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鄉

福建省仙游縣轄鄉

西苑鄉,是興化府仙游縣的一個生態旅遊重鎮,位於仙游縣西北部山區,是木蘭溪的發源地。她東北毗連石蒼鄉、象溪鄉,東南承接社硎鄉,正南接壤度尾鎮,西南靠近德化縣龍門灘鎮,西北毗鄰德化縣水口鎮、南埕鎮,正北交界永春縣嵩口鎮。

西苑鄉轄16個行政村。西苑鄉是仙游縣的主要林區,素有“綠色金庫”之稱,林、茶、果開發前景廣闊,森林覆蓋率達77.8%,是全國綠化造林“百佳鄉鎮”之一,2001年被省環保局確定為“福建省省級生態示範鄉”。

2017年,西苑鄉行政區域面積30626公頃,常住人口6605人。

歷史沿革


西漢始元二年(前85年),屬揚州冶縣(駐榕城)。
東漢建安元年(196年),屬揚州侯官縣。冶縣改名侯官縣
三國孫吳永安三年(260年),分屬建安郡侯官縣、東安縣。閩地置建安郡(駐建安縣),並析侯官縣南部置東安縣(南安縣前身)。
西晉太康三年(282年),分屬晉安郡侯官縣、晉安縣。析建安郡南部置晉安郡(駐侯官縣),改東安縣為晉安縣(南安縣前身)。
隋開皇九年(589年),分屬晉安郡閩縣、南安縣。侯官縣併入閩縣,晉安縣改名南安縣。
隋大業三年(607年),分屬建安郡閩縣、南安縣。建安郡駐閩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分屬建州閩縣、南安縣。建安郡改為建州(駐閩縣,武德四年移治於建安縣)。
唐武德五年(622年),分屬建州閩縣、豐州莆田縣。析南安縣東北部木蘭溪中下游一帶置莆田縣
唐聖歷二年(699年),分屬閩州侯官縣、武榮州清源縣。析莆田縣西部清源、游洋、太平、阜安、石碧5個鎮及南安縣天馬山境(鳩林、界山、秀溪、白潼4村)置清源縣(今仙游縣的四分之三,不含興賢里/西苑鄉)。
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分屬福州尤溪縣、泉州清源縣。析侯官縣西部尤溪山峒地帶置尤溪縣。
唐天寶元年(742年),分屬福州尤溪縣、泉州仙游縣。清源縣改名為仙游縣。
唐永泰二年(766年),分屬福州永福縣、泉州仙游縣。析侯官縣西鄉、尤溪縣東鄉置永福縣(永泰縣前身)。
閩龍啟元年(933年),分屬福州德化縣、泉州仙游縣。析永泰縣歸德場置於德化縣
西苑鄉
西苑鄉
南唐保大七年(949年),分屬泉州德化縣九座山區、仙游縣石碧鎮。德化縣改屬泉州。
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分屬興化軍仙游縣九座鎮、石碧鎮。仙游縣改屬興化軍,析德化縣九座山區歸仙游縣管轄。
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分屬興化軍仙游縣歸德鄉興賢里、文賢里、清泉里。
明正統七年(1442年),分屬興化府仙游縣歸德鄉興賢里、文賢里。仙游縣區劃調整,撤銷清泉里並隸興賢里。
西苑,宋至元屬歸德鄉(今度尾鎮)。明至清屬興賢里、文賢里。民國屬鳳頂鄉(鄉署駐西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七區(度尾)、十五區(西苑)。1958年9月,成立西苑公社。1984年12月,改稱西苑鄉。2002年,撤銷鳳山鄉,併入西苑鄉。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西苑以山的形狀似一隻雄獅永遠立於山間,而得名獅永。清代邑內有一書生上京應試,看到京都繁華景象,其間有座“西苑”畫廊,他觸景生情,聯想到家鄉的“獅永”與“西苑”方言諧音,他返鄉后,把情況告知庶民,便把“獅永”易名為文化氣息濃厚的“西苑”一直沿用。
西苑,位於東經118°33′,北緯25°29′,地處仙游縣西北部,隸屬戴雲山脈,海拔600米,莆仙人母親河木蘭溪發源地,距縣城32公里。東北與永泰毗鄰,西北與永春縣、德化縣接壤,南臨度尾鎮,東鄰象溪鄉、社硎鄉。轄16個行政村,共有146個村民小組,有13個革命老區基點行政村和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

氣候概況

西苑鄉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日照總時數1815小時,年太陽輻射量102cal/cm,年平均溫度16.9℃,年降雨量在1800—2500mm之間,海拔在200—1800米之間,夏季氣溫比縣城低4—6℃,有人以“林海風聲六月寒”來形容,最適合夏季避署、森林浴和山地療養。

自然資源


西苑林地面積遼闊,森林資源豐富,是仙游縣主要林區,素有“綠色金庫”之稱。全鄉有林地39'5959畝,佔全縣林地面積的五分之一,其中天然闊葉林面積19'4890畝,木材蓄積量55'2604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高達77.8%,為全國綠化造林“百佳鄉鎮”之一,2001年被省環保局確定為“福建省省級生態示範鄉”。西苑地域廣闊,古樹名木繁多,座落柳園村的大椿王樹,樹冠覆蓋直徑約20米,堪稱閩中第一椿,乃至全省第一椿。此外,還有百年至幾百年的杉木王、柏樹王、紅豆杉王、桂花樹王、羅漢松王等。
西苑境內水系發達,主要河流有木蘭溪、九溪和湄溪等。其中以木蘭溪水系最大,該溪發源於西苑鄉仙西村長岐山,是福建省八大水系之一,也是閩中地區最大的河流,其源頭在西苑境內全長6公里,流域總面積達119.8平方公里;九溪水系次之,全長45公里,流域面積達130.2平方公里,水源豐富,流量大,落差高;湄溪水系全長12.7平方公里,流域面積13.6平方公里,落差達665米。境內河流屬山地性河流,水量豐富,水力蘊藏量為5萬千瓦時。境內已建水電站22座,裝機容量達3.3萬千瓦(含縣開發建設2.65萬千瓦)。
西苑鄉物產豐富。自古以來,西苑鄉的自產香菇、天然紅菇巴西菇、蘑菇、真姬菇鳳尾菇、靈芝等食用菌系列產品聞名國內外;當地自養的豬、羊、牛、雞、鴨等;玻璃筍、根筍、貴筍、竹仔筍、苦筍等綠色食品享有盛名。生長在竹枝上的吊筍更珍奇罕見。民間傳統工藝釀製的紅酒、地瓜燒酒風味獨特。林木、樹根、竹木加工的民間藝術品更是旅遊者攜帶的佳品。

行政區劃


2002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閩政文[2002]270號)批複同意仙游縣調整部分行政區劃:(1)撤銷風山鄉,併入西苑鄉,調整后西苑鄉轄西苑、嶺峰、廣橋、前洋、西乾、半嶺、仙山、仙東、仙西、鳳頂、鳳山、前縣、前溪、柳園、白岩、頂東湖16個村委會,鄉人民政府駐西苑村。

人口民族


總人口9197
4722
4475
家庭戶戶數2372
家庭戶總人口(總)8948
家庭戶男4557
家庭戶女4391
0-14歲(總)2743
0-14歲男1417
0-14歲女1326
15-64歲(總)5841
15-64歲男3000
15-64歲女2841
65歲及以上(總)613
65歲及以上男305
65歲及以上女30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9039
2017年,西苑鄉常住人口6605人。

經濟


西苑鄉調整產業結構,著力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初步形成了林業、茶果蔬業、畜牧業、食用菌業、水產養殖業和水利水電業等六大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格局。
2009年,全鄉農業產值1'1850萬元,增長8.6%;工業產值4118萬元,增長23%;農民人均純收入3305元,比增8.2%。固定資產投資6585萬元(不含抽蓄項目、度鳳公路擴寬改造項目),超額完成縣指導性任務5500萬的19.73%;財政收入340.41萬元,比增27.97%。
西苑鄉
西苑鄉

產業經濟

⑴林業:2000—2005年,在優先保護好15.5萬畝生態公益林的基礎上,鄉里制定“發揮資源優勢,緊抓二大項目,壯大五大基地,完善五通設施,建設生態農業旅遊鄉”的經濟發展路子,發動植樹造林,山地開發成熱潮,毛竹林種植面積達2萬多畝;積極引進柳溪林場在西苑、半嶺村建立5000畝巨尾桉和溪口林場在白岩村建立3000畝特種用材林基地;引進外商2家,承包山地1.75萬畝,營造速生豐產林。
⑵茶果蔬業:90年代初,廣泛發展枇杷種植。2002—2004年引進3家種植大戶,新開茶果園7500畝,種植優質水蜜桃、枇杷等品種,改造低產果園2050畝,反季節蔬菜面積560畝。
⑶畜牧業:每年發動群眾100戶發展養殖業,養羊、養牛、養蜂的規模不斷擴大。
⑷食用菌業:引導群眾和引進外地大戶發展食用菌生產,兩菇年產量達2600噸,同時重視產品的精深加工和包裝,打響“鳳冠牌”巴西菇品牌,發揮品牌效應,拓寬銷售市場。
⑸水產養殖業:引進資金和激活民間資金髮展土池養鰻,2003年發展土池養鰻達500畝。
⑹水利水電業:西苑鄉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把開發水電作為支柱產業,2002—2004年投資1500萬元技改了仙西、仙山、仙東等三座小水電站和新建了程頭隔二級、赤里溪、柳園、前溪等四座小水電站,新增裝機容量4000千瓦,年創產值450多萬元、稅收35萬元。投資1.2多億元建設九溪梯級、石溪二級、仁山等10座水電站,總裝機1.35萬千瓦,已先後建成發電,年創產值達1500萬元,創稅100萬元。2003年初,安溪泰安水電有限公司獨資開發經營九溪流域內的五級水電站。至2008年,已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建成水電站5座,裝機容量1.68萬千瓦。2006年12月15日,歷經14年之久考察勘測,總投資約44億元人民幣,總裝機容量為120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18億千瓦時的我省第一個大型抽水蓄能電站——仙游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項目啟動。2008年3月17日,該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核准,整個電站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招商引資

2004年至2007年,西苑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總投資額達5600萬元的含東南汽車電器廠在內的“飛地工業”企業3家,引進總投資額達7500萬元的竹木加工企業2家,引進綠鑫水果有限公司投資300萬元建設鳳山茶廠,為山區經濟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

社會


基礎設施

公路交通方面,投資280萬元建設度鳳公路西苑段15.2公里,投資150多萬元開通了18.8公里的仙游山公路,改寫了仙東、仙西、仙山三個村不通公路歷史,全鄉實現村村通公路。
自2004年起,西苑鄉充分利用上級優惠政策,全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共投入資金2800多萬元完成13個村近100公里村道的拓改和水泥硬化建設,率先實現“村村通水泥路”目標;度鳳公路晉級拓寬改造建設正紮實有序推進;仙游縣環山區公路西苑鳳山至象溪南溪段公路全長8.25公里,已完成全線測設和施工圖紙設計。村級供水網路逐步完善,13個村率先實現通安全自來水,有效解決群眾衛生安全飲水問題。
電力通訊方面,2004年投資200萬元建設西苑程式控制電話模塊局並開通了直撥世界各地的程式控制電話;2005年新增移動通訊基站2座,實現邊遠山區通信信號全覆蓋,程式控制電話、有線電視入戶普及率逐年提升,實現有線電視與縣聯網。新建擴建牛溪隔和仙西小水電站2處,裝機容量1500千瓦,已完成投資503萬元。
西苑鄉
西苑鄉
2005年7月西苑鄉引進外資在西苑村投資開發建設“陽光新村”,共平整土地40餘畝,搬移土石方32萬立方米,完成下水道開挖、自來水工程、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逐步解決120餘戶群眾住房困難問題。與此同時,加快籌建“仙西新村”步伐,科學規劃新村布局,平整4000平方米山坡地,解決20多戶群眾住房困難問題,提升了村莊品位和良好對外形象。完成仙西、仙東、西乾中心村建設。全鄉16個村圍繞“村容整潔”目標,實施“家園清潔行動”,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溝渠池塘、院落畜圈的整治,先後新建了西苑、仙西、柳園村衛生公廁6座,農村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科教文衛

西苑山川毓秀,地靈人傑,教育源遠流長,向稱發達。歷代官民戮力興學,儒士精勤課業,學子科甲連登。巍巍長矛尖,清清蘭溪水,哺育著勤勞勇敢的西苑人民,西苑素有“家貧子讀書”興學重教的傳統,歷史上人才輩出。
1994年,為實現教育“兩基”(基本普及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達標,多方籌資,擴大校園面積,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形成黨委辦教為先,政府以興教為本,教師以從教為樂,群眾以辦教為榮的新風尚。1995年以後實施主體課教學,注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2004年後,全鄉教育發展由“辦好山區特色寄宿制小學”向“辦好九年一貫制寄宿制學校”轉化。2005年保留西苑中心、廣橋、仙東、鳳山中心、墓前、柳園6所寄宿制學校。2007年4月鳳山初級中學與鳳山中心小學資源整合更名為鳳山學校,同年9月西苑初級中學與西苑中心小學資源整合更名為仙游西苑學校。
西苑鄉已建立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仙游西苑學校、鳳山學校、仙東學校,基層完全小學3所,中心幼兒園2所。教職工175人,在校生有1013人,其中初中在校生294人,小學在校生625人,幼兒園97人。
西苑鄉共有衛生院1所,轄仙游山衛生分院1所,醫護人員15名,農村醫療條件不斷改善,農村醫療服務水平逐步提高。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2萬人,佔西苑鄉農業人口1.4萬人的90.67%,門診醫療1.35萬人次,補助資金28.4萬元,住院1.11萬人次,補助金額858.7萬元。醫藥總費用757.5萬元,補助204.9萬元;費用609.1萬元,補助221.9萬元;鄉鎮級7781人次,醫藥總費用838.3萬元,補助432萬元。有效地緩解了生病群眾家庭經濟壓力,遏制了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現象發生。推行合作醫療資金程序化監察。實行收支分離、管用分開、封閉運行的管理制度,政府統一安排各級新農合醫療經辦機構的工作經費,專款專用;實行經辦機構、監督管理機構分離,做到“三重審核、三級公示、多方監督”。

新農村建設

一、圍繞“一個目標”:建設生態旅遊示範鄉
二、突出“兩個重點”: 1、全力支持、配合、服務仙游抽水蓄能電站重點建設項目;2、著力策劃、包裝、推介西苑旅遊資源開發項目。
三、發展壯大“六大產業”:1、林業;2、茶果蔬業;3、畜牧業;4、食用菌業;5、水產養殖業;6、水利水電業
四、為民辦好“10件實事”:1、西苑鄉村客運站建設;2、西苑鄉綜合文化站建設;3、西苑鄉衛生院提升改造;4、公益性公墓區建設;5、鳳山、鳳頂、仙游山片土地整理項目;6、西苑學校教育資源整合、教育質量提高;7、飲水安全村村通工程;8、前溪危橋改造;9、嶺峰村病險庫治理;10、繼續實施殘疾人康復扶貧救助工程。
五、新建、續建“20個重點項目”:1、仙游抽水蓄能電站建設;2、九溪梯級電站建設;3、度鳳路西苑路段擴寬改造;4、西苑新農村試點建設;5、唐代“無塵塔”修繕;6、西苑衛生院提升改造7、西苑學校教育資源整合教學質量提高;8、鄉村客運站建設;9、西苑鄉文化站建設;10、公益性公墓區建設;11、鳳山村土地整理;12、鳳頂村土地整理前期工作;13、仙游山片土地整理前期工作;14、安全飲水村村通工程;15、前溪危橋改造;16、嶺峰村病險庫治理;17、福建莆田市友緣實業有限公司;18、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19、木蘭溪源頭及飲用水源地治理;20、村級文化“示範工程”建設。

旅遊


山水旅遊

石谷解
也叫“五雷山”風景區,石谷解主峰1803.3米,為莆田市最高峰,堪稱閩中第一高峰,山上林木蔥鬱,雄偉險峻,碧水迥繞,適合開發生態旅遊觀光、健康休閑、登山探險等旅遊項目。連片盛開的杜鵑花和映山紅形成的壯美風景,令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
西苑鄉
西苑鄉
木蘭溪源頭景觀
西苑鄉境內主要河流有木蘭溪、九溪和湄溪等。其中以木蘭溪水系最大,該溪發源於西苑鄉仙西村長岐山,海拔883.8米,是福建省八大水系之一,也是閩中地區最大的河流。其源頭在西苑鄉全長6公里,流域總面積達119.8平方公里,適合開發江河源頭探險旅遊項目,是仙游縣重點前期生態旅遊開發建設項目。
龍過轎瀑布景觀
墨斗線(龍過轎)三級瀑布景點距仙西村黃坑自然村2公里,水流湍急,多峽谷險灘,落差較大,總高度200多米,中級瀑布有100多米,水流常年流淌,雨後更為壯觀,可與“九鯉飛瀑”相媲美。
仙游抽水蓄能電站
福建仙游抽水蓄能電站位於風景秀麗的仙游西苑鄉半嶺村,在巍峨聳立直插雲霄的福建第一山——“戴雲山”南面。一條寬敞的新建水泥路繞著水庫周邊蜿蜒伸展,四周的高山擁著一個平湖,奇峰競秀、峽谷幽深,令人嘆為觀止。落日餘輝灑落在靜靜湖面上,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
西苑鄉
西苑鄉
仙水洋
仙水洋”位於西苑鄉鳳山村,海拔871多米。東至大溪、草洋自然村直至九仙溪溪尾水庫,西至大溪,南至九座寺、鳳頂村,北至九仙溪溪尾水庫,規劃控制面積0.6平方公里。經地質考察,初步確認為世界稀有的淺水廣場,系整塊棕色的平坦石皮構成,沿溪延伸615米,猶如天然之水上步行街,可開發面積超15萬多平方米,是一處可與白水洋相媲美的平底基岩溪床。石面平滑如砥,凈無沙礫;岩石河床上布水均勻,僅沒腳踝,清水在陽光照耀下,波光瀲灧,令人稱奇,實為人間仙景,故稱“仙水洋”。洋上可騎自行車,可駛汽車,可開展水上舞龍、水上拔河、團體操表演和百米賽跑等各類水上運動,還有3.2公里長的漂流水道。上接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無塵塔、南少林發祥地之一——閩中古剎“九座寺”,下與溪尾水庫的垂釣區相連,是天然的水上娛樂場。

花崗岩型旅遊

十八股頭風景區
本景區位於鳳頂村境內,景區面積6.5平方公里,共有52個景點。景區在經過長期的風化后,地表露出許多球狀石塊,渾園的石墩、石柱、石壁等,形態古樸純厚,景觀別具一格,是一處天然的地質奇觀,具備申報省級地質公園的立地條件,適合開發風光遊覽、名山朝覲、科學考察、體育登山旅遊等項目。
石人頭風景區
位於鳳山村溪頭自然村後山,距村部2公里,村道直通山腳。景區的一些花崗岩,在受到強烈的新構造運動和風化侵蝕,沿節理劇烈機械崩塌而形成的異峰高聳、突兀險峻、氣勢磅礴、危崖峭壁和峰林深谷等風景地貌,蘊涵豐富的自然和科普內容。
仙公洞風景區
位於鳳山村烏柄自然村後山,距村部一公里處。主要有洞、寨門、松樹、坑水等風光,仙公洞處建有一寺,可盡覽田園風光,美不勝收。
棕溪兜風景區
位於九溪棕溪兜處,以清澈見底的溪水、光滑平坦的石板、挺拔俊俏的松樹和嫵媚秀麗的風景著稱。此外,還有一些地方石蛋型的花崗岩,分佈著一些奇特的天然洞穴,如“賊營”(據說當初反清復明的天地會人士就在這裡秘密結社習武,因清政府常到這裡來抓拿天地會成員,所以鄉民們把它稱為“賊營”)、前縣湄溪的鐵尖景區(石景如同“十八股頭”景區)。
山莊溪頭風景區
位於鳳山村山莊溪頭,距“石人頭”風景區500米。景區的一些花崗岩,在受到強烈的風化侵蝕,形成形態萬千的石壁、石洞景觀,蘊涵豐富的自然和科普內容,為推動現代科普與環境教育提供鮮活素材。

人文旅遊

千年古剎九座寺
九座寺(原名太平院)坐落在原鳳山鄉址的東部,是唐代仙游最大的禪林寶剎,亦是南少林寺發祥地之一。莆田名剎廣化寺就是由這裡分支而出的。據2001年2月4日福建東南電視台記者行動及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羅召教授研究發現並考證,“九座寺確為南少林發源地“,其在《天地會探源》一文中考證,最適合開發宗教旅遊、道教尋祖、古文化旅遊和避暑休閑旅遊等項目。
唐代無塵塔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塵塔坐落於鳳頂村,位於古建築九座寺西側,始建於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為鳳山九座寺歷代寺僧圓寂后火化的荼毗塔,距今已1100多年,是福建省內罕見的唐代古塔中最具特殊的石塔之一。2006年5月被國家文化部確定為國家級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鳳山萬畝生態農業觀光園
本景區坐落鳳山村境內,距鳳頂九座寺3公里,規劃建設萬畝林茶果園,已開發濕地松5000畝。園內建有別墅、釣魚池、林中小憩亭,有楓香油杉、古松、竹等古樹珍木堪稱世外桃源,是人們休閑漫步的絕佳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