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尾鎮
度尾鎮
度尾鎮隸屬於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地處縣境西部木蘭溪上游盆地,西與永春、德化毗連。位於東經118°27′~118°37′,北緯25°23′~25°30′之間,海拔110米,設16個村委會,3個社區。度尾鎮境內交通便捷,仙永公路、仙風公路從境內通過。
度尾,因地處西鄉路的尾端,路與度方言同音,故名度尾。宋至元屬歸德鄉,明至清屬萬善里、文賢里。民國屬後埔區、嶺西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七區、度尾區。1958年9月,成立度尾公社。1984年,改稱度尾鄉。1985年3月,改為度尾鎮。現轄3個居委會和17個村委會。境內有東山寺、岩石寺、南潮宮、楊泗宮、鄭紀祠堂、埔尾瓷窯遺址等名勝古迹,曾出過陳讜、余崇龜、鄭紀、楊在堯及現代畫家李耕等名人。
2017年,度尾鎮行政區域面積11480公頃,常住人口64044人。
2020年6月29日,入選省級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名單。
(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70121 |
男 | 35075 |
女 | 35046 |
家庭戶戶數 | 18918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68579 |
家庭戶男 | 34210 |
家庭戶女 | 34369 |
0-14歲(總) | 20706 |
0-14歲男 | 11005 |
0-14歲女 | 9701 |
15-64歲(總) | 45057 |
15-64歲男 | 22241 |
15-64歲女 | 22816 |
65歲及以上(總) | 4358 |
65歲及以上男 | 1829 |
65歲及以上女 | 2529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68249 |
度尾街於民國時有度尾、中嶽、石牌兜、埔尾等街道。形成圩集。1953年,沿仙永公路形成6.5米寬路面單面街。
1965年,形成長55米、寬10米雙面街。1980年,街道總長3055米,寬21米,建築總面積12.6萬平方米。1971年鎮政府駐街南側,佔地5336平方米,建築面積3910平方米。
中嶽街位於度尾街西2公里。1949年,頂街、下街總長600米,寬6米,1980年,向東西分別延伸,連接壩頭嶺新街,總長1155米,寬8米,建築面積1.44萬平方米。
石牌兜街位於度尾街北2公里。1949年有店鋪11間。之後,逐漸擴建。至1991年,街長105米,寬18米,建1500平方米廣場1處。後埔街位於度尾街北約5公里,清末形成圩集。1949年,已有長85米,寬1.5米單面街,後續建雙面街35米。1983年建新街100米,寬4.5米。全街長215米。
埔尾街位於度尾街西約5公里。1970年,已形成40米長街道。1980年後,沿公路線建成新街長110米,建築面積1110平方米。
至1991年,公共建築有鎮政府辦公大樓,用地5336平方米,建築面積3910平方米。鎮企業綜合樓、文化站、廣播站、影劇院、糧站大樓、供銷社營業樓、郵電大樓、汽車站、衛生院、學校、度峰糖廠,建築總面積9.6萬平方米。
度尾鎮
山地面積10萬畝,是仙游縣的農業大鎮。是歷史名人鄭紀和國畫大師李耕的故鄉。境內氣候獨特,屬中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溪流眾多,木蘭溪貫穿全境,水資源、森林資源和耕地資源豐富。
盛產度尾文旦柚等地方特色優質水果,建成萬畝文旦柚基地、以歐洲鰻、鱘魚系列養殖為主的淡水養殖基地和以巴西菇、蘑菇為主的食用菌生產三大基地。特別是作為地方特色的優質水果度尾文旦柚,相繼獲得國家“綠色食品”標誌稱號,載入《中國土特名產年鑒》,2002年初成為全國首家原產地標記認證的水果品種,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度尾鎮
安裝集鎮路燈4萬公里,完成了集鎮新區一期工程和農貿市場建設,集鎮新區二期工程正在續建,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加快。郵電事業發展迅速,鎮區新建郵電大樓1座,有線電視電話網路健全,全鎮有線電視、電話村覆蓋率達100%,基本實現戶通電話。
全鎮現有初具規模的鎮衛生院1所,各村普遍設置村級衛生所,已全面完成了村級衛生保健和衛生“一無二有三配套”的任務,1999年榮獲“省級衛生鄉鎮”稱號。教育基礎設施完善,辦學條件優越,全鎮共有完全中學1所,職業中學1所,初級中學2所,學區1所和村級小學21所,育人環境整潔優美,全面完成教育兩基達標工作。1998—2002年連續五年在全縣評先創優活動中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綜合先進鄉鎮,2000年榮獲第七屆省級“文明鄉鎮”稱號,2001年6月鎮黨委被省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境內水力資源豐富,莆仙母親河—木蘭溪流經境內8個村(社區),灌溉兩岸1萬多畝農田。木蘭溪上流的蔣隔水庫,設計庫存水量1400萬立方米,年發電量20多萬千瓦時,是一座集灌溉、防訊、發電、水產養殖於一體的中型水庫。全鎮19個村(社區)主幹全部水泥硬化,電力、程式控制電話、有線電視的三通率達95%以上。
度尾地處閩中丘陵地帶,四面環山中成盆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氣溫22.3℃,無霜期350天以上,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度尾鎮物產豐富,享有“仙游東西鄉”中的“西鄉”美稱,是仙游縣四大鎮之一。糧食作物以水稻、地瓜為主,
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甘蔗、蔬菜等。最負盛名的特產是度尾文旦柚,該水果曾被前國家主席李先念稱讚為“無籽蜜柚”,2001年榮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稱號,國家“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2002年榮獲福建省農業名優特新產品展銷會金獎,福建省名牌產品,國家“原產地保護標記”認證註冊;2005年再次被認定為福建名牌產品;2006年榮獲福建省名商標稱號,是度尾鎮對外推介的一張名片。
度尾鎮境內交通便捷,仙永公路、仙風公路從境內通過;離縣城16公里,西距永春縣湖洋鎮25公里,北經西苑蛇嶺頭至鳳山27公里,東離社硎鄉、書峰鄉15公里,南與大濟鎮相連。全市第一家鄉村客運站 —度尾鄉村客運站開通6條專線,連接各個偏僻村落,極大方便了群眾出行。
改革開放以來,度尾鎮的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2006年全鎮農業總產值3.29億元,工業總產值5.94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1.5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6820萬元,引進外資200萬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28元。
全鎮現有私營企業150多家,其中康輝食品有限公司2006年被評為省農業龍頭企業,康輝牌商標獲 省著名商標稱號。策劃在建的李耕故里·藝雕區、度尾工業集中區、下洲住宅新村規劃區已成為拉動鎮域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全鎮已基本形成“鰻魚業、工藝美術業、食用菌、針織加工業、文旦柚果樹業、茶葉加工業”等六大支柱產業。
勤勞的度尾人民開發出一條以綜合開發山地資源為基礎,以農副產品深度加工為主體,以科技進步為動力的“種、養、加、發展農村經濟的路子。
盛產文旦柚、柑桔等水果,名貴果品文旦柚基地建設被列入1999年國家科委“星火計劃”項目,到2002年規模可達2萬畝。養殖鰻魚、中華鱘的天然寶地,已建立水產養殖、精茶名果、工藝美術、食用菌、水利水電、畜牧蔬菜等六大支柱產業。具有地方特色的“竹編漆器”、“木雕繪畫”、“絹畫掛扇”等工藝品以及“二級茉莉花茶”等省部優產品暢銷各地,名聞遐邇。
度尾鎮
吸引了許多各地學子前往求學,現有巨龍戲水、雙鱟上埔、銀竿釣魚、錦風含珠、小女梳髻、騎馬看燈、烏石麒麟等景點,千姿萬態,惟妙惟肖,是旅遊觀光、休閑度假的勝地;而楊泗宮、南潮宮的龍雕等作品,以其形態逼真的造型、精湛絕倫的技巧,享譽八閩大地。
礪巴寨自然風景優美,文物古迹眾多。山上石奇岩峻,谷深洞幽,有白雲洞、仙姑洞、蝙蝠洞等天然奇洞,更有“雄獅朝佛”、“飛鳳朝天”等自然景觀,山上有明萬曆年間修建的湧泉岩石寺和關帝廟,建築古色古香。湧泉寺內兩尊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石龍張口噴吐清泉,全年涓涓不竭,牆壁上有許多文人墨客題寫的詩詞。2003年度尾鎮黨委、政府將礪巴寨列為度尾鎮中小學德育教育基地。
紅色之旅以瞻仰“閩中仙德游擊司令部遺址”,瀏覽寨上的革命紀念碑廊,聆聽革命先烈的戰鬥故事,緬懷先烈們的豐功偉績為瀏覽主題,讓遊客在參觀瀏覽之餘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
度尾鎮
風俗民情游擬以度尾鼓吹樂表演為主要內容,讓遊客在參觀、遊覽之餘,欣賞這一民間音樂奇葩。
作為地方特色的優質水果度尾文旦柚,質優味美,與荔枝、龍眼、枇杷並稱興化四大名果,名聞海內外。現我鎮已建成萬畝文旦柚科研基地,進行大面積種植。每年文旦柚收穫季節,八方商賈、遊人爭相前來品鮮選購。文旦柚,成為度尾生態旅遊的獨特景觀。
農業觀光游擬在湘溪岐山寨、洋坂八一場等果場建設文旦柚特色農業產品觀光採摘園,讓遊客在果園自采自摘,吃農家飯,體會鄉村農家的樂趣。
度尾鼓吹樂形成於封建時代的宋朝,至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經過幾百年來的民俗活動和民間習俗的發展,形成了一套自己獨具風格藝術表演特徵。度尾鼓吹樂,在整個莆仙乃至福建省音樂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曲》中贊曰:“閩中雅樂,太古遺音。”那麼,這個長鳴於興化大地上的民間音樂絕響究竟有著怎樣的迷人魅力呢?筆者日前走進仙游縣度尾鎮,近距離聆聽和感受這一獨特民間文化的光榮與輝煌。據《仙游縣誌》載,仙遊民間音樂源遠流長,“集盛唐古曲之精英,留霓裳羽衣之遺響,采宮廷教坊之薈萃,取山村田野之歌調”,又經長期演變發展,形成濃郁的地方音樂特色,有民間歌曲、戲曲音樂、器樂等。仙游器樂較著名的有十音、八樂和大鼓吹等。“大鼓吹”因演奏時吹大嗩吶和打大鼓而得名,樂器有大鼓、大鑼、大鈸、二鈸、小鑼、鍾鑼和一對大嗩吶(俗稱“公母吹”,公的吹高八度,母的吹低八度,略有支聲復調的因素),迎賓送客等大場面開場和收場都要用大鼓吹演奏。
據考證,度尾鼓吹樂是中國民間音樂史上較為古老的樂種之一,源於北宋,原為北狄軍樂,傳入中原后,與大麴相結合,成為黃門鼓樂。經歷代不斷入閩的中原移民,把中原音樂文化與當地民間音樂相融而成。鼓吹樂可分“大鼓吹”“小鼓吹”“大棚吹”“三教吹”4大類,小鼓吹中最具特色的是《七枝譜》,也稱客板吹,相傳是宋代某藩王由南京攜帶一班鼓吹樂手入閩,后因戰亂,宮廷樂師流散各地,至度尾下蔡、雲水傳授技藝,流傳至今。
度尾鼓吹樂曲牌有“掛金牌”“將軍令”“狀元游”等,與古代迎賓儀式、軍隊凱旋而歸場面相吻合。度尾鼓吹樂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以大嗩吶為主、中小嗩吶主配音,以鼓指揮,鑼、鈸配之,構成以鼓點指揮、嗩吶主奏、鑼鼓振節的導樂性特徵。鼓吹樂的調式和板式則呈現出簡樸的特徵,不繁複華麗,盡顯簡約質樸之美,其吹奏特點粗獷高亢,氣勢昂揚。度尾鼓吹樂現存古典曲目221首,其中大鼓吹14首、小鼓吹46首、大棚吹11首、三教吹150首。簡譜至上世紀80年代初期還是以“上尺工還合四乙”記載,隨後才被翻譯為“1234567”。
據介紹,度尾鼓吹樂在演奏時以嗩吶為主,以鼓指揮,構成了嗩吶主奏,鑼鼓振節。其主要特徵有依存性、程序性、類別多、品種全、曲目豐富性、稀有性、摹擬性、導樂性及簡樸性。但在中國音樂史上,度尾鼓吹樂與陝北吹打、魯南吹打、河北吹打、蘇南吹打相比,福建的莆仙吹打略顯不見經傳。但它的豐富內容和基本特徵及傳承歷史,在我國其它鼓吹中實屬罕見,是一種優秀的民間音樂文化。
現今,度尾鼓吹樂處於瀕危狀態,主要是鼓吹樂賴以生存、發展的社會基礎發生了變革,傳統民俗日益淡化,被從外傳入的銅管樂隊取代,活動的陣地逐漸縮小,還有一些頗有造詣的吹打樂手,因年事已高,逐步退出舞台,使得有些絕技難以得到傳承,還有年輕一輩為謀生存外出務工等因素,使優秀的民間音樂處於瀕危狀態。
因此,對度尾鼓吹樂發掘、搶救和保護是刻不容緩。把仙游度尾鼓吹樂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加以保護、搶救和發展,將帶動和促進整個莆仙鼓吹樂的發展,還將豐富和完善中國音樂,將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
度尾鎮俗稱仙游“西鄉”,是仙游縣的農業重鎮,該鎮中部田塊與低丘交錯,東西北山峰連綿,形成天然屏障。這裡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為度尾文旦柚生長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度尾鎮是福建省第一批的科技示範鄉鎮之一,1999年及2002年“萬畝文旦柚基地建設”列入國家“星火計劃”項目。
度尾鎮地處仙游半山區,該鎮立足當地自然資源優勢,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託,以社會、經濟、生態綜合效益為中心。走農科教結合、產業化發展之路,著力培養支柱產業,壯大龍頭企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基地建設,促進產業形成。對該鎮的農業制度了發展目標並進行了全面的規劃。認真做好山地開發這篇文章,鼓勵農民大力發展以柑桔、文旦柚為主的水果生產,經過幾年的艱苦奮鬥,荒山變成了花果山,並形成了該省著名的柑桔、文旦柚兩大生產基地。度尾出產的文旦柚品質優良,深受消費者的青眯,發展前景十分樂觀。
度尾鎮有耕地3.6萬畝,山地10萬畝,宜果山地3.5萬畝,現有果樹面積3.2萬畝,其中文旦柚2萬畝,柑桔1萬畝,其它雜果0.2萬畝,全部投產產量可達4萬噸,產值達1.2億元,人均1300多元。近幾年,度尾鎮依託省農科院、農大和各級農業部門的技術力量,大力推廣度尾文旦柚速生豐產栽培技術,無害化栽培技術,果園生草技術、節水灌溉技術等先進實用技術。同時,該鎮還通過註冊“度尾”牌商標和申報文旦柚“國家綠色食品”標誌以及申報省名牌產品,確立了自己的品牌;鎮、村兩級農技推廣網路和服務體系建設完備,鎮有“農業服務中心”、農技站、科協、度尾文旦柚協會、農機站、水利站、林業站等推廣機構,村有科技組、科技示範戶(場)及農民技術協會(研究會)等。全鎮現有果樹專業的中級職稱技術員5人,農民高級技師3人,農民技術員12人,度尾文旦柚協會會員60人,文旦柚種植大戶20家。項目區內技術力量雄厚。此外,每年以鎮技校為陣地,依託省農大、省農科院、縣農函大、農廣校、農職校培養近百名懂技術、善經營、留得住、用得上的農民技術骨幹;以鎮農工貿果品開發有限公司為龍頭,採取鬆散聯合方式,組建150多家600多人的度尾文旦柚專業營銷隊伍,確保度尾文旦柚價穩銷暢。項目區內社會條件、經濟基礎較好,自然條件優越,農民種果積極性高,科技意識強,果品市場廣闊,基本產業化生產規模,對實施本項目條件十分有利。
現代農業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實質上就是用現代工業裝備農業,實現農業的水利化、化學化、機械化、電氣化和信息化;用現代科學技術裝備農業,實現農業的良種化,耕作制度與栽培技術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用現代管理科學指導農業,實現農業的產業化、市場化和社會化。中國已加入WTO,正面對著日益增強的經濟全球化和農業國際化的競爭和挑戰。我國農業屬弱質產業,長期以來投入不足,科技裝備落後,綜合生產能力差,很難與國外現代化農業競爭,加快現代化農業建設的步伐已刻不容緩。
度尾鎮具極為適宜種植文旦柚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又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和雄厚的技術力量。度尾文旦柚,質地細膩,氣味芬香,甜酸可口,籽料細小,集各種名柚的優點於一身,曾榮獲94年全國第三次柚類評比優質獎,度尾文旦柚含有益氨基酸達18種,礦物質11種,是葯膳兩宜的美品佳果,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綜上所述,現代化示範園區建設的進一步深化,符合我國現階段農業發展方向,對於提高我國農業的綜合實力和科技成果轉化都將起到示範作用,有利於推進該市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步伐。本項目建設為但十分必要,且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度尾鎮充分發揮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託,以社會、經濟、生態綜合效益為中心,走農科教結合,產業化發展之路,用現代科技指導項目建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科技含量,保護“度尾”文旦柚品牌。近段時間來,度尾鎮依託省農科院、農大和各級農業部門的技術力量,先後建起了“高優產業基地”、“度尾文旦柚綠地食品生產基地”、“高優度尾文柚苗木繁育基地”等,大力推廣度尾文旦柚速生豐產栽培技術,無害化栽培技術,果園生草技術節水灌溉技術等多種先進實用技術。
本項目擬在萬畝生態示範果園內引進現代化機械設備,建立機械化生產方式,在果園內推廣應用先進、輕便的割草機、機動噴霧器、高枝剪、環剝刀等設備,實現噴苗、除草、疏果等作業的機械化。同時配備運輸機、運果機等機械設備,以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經濟效益,帶動度尾鎮人民走上一條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度尾文旦柚盛產於福建省仙游縣度尾鎮。該鎮地處閩中丘陵地帶,靠近戴雲山脈,四面環山中成盆地。鎮域面積11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萬畝,山地面積10萬畝,其中宜果山地6.3萬畝,轄19個村,總人口8萬多人。該地區海拔高度90-600米,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境內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水源豐富、土壤肥沃。年無霜期345天以上、平均溫度21.6攝氏度,日照2000小時左右,降雨量1600-2200毫米,山地土壤為磚紅性紅壤、沙質黃壤土,有機質含量豐富。形成了優質水果特別是文旦柚生產的獨特自然氣候條件,是發展綠色食物的最適宜的地方。度尾鎮被譽為“水果之鄉”,曾經是福建省山區鄉鎮經濟發展模式的典型代表。
度尾文旦柚生產歷史悠久,距今已近200年。據傳說,清朝年間仙游縣度尾鎮潭邊村舉人吳登青發現自家後院內有一株奇果,果大,氣味芳香,肉嫩汁醇,甜酸適度,籽粒細小,口感好,風味獨特,有清涼潤肺、止咳,解炎消暑等功效。后鄰居作為藥用之果而取穗繁植,並隨種植的擴大和產量的增多,逐漸成為珍品饋贈親友,在清朝末時度尾文旦柚已作為貢品進貢朝庭。
度尾文旦柚內含物質豐富,具有較高營養和一定藥用功效。經福建省農業大學測試中心定量檢測和天津輕工學院成份分析,度尾文旦柚有益的氨基酸達18種,礦物質達11種以上。經福建中醫研究院檢測表明,度尾文旦柚含有柚甙、新橙皮甙、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菸酸、鈣、磷、鐵、揮髮油、糖類和胰島素等成份,具有抗炎、止咳、抗凝和降糖等作用,對胃痛腹脹、消化不良、中耳炎、乳腺炎及血凝都有一定功效,是葯膳兩宜的美品佳果。1983年國家主席李先念品嘗度尾文柚,對其品質讚不絕口;1982年在省、市柚子品質鑒定會上,被評為地方優質名果;1999年度尾文旦柚品質通過國家農業部柑桔檢測中心測試,被認定為優質果品,並獲得第三屆全國柚類評比優質獎。
度尾文旦柚以獨特的品質,走俏國內外市場。近段時間來在全國果品市場比較疲軟的情況下,度尾文旦柚仍然供不應求,價格居高不下,1999、2000年分別在成都、武漢農產品展銷會上每粒銷售價格高達5-6元。現度尾文旦柚在國內已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福州、成都、武漢等大中城市,還出口到東南亞國家和地區。
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度尾鎮黨委、政府採取有力措施,加在政府投入,加強外引內聯,發揮示範帶動作用,鼓勵國有、集體、個人、聯合體和外商開發山地資源進行規模種植文旦柚,1998年進行了萬畝文旦柚基地建設,成為仙游縣十大重點經濟建設項目之一。1999年“度尾萬畝文旦柚基地建設”被國家科技部列為“星火計劃”項目,2001年被國家農業部列入“豐收計劃”項目。現度尾文旦柚種植規模達3萬畝,產量達10000噸,計劃到2005年種植規模5萬畝,產量達40000萬噸。在大力推行規模種植的同時,緊緊依靠科技力量,強化種植的科學管理,不斷提高純度;嚴格採摘時間,確保名果質量;加強生產、貯藏、包裝、運輸的衛生安全管理,積極創造綠色食品;樹立品牌意識,加大品牌保護,已經完成文旦柚商標註冊,2001年被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許可使用國家綠色食品標誌,現又申報福建省名牌產品。
度尾文旦柚生產已成為度尾鎮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頭戲,是度尾鎮的一大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一個主要途徑,度尾人民將以“一粒名柚,富一方經濟”的發展思路,加大對文旦柚生產和開發,積極推進文旦柚產業化生產進程,使度尾文旦柚以更優的品質,更精美的包裝奉獻給廣大消費者!
度尾文化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度尾中心小學2006年2月獲全國創建綠色學校先進學校,是全市唯一獲此殊榮的農村小學。度尾中學教學質量穩步提高,2006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達194人,居全縣第四名。度尾“大鼓吹”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曾出訪澳門等地作精彩的演出。
度尾中學位於仙游西鄉,背靠礪山,面臨蘭溪,環境優美,景色怡人,是一所歷史較為悠久的老校。學校前身是由余震先生(度峰村人)創辦的私立礪山初級中學,而學校歷史可追溯於民國十年(1921年),始名縣立第十小學,此後幾經沿革,多次易名(鐵青小學、縣立萬善小學、仙游簡師、私立礪山初級中學、仙游第五中學),1969年改現稱至今。
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從最初面積幾畝,教員4人,設2班,學生30多人,發展到今天佔地近百畝,建築面積24798.45平方米,4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近3000人,教職工153人(其中高級教師19人、中級教師50人)。從小學發展到初級中學,從初級中學發展到普通的農村完全中學。八十五年的滄桑變化,記載了度中曲折的成長曆程;凝聚了先輩們蓽路襤褸的智慧與艱辛;見證著度中人薪火相傳的執著與進取;八十五年的光輝歲月,積澱了度中厚實的文化底蘊;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棟樑之才;張揚著農村教育獨特的人文精神。
學校堅持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全面育人,發展特色,自主成才”的辦學宗旨,謹記“團結、奮進、惜時、拼搏”的優良校訓,堅定不移走科學化,人性化辦學道路,不斷提升辦學水準。學校擁有一支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班子成員立足本校,精誠合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始終注重教師隊伍建設,把教師的發展與學生的成才放在同等重要的高度,多年來教師獲省級以上表彰的達10餘人,市級表彰的近50人次,獲縣級表彰的近100人次。學校嚴格落實崗位責任制,明確目標,分工到位,責任到人,優化管理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屢創一流業績。自恢復高考以來,高、中考都取得優異成績,並有多人考上清華、北大。高考上本科線人數2003年突破百人,2004年達164人,2005年達181人,均居全縣完中前列,為學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近幾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市級文明校、市素質教育先進校、市課改基地校、市安全工作先進單位、省綠色學校。學校今天的每一次進步,離不開前人成就的激勵;離不開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離不開各級領導、各界人士和廣大校友的關心幫助。
位處木蘭溪上游的仙游縣度尾鎮,自古地靈人傑,名臣英才輩出。例如宋代兵部侍郎陳讜、工部侍郎余崇龜,明代戶部尚書鄭紀,現代國畫大師李耕等;而南宋名臣姚宗之,則被譽為“蒞官之范”。
姚宗之,字元仲,南宋仙游文賢里洋坂(今度尾鎮洋坂村)人,少時進家鄉東山書院就讀,即以文學聞名。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榮登進士第,官授吉州(今江西吉安市)司戶參軍。
乾道五年(1169年),姚宗之應詔回京,擢升國子監學錄。時值宋孝宗銳意北伐,驅除金兵,收復中原失地,便召臣下議政。姚宗之直言:“大將而下有偏裨,豈無人才可膺主帥之任?宜遴選超擢,如古人拔卒為將。”大膽提出不拘一格選拔抗金將帥主張。孝宗大悅:“苟得人才,不拘等級,卿言是也。”遂提拔他為太常博士兼吏部郎官。姚宗之又上奏朝廷:“禁授例陳乞之弊,一遵祖宗舊法。”
不久,姚宗之升為將作少監。孝宗召見,諮詢朝政革新大事。他不避諱忌,抨擊時弊,從施政到用人,從內政到外交,逐一闡述除弊革新政見:“一論今日法令貴嚴而不貴寬,制度貴質而不貴變,任相貴遠而不貴其細謹,用將貴成功而不貴其無過,試人貴職事而不貴其空言,謀事貴十全而不貴速達。二論節度之官何嘗輕授,今之將帥爵極欲 滿,難於行陣驅馳,願陛下以奔走豪傑為用。三論國家方經略中原,泛使必時遣焉,乞特置奉使一司,選擇堪任者儲之。”真知灼見,令孝宗“稱善再三”,同僚則贊其“議論剴切,有古爭臣之風。”
當時,跑官之風盛行,官員結黨營私,以求高升牟利。適逢一同鄉親友進樞密院任要職,登門巴結逢迎者絡繹不絕,唯獨姚宗之不為所動。他認為:“事唯公,故明;唯勤;故敏”,始終不願趨炎附勢。
姚宗之為官忠直剛正,為人盡孝事親。久在京城,卻一直牽掛家鄉老母,便請調回鄉,出任提舉福建路常平茶事。他奉詔核實國庫儲糧,發現有些倉庫封存多年,糧食變質盡毀,即上書奏請:“平糴廣儲,所以賑貧之,救水旱,以新易陳,實數常存,為荒政之備。”孝宗採納其言,既保證國庫儲糧,又施利澤於民生。
俟后,朝廷又調他到浙江,任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姚宗之挂念家鄉老母,再度奏請回鄉侍母。老母離逝后不久,姚宗之亦隨之辭世,終年56歲。
鄭紀(公元1438 - 1513年)字廷綱,號東園,仙游縣度尾鎮埔尾村人。明天順四年(1460)二甲進士。歷任國子祭酒、翰林庶吉士、浙江按察副使、南京左通政、南京戶部侍郎、大司徒等職。卒后贈戶部尚書。他一生經歷英宗、憲宗、孝宗三朝,人稱“三朝元老”。鄭紀為官正直。憲宗時,目睹朝政腐敗,不顧殺身之禍,上“太平十策”奏章。要憲宗“遠姦邪,任忠良,恤民命,興禮教”。因忠言未被採納,憤然辭官歸里,隱居二十多年。在家鄉興學勸耕,植樹造林,倡修橋樑,崇尚勤儉,做了不少有利於家鄉人民的好事。晚年又被起用,任浙江副使,撥糧賑濟災民;上疏朝廷,免除仙游軍戶役的苛法,減免錢糧。終因受**臣排擠,再度引退。歸隱后還上了19道奏章,為民請命。鄭紀博學多才,有《鄭東園文集》、《歸田錄》等傳世。
東門石坊
李耕作品
余崇龜,南宋官員、藏書家。字景望。仙游度尾(今屬福建)人。淳熙五年(1178年)進士,歷官秘書丞。時韓侂胄當政,因政見不合,被貶出知江州。侂胄敗,除為監察御史。與金兵議和,金人索要侂胄首級相脅,朝中欲予之,他認為這是辱國之舉,遂不附議。官至兵部侍郎。喜藏書,創“靜勝堂”為藏書堂,以庋經籍萬餘卷。子余日華,就所居又構“擷英閣”。
陳讜[宋]字正仲,興化度尾(今福建莆田)人。官至尚書。與張即之同時,並以書名。豐碑巨刻,散流江左。《衍極》、《書史會要》
2020年6月29日,獲得福建省“省級鄉村治理示範鄉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