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丁家鄉的結果 展開

丁家鄉

四川廣元市昭化區丁家鄉

丁家鄉隸屬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位於昭化區境南部,嘉陵江東岸,南與虎跳、東與太公、北與黃龍山水相鄰,西與劍閣縣江口鎮隔江相望。距廣元城區85公里,區政府駐地66公里,幅員面積39.25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4834畝,林地面積33153畝,森林覆蓋率 67%,昭化區環線公路橫穿全境,太丁公路、嘉陵江航運更顯本鄉交通便利,境內有移動通訊基坐4座,通訊便捷。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紅苕、馬鈴薯等,經濟作物有冬棗、中藥材、葛根、海椒、魔芋等。

全鄉轄1個社區、5個行政村, 32個農業合作社,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總人口4726人。現有家庭戶1340戶,家庭戶總人口4699人,勞動力2819個,現有青龍村、斷橋村2個貧困村,建卡貧困戶193戶687人。丁家鄉屬於嘉陵江亭子口水電站淹沒區,是昭化區第四大移民鄉鎮,搬遷移民1067人,生產安置1886人。鄉內有丁家小校一所,博愛醫院一所,5個村衛生站,共有醫務人員12餘人。

2016年,丁家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175萬元,勞務收入3100萬元;出欄生豬2.95萬頭,肉羊1500隻,小家禽5.5萬羽;實現糧油產量530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8921元,減少貧困人口31戶93人,重點貧困村斷橋村實現脫貧摘帽。實現招商引資1500萬元,完成區級稅收19萬元。

歷史沿革


清末年為張鎮,屬積陽里。1922年至1935年,屬虎跳區置黃龍團防局的第八保、九保,其間(1933年7月)在易家彎設立鄉蘇維埃,屬永寧蘇區管轄。1936屬第二區十一聯保處(太公)。1939年至1949年,太公、黃龍合併為黃龍鄉,仍為八、九保。1950年以原保建立農協會。1952年4月與黃龍鄉分出,建立丁家鄉人民政府。1956年併入黃龍鄉,治地黃金口。1961年從黃龍公社劃出建立丁家鄉人民公社。1984年丁家公社改為丁家鄉。1985年屬廣元市市中區虎跳區公所。1986年屬衛子區公所。1989年屬廣元市元壩區。1992年併入元壩區黃龍鄉。1995年從黃龍鄉分出復置丁家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丁家鄉轄1個社區、5個行政村。分別是:丁家社區、湖溪村、玉羅村、斷橋村、青龍村、雙龍村。鄉政府駐丁家鄉場鎮斷橋村四組。

地理位置


丁家鄉位於昭化區南部,嘉陵江東岸,南與虎跳、東與太公、北與黃龍山水相鄰,西與劍閣縣江口鎮隔江相望。

人口民族


人口

總人口4726
2457
2269
家庭戶戶數1235
家庭戶總人口(總)4685
家庭戶男2434
家庭戶女2251
0-14歲(總)1125
0-14歲男584
0-14歲女541
15-64歲(總)3313
15-64歲男1740
15-64歲女1573
65歲及以上(總)288
65歲及以上男133
65歲及以上女15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4587

民族

丁家鄉人口以漢族為主。

政治


丁家鄉現任領導班子成員:
• 鄉黨委書記:劉大學 主持鄉黨委全面工作。
• 鄉黨委副書記、政府鄉長:鄧洪均 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協助黨委工作。分管財稅金融、審計、工業企業、應急處突等工作。聯繫丁家信用社。
• 鄉人大主席:張德康 主持鄉人大主席團全面工作。分管老促會、關工委、統戰、老齡、工商聯、地方志、民族宗教、紅十字會、重點工程協調等工作。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政法委書記:徐錦斌 負責黨務、紀檢、政法工作。分管組織、人事、辦公室、綜治工作中心、信訪、維穩、工會、檔案、保密、共青團、婦女兒童、勞動保障、科教文宣、依法行政、人民調解、精神文明、督查督辦、機關內務、黨務村務公開等工作。聯繫丁家小學、虎跳司法所、虎跳法庭。
• 政府副鄉長:李正元 負責農業農村、人民武裝工作。分管農業、農技、農機、農經、畜牧、林業、漁業、扶貧、交通、產業引導中心、民政救濟、殘疾人、商貿、保險、招商引資、深化改革、經濟商務、質量監測、供銷、糧食、安全、國安、防邪、船舶等工作。聯繫虎跳水陸派出所、虎跳交警中隊。
• 政府副鄉長:秦林 負責社會事業、財務兼會計工作。分管移民、水利、供水、河道、海事、亭子湖管理、村建、城鄉統籌、國土資源、地質災害、以工代賑、鄉村旅遊、防震減災、能源電力、衛生計生、合作醫療、廣播電視新聞出版、通信網路、食品藥品安全、發改、統計、物價、環保、體育、郵政、便民服務中心等工作。聯繫丁家衛生院、虎跳水務站、虎跳國土所、虎跳供電所。

經濟發展


綜述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鄉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五大發展理念”引領下,堅持“生態立鄉、基礎強鄉、文旅興鄉、產業富民”的發展思路,以建成“美麗水鄉、小康丁家”為工作總目標,以脫貧奔康為統攬,緊扣“一路一帶”發展布局,強力推進“五區”產業建設,較好地完成了區委、區府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全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協調發展。
2016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175萬元,同比增長12.5%;全鄉實現勞務收入3100萬元;出欄生豬2.95萬頭,肉羊1500隻,小家禽5.5萬羽;實現糧油產量530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8921元,新增1109元,同比增長14.5%,減少貧困人口31戶93人,重點貧困村斷橋村實現脫貧摘帽。實現招商引資1500萬元,到位資金550萬元,完成區級稅收19萬元,消化歷史債務25萬元,清理村社不良貸款24萬元。

脫貧攻堅

堅定不移抓扶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一是鎖定目標克難攻堅。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圍繞貧困戶脫貧“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三個有、四個好”標準和貧困村“一低五有”標準,發揚“5+2、白+黑”工作精神,不斷創新社會扶貧方式,引導更多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與扶貧攻堅,實現了“31戶93人脫貧,斷橋村整村如期脫貧摘帽,青龍村達到脫貧摘帽標準”的工作目標。斷橋村代表昭化區接受省市脫貧退出抽查驗收並圓滿通過,安居扶貧、水利扶貧等專題驗收也代表全區順利通過,全市安居扶貧流動現場會在丁家成功召開。二是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始終將貧困農村的基礎設施項目和生產發展類項目作為重點,集中資金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共硬化加寬村社道路10.1公里,全鄉道路硬化率達66%;整治小二型水庫1座,山坪塘18口,新建蓄水池14口,新建安全飲水水池8口,安裝飲水管道35000米,解決飲水困難850戶3548人;改建村級活動室3個;年內啟動建房141戶,其中貧困戶建房88戶304人,易地搬遷戶建房47戶162人,占任務數的86%。三是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圍繞“一路一帶”和“五區”產業發展布局,建成了雙龍冬棗園區、青龍糧油示範園區、湖溪中藥材園區、斷橋小家禽養殖園區和玉羅生態旅遊園區的“產業五區”發展模式,建成青龍、雙龍高產糧油示範基地1500畝,栽植冬棗1500畝,核桃350畝,葛根300畝;2016年種植海椒710畝,供港蔬菜1200畝,無刺花椒500畝。斷橋村整合移民后扶、黨建扶貧示範工程等資金,打造了旅遊休閑垂釣園1個,其中:新建魚塘20畝、硬化道路150米、新建垃圾屋2個、公廁1個,投放魚苗3萬餘尾,並以實現轉包,村集體已獲得轉包費用0.66萬元;投資入股垚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打造養鵝基地1處,年均養殖生態鵝6000羽。青龍村整合財政專項扶貧、陣地擴建等資金,新建佔地面積180平方米,建築面積360平方米的便民服務綜合體1個,其農資超市、日用品超市建成后,直接經營預計集體年收益2萬元以上,出租經營收益也可達1萬元以上。

產業發展

著眼長遠抓發展,農業產業亮點紛呈。一是高品位打造“冬棗之鄉”。制定並出台了《關於加快冬棗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全年累計投入資金30餘萬元,規範管護現有面積1500畝,補植冬棗3萬株,新增種植面積300畝,實現掛果200畝,冬棗產業初見成效;聘請山東沾化冬棗專業技術員1人,培養本地技術員3名,購買農藥、肥料、薄膜等物資10噸,切實開展冬棗管護工作,建立健全了鄉、村技術服務網路;多方籌集資金硬化園區產業路2公里、灌排水渠系1.2千米,新建蓄水池4口,整治產業塘堰3口,園區基礎配套進一步夯實。二是高效益提升特色農業。主動服務鄉內龍頭企業,解決四川垚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用電、用水、道路及場地租賃問題,讓企業安心發展;幫助哥們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申報特色農業項目,解決發展資金30萬元,解決企業資金問題;鞏固斷橋村小家禽養殖基地,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帶養戶26戶,累計出欄肉鵝1.8萬羽,土雞2.5萬羽,野山雞等特色小家禽0.8萬羽。建成黑金豬養殖圈舍2500㎡,娃娃魚養殖場1500㎡,並完成水電路等基礎配套建設,即將投入生產。引進泰星葯業公司和綠滿地蔬菜公司,採取“訂單”農業模式,種植葛根、白芨柴胡、桔梗、黃金等中藥材1000畝,在冬棗、花椒地間種海椒、甘藍、娃娃菜、長葉菜等蔬菜1800畝,探索出了“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常態化路子。結合脫貧攻堅“六化”創建,在農戶房前屋后規範栽植無刺花椒500畝,庭院經濟初具規模。三是高質量發展旅遊服務業。持續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以旅遊商服為主的第三產業,在玉羅、斷橋、湖溪、雙龍4個村啟動打造農家樂1家、漁家樂2家、森林人家1家;充分發揮丁家毗鄰兩縣交界處和亭子湖核心區域的區位優勢,結合亭子湖山水旅遊開發,進一步規範場鎮商業業態空間,新增商貿企業1家、個體工商戶4家、農產品農資超市1家;大力實施“網際網路+”行動,搭建“微丁家”平台,實現“丁家冬棗”“斷橋生態鵝”“湖溪中藥材”“龍望山礦泉水”等農副產品觸電上網,在線銷售。

基礎建設

卯足幹勁抓建設,增強經濟發展後勁。一是道路交通上檔升級。按照昭脫貧領發〔2016〕1號文件要求,硬化加寬村社道路10.1公里,其中斷橋村村道加寬5.8公里,青龍村道路硬化4.3公里;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硬化產業道路6.8公里,田間作業道5.4公里;自籌資金修補、整治村社道路11處4.8公里;切實加強通村通社公路的養護力度,開發公益性崗位8個,增設道路指示標牌、地理位置標誌50餘處,安裝安防護欄和保護措施2.3公里。二是農田水利不斷夯實。高標準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整治農田2800畝,格田3200 畝,修建田間堡坎3480米,引水渠系4080米;硬化作業道5.8公里;廣泛推行“連心供水”模式,新建安全飲水水池8口,安裝飲水管道3.5萬米,通過集中和分散兩種方式,解決社區、4村12社450戶1801人的飲水問題。三是美麗新村全域全程。完成《青龍村精準扶貧幸福美麗新村與鄉村旅遊綜合規劃》,規劃實施了青龍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實施建房30戶107人,基礎設施配套工程計劃投資240萬元,規劃建設擋牆、護坡、道路、雨污水管網、路燈、文化廣場、生態停車場等基礎配套工程。12月12日,全市安居扶貧流動現場會在丁家成功召開。爭取資金28.6萬元,完成集鎮1.2公里道路破損路面及雨污井涵維修整治;多方籌資11萬元,完成集鎮及政府院內壞死行道樹更換,栽植桂花樹132棵,完成人行道地磚修復、住戶門前通道硬化及路燈維修等工作,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並代表全區接受市上的檢查驗收,集鎮更加美化、亮化,形象面貌得到持續改善。

黨的建設


從嚴從實抓管理,黨的建設上台階。一是黨的建設不斷夯實。嚴格落實黨建工作職責,以制度落實為重點,認真執行黨建工作責任制、黨建工作聯繫點制度、嚴格落實黨建工作例會制度。紮實開展“兩學一做”教育活動。組織開展集中學習討論26場次,撰寫學習筆記人均2萬字左右。嚴格執行“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機制,全年集體決策人事任免4次,重大項目8次,重大經濟項目5次。加強村級班子隊伍建設,以村(社區)換屆為契機,認真進行村級班子研判分析工作,加強對後備幹部的摸排,制定了《丁家鄉後備干培養方案》,為換屆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強化“第一書記”管理工作,調整充實了第一書記人員,制定了《丁家鄉“第一書記”管理辦法》並嚴格落實;2016年發展黨員4人,建立流動黨員台賬、黨員日常監測台賬200餘份。二是黨風廉政建設不斷靠實。著力制度執行。緊扣黨風廉政“兩個主體責任”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層層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和《承諾書》,把黨風廉政建設與經濟發展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全年集中開展廉政專題學習6次,書記講廉政黨課6次,全鄉黨員幹部受廉政教育4次,切實加強懲防體系建設,深入廉勤預警和行政效能建設,全年對6個單位3個站所進行了效能測評,根據測評結果,預警幹部1人,約談部門負責人1名。三是思想政治建設更加務實。鄉黨委政府認真落實上級有關規定,深化理論武裝工作,班子成員思想政治素質不斷提高。採取鄉黨委中心學習組集中學習、參加區級學習班、安排專題自學等形式,突出抓好鄉領導班子成員的理論學習,鄉黨委中心學習組全年組織集中學習14次,安排專題自學120個學時。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班子整體效能得到充分發揮。

改革創新


推陳出新抓改革,不斷激發農村發展活力。一是政府職能有力提升。為有效指導全鄉產業發展,在“一辦三中心”的基礎上,整合人力資源,進一步細化了職能職責,強化了部門間的協作聯動,成立了蔬菜產業辦,冬棗產業辦,有力保障了全鄉特色產業發展的有序推進。二是農村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面完成,湖溪村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順利實施,農業農村土地、山林、塘堰、渠系等耐以生存的資源、資產權屬更加清晰,活力更加迸發。青龍、斷橋、玉羅等5件“邊界不清”“權屬不明”的土地、林地權屬糾紛得到徹底化解。三是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培育新型職業農民5名,新發展專業合作社3個,家庭農牧場2個,規範家庭農牧場7個,規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個,申報省級家庭農牧場1個。規範流轉土地200畝。引進業主實施低效林改造,新增流轉林地500畝,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現已建設完成雙龍村15000畝的生態冬棗示範園和300畝的特色蔬菜種植示範園,青龍村500畝葛根基地。

社會治理


堅定不移抓治理,確保社會平安和諧。一是強化依法治理工作。紮實開展“七五”普法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法制進機關、進社區、進村莊、進學校活動8場次,組織開展“12.4”法制趕場日活動4場次;合理合法處理王咸敏意外死亡、玉羅二三社移民資金分配糾紛、華尖角水庫水源污染等事件5件次。二是抓好安全監管工作。組織開展水上安全、道路交通、食品藥品、建築施工、危險化學品、消防火災、通信網路、學校人員密集場所等領域的專項整治20餘次,配合安監部門協調處理好了劉思友沉船事件等4起安全事故,未造成不良社會影響。三是抓好社會穩定工作。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學習、宣傳《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3場次,圍繞脫貧攻堅積極開展文明示範村(戶)創建活動,培育文明示範村1個,示範戶25戶。縱深推進“平安丁家”和治安聯防體系建設,深化“三通四聯兩倒查”群眾工作機制和大調解工作機制,大力開展領導幹部接訪和幹部下訪,集中化解移民征地補償、糧站土地糾紛等遺留問題8件。

社會事業


教育衛生

丁家鄉小學始建於公元1963年,后1976年設置了戴帽初中。1999年改辦為單一的農村小學。學校校址由原初中部遷往丁家鄉原斷橋村小。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學校建築嚴重受損,成了D級危房,加之學校地處亭子口水庫淹沒區,於2009年4月開始異地重建新校園,於2010年10月竣工,12月14日全校師生搬進新校園。截至2012年,學校已由當初的耕讀小學發展至有固定校點的多所小學,有教師19人,教學班8個,學生約200多人。
近年來,丁家鄉始終堅持貫徹《義務教育法》,切實履行教育職責,規範鄉域幼兒教育,落實貧困學生教育補助政策和營養餐計劃,義務教育普及率達100%,“兩免一補”政策全面落實,適齡兒童無一人輟學。啟動實施了校園熱水澡計劃,完成小學運動場升級改造初步設計,完成雙龍教學點規劃設計,並拆除了老舊校舍,協調村委會作為臨時學校,正常上課。定期集中開展了凈化學校周邊環境各類整治行動20餘次,舉辦了“六一”文藝匯演,開展了“大手拉小手”文明創建活動,學校素質教育實現了新的突破。進一步加強了重大基本公共衛生處置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設,新農合參合率達98%,全年享受農合醫療政策10792人次,建立居民健康檔案4690份。認真落實計劃生育政策,農村孕婦住院分娩補助全面落實,免費為育齡群眾提供計劃生育技術服務350人,孕前檢查21對,完成率達100%。

文化體育

圍繞文化扶貧,建成村級文化室5處,文化廣場5個,文化舞台3個,規範農家書屋5處,配備安裝文體設施10套,完成5個村1個社區的廣播村村響工程建設,安裝無線接收廣播67套,網路電視進村入戶350餘戶,群眾文化生活不斷豐富。積極開展精神文化產品創作和群眾文體健身活動,舉辦了慶“七一”文藝演出和農民運動會,經常性開展壩壩舞、籃球賽等體育活動,完成昭化電視台《快樂鄉村——走進丁家》節目錄製,《四渡赤水》《夫妻雙雙話民生》等節目深受觀眾好評。

社會保障

2016年,城鎮新增就業3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一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全向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覆蓋2465人,參保覆蓋率達98%,參保繳費人數2305人。全鄉2016年納入低保153戶411人,紮實開展醫療救助工作,共上報醫療救助36人,共發放醫療救助資金82780元,解決臨時救助100戶發放救助資金297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