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駱宅村
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下轄村
下駱宅村位於義烏市城東偏北,轄下駱宅、儒婁、如端3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下駱宅。義廿公路村北橫穿,東陽江村南西流。東與白岸頭村毗鄰;南與青口鄉下灣、平疇、江干等村隔江相望;西與北下朱、東傅宅等村接壤;北靠前王宅、下華店等村。1992年有483戶,1426人。
下駱宅建村江濱。因駱姓的住宅都在墓西,故得村名下駱宅。湖山則為下駱宅的代稱。相傳古時村內有過金宅園、胡宅園、前園、後園、大栗園、杏桐園、蒔菇園、羊角園8園。明朝時在村東有一座富九豪民私立的侯宰門牌坊,當時就觸律被毀,僅存侯宰門地名。清乾隆年間重修,柱徑尺余的毓秀堂雕花廳及其廂房24間,頗為雅觀。抗日戰爭前,村民在清洗世傳龍燈的木雕中殿時,曾從跡似有意鑲補的內壁,發現有"宋神宗"等文字的小片黃紙,木雕魁星背後暗匣內也藏有宋朝年號的字條。后曾在村中舊房4米深的地下挖到古房基遺跡。1991年開挖校舍牆基時,又發現古八角井遺跡。足證古時洪水頻數,幾經淪桑。
下駱宅祖先姓駱。義烏駱姓,東漢三國時已有駱俊、駱統父子名聞於世。散居在義烏的有松林、竹林、梅林三大世系。據《松林駱氏宗譜》,下駱宅駱姓屬松林世系。下駱宅村民大半姓駱,其次是孫、陳等21姓。孫姓絕大多數住在儒婁、如端。
下駱宅村古屬六都。1949年前先後隸屬金岩鄉、紫金鄉。1949年後屬下駱宅鄉。1958年屬廿三里人民公社。1961年屬下駱宅人民公社。1983年屬下駱宅鄉。為鄉人民政府駐地。
村東的彎月形長塘,在2000年左右由於附近的望星印染廠的污染,面積日益縮小,池水越來越臭。在2005年左右開建的陽光大道已經把曾經的長塘填埋了。和長塘隔著一條馬路,一條水渠的祖墓已經在2000年左右遷到村公墓裡面了。
1949年後,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興修水利,在村東南東陽江北岸建築了一條平均高3米、長450米的外向表層石砌護岸堤,穩定了江水流向,江邊建造了抽水機房,抽水灌溉。1964年下駱宅建成三機總功率為165千瓦 時的農業電灌站及其渠道。1988年村民踴躍參加集資,在原渡口建成一座鋼筋混凝土帶壩型寬5米、長132米的大橋,便利了東陽江兩岸交通,調節了農業電灌站進水水位。確保農業豐收。1992年,村領導班子為了防止重商輕農、土地拋荒,除完善土地承包責任制外,又作加速農業改革開發的新規劃,把101畝耕地批准給村民單獨承包,綜合開發辦起了大型葡萄園。
下駱宅渡口1949年前是義烏東區的重要水運口岸,水漲時木橋曾架過58塊橋板,主運木材、農副產品、生豬和石灰。逆運可達東陽以遠,順航可達金華、蘭溪和杭州。常有很多貨船和竹、木筏靠岸停泊。全村有2部木糖車在每年立冬后加工紅糖,並以養禽畜及養蠶為副業。單純的小農經濟,經不起洪災的侵襲。為了解決溫飽,不得不改轍從工商起步。最初的經商形式是物物交換,如以紅糖換雞毛等,後來發展到販賣糧食、草子種和蠶絲等。村內同時出現了磨坊、水作坊、副食店、日雜店、藥店、酒坊、火腿庄和杉木行等行業。手工業有木業、制鬃業、鐵業、油漆業和裱畫業等。其中以駱益火腿庄最為有名,年產優質火腿曾達1萬餘蹄,銷往杭州、上海、南昌等地,抗日戰爭爆發后停業。50年代辦起木業社、成衣社。1963年創辦豬鬃加工廠。60年代曾創建羽毛廠,並曾辦過製糖廠和制酒廠,公共積累資金曾達13萬元左右。1978年後,出外經商的人逐年增多,並由流動零售到定點批發,由出外經商到興辦家庭工業。特別是1988年以後,全村80%以上的戶從事商業或家庭工業。1992年底,全村有服裝廠42家。年產值2400萬元,其中產值在100萬元以上的有8家。辦廠戶在義烏小商品市場都有自己的銷售攤位。出外經商的有140餘人,主要在江蘇和東北的10多個城市定點設攤經營,年收入都在1~5萬元以上。1988年被評為義烏市戶聯工業先進村。
下駱宅村系鄉人民政府駐地,鄉辦企業集中於此。有義烏市摩擦材料廠、義烏市制鬃廠、義烏市助劑廠、如意服裝廠、礦泉水廠、制刷廠等。其中如意服裝廠規模較大,有職工百餘名,產品已進入國際市場,鄉辦企業的發展,與戶聯工業形成了互相促進和不斷競爭的局面。
下駱宅村設有汽車停靠站,每日有40多趟客車在站停靠,並有計程車輛在站候客,交通便利。集市由單純的副食品蔬菜小市場發展為綜合性集市。由村設立水泥板攤位,供市場使用。以傳統的每逢農曆二、五、八日為市日,但已每日有副食品和蔬菜上市。由於進村就業的人多,消費猛增。村內有飲食店4家,五金店、電器店、代銷店9家。1992年底,下駱宅集市已進行首次物資交流,計有臨時攤位近千個,成交額在100萬元以上。
民國初年,在下駱宅祠堂創辦養潛初級小學,有公田20餘畝及公塘歸學校出租,以供開支。70年代新建村校校舍,教室增加到4個。1991年又擴建成三層的教學大樓和教師宿舍,共設教室10個,宿舍8套。並有籃球場等體育運動場所。有教師15名,學生264名。另外,村辦幼兒班分大、小2個班級,有幼師2名。鄉萬冊圖書室建在村內,為文化教育事業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
1949年前,村區有2家中藥店。1949年後,開辦村醫療診所。村內除鄉醫院外,還有醫療診所和牙科診所。1990年在村內發現的礦泉水,經有關部門化驗,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服后能增強體質,村民長期免費飲用,可謂得天獨厚。
下駱宅村概況
隨著家庭工業的不斷發展和村民生活的日益富裕,暗房斗室已不適應辦廠和居住,促使民房建設飛躍發展。1992年年底,全村已有3層以上的民房55幢,其中大部分是4層,多設有電泵自來水裝置。建築用材、式樣結構和外觀裝飾不斷升級翻新。下半村傳說中的后西園,數年之間,已建成高樓叢矗的全新居民區;上半村改革前的"雞食田",密集著高雅寬敞的戶辦服裝廠;村東西端的公路上,架設了高拱鐵架大型銅凸字村界牌。村貌煥然一新。
由於商品經濟迅速發展,1992年村民人均收入已達3000元以上。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有20餘戶。電視機基本普及,煤氣灶、洗衣機、電冰箱、摩托車等不斷增多,辦廠專業戶大部分安裝了電話機。另外,供銷、銀行、郵電、糧油等部門的設立,給村民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1992年,村黨支部被評為義烏市奔小康先進黨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