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兩京城坊考

唐兩京城坊考

唐兩京城坊考,是由清代徐松專著的唐代史料,成書於嘉慶庚午,即1810年,詳細地記載了這兩個都城的街道、市場、官署、宅第、寺廟、宮殿的形狀、位置,以及某些街巷住居人民的生活面貌

基本介紹


Tang Liang Jing Chengfangkao
唐代的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是當時政治和文化中心,被並稱為“兩京”。《唐兩京城坊考》詳細地記載了這兩個都城的街道、市場、官署、宅第、寺廟、宮殿的形狀、位置,以及某些街巷住居人民的生活面貌。為唐代文學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唐兩京城坊考》分5卷;卷一至卷四為西京,附有外郭城、三苑、宮城、皇城、大明宮興慶宮六圖;卷五為東都,附有外郭城、苑、宮城皇城、上陽宮四圖據作者自序說,己巳之歲(1809),奉詔纂輯唐文,從《永樂大典》中得到宋敏求(次道)的《河南志圖》,於是以宋氏《長安志》為主,採集金石傳記,合以程大昌、李好問的《長安圖》,分門別里,條舉宮殿苑亭,公私廨宅,博征史書典籍,箋釋考證於下,作為“吟詠唐賢篇什之助”。李慈銘稱此書“考證精密,古色盎然”(《越縵堂讀書記》),決非溢美之詞。日人平岡武夫《長安與洛陽》一書中說它是“關於長安與洛陽的資料具有絕對權威而集大成的書籍”。但此書仍有史料上的遺漏和錯誤,如徐氏從《永樂大典》中所摹抄的《河南志圖》,據繆荃孫的考證,乃是元代人修撰的《元河南志》,而被徐氏錯認為“次道舊帙”。
《唐兩京城坊考》成書於嘉慶庚午(1810),有《連筠叢書》、《畿輔叢書》刊本及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排印本。清代張穆又有《唐兩京城坊考校補》。《藕香零拾叢書》又刊有清程鴻詔《唐兩京城坊考校補記》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