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境鄉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下轄鄉
靈境鄉位於縣城東北部,五台山南台頂即在靈境鄉境內。東與金崗庫相連,南與門限石鄉、聯鎮、蔣坊鄉接壤,西與豆村鎮毗鄰,北接台懷鎮。全鄉有行政村28個,人口2540人,勞力6231人。境內有豐富的鐵礦資源,硅礦、銅礦、磷礦、硼礦也較集中蘊藏。著名的農產品有藜麥、莜面、大豆、土豆、胡麻等高寒作物,野生作物有台蘑、金蓮花、台參、各類中藥材等。五台山藜麥的核心產區就位於靈境鄉靈境村一帶。
靈境鄉山川秀美,山勢縱橫交錯,連綿不斷,森林覆蓋面積廣闊,春綠秋黃,鳥語花香,景色秀麗,常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奇感。古時這裡是五台山的中心地帶之一,所以佛教文化歷史悠久,文物古迹繁多。幾乎每個村子都有一座寺廟。太子城的古迹就位於靈境鄉南部。靈境村還有建於公元400年的五台山靈境寺,村邊有中國日文化最早的交流者靈仙三藏大師的佛塔。靈境鄉是靜謐而美麗的古老鄉村,被遊客們譽為智慧之谷,避暑禪養聖地,是自駕游和徒步者的天堂。
靈境鄉地下水資源豐實,山泉水長年奔流不息,水泥硬化路貫穿全鄉,固定電話落戶各村,中國移動通訊網路覆蓋全境,村村通電,迄今已告別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歷史。
此外,石料及用材林豐富,可提供作原材料使用;當地廉價勞動力可為項目開發提供人力保障;飲水資源豐富,水質良好,是難得的旅遊資源。
當地山珍野味、土特產品質量優異,口感獨具特色。為調整當地產業結構,為旅遊經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實現靈境鄉與五台山及其它景區雙蠃的局面,促進五台經濟迅猛增長,為全縣乃至全省人民帶來巨大的商機,該地區的開發一直受到縣委、政府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將大力扶持該區域的綜合開發。
環境清幽,泉水眾多,植被豐茂,土壤礦物質豐富,氣候冷涼溫差大,但是光照極強,小區域氣候明顯。無霜期120天,年降水400毫升。這裡的藜麥、莜麥、大豆、土豆等高寒農作物品質極佳,營養好,味道純,是全縣的最佳產區。其中,藜麥已經是五台山的著名“素食之王”和“智慧之谷”,靈境鄉屬於五台山的優質藜麥核心產區,以禮麥品牌暢銷國內外。
靈境鄉地形為土石山區;境內最高峰南台頂位於東金河東南側大草坪西北側,海拔2474米;最低點位於黑龍池村旁河道,海拔1000米。
靈境鄉境內河道屬海河流域,主要河道有靈境河、劉定寺河2條;河流總長度23.2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靈境河,從北至南流經境內水泉凹、東金河、大坪、靈境、白龍池、回龍灣、油房灣、馬頭口等村,長13.2千米。
截至2011年末,靈境鄉總人口2540人,均為農村人口。總人口中,男性1529人,佔60%;女性1011人,佔40%;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靈境鄉人口出生率5‰,人口死亡率13‰,人口自然增長率-8‰,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8人。
截至2017年末,靈境鄉常住人口為917人。
截至2018年末,靈境鄉戶籍人口為2360人。
截至2011年末,靈境鄉下轄靈境、白龍池、回龍底、回龍岩、回龍梁、黑龍池、少軍梁、堡子溝、西灣子、蒲州營、閆家嶺、堾坪、水泉凹、東金河、大坪、劉定寺、油房灣、南峪馬、馬頭口、柳ト寨、水溝、班老窯、寶山懷、窯坡、金銀灣、小草坪、大草坪、賀家莊28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靈境鄉下轄5個行政村:靈境村、大坪村、椿坪村、少軍梁村、馬頭口村。
綜述
2011年,靈境鄉農民人均純收入1475元。
農業
2011年,靈境鄉農業總產值達到33萬元,比2010年增長10.5%,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0%。靈境鄉糧食作物以莜麥、蠶豆、紅芸豆為主。2011年,靈境鄉生產糧食250噸,人均98.4千克。靈境鄉主要經濟作物有胡麻、紅芸豆等。靈境鄉畜牧業以飼養牛、羊、驢為主。2011年,靈境鄉生產肉類3.75噸;畜牧業總產值17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1.5%。2011年,靈境鄉水果種植面積100畝,產量9.1噸,主要品種有杏。五台山藜麥的核心產區位於靈境鄉靈境村一帶。
工業
2011年,靈境鄉工業總產值為25萬元,比2010年增長0.05%;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5.1%。
2018年,靈境鄉有工業企業1個。
商貿
截至2011年末,靈境鄉有商業網點7個,職工10人。2011年,靈境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5萬元,比2010年增長10.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64萬元,比2010年增長7.5%。![靈境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1/m51b090d9315cc53b1cb4e2c93140fd5a.jpg)
![靈境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1/m51b090d9315cc53b1cb4e2c93140fd5a.jpg)
靈境鄉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靈境鄉有小學1所,在校生100人,專任教師1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靈境鄉有各類科技人才55人,其中技能人才10人,農村實用人才45人。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靈境鄉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28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8人。截至2011年末,靈境鄉5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8%。截至2011年末,靈境鄉有中央、省、市、縣等97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5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85%。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靈境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9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張;專業衛生人員23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9人。2011年,靈境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00人次,出院病人34人次。2011年,靈境鄉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300人,參合率90%。
社會保障
2011年,靈境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2戶,人數222人,支出2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月人均76元,比2010年增長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01人,支出16萬元,比2010年增長10%;農村醫療救助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1人次,共支出1.5萬元,比2010年增長1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萬元;三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1萬元,比2010年增長5%;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82人,其中參保職工70人,參保退休人員12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82人;參加失業保險40人。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靈境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2千米,投遞點28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28份、期刊8冊;固定電話用戶有302戶,行動電話用戶890戶。
截至2011年末,靈境鄉有縣鄉級公路2條,總長48千米。靈境鄉有縣道X128經過境內。
地名由來
靈境鄉因有五台山十大青廟之一的靈境寺而得名。
文物古迹
靈境村有建於東晉隆安四年(400年)的五台山靈境寺;靈境鄉南部有太子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