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

境內公辦高校

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系2002年8月學校整合工學門類部分骨幹學科專業群,由原機械工程學院、車輛與交通工程學院和農業工程研究院三個單位共同組建而成的。現有本科生1500餘名,碩士研究生401名(含專業學位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24名。

歷史沿革


1952年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成立,設立農業機械化系和農機專科等
1953年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更名為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
1959年設立農業機械設計製造專業,並成立農機設計製造系,隨後又成立拖拉機設計製造專業
1972年設立內燃機設計製造專業
1978年增設農機修造專業
1984年增設農產品加工工程系和農畜產品加工工程專業
1985年農業機械設計製造系改為農機工程系,對外又稱機械工程系
1985年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更名為北京農業工程大學
1987年籌辦設備工程與管理專業
1988年增設工程機械專業
1990年組建車輛工程系
1993年先後建立機械電子專業和模具專業
1995年機械系與製造系合併成立農業工程學院,對外又稱機械工程學院
1996年車輛工程系改組為車輛工程學院
2002年車輛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和農業工程研究院合併成立工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系正式組建於2002年8月。工學院設有機械工程訓練中心和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中心,設有現代農業裝備與設施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現代農業裝備優化設計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農業部土壤-機器-植物系統技術重點實驗室、農業部可再生能源清潔化利用技術重點實驗室、農業部國家農產品加工裝備分中心、農業部河北北部耕地保育科學觀測實驗站、農業部保護性耕作技術研究中心和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研究中心等。學院學科建設涉及農業工程、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和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二級學科。其中,農業工程學科是該一級學科全國唯一的國家重點學科;農業機械化工程學科,創建於1952年,是國內最早的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后流動站點之一,曾誕生了我國第一號發明專利,分別於1988年、2002年和2007年連續三次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也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學科;機械工程學科由原“農機設計與製造學科”發展而來,2007年獲得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其中車輛工程二級學科為部級重點學科;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二級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主要從事農產品加工裝備、農產品乾燥、農產品物料工程特性以及生物質工程等方向的科學研究工作,農產品乾燥學科方向產生了首批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師資隊伍

現有教職工170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53人、講師19人。師資隊伍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3人、國家級和省部級突出貢獻專家6人、北京市教學名師1人、農業部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

學科體系

學院現有本科生1500餘名,碩士研究生401名(含專業學位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24名,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完善。設有農業工程、機械工程博士后流動站;農業工程、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點授權點;擁有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裝備工程、車輛工程、機械設計理論、機械製造及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和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7個二級學科博士授權點,以及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裝備工程、車輛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製造及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和載運工具運用工程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農業工程、機械工程、物流工程和項目管理工程4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以及農業機械化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設有農業工程、機械工程兩個本科專業大類,共7個專業,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和車輛工程是高等學校特色專業,農業機械化生產學和機械製造工程學為國家精品課程。學院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多年居全校首位。
學院在農業機械化發展戰略研究、旱地農業保護性耕作技術與機具、農田作業機械化、農業機器人技術、秸稈加工及其轉化利用、牧草、飼料加工技術裝備、農產品乾燥理論與技術裝備、農業裝備機電一體化、農業裝備數字化設計、車輛人機工程學等優勢領域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先後獲得了一大批重要科技成果,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9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教育部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其他省部級及其以上科技成果獎勵30餘項。2010年,全院發表SCI和EI收錄論文140篇,獲國家專利授權61件,其中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5件。
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學院的科研領域涉及農業節水理論與技術、水資源與水環境、水土保持、水泵與水輪機流體力學、農業生物環境、城鎮規劃、農村能源工程、土木建築等,參與了包括長江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國家體育場鳥巢工程在內的多項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研究與設計工作。學院共承擔了包括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科學研究項目數百項,取得的多項成果居國內外領先水平,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勵近百項。2007年,科研經費達到2200萬元,發表有影響的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SCI、EI檢索論文數量達到100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和省部級獎勵5項。
學院與許多國內外知名研究院所、企業和專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與交流關係,數十位國內外著名科學家被聘為我院講座教授或客座教授,多家跨國灌溉公司在學院設有獎學金和獎教金,每年數十次接待國內外知名學者來校進行學術交流,學院半數以上教師曾在國外學習或工作過。

科研成就

長期以來,學院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人才培養目標,牢固樹立“以人為本,人才強院”的辦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實踐能力。在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先後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1項,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其他省部級教學成果獎多項。機械製造工程學教學團隊獲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稱號。
本科生實踐教學和創新能力培養成效顯著,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飛思卡爾”杯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幻響杯”外觀設計大賽等各類學科和科技大賽中獲得50餘項獎勵,其中全國和省級以上一等獎近20項。
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姓名職務與職責
宋正河
書記
全面主持學院分黨委工作
陳度
副書記
分管學院學生工作、宣傳工作
學院行政領導
姓名職務與職責
韓魯佳
院長
全面主持學院行政工作,分管學科、人事、財務和國際合作交流工作
毛恩榮
副院長
分管學院研究生培養教育工作
李海濤
副院長
分管學院本科生教育教學工作
張東興
副院長
分管學院科研工作
高茹英
副院長
分管學院行政工作

國際合作


學院國際合作和交流日益廣泛。先後與美國、德國、加拿大、英國荷蘭、挪威、日本、韓國、泰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以色列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所著名大學建立了科研、教學以及學生聯合培養等友好合作關係,擁有多項國際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