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活湯
中藥湯頭
獨活湯是一劑中藥湯頭,來源於各家學派,如《蘭室秘藏》作者:金·李東垣;《本事》卷一;《聖濟總錄》卷四十一等等,由於組方不同,功效各異,詳見正文七首方劑。
方名:獨活湯(袪風之劑)
總結:瘛瘲昏憒
編號:010
主治:治風虛瘛瘲,昏憒不覺,或為寒熱。
歸經:手少陰、足厥陰葯。
方義:(1)肝主風木而主筋,故瘛瘲為肝邪。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二活、防風袪風;細辛、桂心溫經;半夏除痰;芎、歸辛散風而溫和血,血活則風散。辛以散之,即辛以補之也。
煎服法:每服一兩,加姜、棗煎。
【來源】《蘭室秘藏》卷中。
【用法】上藥哎咀。每服15克,用酒70毫升,水3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熱服。
【主治】腰痛如折,沉重如山。
【來源】《外台》卷十七引《集驗方》。
【主治】風濕客於腰,令人腰痛。
【用法】上切。以水8升,酒2升,煎取3升,分3次服。不愈,重作。
【組成】獨活(黃色如鬼眼者,去蘆,洗,焙,稱)1兩,羌活(去蘆)1兩,防風(去釵股)1兩,人蔘(去蘆)1兩,前胡(去苗,凈洗)1兩,細辛(華陰者,去葉)1兩,五味子(揀)1兩,沙參1兩,白茯苓(去皮)1兩,半夏曲1兩,酸棗仁(微炒,去皮,研)1兩,甘草1兩(炙)。
【來源】《本事》卷一。
【主治】肝經因虛,內受風邪,卧則魂散而不守,狀若驚悸。
【方法】上為粗末。
【用量】每服4大錢,以水1盞半,加生薑3片,烏梅半個,同煎至8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組成】獨活(去蘆頭)3兩,防風(去叉)2兩,芎?2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當歸(切,焙)2兩,葛根2兩,桂(去粗皮)2兩,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3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細辛(去苗葉)1兩,甘草(炙)1兩。
【來源】《聖濟總錄》卷五。
【方劑】主治風中五臟,奄忽不能言,四肢垂曳,皮肉(疒帬)痹,痛癢不知。偏風。半身不遂,肌肉偏枯。
【用法】上銼,如麻豆大。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薑5片,煎至8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溫服。
【組成】獨活(去蘆頭)1兩,萆薢1兩,細辛(去苗葉)1兩,人蔘1兩,牛膝(去苗,切,酒浸,焙)1兩,酸棗仁(微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羚羊角(鎊)1兩,赤芍藥1兩,黃芩(去黑心)1兩,茵芋(去粗莖)1兩,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1兩,防己1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微炙,銼)1兩。
【來源】《聖濟總錄》卷四十一。
【主治】肝氣虛弱,風邪外襲,搏於筋脈,流入經絡,筋脈抽掣疼痛。
【用法】上銼,如麻豆大。每服3錢匕,以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3枚(擘破),煎至5分,去滓,入竹瀝1合,煎兩沸溫服,不拘時候。
【組成】獨活(去蘆頭)2兩,人蔘2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當歸(切,焙)2兩,桂(去粗皮)1兩半,遠志(去心)1兩半,熟乾地黃(焙)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細辛(去苗葉)1兩,甘草(炙)1兩。
【來源】《聖濟總錄》卷十五。
【主治】風厥。肩背痛,驚惕不安,善噫多欠。
【用法】上細銼,如麻豆大。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取8分,去滓溫服,1日2次,不拘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