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窩鎮
蕎窩鎮
蕎窩鎮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轄鎮,1992年由原委洛鄉和耿底鄉合併建鎮。蕎窩鎮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城17公里。面積149.5平方公里,人口17398人(2020年)。西巧公路過境。轄大坪、城西、耿底、施加、洛哈、安木腳6個村委會和蕎窩鎮居委會。境內有大槽河溫泉瀑布旅遊沐浴勝地,農業主產玉米、水稻、蕎麥、小麥等,經濟作物豐富,有油菜、烤煙、蠶繭、水果、蔬菜等等。
普格,是一塊被火把燒紅的沃土,是彝族傳統火把節的發祥地。她位於四川省西南,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東南部,距中國航天城西昌僅64公里,全縣幅員面積1918平方公里。境內氣候宜人,凍暖夏涼,日照充足,具備良好的自然條件,是糧,油,繭,煙,畜牧,林果,藥材,蓖麻等生產基地。普格火文化在全省彝區最原始、最古樸,源遠流長,可謂別具一格,獨具魅力。每年農曆6月24日左右,這裡都要舉辦空前盛大的傳統火把節,選美、朵洛荷、鬥牛、摔交、賽馬、爬桿、達體舞、火把游山等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慶典活動異彩紛呈,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吸引了眾多的中外遊客。彝族年、彝家婚俗、古老的石刻岩畫、彝族古老畢摩文化等構成了普格獨特風情的、充滿了少數民族濃郁淳厚的奇異情調,令人神往。
行政區劃行政區劃代碼:513428普格縣轄3個鎮(普基、蕎窩、螺髻山)、31個鄉(永安、文坪、黎安、孟甘、洛烏、特茲、菜子、花山、東山、大坪、輝隆、馬洪、洛甘、夾鐵、瓦洛、祝聯、月吾、特口、耶底、吉樂、特補、大槽、雨水、向陽、哈力洛、甘天地、洛烏溝、劉家坪、特爾果、五道箐、紅莫依達)。
牛心柿,果大,最大果重252克,均果重208.1克,心臟形,果面橙黃色,果粉少,光潔,果肉淡黃色,味甜多汁,含固形物14.5%,無核或少核,可食部分達86.61%,品質佳,在8月18—30日成熟,表現早熟。
油棗,地方優良品種,屬早熟品種,生長勢強,花多,座果率高,平均單果生7.2克,整齊度高,果面平整光潔,果肉乳白色,緻密脆,汁液中多,味甜無雜味。
無公害豌豆,特點:無公害、無污染的綠色食品,主施農家肥。
花魔芋,個大,10—20斤/個,皮黑,肉白,屬本地優質良種,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產量高,具有耐高溫和耐低溫等特點,含葡甘露聚糖,具有減肥、美容、防癌、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功效。
螺髻山位於西昌市城南30公里處,總面積2400平方公里,其中主要景區面積1083平方公里,主峰海撥4359米螺髻山之名來源於與峨眉山的“姊妹”關係,“峨眉山似女人蠶蛾之眉,螺髻山似女頭上青螺狀之髮髻”。
螺髻山千峰疊翠,萬派環宋,山勢雄奇,勝境遍布,是得天獨厚的自然風景區游,
蕎窩鎮
古藉中稱螺髻山有72峰,36個天池,18項勝景,25坪,12佛洞,共108景。據1989年衛星遙感資料反映,其景觀、景點數遠不止於此,且其山脊高出4000米的山峰就有58座迂迴繚繞於高山霧海之中,忽隱忽現,如蒼龍遨遊九天,其峰群之集中,規模之宏大,造型之奇異和離城市之近尚屬罕見。
螺髻山是我國已知山地中罕見的保持完整的第四紀古冰川天然博物館古冰川遺跡中的角峰、刃脊、圍谷、冰斗、冰蝕窪地、冰蝕冰磧湖、冰坎、冰階、冰溜面、冰川刻槽、羊背石、盤谷、冰原石山、側磧壠等古冰川風貌,具有很高的旅遊、探險、科考等價值。其中冰蝕冰磧湖最為壯觀,螺髻山冰蝕冰磧湖分佈於海撥3650米以上的各期冰圍和冰斗中。據不完全統計,終年積水的大小湖泊有50餘下,多呈圓形或橢圓形,水面寬度多數為二三百米,湖水深度一般為七八米。所有湖泊的湖周都保存有大量的冰蝕現象和各種冰磧物。[湖水則由於基岩顏色、湖周植被或腐植質、湖中水草等的不同而顯現翠藍、棕紅、棕黃、草綠、墨綠等顏色。具有考察意義和觀光旅遊的主要湖景有珍珠湖群、五彩湖群、疊翠湖、姐妹湖、干海子、黃龍潭、黑龍潭、溫泉瀑布等。
自然資源
螺髻山周邊地區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也是我國最晚結束奴隸制的一個地區。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文化,如絢麗多姿的民族服飾,風趣的彝族婚禮,熱鬧非凡的火把節、達體舞、摔跤、賽馬、斗羊,別具風味的彝族食品烤乳豬、砣砣肉、桿桿酒、苦蕎饃、酸菜湯,還有建築獨特的彝族村寨等。
螺髻山歷史上曾是我國較早的佛家聖地。自漢代開劈,唐代佛事已經盛行(鼎盛時期僅螺髻寺就養僧三千餘人),建造了許多廟宇,現遺址尚存。唐末以後由於戰亂和其他原因佛事日衰,於是有“隱去螺髻,始現峨眉”、“螺髻山開,峨眉山閉”之說。佛家稱螺髻山為“紫微”。自清初至道咸年間,寺廟又逐漸興起。據記載,僅螺髻山西麓就有曹峒派較大的廟宇兩閣十三寺。
2021年6月21日,普格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蕎窩鎮人口數為1739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