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兒(664年—710年7月21日),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今河南陝州)人,祖籍隴西郡上邽縣(今甘肅天水),唐代女官、詩人、皇妃。有“巾幗宰相”之名。
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后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因聰慧善文而得到武則天重用,封為“內舍人”,掌管宮中制誥多年。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兼內舍人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后同時被殺。景雲二年(711年),復封昭容,謚號惠文,葬於雍州咸陽縣茂道鄉洪瀆原。
大事件
麟德元年(664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
武則天的詔書,與父親上官廷芝一起被武則天所殺,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在
掖廷為奴期間,在其母的精心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達吏事,聰敏異常。
儀鳳二年(677年),武則天召見了年僅十四歲的上官婉兒,當場出題考較。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且文意通暢,詞藻華麗,語言優美,真好像是夙構而成。武則天看后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
墓誌載其十三歲為才人,可能是武則天為了免去其奴婢身份而給予的名份。
後來武則天稱帝,詔敕多出其手者,時稱“
內舍人”。不久,上官婉兒又因違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則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處以黥面而已。以後,上官婉兒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
從通天元年(696年)(出自《景龍文館記》,《舊唐書》為聖歷年)開始,又讓其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
《歷朝名媛詩詞》中的畫像
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等擁護李唐宗室的大臣發動
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神龍政變后,唐中宗
復辟,又令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深被信任,又拜為
昭容,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
上官婉兒與韋皇后、安樂公主亦多往來,屢次勸說韋皇後行武則天的故事,於是韋皇後上表請求規定全國士民百姓一律為被父親休棄的母親服喪三年。又請求規定天下百姓二十三歲時才算成丁,到五十九年就免除勞役,改易制度,用來收取人心民望,李顯都准許了。
上官婉兒又向
韋皇后推薦武三思,將武三思領進宮中,李顯於是開始與武三思商議政事,張柬之等人從此都受到了武三思的遏制。不久,武三思依靠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繼設計貶殺了
張柬之、
桓彥范、
敬暉、
袁恕己和
崔玄暐等五王,權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兒又與其私通,並在所草詔令中,經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氣憤不已。
景龍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軍
李多祚等,矯詔發羽林軍三百餘人,殺武三思、
武崇訓於其府第,並誅其親黨十餘人,又引兵從肅章門斬關而入,叩擊閣門而搜捕上官婉兒。上官婉兒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韋皇后處,並揚言說:“觀太子之意,是先殺上官婉兒,然後再依次捕弒皇后和陛下。”李顯和韋皇后一時大怒,遂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躲避兵鋒,令右羽林將軍劉仁景率飛騎二千餘人,屯太極殿前,閉門自守。李重俊兵敗被殺。
但據墓誌記載,上官婉兒曾四次向中宗進諫,反對立安樂公主為
皇太女,從檢舉揭發,到辭官不做,再到削髮為尼,都沒有得到唐中宗准許,最終以死相諫。喝毒藥后,太醫緊急救治,才得以保命
《百美新詠圖傳》中的畫像
上官婉兒深得
李顯、韋皇后信任,專秉內政,祖父一案也被平反,上官儀追贈中書令、
秦州都督、楚國公,上官庭芝追贈
黃門侍郎、岐州
刺史、天水郡公。
此後,上官婉兒又經常勸說李顯,大量設置
昭文館學士,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多次賜宴遊樂,賦詩唱和。每次都同時代替李顯和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數首並作,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唱和。對大臣所作之詩,李顯又令她進行評定,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貴重無比。因此,朝廷內外,吟詩作賦,靡然成風。上官婉兒酷愛藏書,曾藏書萬餘卷,所藏之書均以香薰之。百年之後,其書流落民間,依然芳香撲鼻且無蟲蛀。
其母鄭氏去世后追謚為節義夫人,婉兒上表將自己的品級降為
婕妤以示哀悼,不久之後恢復。
李顯派人又在上官婉兒居地穿池築岩,窮極雕飾,常引大臣宴樂其中。當時,宮禁寬疏,允許宮內官員任意出入。上官婉兒遂與一些宮官在宮外購築宅第,經常與他們交接往來,有的人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職。中書侍郎崔湜就是因為與上官婉兒在外宅私通,后被引以為相的。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銓選時,多有違失,被御史李尚隱彈劾,以罪被貶外州司馬;也因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為其申理,仍官復原職。
景龍四年(710年),太平公主勢力日盛,上官婉兒又依附太平公主。六月,李顯突然駕崩,韋皇后將台閣政職、內外兵馬大權以及中央禁軍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黨羽和族人,朝政大權盡落韋氏之手。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遺詔,立
李重茂為皇太子,李旦輔政,韋皇後為皇太后攝政,以平衡各方勢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韋溫更改詔書,勸韋後效仿武則天。
得到消息的臨淄王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商議,決定先下手為強,7月21日李隆基發動
唐隆之變,以
禁軍官兵攻入宮中,殺死韋后、安樂公主及所有韋后一黨,擁立其父李旦。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
劉幽求觀看,以證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劉幽求拿著遺詔求李隆基開恩,但李隆基不許,殺上官婉兒於旗下。后葬於雍州咸陽縣茂道鄉洪瀆原,太平公主非常哀傷,派人去弔祭,並出錢五百匹絹。
景雲二年(711年)七月,復封為昭容,謚號惠文。但據2013年9月出土的墓誌銘可以確
開元初年,李隆基派人將上官婉兒的詩作收集起來,編成文集二十卷,令張說作序。但據張說所著《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結合墓誌內容推測,應該是太平公主上表請求編集文集。此集今佚,《全唐詩》僅收其遺詩三十二首。定上官婉兒是被葬於唐景雲元年八月,其墓誌蓋上已刻上了“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即可確定在上官婉兒死後不久,也即被葬的時候就已經恢復了其昭容的稱號而不是史書上記載的死去一年後的景雲二年七月。
上官婉兒在詩歌方面繼承和發展了祖父上官儀的文風,重視詩的形式技巧,對聲辭之美較為看重,擅長體現事物圖貌的細膩、精巧。中宗年間,因其政治地位的影響,“綺錯婉媚”的詩風逐漸影響了宮廷詩人乃至其他士人的創作方向,“上官體”也成為了上流社會的創作主流。
王夢鷗在《初唐詩學著述考》中記載“尤以中宗複位以後,迭次賜宴賦詩,皆以婉兒為詞宗,品第群臣所賦,要以采麗與否為取捨之權衡,於是朝廷益靡然成風”。
上官婉兒設立修文館,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大力開展文化活動。婉兒在這期間主持風雅,與學士爭務華藻,寫詩賽詩,對文人提拔獎掖。近代文藝理論家
謝無量稱“婉兒承其祖,與諸學士爭務華藻,沈、宋應制之作多經婉兒評定,當時以此相慕,遂成風俗,故律詩之成,上官祖孫功尤多也”。
此外,上官婉兒還在開拓唐代園林山水詩的題材方面多有貢獻,如《游長寧公主流杯池》,突破了以往寫景狀物的宮廷詩歌形式,寓情於景,卻更具有自然山水味。清代文人陸昶在《歷朝名媛詩詞》中稱讚道“昭容才思鮮艷,筆氣舒爽,有名士之風”。
《新唐書》 | 《龍城錄》 | 《異人錄》 | 《唐昭容上官氏文集》 |
《彩書怨》 | 《奉和聖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翦彩花應制》 | 《駕幸新豐溫泉宮獻詩三首》 | 《游長寧公主流杯池》 |
相傳婉兒將生時,母親鄭氏夢見一個巨人,給她一秤道:“持此稱量天下士。”鄭氏料想腹中,必是一個男孩,將來必能稱量天下人才,誰知生下地來,卻是一個女兒,鄭氏心中甚是不樂。這婉兒面貌美麗,卻勝過她母親,自幼兒長成聰明伶俐,出世才滿月,鄭氏抱婉兒在懷中戲語道:“汝能稱量天下士么?”婉兒即呀呀地相應。待往後婉兒專秉內政,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果然“稱量天下士”。
古代色情小說《控鶴監秘記》中說武則天將上官婉兒倚為心腹,甚至與張昌宗在床榻間交歡時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兒免不得被引動,加上張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地心如鹿撞。一天,婉兒與張昌宗私相調謔,被武則天看見,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兒前髻,傷及左額,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臠,罪當處死。”虧得張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婉兒因額有傷痕,便在傷疤處刺了一朵紅色的梅花以遮掩,誰知卻益加嬌媚。宮女們皆以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額點紅效仿,漸漸地宮中便有了這種紅梅妝。
段成式在《酉陽雜俎》里有這樣一段記載:“今婦人面飾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跡。”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兒。段成式之子(或其侄)
段公路在《
北戶錄》里敘述得比較詳細:“天后(武則天)每對宰臣,令昭容(上官婉兒)卧於案裙下,記所奏事。一日宰相對事,昭容竊窺,上(唐高宗)覺。退朝,怒甚,取甲刀札於面上,不許拔。昭容遽為乞拔刀子詩。後為花子,以掩痕也。”此說來自於上官婉兒同時代的陳藏器撰寫的《本草拾遺》,故較為可信。然而在後人的記載中,關於婉兒為何受黥刑,卻更為玄乎。
另有一說是上官婉兒厭惡武則天男寵對自己的調戲而關閉甬道,致使皇權象徵的明堂因報復被毀,武曌大怒,下旨欲殺之。在宮內臨刑前,改變主意,賜給了婉兒生存的機會,卻在她額頭上刻了忤旨二字。總之,此等說法不足為信。
相傳李賢被母武則天貶為庶人,流放巴州,途經木門(今四川廣元市旺蒼縣木門鎮),曾與木門寺內方丈在石上曬經,巨石上刻有佛像700餘尊,曰“
曬經石”,他寫下“明允受謫庶巴州,身攜大雲梁潮洪,曬經古剎順母意,堪嘆神龍雲不逢”的詩句為自己感到惋惜。後來上官婉兒去巴州看望李賢,行至此地,聞李賢被害,就在“曬經石”上修建亭子(惜毀於戰火),題寫《由巴南赴靜州》一詩於亭上,懷念李賢:“米倉青青米倉碧,殘陽如訴亦如泣。瓜藤綿瓞瓜潮落,不似從前在芳時。”
傳說上官婉兒常喜花前讀書,尤愛在夏日的傍晚,伴著玉簪花的幽香,細細品味書中的辭章妙句。以上官婉兒為司玉簪花神是合適的。她的詩作也如玉簪花一樣幽怨傷感,是長期宮禁生活的哀吟。
上官婉兒是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的孫女。麟德元年(664),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后所殺,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被配沒掖廷。在掖廷為奴期間,上官婉兒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達吏事。
儀鳳二年,上官婉兒曾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場命題,讓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須臾而成。武則天看后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
不久,上官婉兒又因違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則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處以黥面(在臉上刻記號)。此一節,史家說法各異,一說為嗣聖元年二月,武則天廢中宗為廬陵王,自己當皇帝。揚州司馬徐敬業率十萬之眾討伐武則天,當時駱賓王寫了《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婉兒從宮人手中得到,因文采飛揚,愛不釋手。在與武則天交談中,婉兒講出要愛護人才的話,招致女皇帝不滿。
另一說則離奇一些,武則天萬歲通天三年的一天,武則天與男寵張昌宗兄弟二人正在吃早餐,上官婉兒也一旁坐下吃飯。突然,武則天一揚手,一把利刀射向上官婉兒的額頭。原來,上官婉兒在吃飯時多看了張昌宗兩眼,被武則天一氣扔出匕首。上官婉兒不該暗中與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偷情。武氏氣憤不過,下令將上官婉兒關了起來。但她心裡也矛盾極了:婉兒常為她制誥下令,幾乎不用武氏操心;不殺,又咽不了惡氣。於是決定代之以黥刑,讓她接受教訓。以後,上官婉兒遂精心侍奉,更得武則天歡心。
景龍四年六月,唐中宗被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後,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七月,臨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將士沖入宮中,殺韋后及其黨羽。婉兒本是個聰明人,竟帶著宮人出迎,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李隆基看,期免一死。但李隆基看后卻說:“此婢妖淫,瀆亂宮闈,今日不誅,後悔無及了。”遂殺了上官婉兒。
李隆基雖劍殺上官婉兒,但他仍肯定其文學造詣,即位后廣徵她的作品,編成文集二十卷,一代曠世才女,不至於湮沒在歷史長河中。
2013年9月,發現的上官婉兒墓,墓地規模不大,陪葬品也不多,出土
墓誌蓋題“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志文楷書,近一千字,記載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可以確定墓主人的身份。根據墓誌記載,上官婉兒葬於唐景雲元年(即公元710年)八月,與史料記載相符。該地在唐朝為“雍州咸陽縣茂道鄉洪瀆原”,是北朝晚期至隋唐時期京師附近重要的墓葬區。
墓葬的等級較高,整個墓是一座斜坡墓道多天井和小龕的單室磚券墓,水平全長36.5米,由墓道、5個天井、5個過洞、4個壁龕、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組成。在墓道和墓室內沒有壁畫,墓室系明壙磚券夯築,正方形,邊長4.5米,最深達10.1米,頂部全部塌陷,鋪地磚全部被揭起,四壁殘餘部分最高1.38米,未發現
棺槨痕迹。墓葬曾遭大規模毀壞,據專家分析很可能是古時的“官方毀墓”行為。
2014年1月7日,最新一期《考古與文物》期刊全文刊登了上官婉兒墓誌全文,這位富有盛名的唐代才女,也隨著墓誌文的披露顯現出更為真實的一面。
上官婉兒墓誌,青石質,正方形。志石長寬均為74厘米,厚15.5厘米。划細線棋格,陰刻正書32行,總共有982字,包括世系、經歷、死因、葬地等信息。
據墓誌文內容顯示,上官婉兒13歲時被封為唐高宗才人,42歲冊封為唐中宗的昭容,在唐隆政變時,“亡身於倉卒之際”。同時,墓誌文還詳細記載了上官婉兒勸阻唐中宗欲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甚至以死相諫的事。有史學界專家表示,此次公布的墓誌文既有助於對上官婉兒生平的研究,也更接近歷史真相,具有重要的史學價值。
才華詩文不讓鬚眉男子,其人品功過頗具爭議。有人贊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極度推崇者有之,輕視鄙視者有之。而她與武則天長達二十七年的共處亦讓後人津津樂道。《舊唐書》、《新唐書》等正史中都對上官婉兒有記載,但較為體現她奉承權貴、淫亂宮闈,並操縱政治,控制朝綱的負面事件。但與上官婉兒同時代的文人,如張說、武平一等對其人其事評價很高,至近代以來,愈發被學者推崇。上官婉兒以一介女流,影響一代文風,這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很少見的。她不僅以其詩歌創作實績,而且通過選用人才、品評詩文等文學活動倡導並轉移了一代文風,成為中宗文壇的標誌者和引領者。對於當時文壇的繁榮和詩歌藝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關於上官婉兒私通
武三思、
崔湜,最早出於五代時期
劉昫的《舊唐書》,在唐代當時的文獻中卻幾乎沒有這方面的相關記載,《景龍文館記》中倒有一句“而晚年頗外通朋黨,輕弄權勢,朝廷畏之矣”,這個“通”字可以是私通,也可以是交接往來,並不能斷定婉兒與其有染。由此不得不猜測劉昫僅僅是把一件可能存在的事當成了言之鑿鑿的史實。由於相關史料的缺乏,一般都以正史而論,但可以肯定上官婉兒在當世的評價遠高於後代史書中,這種差異可能在於後代史官對女性參與政事的抨擊。
《起複上官氏為婕妤制》:而賢明之業,經濟之才,素風逾邁,清輝益遠。
阿嬌(鍾欣桐)版上官婉兒
《景龍文館記》:自通天后,建景龍前,恆掌宸翰。其軍國謀猷,殺生大柄,多其決。”“至幽求英俊,郁興辭藻,國有好文之士,朝無不學之臣,二十年間,野無遺逸,此其力也。
《舊唐書》:婉兒在孕時,其母夢人遺己大秤,占者曰:“當生貴子,而秉國權衡。”既生女,聞者嗤其無效,及婉兒專秉內政,果如占者之言。
《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誌銘並序》:婕妤懿淑天資,賢明神助。詩書為苑囿,捃拾得其菁華;翰墨為機杼,組織成其錦繡。
王昱:上往囚房陵,武氏得志矣,卒而中興,天命所在,不可幸也。三思雖乘釁,天下知必敗,今昭容上所信,而附之,且滅族!
張說:敏識聆聽,探微鏡理,開卷海納,宛若前聞,搖筆雲飛,成同宿構,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復有女尚書決事言閥,昭容兩朝兼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意,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媼,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獨使溫柔之教,漸於生人,風雅之聲,流於來葉。非夫玄黃毓粹,貞明助思,眾妙扶識,群靈挾志,誕異人之資,授興王之瑞,其孰能臻斯懿乎?
呂溫:漢家婕妤唐昭容,工詩能賦千載同。自言才藝是天真,不服丈夫勝婦人。
袁枚:論定詩人兩首詩,簪花人作大宗師。至今頭白衡文者,若個聰明似女兒?
謝無量:婉兒承其祖,與諸學士爭務華藻,沈、宋應制之作多經婉兒評定,當時以此相慕,遂成風俗,故律詩之成,上官祖孫功尤多也。
趙昌平:上官體之精微處由掌中宗一朝文衡的婉兒而積極得到發展。沈宋之屬後來居上,經張說、張九齡而影響於王灣、盧象以至王維一脈,更下開大曆詩風。這一系直到晚唐都是唐詩發展史上的雅體。
崔瑞德:(上官婉兒)憑藉真正的本事,升到了類似武后私人秘書的地位。由於她的經驗和才智,她被推薦給新主子,名義上被冊封為昭容,不過她的作用是顧問和秘書性質的。
田原《上官婉兒傳》
寧業高《絕代才女上官婉兒》
趙玫《上官婉兒》
王德英《多才風雅上官婉兒》
徠許齡月版上官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