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幸三會寺應制

駕幸三會寺應制

《駕幸三會寺應制》是唐朝上官婉兒寫的一首五言律詩。該詩為應制詩,辭藻華麗,卻大氣恢弘。

作品賞析


整首詩大氣恢弘,很難看出是出自一個女子之手。特別是在遣詞造句上,每一句都有一字定音,讓人讀來也覺得心中坦蕩舒暢。該詩為應制詩,辭藻華麗,過於堆砌,沒有個人的真情實感,只是一味地歌功頌德,故並非成功之作。
開頭一句“釋子談經處,軒臣刻字留”,便可以看出,婉兒對“三會寺”的歷史了如指掌。“三會寺”原是一個高僧談論經書的地方,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洗滌,再加上所處的地理位置偏僻,如今已是無人問津了。但是這裡還是有隋初時高僧惟勝法師刻下的碑文,在婉兒心目中,能見到雲霧之中的白龍,定是賢臣。由此可見,婉兒身為一個朝臣,她還是忠奸分明的。
由傳說引出“故台遺老識,殘簡聖皇求”,此句是婉兒在代替皇室家族而言,向眾人說明,此次的到來,只是為了考察。
接著一句“駐蹕懷千古,開襟望九州”便是全詩的經典。緬懷前人,敞開胸懷,一幅江山社稷圖,其風度可謂是氣宇軒昂。這也是婉兒跟隨武則天經歷太多風雨的沉澱。
四山緣塞合,二水夾城流”是在描寫當時寺廟的景色。
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獻酬”最後來一個情感上的自我讚頌。
“太平詞藻盛,長願紀鴻休”,顯示皇家的寬容和胸襟,先直白,后抒情,這是宮文的一個標誌。

創作背景


這首詩創作於景龍二年十月三日,皇帝以及當時的皇太后駕臨三會寺。按照大唐禮俗,天子遊行,一般會責令當朝的文武百官隨同,以便根據天子的意思奉命寫文,以此增添雅興,一同去的除了婉兒,還有當時婉兒的情人宰相崔湜。崔湜能得以參與遊玩,也是婉兒暗中提拔的結果,這首詩可以看出婉兒對崔浞的在乎有多重。

作者簡介


上官婉兒(664年—710年7月21日),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今河南陝州)人,祖籍隴西郡上邽縣(今甘肅天水),唐代女官、詩人、皇妃,有“巾幗宰相”之名。
麟德元年(664年),上官婉兒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后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儀鳳二年(677年),上官婉兒因聰慧善文而得到武則天重用,封為“內舍人”,掌管宮中制誥多年。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兼內舍人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后同時被殺。景雲二年(711年),復封昭容,謚號惠文,葬於雍州咸陽縣茂道鄉洪瀆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