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凱
兩次提名諾貝爾經濟獎
楊小凱(1948年10月6日-2004年7月7日),男,漢族,原名楊曦光,1988年獲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任哈佛大學國際發展中心(CID)研究員、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
最突出的貢獻是提出新興古典經濟學與超邊際分析方法和理論。曾經被兩次提名諾貝爾經濟學獎(2002年和2003年)。代表作《專業化與經濟組織》、《經濟學:新興古典與新古典框架》、《發展經濟學:超邊際與邊際分析》。
2004年在澳大利亞去世,享年56歲。
時間 | 院校 | 專業 | 學位 |
1962年——1968年 | 長沙第一中學 | ||
1979年 | 湖南大學 | 數學系 | |
1981年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碩士 | |
1982年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計量經濟學 | 碩士 |
1988年 | 普林斯頓大學 | 經濟學 | 博士 |
曾任哈佛大學國際發展中心(CID)研究員、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
1990年楊小凱被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聘為終身教授。1993年楊小凱當選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
楊小凱在工作中
1994年出任美國路易維爾大學經濟系教授、哈佛大學國際發展中心客座研究員;
1995年出任台灣大學客座教授。
1996年任台灣“中央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1997年任美國《發展經濟學評論》編輯;在中國出版《當代經濟學與中國經濟》一書。
1998年任哈佛大學客座教授。
2000年1月成為莫納什大學經濟學系的首席教授。
2004年7月7日早上7時49分,楊小凱因患肺癌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的家中去世,享年56歲。
妻子是吳小娟,他們有一女二子。長女學習神學,次子研讀心理學,而幼子則修工程學。
2004年7月7日早上7時49分去世,享年56歲。
1、《經濟學:新興古典經濟學與新古典經濟學》 ,布萊克維爾出版公司,2000年。
2、《發展經濟學:超邊際分析與邊際分析》,布萊克維爾出版公司,2000年。
3、《分工和經濟組織:一個新興古典微觀經濟學分析框架》,北荷蘭出版公司,1994年。
4、《數理經濟學初步》(中文),中國國防工業出版社,1985年。
5、《控制論的經濟應用》(中文),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年。
6、《經濟學原理》(中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7、“經濟增長的微觀經濟機制“,《政治經濟學期刊》,1990年第33卷
8、“分工和產品多樣化“,《美國經濟評論》,1992年第82卷
9、“壟斷競爭和最優先產品多樣性“,《美國經濟評論》,1993年第83卷
10、“專業化、信息和增長“, 《發展經濟學評論》 ,1997年第1卷第3期
11、《中國政治隨想錄》
1、《經濟控制論初步》
2、《數理經濟學基礎》
3、《經濟控制理論》
4、《經濟學原理》(含習題集)
5、《專業化與經濟組織:一種新興古典微觀經濟學框架》
6、《新興古典經濟學與超邊際分析(修訂本)》
7、《經濟學:新興古典與新古典框架》
8、《發展經濟學:超邊際與邊際分析》
9、《基於專業化遞增報酬的分工模型:一種微觀經濟方法》
本書系楊小凱的博士論文,迄今尚未正式出版過。《楊小凱學術文庫》將首次對其進行出版。該書原文為英文,由楊小凱的學生張永生翻譯,本書擬出中英文合訂本。
《牛鬼蛇神錄》
作品名稱 | 時間 | 簡介 |
勞動分工網路的超邊際分析 | 2002年6月1日 | 《勞動分工網路的超邊際分析》是2002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
楊小凱談經濟 | 2004年09月 | 《楊小凱談經濟》是200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
楊小凱學術文庫 | — | 《楊小凱學術文庫》是2018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
發展經濟學:超邊際與邊際分析 | 2003年12月01日 | 《發展經濟學:超邊際與邊際分析》是200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是第一本新興古典發展經濟學的教材。 |
經濟學:新興古典與新古典框架 | 2003年12月 | 《經濟學:新興古典與新古典框架》是於2003年12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 |
數理經濟學基礎 | 1985年6月 | 《數理經濟學基礎》是1985年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
新興古典經濟學和超邊際分析 | 2000年8月 | 《新興古典經濟學和超邊際分析》是2000年第1版 (2000年1月1日)出版的圖書。 |
經濟控制論初步 | — | — |
(參考資料來源於)
后發劣勢
楊小凱在80年代和90年代時曾提出一個概念,即關於發展中國家的“后發劣勢”。在當時中國一片“后發優勢”的叫好聲中,能夠保持冷靜,分析后發劣勢的經濟學家極為少有。楊小凱當年在天則所做了一個演講,其主題就是“后發劣勢”。
楊小凱認為,落後國家由於發展遲緩,有很多東西可以模仿發達國家。他認為這種模仿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模仿製度,另一種是模仿技術和工業化的模式。由於是后發國家,所以可以在沒有基礎制度的情況下,通過技術的模仿實現快速的發展。但是他認為這是一個“詛咒”。這樣,雖然可以短期內取得非常好的發展,但由於沒有制度變遷,會給長期發展帶來非常巨大的隱患,甚至會造成長期發展的失敗。
楊小凱的這一思想,越來越被改革開放的歷程所證明。
研究領域
數理經濟學、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微觀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產業組織理論等。
論文
“美國經濟評論”,“政治經濟期刊”、“發展經濟學期刊”、“經濟學期刊”、“城市經濟學期刊”等匿名審稿雜誌。他和黃有光合著的《專業化和經濟組織》一書被權威雜誌書評稱為“蓋世傑作”。財務理論奇才布萊克稱此書為“天才著作”。
《經濟學:新興古典與新古典框架》被匿名書評人稱為“對經濟學根基進行重新梳理,為經濟學教學提供了嶄新的方法。”該書評人認為“楊正在建立起一個全新的領域。
諾貝爾獎得主布坎南認為楊的工作比盧卡斯(Lucas)、羅默(Romer)、克魯格曼(Krugman)的要好得多。另一位諾貝爾獎得主阿羅稱讚楊的研究使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論與科斯的交易費用理論渾為一體。
由於其在經濟學上的巨大成就被譽為“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1967年2月4日由於路見不平的對抗行動,被關進了市公安局的看守所,監禁了兩個月。
1967年下半年至1968年初寫出了《中國向何處去?》讓華國鋒知道並且也認為楊小凱是反革命,於是1968年2月第二次被關進了黑暗的監牢,而且長達十年之久。
1968年至1978年在監獄服刑期間向與其共同關押的大學教授、工程師等人學習了大學課程,包括英文、微積分等。
1983年,在鄒至庄的安排下,楊小凱被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錄取為博士研究生。伴隨楊小凱十幾年的厄運在這一年才算最終結束。他沒有選擇學成回國,從此永遠留在了海外。
2001年,正當楊小凱意氣風發之時,他被確診為肺癌晚期。這對楊小凱是個相當致命的打擊——他在平靜的命運里剛剛想做些事情。
楊小凱因此開始篤信基督,每日禱告。而楊小凱的基督教信仰依然與他的學術主張相關。“哪些行為可以接受,哪些不可以接受,這就是從宗教和意識形態來的,而不是從經濟基礎來的。是這種意識形態決定整個制度、人與人的關係,然後就再決定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
2002年12月,楊小凱的身體出現奇迹。他不僅能夠運動自如,打網球玩帆船,更奇怪的是,體內的腫瘤不見了。但在努力抗爭了幾個月後,2004年7月7日早上7時49分,楊小凱最終還是虛弱地走了,享年56歲 。
楊小凱從不吸煙,卻患上肺癌。有人認為這恐怕是十年前牢獄種下的病根。
楊小凱走後,得到了幾乎所有人的悼念和惋惜,包括那些學術上的“衝突者”。一位在學術場上和楊小凱常常劍拔弩張的知名學者說,“他的學術生涯只有二十年:滿是火花的二十年。小凱不枉此生。”
楊小凱的出現使國際社會開始重新評價華人經濟學者的分量。就全球華人經濟學家而言,對中國的政治變遷和經濟改革有切身體驗和真知灼見者,是少數;能對現代經濟學作出理論性貢獻或挑戰現有理論體系者,是極少數;而同時具備這兩者者,更是鳳毛麟角。而楊小凱,就是這樣一個人。
關於楊小凱的經濟學貢獻,廣為人知的是:他為亞當·斯密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關於勞動分工是經濟發展和增長的原動力這一偉大洞見,提供了微觀機制和數學框架。另一個偉大成就是成功地創立了一個挑戰新古典經濟學的嶄新學派——“新興古典經濟學”,又稱“超邊際經濟學”。
在他離世后,連一向自負的經濟學怪才張五常都由衷感嘆:“只有上帝知道,如果小凱沒有坐牢十年,老早就有像我那種求學的際遇,他在經濟學的成就會是怎樣的。拿個諾貝爾獎不會困難吧。”
有人分析,楊小凱思想偉大之處還在於其有著強烈的處境意識,即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是他理論的真實背景。正如國際知名學者傑弗瑞·薩克斯所言:毫無疑問,楊小凱也是研究其祖國——中國社會轉型問題最深刻而無畏的分析家之一。
楊小凱並非一個純粹的經濟學者,在他的言說中透露著大量的政治智慧,也滲透著他對中國命運的深切關注。他始終關注著中國的政治經濟變遷並提出了眾多觀點,如開放戶籍制度、破除行業壟斷、允許土地自由流轉等等。
1980年代在普林斯頓大學一起讀書的一位密友說,“當時我對小凱的感覺是,他決心遠離中國政治,潛心研究學問,但後來我發現最初的感覺是錯的。小凱仍然十分關心‘中國向何處去’。”
“我漸漸發覺他從不迴避當代中國面臨的許多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他的有些觀點會引起很多爭論,甚至誤解,並受到不公正的對待,但他從不輕易放棄自己的觀點,除非被證明是錯誤的。”他的老友,著名經濟學家文貫中說。
在楊小凱去世后,一位學術上的死對頭放下多年的驕傲對他作了一番真誠的評價:“其一,小凱是我遇到過的最有預感天分的中國學子;其二,他知道什麼是重要的思想。聰明才智之士不少,博學多識之輩也不難求,但預感好,知道什麼重要,則要靠天賦,要學也學不來。”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最好的紀念,或許是斯人離世十年,而他當年拋出的問題仍有思考價值和爭論空間,垂範也好,批駁也罷,願楊小凱的文章得以傳世。
新興古典經濟學的開創者楊小凱已辭世十年,學界近日也以學術討論的方式延續追思。
無論是他的生活經歷,還是思想演進都充滿了矛盾與衝撞,顛覆與新生。
2014年7月5日,復旦大學經濟思想與經濟史研究所主辦紀念楊小凱逝世十周年追思會,到場的除了他的妻子、還有昔日同窗、學生和學術夥伴們,大家不無嬉笑地聊著他的稀鬆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