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陽鎮
灤陽鎮
灤陽鎮位於河北省遷西縣北部,距縣城24千米。面積104平方千米,人口13977人(2020年)。轄2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灤陽村。京建(昌)公路過境。古迹有始建於唐初的灤陽古城堡遺址和喜峰口長城。景區有潘家口水庫,構成“水上長城”和“水下水城”奇觀。1953年建灤陽鄉,1958年屬東升公社,1961年建灤陽公社,1984年改鄉,1995年喜峰口鄉併入。後撤鄉設鎮。
灤陽鎮
轄灤陽、亮甲峪、張家店、公家峪、黃石哨一村、黃石哨二村、胡家店、受益店、小寨、楊家河沿、李家窩子、關姑寺、夏家峪、羅家堡子、多龍峪、水峪外、水峪里、鐵門關、李家峪、宋莊子、石梯子、北葦峪、北范家峪、喜峰口城外村、喜峰口回民村25個行政村。後撤鄉設鎮。
代碼130227108:~200鐵門關村~201李家峪村~202葦峪村~203宋莊子村~204石梯子村~205北范家峪村~206城外滿族村~207城外回民村~208張家店村~209亮甲峪村~210灤陽村~211公家峪村~212黃石硝一村~213黃石硝二村~214關姑寺村~215夏家堡子村~216羅家堡子村~217胡家店村~218受益店村~219小寨村~220楊家河沿村~221李家窩子村~222多龍峪村~223西水峪外村~224西水峪里村
旅遊資源豐富。地處清東陵,承德避暑山莊和北戴河旅遊勝地的“金三角”,背靠聞名世界的萬里長城,尤其境內的水上長城世上獨具,長城腳下的潘家口、喜峰口、鐵門關曾經是刀光劍影、旌旗獵獵的古戰場。清澈碧綠的灤河彷彿是鑲嵌在冀東大地上的一條銀鏈,由北向南蜿蜓而行,矗立在這條銀鏈上的居中國第三位的潘家口水庫宛如一顆碩大的明珠,流溢出奇光異彩。青山、綠水、藍天、古城交融呼應,使這裡既具草原風光、江南秀色,又兼民族風情,更具八達山嶺雄姿。著名的老婆山戰役就發生在喜峰口,當年國民29軍軍長宋哲元率部用大刀與日寇展開激烈戰鬥,用熱血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光輝歷史,著名的《大刀進行曲》就誕生在這裡。灤陽鎮依靠資源優勢,走紅色旅遊之路,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開發建設了——喜峰雄關大刀園,完善了相關基礎配套設施。為紀念中國長城抗戰勝利60周年,於2005年8月12日舉辦了揭碑慶典儀式,民革中央主席周鐵農、省市縣領導及當年抗戰將領的後裔參加了慶典儀式,受到了社會各界媒體的廣泛關注。遊客數量明顯增加,遍及海內外及港、奧、台等地區,旅遊名鎮初具規模。
2005年,灤陽鎮緊緊圍繞“優化環境、加快發展”這個主題和“調結構、促增收”這條主線,以“三鎮建設”為主題,以富民強鎮為目標,以經濟建設統攬農村工作全局,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鞏固發展林果、礦山、畜牧、旅遊四大產業,突出抓好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個體私營經濟三個重點,整頓經濟發展環境,推進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灤陽鎮上下團結一心、奮力拚搏、攻堅克難、應對挑戰,黨的建設、經濟建設、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2005年,灤陽鎮中國生產總值達到35130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20721萬元,農村經濟純收入達到8773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達到8650萬元,財政收入達到3840萬元,人均純收入3516元。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全縣前茅。
灤陽鎮
鄉鎮企業有商貿、選鐵、煉金、礦山機械鑄件、花崗石材、建築、運輸等。農業主產玉米、小麥、大豆。飼養豬、羊。盛產板栗、安梨、蘋果。水庫淡水魚養殖發達。皇太子山有優質礦泉。古迹有始建於唐初的灤陽古城堡遺址和喜峰口長城。景區有潘家口水庫,構成“水上長城”和“水下水城”奇觀。何香凝《頌五百大刀隊》等抗戰詩篇中的事迹多源於此。
灤陽鎮
灤陽鎮以建設文明生態村和小城鎮建設為契機,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構築“鎮在城中、村在綠中、人在景中”的新型農村格局。按照“鞏固—發展—提高”的原則,全面創建文明生態村,現灤陽鎮已創建7個示範村,其中李家窩子村為市級精品村,以點帶面,促進灤陽鎮文明生態村的發展,預計到2015年鎮轄25個村全部達到示範村標準。重點對灤喜商貿一條街和喜峰口小區進行全面改造,投資200萬元建1000個攤位的大型集貿市場2個,解決交通堵塞問題,加強新建集貿市場的管理,改善發展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投資1000萬元完善灤喜商貿街的基礎配套設施;再投資1000萬元建設喜峰口古典式別墅區,提高小城鎮檔次,增強小城鎮對經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鼓勵有頭腦、會經營、敢闖敢幹的人進入兩個規劃區,積極引導和鼓勵他們發展個體經濟。
2021年6月21日,遷西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灤陽鎮人口數為1397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