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從唐朝貞觀年間開始講述。在唐太宗身邊被立為才人的武媚娘在默默無聞地度過了十餘年的宮廷生活之後,終於遇到了一個另唐太宗刮目相看的機會。隨著太宗的重視,她與太子李治也漸漸熟悉,兩人對對方的印象都非常深刻,並且很有好感。
唐太宗駕崩,武媚娘按照宮規,在長安城外的
感業寺出家做了尼姑。不甘於如此度過此生的她,在高宗李治到感業寺上香的時候,為自己創造了一個重新入宮的機會。隨著兒子的出世,她由宮女到昭儀,又由昭儀成為皇后,以她特殊的智慧和勇氣,一步步掃清了障礙,肅清了宿敵,穩穩地坐鎮在後宮的鳳鸞之上。
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之後,武皇后開始幫助丈夫臨朝理政。她果斷地掃除異己,使政歸中宮。在這期間,她向皇帝提出了十二項政治主張,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建言十二事”,高宗李治對她的主張讚不絕口,詔准施行。夫婦二人形同合璧治理國家,時稱“雙聖”。
在高宗體弱患病,不能臨朝的情況下,武皇后江山重任一肩挑,顯示出了驚人的統治才能。大唐帝國以無比強盛的姿態崛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高宗駕崩以後,君昏朝暗,已是太后的她毅然罷黜了既無能又自私的中宗李顯,以一言九鼎的氣魄,剿平了起自宗室的叛亂,用矯枉過正的方法迅速將反對勢力匡正,國家的局勢一天天好轉,人們越來越擁戴這位有膽有識的女人。
為了守住江山,武太后應天命,順民意,即位做了皇帝。於是中國歷史上有了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皇帝。
做了皇帝以後,武皇更加大刀闊斧,推行一系列政治主張,並取得了顯著的政績。她一改科舉舊制,開創了殿試,不拘一格起用人才;她開設了武舉科,為軍隊培養有素之人;她知人善任,逢才必用,朝堂之上人才濟濟;她在全國範圍內大力倡農促耕,減稅輕賦,先使民富而後致國強;她面對外侮毫不退卻,一舉掃靜邊陲;她尊佛敬道,平息了佛道紛爭;使她聞過責己,力主平反冤獄,把包括狄仁傑在內的一大批治國賢才從酷吏手中拯救出來。
最後,當她的生命快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她沒有讓武氏後人繼承大統,而是把天下還給了李唐。她給後人留下了一座無字的豐碑。
演員表
角色名 | 演員名 | 配音 | 備註 |
---|
武則天(中老年) | 斯琴高娃 | 譚淑英 | |
武則天(青年) | 溫崢嶸 | 鄧潔麗 | |
李世民 | 劉威 | 黃志明 | |
李治(中年) | 張鐵林 | 陳旭明 | |
李治(青年) | 周衛濤 | 羅偉民 | |
太平公主 | 溫崢嶸 | 王慧珠 | |
上官婉兒 | 廖曉琴 | 劉惠雲 | |
狄仁傑 | 方旭 | 李家輝 | |
魏順安 | 劉金山 | 葉偉麟 | |
王皇后 | 顏丙燕 | 朱妙蘭 | |
蕭淑妃 | 謝金天 | 王慧珠 | |
魏國夫人 | 李芯逸 | 陳安瑩 | |
長孫無忌 | 許正廷 | 羅偉亮 | |
褚遂良 | 徐文彬 | 李家輝 | |
李勣 | 王德順 | 譚漢華 | |
郝處俊 | 曹金生 | 葉偉麟 | |
韓瑗 | 王彪 | 黃志明 | |
來濟 | 夏峰 | 羅偉民 | |
柳奭 | 鄭玉 | 羅偉民 | |
魏元忠 | 沙景昌 | 羅偉亮 | |
許敬宗 | 曾秋生 | 譚漢華 | |
李義府 | 馬捷 | 羅偉亮 | |
李元景 | 英達 | | |
張公藝 | 李丁 | | |
裴炎 | 趙晉 | 譚漢華 | |
武三思 | 楊君 | 葉偉麟 | |
武承嗣 | 賀生偉 | 羅偉民 | |
李弘 | 周衛濤 | 羅偉民 | |
李賢 | 趙波 | 鄧肇基 | |
李顯 | 陸詩雨 | 鄧肇基 | |
李旦 | 王今心 | 羅偉民 | |
韋氏 | 吳歡燕 | 王慧珠 | |
劉妃 | 吳菲菲 | | |
竇妃 | 劉蘇 | 王慧珠 | |
李忠(成年) | 張曉瀟 | 陳安瑩 | |
李忠(少年) | 齊濟 | | |
李素節 | 韓梓庭 | | |
韋團兒 | 李依曉 | 鄭家蕙 | |
李昭德 | 周毅華 | | |
徐有功 | 周世誼 | 葉偉麟 | |
張光輔 | 李明 | 黃志明 | |
徐彥伯 | 雪山 | 黃志成 | |
薛懷義 | 王輝 | 黃志明 | |
張易之 | 遲佳 | 黃志明 | |
張昌宗 | 程武 | 鄧肇基 | |
張昌儀 | 李瑞 | | |
周興 | 李洋 | 羅偉亮 | |
來俊臣 | 譚洋 | 羅偉民 | |
來俊臣妻 | 李依馨 | | |
索元禮 | 葛亞明 | 譚漢華 | |
裴行儉 | 張平 | 黃志明 | |
婁師德 | 王剛 | 黃志成 | |
武楊氏 | 張志彤 | | |
武元慶 | 楊君 | | |
武元爽 | 賀生偉 | | |
徐敬業 | 王佳寧 | 黃志明 | |
駱賓王 | 褚童 | 羅偉民 | |
明崇儼 | 陳新華 | | |
安金藏 | 孫浩 | 鄧肇基 | |
丘神勣 | 路東昌 | 黃志明 | |
王伏勝 | 張二合 | | |
上官儀 | 曾紅生 | 李家輝 | |
薛紹 | 白雲 | 羅偉亮 | |
李恪 | 關懷天 | 譚漢華 | |
李貞 | 任成武 | 羅偉亮 | |
李嶠 | 王春元 | | |
李隆基 | 石磊 | 王慧珠 | |
張柬之 | 李燕生 | 譚漢華 | |
崔玄暐 | 曹雪飛 | 黃志明 | |
蘇良嗣 | 趙成順 | 羅偉亮 | |
王孝傑 | 徐豐年 | 譚漢華 | |
張說 | 朱琛 | 葉偉麟、黃志成 | |
傅遊藝 | 李曉波 | | |
侯思止 | 巴多 | 李家輝 | |
范雲仙 | 李雪平 | | |
裴匪躬 | 樊曉陽 | | |
劉易從 | 李濱 | 羅偉亮 | |
狄光遠 | 於景亮 | 鄧肇基 | |
朱敬則 | 徐明 | 李家輝 | |
陳子昂 | 王勇 | | |
李元嬰 | 崔紹輝 | 黃志明 | |
李惲 | 安立民 | | |
程務挺 | 潘美如 | | |
李孝逸 | 張京士 | 黃志明 | |
高陽公主 | 馬雅舒 | 劉惠雲 | |
房遺愛 | 白雲飛 | 黃志明 | |
薛萬徹 | 賈悅 | 羅偉亮 | |
柴令武 | 張振興 | 黃志明 | |
千金公主 | 賈雨嵐 | 王慧珠 | |
巴陵公主 | 高雅凡 | 陳安瑩 | |
杜肅 | 盧東 | 鄧肇基 | |
竇希堅 | 夏侯鑌 | 李家輝 | |
職員表
出品人 | 石永怡、雲濤 |
---|
總導演 | 王志強〔執行〕、武小爭〔執行〕 |
製作人 | 劉漢博〔總〕、朱文玖〔執行〕 |
副導演 | 王方、徐乾、李炎、郭小燕、李楠〔助理〕 |
監製 | 秦祥士〔總〕、周平 |
美術設計 | 王鐵力、林琦 |
造型設計 | 趙白、壽華、陳敏正 |
編劇 | 陳燕民、張文華、李憶嘉 |
服裝設計 | 侯雲怡 |
原著 | 陳燕民 |
攝影 | 唐平、閻英 |
剪輯 | 王志強 |
場記 | 楊雪 |
布景師 | 李鳳軍、陳殿春 |
[以上資料參考]
角色介紹
武則天
演員 斯琴高娃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先後執政長達五十年。一生經歷頗具傳奇性――太宗的才人,出家的尼姑,高宗的昭儀、皇后,臨朝稱制的太后,君臨天下的皇帝。在她治下,中國的經濟文化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疆土遼闊,政權穩定,國力超前。她以她非凡的統治才華,在唐太宗的貞觀盛世和唐玄宗的開元盛世之間,搭起了一座堅實的橋樑。之後,她把她嘔心瀝血治理得井井有條的國家交還給了後代李唐統治者,從而實現了她的全部抱負和理想。
李治
演員張鐵林
中國唐代第三代皇帝,武則天的丈夫。繼唐太宗之後登上天子寶座,沿襲了他父親的治國之策,創造了空前繁榮的“永徽之治”。在他身體欠佳,執政已力不從心之時,以超人的膽略,將朝政交給了才華橫溢的皇后武則天,一手托起了名垂千古的一代女皇。
狄仁傑
演員方旭
唐朝名臣,武則天時期的著名宰相。才華過人,剛直不阿,集英、良、賢、勇、忠、信、智等優秀品質於一身,被武則天樹為朝臣們的楷模。他向武則天提出了諸多建議,奠定了武則天統治的基本國策,並且,在武則天晚期還政於唐的決策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李世民
演員劉威
中國唐代第二個皇帝,流芳千古的一代英君明主。他一手結束了隋末的戰亂局面,建立了大一統的封建集權國家。他在他的統治時期內,創造了一系列帝王統治理論,給後代統治者制定了規範。
魏順安
演員劉金山
唐宮執事太監大總管,身歷從太宗到高宗直到武則天三朝,親眼目睹了三朝統治的滄海桑田。其人老謀深算,明察秋毫,在好幾次關鍵時刻都站在武則天一邊,可以說是武則天一生中最忠實的支持者。
太平公主
演員溫崢嶸
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幺女。為人聰明睿智,卻又驕橫跋扈。因被武則天寵愛而多次觸犯禁忌,但每次都被武則天原諒。其人行止酷似她母親武則天,位列全唐朝二百多位公主之首。
上官婉兒
演員 廖曉琴
武則天政敵宰相上官儀的孫女。少有才名,深得武皇信任和寵愛。武皇力排眾議,將她留在身邊,對她做到了用才不計仇怨;而她對武皇則做到了抑家仇而胸有天下。在武則天中晚年的政治生涯中,上官婉兒逐漸成為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
張公藝
演員 李丁
唐代著名士紳,百歲老人,一家長壽,九世同堂。唐高宗曾問其長壽秘訣,張公藝為高宗振筆潑墨,寫下“百忍圖”,因此名噪一時。
李元景
演員英達
唐高祖第七子,常自稱夢中手中握有日月,對唐高宗執政不滿,欲取而代之,串通一些宗室王公準備起兵造反,後事敗被賜自盡。
[以上資料參考]
第1集
故事從中國唐朝的貞觀年間開始。唐太宗李世民正在教場中馴服烈馬。有一匹烈馬叫嘯騰越,太宗身旁竟無一人可馭。此時女眷中有一人挺身而出,說自己可馴服此馬,但要太宗給她三樣東西:一是馬鞭,二是銅錘,三是利刃――初馴不服者用鞭,令其震怵,再馴不服者用銅錘,擊其頭顱,三馴不服者即用利刃,斷其喉嚨。鶯語一出杏唇,滿場文武皆驚。太宗定睛看去,說話的是他的才人,名叫武媚娘。入宮數載但一直未能得寵於君王的武媚娘於是來到了太宗身邊。太宗年高體病,武媚娘侍奉在太宗左右,結識了太子李治,就是以後的高宗。太宗令太子每隔一日入朝聽政一次,朝罷即入內侍病於太宗榻前,與武媚娘接觸日漸增多。太子對聰明伶俐的武媚娘神不守舍,武媚娘獨有的言談話語深深浸入太子的心扉,但囿於宮闈之禁,兩人只能情在眉目。太宗不久人世,思忖再三,將大業交給了太子李治,任命他的重臣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為輔政顧命大臣,隨即撒手人寰。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而武媚娘此時卻陷入極度苦悶之中。依唐律,屬於皇帝的女人在皇帝去世以後,未生育過子女的一律出家為尼。武媚娘屬後者,她跟在一隊浩浩蕩蕩的女人後面出了宮禁,住進了長安郊外的感業寺。
第2集
尼姑的生活不僅枯燥乏味,而且險象頻生,這些人的生命已毫無存在的價值,頗有任人刀俎之狀。武媚娘天天盼著有重返人世,再睹天顏的那一天。機會終於到來了。高宗李治要為父親還願,順便到感業寺看望一下父親過去的女人們,在高宗心裡,主要是要找到武媚娘。消息傳來,感業寺里一片忙碌。武媚娘暗囑自己,決不能放過這一輩子里重見天日的唯一機會。但感業寺里的尼姑已經有好幾百人,在那麼多人中讓皇帝一眼看到不是件容易的事。主持分派事務的時候,只有喂馬的活計又臟又累,沒人願意去,武媚娘站了出來,應下了這件女人們並不擅長的事情。高宗聖駕來到感業寺,在看上去毫無二致的尼姑中掃視,沒有找到武媚娘。他為父親上完香,在寺院中閑走。馬群之中一位尼姑映入他的眼帘,他認出那就是武媚娘。高宗和武媚娘兩情相悅,武媚娘求高宗把她接出感業寺。高宗很為難。他不能隨便接回他父親的女人。武媚娘只能與高宗泣別。宮裡,王皇后和蕭淑妃爭寵暗鬥。王皇後知道了高宗在感業寺與武媚娘相見的事情之後,立即覺得武媚娘一定能成為自己和蕭淑妃爭鬥之中的一張
勝券。她不但不阻攔高宗私會武媚娘,還暗暗叮囑主持允許武媚娘戴發修行。時光瞬過,武媚娘青絲已盈。高宗下詔,言武媚娘修行已滿,已重獲再生。他親自來到感業寺,將武媚娘接回了宮中。武媚娘新的一生開始了。
第3集
重新入宮以後,武媚娘被安排在王皇後身邊做侍女,身份雖然低微,但在高宗眼裡,她已經是艷壓群芳了。宮裡王蕭二人的明爭暗鬥,全被武媚娘看在眼裡,記在心中,她小心謹慎,如履薄冰。大兒子李弘出世了,這給武媚娘帶來了命運的轉機。高宗對她深寵有加。但隨之而來的,是王皇后和蕭淑妃面對日益失寵之勢而結成的聯盟。武媚娘處處留心,善待宮中所有的人,她的和善與王皇后蕭淑妃的跋扈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人們越來越喜歡這位既美麗聰慧又善解人意的武媚娘了。王皇后未曾生育,無後的情況使她感到自己的地位暗伏著危機。她先是收庶出的皇子陳王李忠為
義子,然後和兩位
顧命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一起,力勸高宗立陳王忠為太子。而蕭淑妃一直盼著高宗能立自己的親生兒子李素節為太子。到底立誰為太子,高宗身邊波瀾四起,後宮紛爭令人眼花繚亂。後宮的爭鬥越激烈,高宗越想找到一個清靜之處,躲開令人心煩的是非,於是武媚娘的寢宮就成了他每夜必至的去處。武媚娘不僅使他身心愉悅,而且對
朝堂之上的是是非非有一番獨到的見解,更使高宗如獲知音。高宗想封武媚娘為昭儀,地位僅在王皇后和蕭淑妃之下。但武媚娘是先帝的女人,對她進行加封要頂住很大的壓力。長孫無忌等人老謀深算,他們看出了皇帝心裡的隱秘。長孫無忌先請高宗封武媚娘為昭儀,同時提出類似交換一樣的條件――請立陳王忠為太子。在高宗准奏的同時,蕭淑妃徹底失落了。武昭儀把這一切看在眼裡,沉著應對。她知道自己已在風口浪尖之上,不管自己願意不願意,她都已經被卷進了後宮你死我活的爭鬥之中。她一面竭力侍奉著高宗,一面對眼前頻生的險象處處留心。
第4集
太監魏安暗地裡提醒武昭儀,告訴她現在要留心的是王皇后,王皇后又有地位,又有在朝中做宰相的表哥柳奭撐腰,想改變其他人的命運簡直是易如反掌。武昭儀心裡早就明白,蕭淑妃一旦失寵,自己這張勝券就失去了作用,隨之而來的,就是王皇后越來越難看的表情了。武昭儀漸漸把王皇後身邊的人全都爭取到了自己一邊,以致王皇后的所有想法她都瞭然於心。遇事知己知彼,必然遊刃有餘。王皇后的幾次尋釁都被她巧妙地應付過去了。她默默地忍受著,等待著改變這一切的時機。武昭儀在高宗身邊能起到王蕭二人無法起到的作用,就是遇到大事能幫高宗出主意。
永徽四年(653年)二月初二,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及高陽公主、巴陵公主聯合造反,要奉荊王元景為帝。唐高宗想處置這幾個逆臣,又礙於這些人有的是自己的長輩,有的是先朝老功臣的後代,進退兩難。武昭儀深知高宗的心思,她舉太宗之例說服了高宗,使高宗下了決心,及時處置了房、薛、柴等人的內亂,一舉穩定了朝局。永徽五年是個多事之秋。這一年武昭儀生了一個女兒。孩子未滿周歲,卻在宮中突然暴斃。據後宮的侍女講,此前只有王皇后獨自一人來過武昭儀宮裡。小公主到底死於何因,宮裡立刻眾說紛紜。高宗認定是王皇后出於嫉妒殺害了自己和武昭儀的女兒。大臣們分成了兩派,長孫無忌認為如果王皇后想除掉武昭儀,直接對武氏動手即可,沒必要向一個尚在襁褓之中的嬰兒動手。他的話說服不了高宗,高宗當即表示,王皇后已經不配做母儀天下的皇后了。但因為長孫無忌等人的竭力反對,高宗的廢后之意遲遲不能實行。
第5集
失去女兒的悲痛很快被一腔怨憤所替代,武昭儀開始一掃以往的謙和之態,開始了她的反擊。無數前朝的宮闈故事告訴她,默默忍受就意味著死亡。面對王蕭二人越來越緊密的聯盟,武昭儀採取了毫不退讓的態度。武昭儀為高宗生下第二個兒子李賢之後,高宗想立武昭儀為皇后的想法日益堅定。對高宗的提議,朝中大臣已分成兩派,反對立武昭儀為皇后的力量似乎更加強大。太尉長孫無忌仍然是最大的障礙,他和褚遂良一唱一和,根本不把武昭儀放在眼裡,連高宗私下裡拜訪他,都只落得個不歡而散。面對顧命大臣的抵觸情緒,高宗頗感無奈。武昭儀大膽建議,與其在顧命老臣那裡處處
掣肘,不如大膽起用新臣。高宗茅塞頓開,立即顯現出極其果斷的帝王之氣,他先是謫貶了王皇后的兄長宰相柳奭,又把王皇后遷入另宮,然後擢用許敬宗、李義府、
李世績等擁戴武昭儀的大臣,使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在朝中一下成了明日黃花。一切跡象表明,立武昭儀為後只是時間問題了。武昭儀對高宗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深懷感激。長孫無忌這才不得不對武昭儀刮目相看,但他心裡知道,他面對的這個對手,不是個等閑之輩。武昭儀在宮中潛心著書,寫下了一部《女則》,對後宮中的嬪妃所循之禮做了細緻的概述。這部書的問世給了所有人一個信號,這類訓戒之作以往都是由皇后撰寫,現在武昭儀雖未被確立,但已經在行皇后之事了。
第6集
時機終於被武昭儀等來了。她接到密告,說有人在後宮中暗行巫術,她馬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高宗。這種事情犯了唐宮的大忌,從太宗開始就嚴禁宮中行巫之事。高宗下令立即嚴查。結果在皇後宮中,發現了渾身刺滿了鐵針的小木人,其形酷似高宗。高宗盛怒,下詔嚴懲。長孫無忌等人竭力為皇后解脫,事情表面上沒有鬧得太大。但在高宗心裡,已經堅定了廢后之意。武昭儀靜觀其變,從容不迫。在占絕大多數的大臣們的諫議下,高宗終於下定決心,廢黜了王皇后,貶為庶人,立
武昭儀為皇后。儘管褚遂良在高宗面前叩首泣諫,以至血流如注,但仍改變不了已成的定局,許敬宗、李義府、李世績站在了高宗一邊,長孫無忌已是
獨木難支。武皇后在莊嚴隆重的太極殿前接受了冊封,從英國公李世績入里接過了皇后玉璽,然後登上肅義門,接受了百官群臣的朝賀,其規模幾乎超過了高宗的登基大典。站在
匍匐在自己腳下的群臣面前,武皇后平靜異常,這讓高宗和大臣們都感到十分意外,只有長孫無忌知道,一個新朝代開始了。廢后王氏和淑妃蕭氏在武皇后冊封之後即被囚禁於冷宮之中。一天傍晚,高宗皇帝從嘉獻門外的一處廢苑經過,看見萋萋衰草之中,矗立著一幢頹房,兩名宮女通過牆上的一個孔窗往裡遞送食物。高宗向身旁的一名宦官打聽何人在此居住,宦官只能據實相告,是王氏和蕭淑妃被拘禁於此。高宗悲不自勝。他隔著牆上的孔窗朝裡面呼喚二人。裡面隨即傳出隱隱的哭聲。高宗答應對二人重新安排。武皇后得知此事,委婉地責怪高宗的懦弱。高宗告訴她,王氏罪再深重,也是與之共同生活過的人,不必非要置於死地不可。武皇后例舉數典,直抒胸臆,力勸高宗不可猶豫,務必除惡務盡。太監魏安帶著手下來到冷宮處死王皇后與蕭淑妃
第7集
王皇后和蕭淑妃的死使長孫無忌受到了極大的震驚。他惴惴不安地問高宗何必要對兩位舊妃如此殘酷時,武皇后意味深長地讓長孫無忌想想當初太宗朝時,他誣告吳王李恪時如何不事先想到殘酷二字。長孫無忌無言以對。回到家中,這位位極人臣的顧命大臣開始安排後事了。高宗煞費苦心營建了多年的慈恩寺落成了,高宗親自題寫了碑文。武皇后抓住了這個機會,為高宗在安福門樓安排了一次觀看名僧玄奘迎碑文的儀式。這是自魏晉以來從未有過的超大規模的佛事活動。武皇后一直陪伴在高宗左右。在國人心目中,帝后二人和諧如一人,已經是密不可分的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廟堂活動結束之後,仍然有人在武皇后的出身經歷等枝節事情上說三道四。高宗果斷下詔,將從前朝流傳至當時的《
氏族志》改為《姓氏錄》,將從魏晉開始的四大姓氏(王謝盧崔)置於李武兩姓之後,以李氏皇族和武氏后族為姓氏的第一等。這樣從姓氏上就將武氏放到了由貴而尊,由尊而至高無上的位置上。武皇后總是在非常關鍵的時候替朝臣說話。一將軍錯砍了皇陵前的樹,被抓了起來。高宗大怒,要立斬不饒。狄仁傑為罪將脫罪,高宗震怒不允。武皇后聞知此事,先等高宗消了氣,然後委婉地問將軍,為何砍皇陵之樹,將軍據實作答,父親病故,他想為為父親做個上等的棺材,沒想到竟砍了皇陵前的樹。武皇后回到後宮立即力勸高宗,罪將砍樹是為行孝,高宗懲罪亦為行孝,但對罪將來說,他要葬父是行大孝,而高宗懲罪卻算不得大孝,高宗要行的大孝,是視天下為己任,視生民為己出,若饒一罪將而得天下人之心,則天下莫不歸心,江山莫不穩定,江山如磐,則先人亦會安樂於地下,這才是大孝中的大孝。高宗被說服,饒了這位將軍。事情傳開,舉國上下莫不大讚高宗之德。滿朝文武對武皇后紛紛另眼看待,狄仁傑更是將武皇后視為自己政治上的最佳搭檔。
第8集
高宗發現武皇后對朝政一應事宜十分在行,處理政務井井有條,毫不手軟。他開始放手讓武皇后協理朝政。武皇后與丈夫緊密配合,以精明強悍的姿態出現在朝堂之上。對內,帝后二人巡視國內,減賦輕徭,受到了萬民的擁戴。武皇後面臨的矛盾,歸根到底是新君與舊臣之間的矛盾,就是所謂皇權與相權的矛盾。武皇後繼續起用新臣,孤立、削弱舊臣的勢力,緊緊抓住了這一矛盾,消除了自己政治上的對手,也幫助唐高宗擺脫了顧命大臣的控制。至此,高宗身邊已是君側已清,人稱“政歸中宮”,武皇后開始施展她的抱負了。對外,派
蘇定方等平定了
突厥進犯;重設了安西四鎮;派劉伯英出伐百濟;派
薛仁貴等出兵
天山,大勝而歸。幾年過去,大唐氣象繁榮,疆域擴大,國土東至高麗,西盡波斯,南至林邑,壯闊恢宏,各族融合,四海昇平,民富國強。就在這個時候,高宗忽然患了嚴重的
風眩病,病發之時不能理政,他將一部分朝政大事交給了武皇后,凡朝臣舉事不決的事宜,任憑武皇后處置。武皇后理政的第一件事,就是奏請高宗,禁止天下婦女為
俳優之戲(在唐代指演滑稽戲的藝人),高宗立即採納了她的建議並下詔頒行。隨著這一詔令的頒行,婦女的社會地位明顯提高了。滿朝文武以及天下輿論對武皇后的稱讚使高宗多少感到了一些失落,他借高麗犯邊之際,欲親率大軍進行攻伐,以這一極端的方式,排解自己心裡的鬱悶。武皇后審時度勢,力勸高宗止兵,以利休養國內生息。在武皇后的勸說下,高宗從諫,收回了成命。
第9集
武皇后和高宗的第四個兒子李旦出世了,高宗高興非常。他詔令普天同慶,大赦開下,賜宴群臣。但隨之而來的,是武皇后聲望的一天天增高和自己內心越來越沉重的失落。一年晚春,武后的姐姐帶著不滿十八歲的女兒賀蘭氏來到宮中,這母女二人的出現使高宗度日的乏味得到了某種補償,他頻頻降旨將她們召入大內侍寢。不久之後,隨著母親被封為韓國夫人,女兒被封為魏國夫人,母女二人雙雙承寵。自那以後,本來就體弱的高宗皇帝更是抱病不朝,連武后那裡也很少光顧了。武后聞知此事,深夜駕臨高宗寢宮,高宗感到了一絲難堪。韓國夫人不得不從內室出現見武后。武后見是姐姐,也只能含糊其辭,敷衍幾句不痛不癢的話,隨後離去。武皇走後,高宗與韓國夫人興味索然。韓國夫人似乎受到了巨大的驚嚇,第二天早上就發起了高燒,身上盜汗不止,滿口胡言亂語,終至卧病不起,旬日之後,韓國夫人於一天深夜氣絕身亡。韓國夫人的猝死使高宗感到自己已經被籠罩在一個巨大的陰影之下,他想努力擺脫這個陰影。高宗的
近臣看出了聖上的心思,西台侍郎上官儀一語說破了高宗的心病,並背著武皇後代高宗起草了廢后詔書。消息很快傳到了武皇后耳中,她毫不猶豫直闖禁宮,面對面地質問高宗這件事的來由。高宗只好把事情全推到了上官儀頭上。上官儀隨即獲罪,一場宮廷內部的政變還未成形即已宣告破產。事後,武皇后與高宗直截了當地談了一次,她對高宗直抒胸臆,自己忙於政務,一方面是為丈夫分勞,更重要的,是要將高宗皇帝的德政頒行於天下,是為了保住大唐的江山社稷。如果因為這些使高宗不悅,甚至聽信地些小人的讒言,那就太委屈自己助高宗理政的一片赤誠之心了。她提醒高宗,帝后二人既然已經同朝理政,就一定要同德同心,不要給一些小人留下可鑽的空子。兩人由此前嫌盡釋,更加情深意篤。
第10集
太平公主出世的時候,武皇后已經是四十二歲的人了,她和高宗對這個幺女喜愛非常。這時候在武皇后和高宗面前的,是一幅朝廷清平,國家富足,百姓安樂的景象,大唐政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政績。武後向高宗提出,應該趁這個機會去泰山封禪,行祭告天地之禮。高宗有些猶豫,因為父親唐太宗曾有過去泰山封禪的心思,被魏徵勸止,直到臨終也未能如願。武后堅持己見,因為這也是幫助高宗了卻父親唐太宗的未盡之事。並且,她要做一件從古到今沒有人做過的事,皇帝首獻之後,由她以皇后的身份進行
亞獻。是年大秋,全國喜獲豐收。帝后二人從東都洛陽起程,百里儀仗,聲勢浩大。各國的朝會使臣各率其眾隨從出發,浩浩蕩蕩好不威風。正月初一,唐高宗在泰山舉行了隆重的祭天之禮,登極頂,封
玉牒,上帝冊,藏金匱,封
金泥,蓋玉璽。武皇后緊隨高宗之後,如影隨形。之後祭地,皇帝初獻畢,武皇后升壇亞獻,滿朝文武共瞻皇后的綽約風姿。古往今來,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在封禪儀式中登台祭祀行帝王之禮的女性。武後頭戴鳳冠,登上
封禪台,以清亮的聲音向天地祭告。之後,武后宴請百官,宴會十分熱鬧。武后被人們的情緒所影響,走進舞池,率眾起舞,宴會達到了高潮。歡樂的人群當中,武后突然發現有一雙冷冷的眼睛,充滿敵意地盯著自己。她定眼看去,是自己的外甥女,韓國夫人的女兒魏國夫人。武后從她的眼睛里讀懂了一切,魏國夫人一定以為是自己殺了韓國夫人。武后沒理會魏國夫人的敵意,不想魏國夫人卻屢屢尋釁,武后看著高宗為難的臉色,主動躲開了。
第11集
封禪禮畢,武皇后陪伴著高宗來到曲阜,尊贈孔子為太師。一些文人學士齊來敬獻,武皇后與
鴻儒們談笑風生,經史子集對答如流,對皇后的學識,學者們深為欽佩。在回長安的路上,魏國夫人與高宗同坐一輛馬車,她不斷從車窗探出頭來,把挑釁的目光投向後面武后所從的鳳鸞車。武后被刺痛了。回到長安,高宗終因不耐勞頓,卧病不起,令太子李弘
監國。武皇后對太子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在高宗病重期間,武皇后不離高宗左右,想方設法替高宗排解煩悶的心情。太子李弘不負父母重望,臨朝理政
兢兢業業。可是武后逐漸發現,年輕氣盛的兒子已經成了復古派老臣們手中與自己的新政相對抗的一張王牌。武后在推行她的新政的過程中,一直抑制門閥貴族和皇族把持朝政的狀況,而太子一理政,這些失落的門閥貴族們就千方百計地拉攏太子,把太子推到了食古拒新一伙人的最前頭,而太子對自己的這種處境卻一無所知。這讓武后心急如焚。怒火衝天的魏國夫人一直在向武后挑釁,武后念她年紀尚小,處處讓著她。不想魏國夫人竟然在高宗大宴群臣的場合下當面以言語譏諷武后,滿朝文武連高宗在內都無可奈何。武后的哥哥為改善與武后的關係,在府中設宴,請族人座陪。魏國夫人在宴會後突然死去,經太醫診查是死於中毒。雖然武后將涉嫌下毒的異母兄長推出斬首,但仍平息不下去魏國夫人是死於武后令下的傳言。太子李弘再也不能忍受了,他當著武后的面問母親魏國夫人的真正死因。武后對兒子用這樣的態度質問自己非常不滿,但
木已成舟,她不能再換太子了,那將導致國內大亂。她對太子耐心而又寬容,可太子已是一腔悲憤。
第12集
這時幾外貴族老臣不斷在太子身邊出沒,甚至告訴太子,如果任憑武氏這樣下去,李家的一切包括皇位都將會被武氏取代。太子痛苦之極,他終於忍受不住,當面來問母親了。武后對兒子被人挑唆而不覺察感到異常焦慮,她對太子苦口婆心,觀他贊成不可輕信那些要拿他當槍使的小人的讒言。太子對母親的話將信將疑。為了安撫內心孤寂的兒子,武后決定為他主持
大婚。她在忠臣堆里選中了楊思儉的女兒,太子在這件事上十分聽從母親的意見。就在太子大婚在即的時候,有人不得不告訴武后,楊家的女兒早已與人私通,已不合適做她的太子妃了。那人說出了與楊家女兒私通的人的姓名,竟是武后一直非常看重,要好好提拔重用一番的外甥
武敏之(即
賀蘭敏之)。武后異常震怒,嚴懲了自己的外甥。武后又為太子選了一位姑娘,並親自主持了兒子的大婚。婚後的太子顯得越來越懂事,處理事務也顯得與以往大不相同,似乎一下長大成熟了起來。武后和高宗對此深感欣慰。此時唐軍完全征服高麗,大軍凱旋而歸。南方一些時有反逆之舉,也被唐軍一一剿平。高宗高枕無憂,他自稱為天皇,稱武皇後為天后,並親自監製了十幾曲朝堂禮樂以賀太平盛世。高宗為了紀念眼前來之不易的一切,想建一座明堂做為當朝德政的標誌。武皇后並沒有被眼前的些許勝利沖昏了頭腦,她認為應該抓住這個治國的天賜良機。她將她思考多年的十二項理政設想寫成奏摺上奏高宗,史稱“建言十二事”。其中主要包括勸農桑,輕賦斂,息兵戈而以德化天下,增加官俸,量才擢陞官吏,廣開言路,杜絕讒言,禁免浮華淫巧和大興土木等治國方針。上表之後,高宗下詔施行。從此,武則天在國內外威望更加提高,外國使臣都共稱高宗、武皇後為“二聖”。
第13集
高宗苦於風眩病,提議將帝位遜於武皇后,宰相郝處俊極力反對而止。由這件事武皇后看到在皇帝生病不便理政情況下,宰相將可能逐漸包攬大權。於是她召文學之士
元萬頃、
劉禕之等人入朝廷著書,同時令其參決奏議,以分宰相之權。被當時的人們稱為“
北門學士”。武皇后的做法使高宗身邊有了一個智囊團體,避免了相權過重。這時一個沉重的打擊劈面而來,太子李弘在跟隨高宗和武后謁太宗陵的途中暴病而亡。高宗面對這一打擊幾乎支撐不住。武皇后也難過異常。帝后二人隆重地安葬了李弘,高宗親自為李弘寫下了墓前的碑文。之後,封次子李賢為太子。
雍王李賢既無政治野心,又無出人頭地的非分之想,他白天在筵經院編修《
後漢書》,到了晚上就時常與宮女和宦官們縱酒狎戲,歡宴竟夕。李賢平常在宮中曾熟讀者庄著述,深知無為獨處的道理。因此,他在當上太子之後,幾乎將全部的精力都用來對付可能會降臨的災難。不久之後,太子賢的
防微杜漸簡直到了病態的地步。武皇曾多次讓他離開長安前往洛陽,協理朝政,他總是借故推倭,留在長安,做出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凡是武后所賜的美食佳釀,他一概棄之不用,另外,為了防備不測,他暗中吩咐左右親信將一些武器藏入馬廄,這樣,一旦宮中有變,他也不至於束手就擒。太子賢沒有想到的是,母后對他一直非常鍾愛。在武后的四個兒子之中,她內心對賢最為賞識,她雖然不像高宗李治那樣溢於言表,但太子賢的強健的體魄和能騎善射的習性讓她頗感欣慰,她彷彿從他身上又一次看到了當年太宗皇帝的影子。對於一心推行新政的武後來說,聰慧好動的賢不僅不會像弘那樣成為門閥貴族們的利用對象,相反,也許他能成為自己未來的幫手。
第14集
但李賢的所作所為卻使高宗武后大失所望。他故意躲著母親,就連母親幾次派人到長安來催他前去洛陽面談,他都借故推諉。武后親自寫下了《少陽正范》和《
孝子傳》兩書,派人專送給太子賢,並囑他仔細領略書中的精妙。太子賢內心十分清楚,這種看似“勸進”的贈書儀式實則上是母后在暗暗指責自己的
忤逆和不孝。太子賢整日憂心忡忡,如坐針氈,一連幾天閉門幽思的結果,促使太子作出了一個大膽妄韙的舉動。一天深夜,道士明崇儼在返回洛陽的途中為刺客所殺。在當今的朝廷之中,居然還有人膽敢對武后的寵侍下手,它使武皇十分震怒,她下令對此事嚴加緝查。幾經周折,兇手趙道生終於供稱:刺殺明崇儼之舉系由太子指使自己所為。武皇當即下令拘押太子,並派人前往東宮搜查。搜查報告在翌日清晨就送到了武后的手中,其中一項使武皇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太子賢的馬廄里發現了五百餘件刀槍兵器。第二天,高宗下詔,將太子賢貶為庶人,流放到兩千裡外的巴州。平常與太子相善的宦官侍從一律處斬。李顯被立為太子。太子更替,對朝廷來說是件大事。武皇后勸高宗封禪中嶽嵩山,乞求冥冥之中的山神保佑易變的皇位。未等成行,
吐蕃犯邊,高宗只好停止封禪,派四兒子相王李旦率軍抵禦吐蕃的進攻。為了慶賀新太子得封,武皇后在大明宮設宴,宴請百官及命婦。同時,高宗下詔免去一些遭災州縣兩年的地稅。朝臣和百姓越來越擁戴他們的統治者。
第15集
這一年,外番使臣來朝,請求高宗許婚。高宗猶豫不決,讓武皇后拿主意。武皇后不願太平公主嫁到外番,允許她尋婿下嫁。太平公主看中了年輕有為的薛紹,非薛不嫁。武皇后想方設法,滿足了女兒的心愿。廢太子李賢周圍仍有一些謀逆之人,又有幾個道士模樣的人不離李賢左右,給朝中增添了一縷不祥之氣。武皇后當機立斷,將李賢遷至巴州,遠離長安。李賢一走,使朝中的一些人頗感不安。高宗仍然打算在嵩山封禪,因病情加重,只得作罷改期。本來準備登則天門樓宣詔,可是氣逆不能上馬。武皇後於是召百官到殿前替高宗宣詔,她看著一臉病容的丈夫,知道該做最後的準備了。當夜,高宗
駕崩,遺詔令太子於柩前即位。令宰相裴炎輔政,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武皇後進止。高宗的遺詔,是留給武太后的“尚方寶劍”,成為她日後臨朝的法寶。在高宗的靈柩之前,李顯即了皇帝位,是為
唐中宗。武皇后的身份立即成了太后。在高宗的柩前,武太后看著面色沉鬱的裴宰相,已經猜測到將會有一些事情發生。中宗即位以後,一反兩位先帝的作為,將朝堂變成了兒戲之所,視國事如遊戲。當他要加封韋皇后的父親韋玄貞的時候,與朝臣發生了激烈的衝突。中宗竟然說出他就是把大唐的江山統統封給自己的岳父別人也奈何他不得這樣的話。武太后出現在朝堂之上,對自己這個不爭氣的兒子大加
申飭。中宗不僅不認錯,反而與母親當面頂撞。
第16集
一個月之後的一天,武太后突然傳令,當日的早朝改在太極宮正殿
乾元殿舉行。這道
諭旨看來是某種重大事件即將發生的明顯徵兆,一時間驚動了滿朝文武。當文武百官在黎明晦暗的光線下走向乾元殿時,他們不安地注意到,大殿內外增設了
御林軍士卒,他們披甲執劍而立,表情肅穆。像往常一樣,中宗皇帝跟在武皇身後來到乾元殿,也許是他尚未從睡夢中完全醒來,他對於早朝儀式改在正殿舉行以及殿內的緊張氣氛並不在意。中宗皇帝正想登上御座,中書令裴炎從一旁突然閃了出來,伸手擋住了他的去路。中宗顯還來不及詫異,兩名身材高大的御林軍士兵已經上來,抓住了中宗的肩膀。裴炎宣讀了武后的
詔書,即日起廢天子為
廬陵王。第二天,武后降旨將廬陵王貶往
均州,半個月後又將其流放
房州。根據高宗的遺囑,凡朝廷政事皆由武太后處置。為了防止出現內亂,武太后立相王李旦為帝,是為
唐睿宗。令武太后心裡彆扭的是,李旦對自己即位做皇帝的事情並沒顯出多麼興奮,只是平平淡淡地接受。看得出來他根本就不想做這個皇帝。他對母親表示,所有的朝政仍舊聽母親的,他自己不準備做什麼。這讓武太后深感失望。李旦進而提出請母親稱制天下,自己寧願只做個普通的王。武后在失望之餘成全了兒子,貶他為皇嗣,自己臨朝稱制。為防生變,武太後派大臣前往巴州監視廢太子李賢。不久,就傳來李賢自殺的消息。武太后大為震驚,她最不願發生的事情終於發生了。這是件讓她有苦難言的事情。她知道是誰在背地裡逼死了自己的二兒子,而使她永遠背上了逼殺親子的千古罵名。這時武太後顧不上洗清自己,因為丈夫還停柩在堂。她命令將丈夫的靈柩由洛陽運往長安下葬,自己緊密觀察著朝廷內外的一切動靜。
第17集
隨著睿宗旦被廢為
皇嗣,武太后正式在洛陽紫帳稱制。她代天子頒發詔書,更改年號和皇旗的顏色,將東都洛陽改名為“神都”,將洛陽宮改稱“太初宮”。並將衙門以官職的名稱再度進行更改。武太后現在已經六十多歲了,但她看上去依然眉如新月,肌若冰雪。她在分封武氏親族的同時,將大唐王室門閥一一貶往外地。她現在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此事,而不需要察看任何人的眼色。武太后看中了上官儀的孫女,才名甚高的上官婉兒,想用她陪伴自己左右,助輔政的一臂之力。但群臣皆奏不可,理由是婉兒乃上官儀之孫女,其祖為武太后所殺,疑其挾仇帶怨,恐武太後有不虞之危。武太后命召婉兒上殿,令她觀朝臣奏表,讓她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婉兒娓娓道來,言中其弊,簡潔明快。武太后又令其即席著文,修改奏表。婉兒立於武太后之側,文不加點,一揮而就。武太后令眾臣過目,群臣莫不嘆服其才能。武太后笑言,從即刻起,婉兒就立於朕躬之右,以理國事。事後,武太后問婉兒是否真會挾仇帶怨。婉兒從容以對:臣雖為罪臣上官儀之孫,但知陛下殺我祖非因仇而因罪,那是因為法度,我若因此恨陛下,則是置天下法度於不顧,再者,陛下非一己之身,陛下乃天下人的陛下,我不能因私仇而背天下人之心。武太后對上官婉兒更加信任。武太后治下的大唐帝國似乎出現了吉祥和瑞的徵兆。全國各地報來的祥瑞綠章被刻在青藤紙上不斷送達宮廷,這些綠章的內容讀來饒有趣味,比如,河南刺史的一道綠章聲稱,在河南豐縣有人發現了一顆九穗靈芝;在山西文水縣一群白鵲棲息在縣城外的合歡樹林中三日不去,最使武太后感興趣的還是嵩陽縣令樊文獻上的一枚赤心瑞石。這些綠章既是天降祥瑞的吉兆,又是民心歸附的重要信號。但在武太后心裡,總是時時湧起一種不祥之感。
第18集
果然,僅僅幾天以後,徐敬業以匡複為名在揚州起兵,起兵之前,還請當時著名的詩人駱賓王寫了《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這篇文采橫溢的文章很快傳遍了全國。文中將武太后罵了個狗血噴頭。武太后讓上官婉兒給她念了這篇文章,面色沉靜。看完后她平靜地對婉兒說,這是個人才,這樣的人才沒有被發現和起用,是宰相的失職。朝臣們都被武太后的大氣所折服。武太后並沒有急於發兵平叛,她認為這次叛亂的根源正在朝中,先絕根,后斬蔓才是上策。武太后將中書令裴炎召到內宮的英賢殿,與他商量平息叛亂一事。早在中宗被廢之時,武太后即對裴炎大失所望。尤其是當武承嗣請求准許建立武氏七廟以追尊武氏宗族時,裴炎表示了強烈的反對。他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說自古以來,尊崇內戚往往導致國破家敗,漢朝的呂后即是一例。裴炎將自己與呂后相提並論,在武太后的心中留下了難以除去的刺痛。尤其是一想到太子賢的自殺,武太后心裡在更中怒不可遏。她毫不猶豫地將宰相裴炎斬於
都亭。朝臣們不禁感到奇怪,武太后這才說出謎底,當年慫恿李賢謀為不軌,之後又暗使人逼李賢自殺的,都是這個裴炎。人們這才明白武太後有多強的忍耐力。之後,武太后命令李孝逸發兵討伐徐敬業,徐敬業造反很快就被平息了,而武太后並沒顯出多麼欣喜,她對朝臣們說,和我又失去了一個兒子比起來,這一切都太微不足道了。武太後下令,凡有上堂訴冤者,御史一律不得擱置,要馬上處理。另外,她隆重地頒行《求賢制》,允許天下有德有才之人向朝廷自舉。然後親自寫下文章,普賜臣僚,讓朝臣知道什麼是為臣之道。
第19集
之後,武太后宣布復政於睿宗李旦。李旦深知自己的能力遠不及母親,固辭不受。武太後繼續理政。她面臨的阻力仍然不小。首先是新宰相老臣
劉仁軌的警告,他陳說呂后禍敗之事以申勸戒。劉仁軌的勸戒代表了大批朝臣的看法,是一種至誠的勸戒,所以武太后報之以讚賞與安慰。她致書讚揚劉仁軌的忠心,同時堅持親政。大臣們看到武太后的態度,並且武太后在高宗在世時確實政績斐然,所以都不再堅持了。其次就是宗室王公們的非議。太后臨朝,宗室大權旁落,李家宗室成員無不伺機欲動。武太后將這一切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胸有成竹。千金公主是唐高祖的第十八個女兒,現在雖已年近六十,但姿色未衰,風韻猶存。她性格開朗活潑,舉止優雅嫻靜,在年復一年的寡居生涯中漸漸為人們所忘卻。只有當她與男寵們的風流艷事在宮中鬧得沸沸揚揚時,人們才會意識到她的存在。在
泰山封禪大典到武后神都攝政,千金公主目睹了武皇在官廷倡揚女權,推行新政的整個過程,李氏家族氣息日衰千金公主也許並不在意,重要的是,武皇的一系列革新計劃給她獃滯、壓抑的生活帶來了一股從未有過的清新空氣。當整個李氏王室在武皇的彈壓之下感到惶惶不可終日時,千金公主卻獨享優遊,與武後過從甚密。千金公主在一名宮女的引領下來到了武皇居住的英賢殿,看著一臉疲憊的武后,千金公主告訴她,太后眼下的心情靈性已近純陽至剛,可身體卻仍是陰氣彌積,混沌未醒,這不僅有損於太后的玉體,而且將會妨礙到日後的功業,只有采陽補陰才能使匱竭的身體得到滋養。
第20集
很快,千金公主帶著一個名叫馮小寶的男人,來到了武太后住居的英賢殿。武太后將馮小寶賜名為薛懷義,讓他幫著照料宮中花園的草木。一個月之後,武皇令薛懷義剃度為僧,以白馬寺住持的身份時常出入宮廷,陪伴左右。徐敬業叛亂雖已平息,但它的陰影在武后的心中久久未能除去。雖然她通過這次叛亂的契機剪除了宰相裴炎,鳳閣侍郎
劉景光、
胡元范,大將程務挺、王方翼等異己勢力,可李唐
門閥的根基依然未受動搖。這些世襲顯貴和遭受貶謫的舊臣暗中勾聯,並與朝中權臣幽通款曲,武皇日益感覺到,自己在朝中的影響力和權勢正在受到無形的鉗制,御吏許有功、
杜景儉等人更是獨行其事,對武皇的革新計劃置若罔聞,他們甚至敢於違逆武后諭旨,將朝廷重犯無罪開釋,使負責偵訊審押的司刑寺形同虛設。另一方面,遠在江南的幾個書生居然能在一夜之間集合十萬人馬興兵舉事,而朝廷竟毫無覺察,這至少也昭示出這個龐大帝國的中下層機構已面臨癱瘓,如果不能及時地了解各地的隱情,防患於未然,克敵於未發,類似的事變勢所難免。駱賓王的一篇檄文使武太后感到了輿論的重要,她準備用
矯枉過正的方法,把國內不利於自己攝政的輿論徹底地糾正過來。垂拱二年正月,武太后批准了一個名叫魚家保的人的上奏,在洛陽城的神廟四周設立了告密用的
銅匭。銅區分為四格,東西南北各面均有投書入口,依次為延恩、招諫、伸冤和通玄四門。
第21集
銅匭亦稱告密之門,它的設立通過布告昭示天下,一時間,全國各地的告密和鳴冤者從四面八方朝神都洛陽蜂擁而來,一度將神廟圍得水泄不通。地方州縣的各級官吏莫不談匭色變,他們不得不用極為小心而謙恭的態度對待那些潛在的告密者,倘若稍有得罪,這些人便會立即踏上前往洛陽的道路。這些告密者大都是一介草民,不過,他們的告密文書一旦受到朝廷的重視,官吏們輕則獲罪下獄,重則人頭落地。在朝廷內部,情況亦是如此。朝臣之間互相猜疑,彼此提防,惶惶不可終日。有些人僅僅因為同僚冷眼相視,便疑心對方告密而搶先下手。到了垂拱二年的秋天,朝廷大臣就已養成了上朝之前與妻子訣別的習慣。武太后除了命令正諫大夫親自接待那些奉旨告密的民眾之外,自己和上官婉兒也時常於早朝之後來到
紫宸殿,破例接見告密者。不久之後,武太后就敏銳地意識到,隨著告密者的日益增多,罪犯的數量也在急劇增多,而主管訴訟的司刑寺和各級州衙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因此,武太后在朝中新設
肅政台。肅政台御史集調查、搜捕、審訊、施刑數職於一身,即便處死朝廷要犯,亦無需向上后通報。除此之外,為了縮短訴訟程序,武太后感到必須任用一批嚴酷的官員執掌法律大權。她起用了來俊臣、周興、索元禮等幾名
酷吏。酷吏政策使朝廷內部肅靜之極,朝臣們人人自危,進諫之聲也越來越少了。但武太後知道,這種平靜是暫時的,平靜背後仍舊潛伏著危機。
第22集
武太后的這一措施不久就遭到了一部分朝臣的竭力反對。御史許有功、杜景儉,尚書省補遺陳子昂等人相繼上奏,他們認為武后大開告密之門,任用酷吏的結果導致了先帝法律的名存實亡。武太后對於這些言詞鋒利,直言犯上的奏摺似乎並不在意,她下令將許有功等人貶往外地,而對他們遭受貶謫的原因未加任何說明。在上官婉兒看來,武太后皇在任用了索元禮、來俊臣等人後,全國上下似乎都被捲入了一場恐怖之中,她從上朝時官員們的臉色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點,連日來朝廷的混亂局面使她目眩神迷。不過,武皇看上去倒是春風撲面,躊躇滿志,自從馮小寶入宮以來,太后素來憂鬱的臉上再度容光煥發,而她的心思似乎也越來越讓人難以琢磨了。酷吏和銅匭成了武太后肅清政敵、匡正輿論的殺手鐧,原來要費盡周折才能實現一二的治國之策,全都在一瞬間實現了。從魏晉開始興盛起來的門閥制度,一直到唐朝都沒有太大的改變,不僅限制了人才的開掘,而且滋生出無數積弊。武太后一反門閥,大舉賢才,在科舉中,她將眼光放在有才華的平民身上,大力提倡平民舉仕,並且開創了
殿試先河,名列前茅的
貢生最後要直接通過她的面試,才能獲得名次。這種自下而上,逐級科考的方式,在她之後一直沿用了一千多年。酷吏政策的直接結果是告密之風盛行。武太后專門置獄於
麗景門,以清理謀反案為由,將政敵一一肅清。
第23集
劇情圖片 武太后在洛陽拆毀了乾元殿,下令由薛懷義建造明堂。武承嗣為了製造輿論,造了一塊寫著“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的“瑞石”,以象徵武太后榮登九五之尊乃是上天之意。武太后借這個機會,封山神,封水神,加尊號,封王孫,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做好了一切準備。終於,李家宗室成員們再也忍受不住了,他們知道,武太後下手將他們除滅,似乎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唐室王公之間彼此密書往來,謠言四起,除了在“如欲活命,勿來京都”一項上達成了一致意見之外,似乎也沒有什麼更好的應急辦法。起兵征討的信號是由韓王
李元嘉之子、通州刺史黃國公首先發出的。他偽造了睿宗的璽書,內容是“朕被幽禁,爾等宜各發兵救我”。李貞之子琅琊王李沖情急躁,魯莽,他立即致函各王迅速進兵京都,自己則帶領剛剛招募來的五千兵勇率先攻打濟州。當琅琊王衝起兵的消息傳到神都洛陽,武太后並未張皇失措。她命張光輔為督軍節度,率領十萬大軍西出洛陽,平叛諸王之亂。平息這次叛亂僅用了二十天就大獲全勝,叛將一個被手下效忠朝廷的部將所殺,另一個自盡身亡。武太后借這個機會窮寇亦追,將宗室中與叛亂有關的人一律嚴懲。經過這些面對面的較量,宗室成員們再也不敢小覷這位女性了,朝臣們也越來越敬佩眼前的這位執政者,朝廷內外,人心思定。討武之亂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即被平滅,也出乎武皇的預料。這次事變中泄露出來的某種信號使武后興奮不已,李唐王朝看來的確氣數已盡,儘管叛軍打出了匡複唐室的旗號,但天下臣民竟無人響應,它使武皇清晰地看到了人心的向背。在叛亂之前蠢蠢欲動,在發軔之際左顧右盼,力求自保的諸王宗室未能逃脫厄運,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等人被押回東都,在
秋官侍郎周興的逼令下,相繼自殺。
第24集
十二月二十五日,武皇在洛陽南效的“聖圖泉”畔舉行了盛大的拜洛典禮。在破曉的晨光中,洛水徐徐東流,武皇
峨冠博帶,迎風而立,向著冥冥之中洛神拜謝祈禱。幾乎在拜洛大典舉行的同時,一場更大規模的殺戮也在迅速進行之中:霍王
李元軌、紀王李慎在流放途中被殺;東莞公
李融及江都王李緒被斬於曹市;濟州刺史薜顗、其弟薛紹被殺后,屍體暴晒示眾;常樂公主在獄中飲鴆自盡。明堂建好了,武太后將它命名為“萬象神宮”。她身著皇帝
冕服在明堂布政,接受百官們的朝賀。武后的威望已與在世時的高宗一樣,令萬眾仰止。此時有人勸她稱帝,武后拒絕了,她認為還不到時候。從徐敬業起兵反叛這件事當中,武后深知“名不正而言不順”之累,她要從一個看家的,逐步變成一個真正的當家人。任用酷吏,就是為了加速實現這種改變。載初元年七月,在明堂潛心修行的十位高僧聯名向武太後進獻了一部《大雲無相經》,據《大雲經》所載,武太後作為當今聖母,實為凈光天女下凡轉世,當王天下。武太后即刻將《大雲經》頒行全國各寺院,並飭令在洛陽和長安修建大雲寺,為收藏佛教經典之用。《大雲經》的註疏者,雲宣和尚等九人均被賜紫紅袈裟,位襲三品縣公。九月,長安人傅藝游率九百人長途跋涉來到洛陽,在洛陽宮門外懇請武后登基,傅藝游向武太後奏道:“李唐運數殆危,改唐為周勢所必然,當今太後為千古一人,光風霽月,上應天意,下合民情,理當即速登基”。武太后深為感動,她雖然照例謙謝不受,但還是將傅藝游封為
鸞台侍郎。
第25集
一個月後的一天,武太后正在宮中午眠。忽聽宮外有鼓樂之聲隱隱傳來,武后頗為詫異:今日宮內本無大典,何來喧嚷之聲?她正要叫來侍從詢問,上官婉兒已入門稟報:皇宮外聚集了一支萬餘人的遊行隊伍,他們敲鼓擊磐,繞著皇宮遊行請願,懇求太后改朝換代。武太后在昏沉的睡意中由婉兒攙扶著,再次登上皇門樓,接見遊行民眾。在遊行隊伍中,有商人、僧侶、官吏和普通百姓,他們打著彩旗,載歌載舞,站在遠處觀望的人更是難以計數,很多人似乎正從街市兩側的遮棚下跑出來,加入遊行隊伍。武太后見狀不禁悠然動容,淚如雨下。可是,武太后的這一美妙心境並未維持很久,當她發現自己的侄子武承嗣站在遊行隊伍的最前面時,心中突然掠過一絲不快。幾個月前,僧侶們向她進獻《大雲經》時,朝中就有人懷疑是他所指使。現在,武承嗣在遊行民眾中招搖過市,看上去非常扎眼。武太后兀自嘆道:這個武承嗣看來日後難成大器。當天晚上,武承嗣帶領二十多位各界請願代表來到貞元殿,將數本綠色的奏摺遞交武后,奏摺上有六萬餘人的簽名,這些簽名者除了文武百官之外,還有帝室宗親,四方百姓和邊夷酋長。稍後,皇子旦的表章也送到武後手中,他懇請母親即刻登基,並賜自己武姓。到了午夜時分,武太後方對殿外跪請不辭的文武百官們說:既然眾願難違,登基一事我可以考慮。武太后一言既出,群臣莫不涕淚橫流,叩首稱謝,一時間萬歲之聲不絕於耳。群臣退去之後,武后將承嗣單獨留了下來。武承嗣原本指望姑媽給他連日的奔波辛勞予以獎賞,沒想到武皇只是對他冷冷說道:“你身為皇室內戚,堂堂
禮部尚書,居然在請願者中拋頭露面,簡直是不倫不類。”
第26集
九月九日拂曉,武皇在裝飾一新的明堂里舉行了即位大典,改唐為周,改年號為“天授元年”,大赦天下,全國歡宴七日。九月十三日,武皇下詔褫奪唐室王公的爵位,封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並建武氏七廟,尊周文王為始祖文皇帝,追封五代,但仍以李旦為皇嗣。她十五年的女皇生涯由此開始了。武皇稱帝后,立即著手鞏固她與唐高宗打下的疆域。武皇的邊疆政策是降則撫之,叛則討之,恩威分明。儘管在群臣一致反對,武皇仍毅然加派安西四鎮成兵3萬。這一措施使安西四鎮從此安定。很快,邊陲數鎮相繼平定。上官婉兒漸漸發現,登基之後的武皇似乎完全變了一個人。也許是《大雲經》中凈光天女下凡的傳說無形中對她產生了影響,原先風骨崢嶸的面容變得明朗而安詳,說話時語調遲緩而沉靜,彷彿一條湍急的河道突然減慢了流速。這年七月,武皇頒布了一道諭旨:在宮中禁止殺豬宰羊。武皇的女兒太平公主曾悄悄地和婉兒談及此事,說如今好像有人在宮中踩死一隻螞蟻都會讓武皇怏怏不快。隨著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日漸親密,她與女皇朝夕相處的日子也在慢慢減少。武皇整日與男寵薛懷義密處明堂,有幾次甚至在沉睡中忘掉了早朝的時間。一天晚上,武皇做了一個奇怪而冗長的夢。她夢見自己在參加一年一度的親耕儀式時,看見兩名僧人在一片桑園中御風而行,其中一人看上去很像自己的父親,他站在瑞雲之上對武皇說道:“月過中天而偏,水堆河岸而溢,盛隆之極,亦是衰敗之始,吉兇相陳,陰陽相易,古今一然,吾皇宜好自為之。”隨後,兩名僧人飄然遠遁,如黃鶴一去杳杳無蹤。
第27集
武皇知道,她在任用酷吏清除異已勢力的同時,也給自己留下了隱患。告密和殺戮之風正在朝廷內外愈演愈烈。來俊臣的一個密使到達黔南之後,在一天之內就殺掉了六七百人。誣陷和濫殺遍行全國,不僅導致了民眾的惶恐不安,也使朝廷變成了一個無賴雲集的場所,這與開國之初的盛隆之景顯得極不相稱。和往常一樣,武皇一旦決定將某個計劃付諸實施,她的行為之快,往往令人猝不及防。千金公主再一次來到了武皇的寢宮。武皇考慮到也許是自己近來廢黜李唐王室,整肅李黨殘餘之事使她受到了驚嚇,便對她溫言勸慰了一通,並賜其武姓,將她收為義女。武皇並不知道,千金公主此番求見,完全是為了另外一件事。在她與已故太史令李淳風密談時,李淳風曾偶爾提到狄仁傑這個名字,並預言此人將在日後平滅武氏,匡複唐室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當時,千金公主只是姑妄聽之,未以為意。昨天上午,當她從一位遠親的口中再次聽說狄仁傑這個名字時,她幾乎被嚇了一跳:狄仁傑不僅存在,而且,在越王貞死後,他已遞補豫州刺史。狄仁傑在酷吏猖獗之時被誣獲罪入獄,按罪不久人世。來俊臣讓狄仁傑寫下認罪書,承認自己曾經謀反。按當時的詔令,凡認罪之人皆不予施刑,並且不治死罪。狄仁傑思忖再三,落筆成書。認罪書到了武皇手裡,武皇對狄仁傑曾想謀反一事惱怒異常。
第28集
狄仁傑已認罪,獄中對他看管日漸鬆懈。狄仁傑交給索元禮一件棉袍,說天氣已暖,望能將此袍交與家人,拆去棉絮。索元禮不以為然,令人將棉袍送至狄公家中。狄公之子感到其中一定有事,將棉袍拆開,果見內里寫一呈武后的密書。狄公之子長跪於大明宮前,要求面見武皇。武皇召見了他。長子將狄仁傑帶出大獄的棉袍呈了上來。那棉袍里上,寫滿了狄仁傑的密奏。武皇看后,立召狄仁傑來見他。狄仁傑終於出了大牢,來到武皇面前。武皇怒問狄仁傑為什麼要謀反,狄仁傑直言,認罪只是權宜之計,如果沒有暫時的屈服,就沒有活著得見天顏的這一天。他告訴武皇,酷吏政策應該收場了,不然的話,大周天下就不再是盛世了。武皇聽從了狄仁傑的勸告,開始嚴懲酷吏。這年秋天,武皇在批准了大臣李敬則“廢除酷刑,恢復常法”的奏請之後,索元禮即以酷刑逼供被控,交與大理寺審訊,不久即被殺於獄中。現已居僕射之職的周興看來亦難逃厄運,他的死頗具戲劇性。負責審訊周興的官員恰好是他的故交來俊臣。一天晚上,來俊臣派人將周興請到自己家中,飲酒閑談之餘,來俊臣面露難色,對周興說道:“兄弟有一件難辦的案子,還請僕射指點。我幾乎用遍了《羅織經》中的刑法,犯人卻死活不肯招供,不知如何是好。”周興指了指桌上的一隻酒瓮,對來俊臣說:“這有何難?你不妨將犯人放在一個大瓮里,四周堆上木柴,大火烘烤之下,不怕他不開口。”來俊臣笑道:“這個辦法倒也不錯。”他旋即命人抬來一隻大瓮,對周興說:“現在請兄長進去吧。”這就是著名的“請君入甕”故事。
第29集
周興死後,武皇並未立即誅殺來俊臣。來俊臣對武皇素來死心塌地,在她登上皇位的過程中建功殊勛。倘若倉促將他除掉,必然會使朝中親信受到驚嚇。另外,來俊臣正處於文昌左相武承嗣的卵翼之下,受到他的護佑,即便武皇有心將他除滅,亦非易事。繼承人的選擇是在武皇政治生涯中困擾她多年的事情。在稱帝之初,武家子孫武承嗣、武三思就上下活動,請求武皇立自己皇位繼承人。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在武皇的侄子魏王武承嗣的授意下,鳳閣舍人張嘉福指使王慶之率數百人上表,請立武承嗣為太子。武皇不許,王慶之以死泣請。武皇給印紙一張作出人證,讓他走開,以後王慶之多次求見專言此事。武皇震怒,命鳳閣侍郎李昭德賜杖。李昭德引王慶之出光順門,立即杖殺,餘黨散去。之後,李昭德、狄仁傑都勸武皇立親子為太子,無人再敢為武承嗣等求乞。武皇聽取了狄仁傑的諫議,嚴禁羅織之風,責令即日清理舊獄,平反了大量冤案,從酷吏手中救下八百多位將死之人。朝廷的政治空氣一下讓人有了沁人肺腑之感,而不是先前的令人窒息了。有人誣告李旦謀反,李旦的下人自剖其胸,以證李旦既無反實,又無反意。武皇深受感動,並深深遣責了自己的輕信。武承嗣等五千餘人上表,請武皇加尊號為“金輪神聖皇帝”,武皇在萬象神宮接受了這個尊號。武皇令婁師德做營田大使,力促搞好邊境營田。
第30集
武承嗣等五千餘人上表,請武皇加尊號為“金輪神聖皇帝”,武皇在萬象神宮接受了這個尊號。武皇令婁師德做營田大使,力促搞好邊境營田。又令王孝傑出迎進犯邊境的吐蕃、突厥,大獲全勝。又命薛懷義率軍討伐默啜。一系列的軍事行動都獲得了大小不等的勝利,武皇的開邊之意得到了充分的滿足。蕃胡慕義,捐錢百萬億,請建造為武皇歌功頌德的天樞。武皇命在端門外鑄天樞。延載元年六月,右衛大將軍薛懷義第三次領兵攻打突厥默啜。經過將近半年的長途跋涉,他於這年初冬回到了神都洛陽。和前兩次出征的情景一樣,薛懷義率領部卒在定襄至海熱爾一線的沙漠地帶遊走數月,未見敵方任何蹤跡,便班師凱旋。他除了給女皇陛下帶回了一些鳥類的羽毛和幾隻羚羊的舐角之外,幾乎一無所獲。彷彿薛懷義的此番出征不是為了遠驅狄夷,安服邊陲,而僅僅只是一次野外狩獵而已。薛懷義和他的部將們來到紫禁城外,朝中的文武大臣早已在那裡迎候多時。不過,薛懷義感到意外的是,女皇陛下未像往常那樣親自出門迎接他。在不到四年的時間裡,武皇命令薛懷義三次領兵攻打突厥,一直使朝內文武感到迷惑不解。人們不久便有了這樣的猜測:女皇頻頻驅使不諳兵法的薛懷義出征邊塞,也許預示著大和尚和女皇之間的關係出現了某種難以彌合的裂隙。
第31集
薛懷義如今是右衛大將軍兼鄂國公,位極人臣,煊赫一時,連武承嗣和來俊臣見了他都不免隨馬執韁,心揣敬畏。隨著他對女皇的厭倦漸趨明顯,他在宮中的行為也日益荒唐,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他對於惡作劇似乎非常迷戀,常常以扇打大臣的耳光取樂。他在白馬寺中私蓄童孌,終日與之狎戲無歇。他動輒在宮中舉行佛教的無遮大會,懸燈結綵,當眾拋撒錢袋,以至於有人在哄搶中竟被踐踏而死。薛懷義這次出征歸來,武皇未到城外迎接,使他在震驚之餘大為羞怒。第二年的正月十二日,為了慶祝自己得勝還朝,薛懷義在萬象神官舉行了盛大的佛事慶典,整個儀式隆重壯麗,極盡豪奢。善男信女雲集宮外,一時人頭攢動,萬人空巷。薛懷義原以為女皇陛下會像往常一樣前來參加這次盛典,不料,直至曲終夜深,燈闌人散之時,武皇始終沒有露面。薛懷義終於失去了理智,他一時興起,便決定放火焚燒萬象神宮。當武皇在侍女的攙扶下登上肅天門的殿樓,眺望西北方被燒紅的天空時,大火顯然已經無法撲救。這座耗時數年建造起來的天堂神官在一夜之間即被化為灰燼。太平公主入宮求見。出乎武皇的預料,太平公主也是為了薛懷義之事而來。她的憂慮和母親一樣,既然薛懷義膽敢縱火焚燒明堂。他發誓嚴守秘密的諾言就成了一句空話。母女倆的談話因礙於很多不便啟齒的內容而顯得小心翼翼。當然,兩個當事人由於心領神會,許多枝節問題自可略去不提。
第32集
薛懷義縱火燒了明堂之後,似乎也有些惴惴不安。他知道倘若女皇在這件事上深究下去,他將面臨怎樣的後果。好在事情並不像他想象得那樣糟糕——武皇不僅沒有責怪他,而且還降詔讓他負責重建萬象神宮。他的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這年春末的一天,太平公主派一名宮娥悄悄來到白馬寺,交給他一封書信。公主約他當晚到後宮的御花園,並在信箋中夾了一縷青絲。薛懷義接信不禁喜出望外。天還沒有黑下來,他便像個女人似地在寺中精心打扮起來,寺中的一幫僧眾忽見主持心花怒放,亦不明所以。這天深夜,薛懷義未帶任何隨從只身前往皇宮北門,很快就看到了太平公主,當他走到橋頭的一處池塘邊時,數十名健壯的婦人手持刀劍、棍杖,紛紛從樹籬間閃了出來,將他圍在了當中。薛懷義被杖斃之後,他的屍體被立即運回白馬寺,在一座佛塔前當眾燒化。武皇七十二歲的時候,天樞建成。天下百姓仰首靜觀,百官群臣賦詩讚賀。武皇親自題寫了“大周萬國頌德天樞”的樞名。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又發生了。武皇治下一直是尊佛抑道,致使佛道兩家互相詆謗,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為了調解佛道兩家的紛爭,武皇下了一道《條流佛道二教制》詔書,制止了佛道兩家的爭鬥,並在山西境內建了一座道家的奉先觀,佛道兩家的爭鬥至此終於結束。是年吐蕃又犯臨洮,武皇派王孝傑再出擊,再獲全勝。邊境戰爭的節節勝利,使武皇的大周政權得到了鞏固,同時也得到了周邊各國對大周政權的正視。武皇決定乘勝之勢,前往嵩山封禪,了卻高宗一生中三次想去嵩山封禪而終未成行的遺願。
第33集
新明堂建成了,不及萬象神宮的宏偉。武皇卻顯出了十分的滿足。緊接著,武皇下詔鑄造九州鼎。這時一直與大唐政權作對的契丹又起兵端,率叛軍一舉將冀州攻陷,朝野由之震動。武皇派默啜、婁師德平叛,又建奇功。九州鼎鑄成了,武皇令將最大的一座鼎放置在長安城內正中的朱雀大街上。上面是她親自撰寫的銘文――“上玄降鑒,還建隆基”。後代人認為,這是武皇著意要將江山社稷還給李唐,並傳給她的愛孫李隆基的先兆。在一切都已按照武皇的意願照章行事時,武皇知道到了徹底收拾酷吏、爭取民心的時候了。在眾朝臣的竭力諫議下,武皇下了一道《暴來俊臣罪伏制》詔書,免去來俊臣御史中丞之職,將他貶往外省。武承嗣雖未受處罰,但來俊臣離京之後,他的宮中的勢力隨之一落千丈。當武皇終於決定將流放在外省的狄仁傑、徐有功、魏元忠等大臣一一召回京都時,他只能眼看著這些昔日的宿敵被相繼委以重任。武皇將狄仁傑、徐有功等大臣召回洛陽之後,破例在貞元殿舉行了一次盛宴,以示撫慰之意。徐有功任正諫大夫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次彈劾來俊臣。在這之前,來俊臣就已遭到周矩、王德本等人的參奏,現在,隨著朝中屢受貶抑的老臣紛紛回京,彈劾來俊臣的奏表在武皇的書案上已堆達數尺之高。武皇知道來俊臣現已必死,但依然試圖借故拖延。徐有功的奏本送達武皇后一連數月沒有迴音。
第34集
神功元年四月的一天,女皇在花園散步時突然對上官婉兒說:“我現在再也不想殺人了,這種事情我早已厭倦。來俊臣自入宮以來,雖然朝廷內外對他頗多怨言,但他對我一直忠心可鑒。可如今即便我想救他也已不行了。這也算是他平常濫殺無辜的一種報應吧。”回到房中,女皇提起硃筆,在徐有功的奏摺上批了一個“可”字,淚水撲簌而落。婉兒照例勸慰了她一番。這年五月十六日,來俊臣口含木枚,被押赴曹市處決。洛陽城中的居民早已蟻聚在曹市兩側,將鄰近的街道圍得水泄不通,隨著來俊臣人頭落地,憤怒的市民在頃刻之間衝散了行刑的隊伍,闖入曹市爭搶屍首。一位店鋪夥計在混亂之中得到了來俊臣的一隻眼睛,按捺不住巨大的喜悅,在洛陽的街市上狂奔不止,逢人便告。有關行刑的場面傳到宮中,已是當天的傍晚,武皇坐在寢宮的南窗前,渾身顫慄不已。過了好一會兒,她才安靜下來,對身旁的幾個宮娥長嘆了一聲,自語道:看起來百姓們是痛恨來俊臣,可實際上他們是在恨我啊。來俊臣棄世后不久,重新被召回神都的狄仁傑官復宰相之職,同時,武承嗣在朝中的權勢也受到了限制,他從文昌左相被貶為散官特進。狄仁傑正在有條不紊地利用自己的權力,他相繼提彼了姚崇、宋憬、蘇味道等人,當他向女皇推薦另一位更為重要的人物時,遭到了武皇的拒絕。此人就是張柬之,在神龍元年發生的復辟政變中,他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第35集
狄仁傑利用自己的權力,他相繼提彼了姚崇、宋憬、蘇味道等人,當他向女皇推薦另一位更為重要的人物時,遭到了武皇的拒絕。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張柬之。萬歲通天二年,太平公主帶著自己的男寵張昌宗來見母親,要把張昌留在母親身邊伺候左右,請武皇接受張昌宗。武皇留下了張昌宗,這位昔日公主的男寵又成了武皇自己的男寵。張昌宗很快就得到了武皇的歡心,他又將自己的哥哥張易之帶到了武皇面前,張易之才色皆在張昌宗之上,武皇的左右再也離不開張氏兄弟了。讓人奇怪的是,張氏兄弟陪伴武皇之後,七十多歲的她竟然長出了兩葉新眉。武皇為此欣喜異常,張氏兄弟也就更加得寵。朝堂之上,張氏二人出入自由,放言無忌,朝臣們全都對二人敬畏三分。張氏兄弟在朝中恃寵專橫,權傾一時的煊赫氣象終於引起了朝內大臣的不安。魏元忠、姚崇、宋璟等人先後向女皇上表彈劾,宋璟甚至當著武后之面,公然稱張易之為“夫人”,譏辱之意,溢於言表。這場紛爭最終由魏元忠再度遭到流放而暫告平息。狄仁傑看來敏於進退,精幹得失。他對張昌宗、張易之等人禍亂朝廷一事只當視而不見。他這年已有六十多歲,而且久病不愈,狄仁傑自知大去之期已近,他現在更為關注的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困擾武皇多年的立儲事件,它無疑是當務之急,刻不容緩。
第36集
女皇在寵幸了張氏兄弟之後,心情雖一度好轉,但立儲問題依然在耗磨著她正在衰竭的心力。她歷經艱難兇險創立的“武氏”江山看來無以為繼,猶如一個宮甲天下的商賈積攢起萬頃良田,千座房宅,卻找不到合適的繼承人。女皇有時不安地感覺到,她的身邊已無可以信任之人,即便是張昌宗,也常常給她帶來難以言說的煩惱。朝中的大臣早已學會了玩世不恭,陽奉陰違。在這些人中,最使女皇傷心的當屬魏元忠。她曾多次救元忠於生死,對他可謂恩重如山,仁至義尺,可魏元忠不僅不圖報答,相反一味違拗聖意,處處與她為難。在武皇看來,魏元忠不惜性命屢屢諫責聖上多少顯得有點矯飾——他只不過是在替自己賺取一些“忠臣良相”的可憐的名聲罷了。在所有這些事情的背後,武皇終於看情了這樣一個事實:她依靠權術與智謀奪取了江山,現在她自己也正在陷入到這樣一個古怪的泥潭之中。她嘔心瀝血創造了無數制度,國家正被這些制度行之有效地管理著,而她自己卻覺得她連任何一個自己身邊的人都管束不住。現在,她唯一感到安全的地方也許只是貞元殿的龍床,在那裡,她躺在龍床上沉沉睡去,就可以忘掉塵世的一切。在朝廷的眾位大臣中,武皇好像只對狄仁傑抱有持續的好感。狄仁傑風趣幽默,舉止沉靜,處變不驚。他在與女皇談論國家大事時,也時常能使武皇發出爽朗的笑聲。
第37集
聖歷九年九月,廬陵王顯被冊立為太子。一年之後,狄仁傑宿疾猝發,旋即卧床不起。這年十月的一天,武皇和太平公主一同前往狄府探病。狄仁傑在彌留之際亦談笑自若,而武皇卻靜坐床側,面色憂戚。武皇問狄仁傑在他之後,誰人堪當宰相重任。狄仁傑平靜地推薦了三名當朝重臣之後,第三次向武皇推薦了張柬之。武皇仍然拒絕了他,理由是,張柬之是一個能將大周朝完全葬送掉的人。狄仁傑沉默不語了。武皇臨離開時告訴他,她會考慮國老的建議,但要在適當的時候。在回宮的路上,天空突然狂風大作。太平公主一連幾次提醒武皇:張柬之萬萬不可重用。此人的智謀與權術與狄仁傑不分仲伯,但狡詐陰險猶為狄公所不及。倘若陛下重用柬之,無異於自織羅網。在大周朝廷內部,立儲之爭一直在或明或暗地進行著。武氏一族以武承嗣為首,一直在為達到立武氏族人為皇儲的目的想方設法。而武皇在這件大事情上卻一直諱莫若深,不置一詞。武皇作了一夢,夢見一隻鸚鵡折了雙翅。她問狄仁傑此夢為何意。狄仁傑告訴她,鸚鵡即武皇自己,折了雙翅是她已失去了左膀右臂。而這個左膀右臂,就是她的兩個兒子。武皇深明其中之意,她決定召回兩個兒子。但李顯人在房州,路途遙遠,武氏一門一直窺視太子之位,很難預料召回李顯一舉會發生什麼異常情況。
第38集
武皇作了一夢,夢見一隻鸚鵡折了雙翅。她問狄仁傑此夢為何意。狄仁傑告訴她,鸚鵡即武皇自己,折了雙翅是她已失去了左膀右臂。而這個左膀右臂,就是她的兩個兒子。武皇深明其中之意,她決定召回兩個兒子。但李顯人在房州,路途遙遠,武氏一門一直窺視太子之位,很難預料召回李顯一舉會發生什麼異常情況。武皇假言託病,派徐彥伯帶一班宮人去房州設計秘密召回李顯。十幾天之後,李顯回到洛陽,輕裝簡從,化妝成一宮人秘密返回禁宮,滿朝文武無人知道。母子相見,各敘離別思念之情。李顯這才明白母親對自己的良苦用心。武承嗣得知李顯李旦都已回到武皇身邊,知道求太子不得,憂憤成疾而死。武皇準備立李旦為太子,而李旦卻固辭不受,堅持讓位給哥哥李顯。武皇成全了李旦的美意,同意立李顯為太子。狄仁傑又進言,讓武皇再封張柬之和崔玄韋為輔朝重臣。武則天告訴狄仁傑,她認為張柬之等人雖是人才,但他們是大周的敵人,既然狄公力保,她知道狄公的建議後面的深層含義,她會用張柬之等人的才能的。其實這些身後事她早已想得明明白白了,就讓以後發生的事情來證實吧。為了防止自己百年之後,太子與武家子孫不能相容,武皇令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與武攸暨、武三思等立誓於明堂,李武兩姓永世修好,決不反目,並且銘之鐵券,藏入史館。狄仁傑為大周,更準確地說是為了大唐,鞠躬盡瘁,走完了他的一生。武皇為這位重臣的去世表示了極大的悲痛。她下令舉國致哀,輟朝七日,每天親自為狄仁傑守靈。她告訴上官婉兒,狄國老是最知道她內心深處想法的唯一的一個人。
第39集
武皇依照狄國老生前的意願,按大周的最高禮遇,賜太子武姓。之後,她以七十多歲的高齡再登嵩山,經過緱山的時候,她專門拜謁了周朝古迹升仙太子廟,並潛心於寺內數天,撰文並書寫了三千多字的碑文。她在文中稱讚了升仙太子不求榮華,淡泊明志的氣節,委婉地告訴她的後人們,不要在爭榮華富貴的事情上爭來爭去,要是能看破紅塵,象升仙太子一樣,做個遁世的神仙,遠比在塵世中爭來斗去的好。武皇越來越老了,但此時她和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在一起的時間卻越來越多了,人們經常能看到她們母子在一起談天說地,親情融融。就在這時,一個名叫蘇安恆的大臣上表,請武皇還政於子,抑武興唐。滿朝文武都瞠目結舌。武皇卻淡然一笑,告訴蘇安恆,我比你想的長遠多了。我還要辦幾件事,這幾件事辦完了,我那兩個兒子日後才有安生日子過。武皇令郭元振駐守涼州,控制要塞,拓寬州境1500里,突厥不敢侵擾。並且就地開置屯田,使軍糧充盈。從而安定了北部邊境。武皇首設武舉選拔將領,使許多有才幹的人得到重用。之後,她武皇下令平反所有酷吏所定的舊案,不再辯論功過是非,只要是酷吏所定之案,一概予以翻轉。至此,所有蒙冤者都得以平反,冤案全都得到了昭雪。朝臣們都被武皇的過人膽識所折服,心裡如釋久縛。
第40集
長安四年(704年)八月,八十二歲的武皇卧病在床。狄仁傑的話聲猶在耳。她採納了狄仁傑的建議,任命張柬之做了宰相。很少有人知道此時武皇的良苦用心。神龍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張柬之、崔玄(日韋)等迎李顯太子,殺張昌宗、張易之等,上門逼宮。張柬之和崔玄韋來到武皇面前,直言讓她讓出帝位交出江山。武皇笑而作答,說她一直等著他們來找她的這一天。張崔二人疑惑不解。武皇告訴他們,如果不是要將天下交還給李唐,她不會用此二人作她的左膀右臂。張崔二人這才明白武皇的良苦用心。武皇平靜地下了詔,把皇位傳給了李顯。在執政了十五年之後,她把自己一手精心治理好的國家,又還給了自己的兒子,把治理得外靖內平,倉廩充盈的國家還給了李家。而李顯不敢接這個皇帝之位,力辭不受。武皇告訴他,這個天下是李家的,這一點她早就心知肚明,並且作好了充分的準備。她之所以採納了狄仁傑的主張,就是為了把天下交到李家手裡這一天。她讓李顯擇時即位,並提出了關於她自己身後之事的兩個要求,一是與高宗合葬,二是不要再叫她皇帝,她只是高宗的皇后。李顯尊母親為“則天大聖皇后”,並為母親立下了那座無字豐碑,一直到今天。
[以上資料參考 ]
本劇是張鐵林與斯琴高娃繼《人生幾度秋涼》后的再度合作。
張鐵林要在劇中挑戰二三十歲的唐高宗,為了外形與青年版唐高宗相符。在造型上參考了戲曲演員化妝的辦法,不過這個“拉皮美容化妝法”可苦了張鐵林。
對古玩、書法情有獨鐘的張鐵林還在片中展示了自己的書法功底。
為演一個最貼近真實的李治,張鐵林狂讀唐史,希望能擺脫原來“戲說路線”的皇帝形象。
劇組拍攝一場老年武則天前往唐高宗的乾陵述聖碑拜祭的重頭戲時由於該劇同期錄音,這樣一個不到一分鐘的鏡頭,卻因為現場各類雜音干擾,反覆拍了4次。拍完后斯琴高娃在述聖碑前已站不起來了。
導演陳燕民他一直對武則天這個充滿爭議的歷史人物有很深的情節,希望通過《無字碑歌》將對武則天的所有榮辱功過進行盡量真實客觀的展示。
斯琴高娃版“武則天”頭飾顛覆以往造型,在參照歷史壁畫的基礎上,大膽結合日本仕女的頭型。導演陳燕民稱日本服飾是唐代服飾的“活化石”,為了製作這次的服裝,劇組設計師還專程去日本取經。
此劇雖演員陣容強大,但不少觀眾覺得這部戲劇情拖沓,節奏緩慢。劇中唯一的亮點就是由青年演員溫崢嶸扮演的年輕時代的武則天。(新浪評)
劇照選載
斯琴高娃版的武則天女皇氣質十足,並且多了幾分歲月的滄桑,這樣的武則天不是誰都能 演得出來的。她在《無字碑歌》中的表演,只能說是霸氣爆棚。
與以往所有描寫武則天的歷史劇都不同,《無字碑歌》本著“重史實、求客觀、挖新意、找好看”的創作原則,對武則天的心理和靈魂進行深入挖掘,力圖還武則天一個真實面貌、給觀眾一個真實、客觀、生動、豐滿的“女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