷。果,化痰止咳;主治慢性支氣管炎、咳嗽。葉、花,消腫解毒;主治疔腫瘡毒、癰疽

形態特徵


白花泡桐
白花泡桐
喬木高達30米,樹冠圓錐形,主幹直,胸徑可達2米,樹皮灰褐色;
幼枝、葉、花序各部和幼果均被黃褐色星狀絨毛,但葉柄、葉片上面和花梗漸變無毛。
葉片長卵狀心臟形,有時為卵狀心臟形,長達20厘米,頂端長漸尖或銳尖頭,其凸尖長達2厘米,新枝上的葉有時2裂,下面有星毛及腺,成熟葉片下面密被絨毛,有時毛很稀疏至近無毛;葉柄長達12厘米。
花序枝幾無或僅有短側枝,故花序狹長幾成圓柱形,長約25厘米,小聚傘花序有花3-8朵,總花梗幾與花梗等長,或下部者長於花梗,上部者略短於花梗;萼倒圓錐形,長2-2.5厘米,花后逐漸脫毛,分裂至1/4或1/3處,萼齒卵圓形至三角狀卵圓形,至果期變為狹三角形;花冠管狀漏斗形,白色僅背面稍帶紫色或淺紫色,長8-12厘米,管部在基部以上不突然膨大,而逐漸向上擴大,稍稍向前曲,外面有星狀毛,腹部無明顯縱褶,內部密布紫色細斑塊;雄蕊長3-3.5厘米,有疏腺;子房有腺,有時具星毛,花柱長約5.5厘米。
蒴果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6-10厘米,頂端之喙長達6毫米,宿萼開展或漏斗狀,果皮木質,厚3-6毫米;種子連翅長6-10毫米。花期3-4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泡桐喜光,較耐陰,喜溫暖氣候,耐寒性不強,對黏重瘠薄土壤有較強適應性。幼年生長極快,是速生樹種。對熱量要求較高,對大氣乾旱的適應能力較強,對土壤肥力、土層厚度和疏鬆程度也有較高要求,在黏重的土壤上生長不良。
生長於低海拔的山坡、林中、山谷及荒地,越向西南則分佈越高,可達海拔2000米。

分佈範圍


分佈於安徽、浙江、福建、台灣、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野生或栽培,在山東、河北、河南、陝西等地近年有引種,越南,寮國也有。

繁殖方法


泡桐苗木繁育比較容易,方法很多,其中埋根育苗具有技術簡便、出苗整齊、出苗快、成活率高、苗木質量好、育苗成本低等優點,是生產上使用最多的方法。

種根處理

用於育苗的最好種根是一年生苗木出圃后余留下來的或修剪下來的苗根、種根採集時間從落葉島發芽前均可,種根挖出后。選擇1-2厘米粗無損傷的苗根,按長10-15厘米剪集根條。剪取種根時,為防止埋根時倒埋種根的現象發生,應做到上端平剪、下端斜剪,種根剪取后應放置於太陽下晾曬1-2天,然後再根據粗度不同分別按一定數量綁紮成捆。春季採集好的種根可放置於陰涼處隨時運往圃地埋根育苗。

選地整地

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耕作層超過50厘米、土壤肥沃、通氣性良好、地下水位在1.5米以下、排灌方便、背風向陽的砂壤、壤土或輕黏土。整地時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農雜肥300千克、磷肥30千克,然後深耕40-50厘米,耙碎、耙平后做床,床高20厘米,床面寬70-75厘米。四周開好排灌邊溝,圃地面積大的要開中溝。

埋根育苗

2月中下旬至3月底都可埋根。首先按株行距定點挖穴或用竹籤引眼,將種根大頭向上直插於穴中,上端略低於地面1-2厘米,然後填土壓實,使種根與土壤密接,再在上面蓋少量虛土。一般培育干高4米左右的一級苗木,其密度為667株/畝,即株行距各1米;若要培育5米以上的特級苗,其株行距可適當加大到1.2米,為便於管理操作,也可以採用寬行距、窄株距的方式。

苗期管理

萌芽期:這個時期的管理一是要及時排除苗地積水,二是防止雨後地錶板結,三是對每穴萌發出的數個萌芽,只保留1-2個健壯芽。其餘的芽及時抹去。
生長初期:苗木的根系生長較快,苗高生長較慢,此時的管理工作,一是定苗,當苗高達10-20厘米時,每穴保留一株健壯幼苗,其餘的除掉;二是搞好幼苗根部鬆土、培土和苗地除草;三是每隔10天追施0.2%尿素水溶液,每株澆1千克。
速生期:該階段的水肥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要採取人工或化學除草的方式及時除去雜草,除草時結合進行1次根部培土5-10厘米。乾旱季節要注意灌水,保持土壤濕潤,在7月上旬、下旬,8月中旬,要各追施1次速效肥,每次均按每畝施硫酸銨60-100千克。為促進苗乾的生長,苗木在生長期問由葉腋萌發的副梢,應及時抹掉。速生期葉腋芽長速很快,應5天左右抹1次。
生長後期:9月上旬以後,苗木生長量仍大。可在此時每畝施磷鉀複合肥40-50千克,促進苗木的後期生長,提高苗木質量。

栽培技術


林地選擇

選擇土層厚度1米以上,地下水位3米以下,土壤氮、磷含量分別在0.01%和0.05%以上的土地。以“四旁”植樹最佳。小於30度的山腳、山谷,只要土壤深厚、肥沃,地下水位不過高,都可選作造林地。

造林密度

用作“四旁”造林,其株行距以6x6米為宜,在紅壤丘陵地營造泡桐純林,培育胸徑12厘米左右的中小徑材,不需間伐,初始密度以3x3米為好。

造林整地

主要採用穴狀整地I|挖穴的大小應視立地條件而定,一般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的,穴徑為0.8-1米,穴深0.5-0.8米;若土層較薄、土質較緊、土壤瘠薄,則穴寬可為1-1.5米,穴深0.8-1米。基肥以腐熟的廄肥、堆肥為主,每穴施25千克,並混合鈣鎂磷2千克,在造林前一周左右最好灌1次水。

造林方法

泡桐造林應選用一年生二級以上的壯苗,於春季造林。栽植深度以苗木根頸與地表相平為宜。特殊情況下,如乾旱或砂壤土,栽植可深一些,根頸處可低於地表15厘米。

林木管護

栽植后加強保護,進行水肥管理。幼林期每年冬季應翻鋤1次,並可套種農作物或花卉、藥材等。有條件的地方,在乾旱季節灌2-3次水。追肥時可根據林木大小,在離樹榦基部30-70厘米處,挖10-30厘米深的圓形或半圓形的施肥溝,每棵樹施氮肥0.1-0.2千克,與土拌均,然後覆土封蓋。

抹芽

泡桐造林當年,苗幹上會從腋芽處萌發側枝,造成主幹過低,影響出材率和木材品質。因此,對一年生樹榦上分佈較低的腋芽,在沒有木質化時必須抹(摘)除,以提高主幹的高生長,達到培育高大通直無節良材,提高木材產量和品質。

病蟲防治


白花泡桐
白花泡桐
泡桐的病害有炭疽病、黑豆病,以炭疽病為主,可用1份硫酸銅和10份碳酸氫銨混合,密封24小時后,配製200倍液噴灑幼苗,防治炭疽病和黑豆病都有較好的效果。泡桐苗期的害蟲主要有金龜子小地老虎、泡桐網蝽、泡桐葉甲等。金龜子的防治主要是是苗木出土后,在被害的苗木上澆灑20%桐子餅液(10千克桐子餅滲水40千克),防治效果很好;小地老虎的防治主要是在被害苗木附近扒開土來捕殺;泡桐網蝽主要危害葉片,可用2.5%溴氰菊酯3000-5000倍液噴殺;泡桐葉甲也是危害葉片,可用敵百蟲粉劑噴殺。

主要價值


藥用

性味功用:苦,寒。根,祛風止痛;根、葉、果15-30克,花9-15克,水煎服;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實用簡方:①背癰:鮮白花泡桐葉和冬蜜或醋,同燉軟后貼患處;另取勾兒茶莖60克,水煎服。②癰瘡、疽、痔瘺、惡瘡:白花泡桐樹皮適量,搗爛敷患處。③無名腫毒:鮮泡桐葉或花、醉魚草各15克,搗爛敷患處。

觀賞

主幹端直,冠大蔭濃,春天繁花似錦,夏天綠樹成蔭。適於庭園、公園、廣場、街道作庭蔭樹或行道樹。泡桐葉大無毛,能吸附塵煙,抗有毒氣體,凈化空氣,適於廠礦綠化。根深,脅地小,為平原地區糧桐間作和“四旁”綠化的理想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