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間屋村
五間屋村
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楊姓來此定居建村。因村坐落處原有五間茅草房,故命名五間屋村。五間屋村位於海陽市城區北部,地處東經121°08′,北緯36°50′。東與里口村相鄰,西與榆林澗村相連,南與地北頭村相接,北與石劍村隔山相望。南距市政府駐地6公里,隸屬東村街道辦事處。全村轄區面積約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6.7公頃,其中糧田面積140公頃,果園面積46.7公頃,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經濟作物有花生、蔬菜、櫻桃、板栗等。 2002年,全村690戶,1830人,全村統一都是楊姓。
1942年5月八路軍進駐,本村解放。 1946年本村第一個合作社(村社)成立。 1973年7月祖籍本村的美籍華人楊華林,來村省親考察。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4年本村投資建設的海陽第二果脯廠開業。
文教科技1950年,成立五間屋小學。1963年,成立五間屋聯中。1978年,聯中改為三年制,教職工20多人,學生360人,教學質量在全鎮名列前茅。1997年,改為五間屋學區小學。自建國至2002年,本村共向大中專院校輸送學生60多人。人民生活1952年,村民人均口糧不足100公斤。1978年以後,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群眾溫飽問題徹底解決,人均糧食超過400公斤。2000年,全村收入1200萬元,人均存款1800元。2002年,全村有各種車輛200餘輛,摩托車250輛,電話390部,彩電600台,電冰箱、洗衣機100餘台。村莊建設1958年11月,西溝水庫建成,庫容2萬立方米左右。1964年12月,修建了東山水庫,庫容3萬立方米左右。1969年10月,耗時4個月建起了北將溝水庫,庫容10萬立方米左右。1981年6月,為了群眾行路方便,老黨支部書記楊福太,帶領全村社員修建了村東大橋,投資約10萬元。2002年,村民住房全部都是磚瓦房,並規劃10米寬的大街7條;人均住房面積20平方米。集體福利1975年,村集體出資購買發電機1台,解決了全村的照明用電。1978年以來,隨著村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6年,村購買了電影放映機1台,自放電影。同年,村投資15萬元,用上了電網供電。1990年,安裝了閉路電視。同年,修建自來水蓄水池,村民開始用上了自來水。1997年起,村委每年為村民購買家財保險,累計入保2萬元。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39年,楊志功在繆家村的親戚家中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同年成立黨支部。在黨支部領導下,先後開展了反特、反惡霸鬥爭,組織民兵支前隊50多人,隨軍參加了濟南、淮海等戰役。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10人。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楊芳太、楊建太、楊盔、楊慶山、楊澤太、楊增順、楊福太、楊孟仁、楊鵬先。2002年3月,楊雲祥代理黨支部書記。2003年4月起,楊雲祥任黨支部書記,全村有黨員61人。 1999年,村黨支部被中共海陽市委評為先進基層組織,並被煙台市政府評為先進綜合治理文明村。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起,先後擔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楊澤太、楊守興、楊守仁、楊坤、楊盔、楊志功、楊增國、楊雲開、楊孟仁、楊友金、楊書森、楊書金、楊孟仁、楊鵬先。1999年5月,楊鵬先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本年,村委被市政府評為模範村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