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贊普的結果 展開

贊普

藏王的歷代稱號

贊普,在吐蕃諸王之名字中多有此字,以示崇巍。《新唐書·吐蕃傳》云:“其俗謂雄強曰贊,丈夫曰普,故號君長曰贊普。”頗得其意。“贊普”一詞,主要是取其宗教上的含義。強調他的權力來自上天,即所謂“君權神授”,強調了贊普的血緣屬於神系,君權來自天神。

中國藏學泰斗王堯氏於解讀吐蕃碑銘時以為:按贊普一詞,系藏文btsan po之對音,而在古代btsan乃原始崇拜之精靈,雍仲本教bon po列為九乘之一,後轉為統治者自稱。在雍仲本教信仰中,“贊”是一種十分獰厲可怖、兇猛暴戾的神靈,既有靈異,又有群眾基礎(至今還是西藏人的崇祀對象),逐漸變成具有保護神地位的崇拜對象。“贊普”,雄強丈夫之名即由此而來。

世系簡介


聶赤贊普被扛在肩上,擁為第一代王
聶赤贊普被扛在肩上,擁為第一代王
聶赤贊普(གཉའ་ཁྲི་བཙན་པོ།),或譯為聶墀贊普,是西藏歷史上的第一代藏王,是西藏山南雅隆一帶的地方首領,由他開始的王統在史上被稱為“悉補野王統世系”。
按照傳說中的說法,悉補野部落的贊普共傳了31代,包括天赤七王、上丁二王、地賢六王、德字八王、贊字五王等。藏文史料《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紅史》、《雅隆尊者教法史》等書中都提到了這些贊普的名字。
大約在隋唐易代之時(公元600年左右),雅隆部落中出現了一位偉人南日松贊(nam-ri-slong-btsan),他是吐蕃社會從部落組織向王國政權過渡過程中的著名領袖人物。在他執政期間,雅隆悉補一批貴族反對他的擴張活動,將其毒死,分裂的危險迫在眉睫,形勢岌岌可懼。
南日松贊之子——松贊干布(srong-btsan-sgan-po,?-650),便是在此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登上贊普大位,開創顯赫政績,戡平內亂、定都邏些(今拉薩)、掃平諸羌、安撫四境、確立制度、制定法律、創造文字、引進佛教;和親唐朝、通好天竺,為吐蕃王朝的繁榮強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到公元7世紀上半葉,吐蕃已完全統一了青藏高原各部,建立了強大的奴隸主專政的軍事部落聯盟。
松贊干布以後,吐蕃歷代贊普大多能繼承祖先的事業併發揚光大。

天赤七王


天赤七王唐卡
天赤七王唐卡
是指吐蕃王統的第一代至第七代贊普。此七王因為歷代都修習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故具有斷證功德,便以彩虹之光為道登成就(即大圓滿虹化),因他們的名字中均帶“赤”字故稱為天赤七王。
天赤七王基本情況主要業績宗教信仰
聶赤贊普傳說中聶赤贊普本是天神的兒子,后降臨人間。根據《雍布拉康志》、《迪烏宗教源流》等藏文史籍的記載,聶赤贊普出生在西藏波密,因相貌古怪、性格剛烈,被家庭放逐,當他遊歷到雅礱河谷時,結識了12名代表當地各部落利益的苯教徒(西藏原始宗教),並被推舉為王。 1、開始了悉補野王統世系;2、在位期間,蔡彌穆傑和宗彌恰嘎擔任他的神師,創建了西藏歷史上的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3.根據部分本教史的記載,聶赤贊普在位期間,還創建了“索喀爾雍仲拉孜”和“青瓦達孜”宮,本教得到了發展。 雍仲本教
穆赤贊普聶赤贊普和南穆郁之子就是穆赤贊普,古辛居覽恰,建有神堂闊瑪尼瓊。“穆”字顯然是母系姓氏。《強瑪》說:”(聶赤贊普)之子穆赤贊普成就學業,修行覺悟往波斯等地譯經,從象雄請來一百一十八位大德創建經堂三十七所。 他是個狂熱的本教教徒,他不僅大力扶持本教的傳播,而且師從請自象雄的本教大師南喀囊巴多堅,在拉日姜托山苦修本教密宗,終於取得大成就,因而他也是本教中上“十三王統成就者”之一。穆赤贊普時代,本教律宗得以發展。 雍仲本教
丁赤贊普穆赤贊普在一百零八歲時,跟妃子薩蔓丁丁瑪生一子,稱丁赤贊普。公元前967年他的上師由角爾門噶擔任,為祭祀而修建的廟堂是科瑪羊則。 勤修雍仲本教之六本得到正果,依修行之果,幻化為光體逝入法界,即成就虹化雍仲本教
索赤贊普丁赤贊普跟妃子索薩曼生一子,稱為索赤贊普。他的上師是角爾奧噶,修建廟堂是郭羅郭卻。勤修雍仲本教之六本得到正果,依修行之果,幻化為光體逝入法界,即成就虹化。雍仲本教
達赤贊普索赤贊普跟妃子達爾薩象雄瑪生一子,稱為達赤贊普。古辛(本教國師)為策米松曼,建有神堂索波瓊拉。勤修雍仲本教之六本得到正果,依修行之果,幻化為光體逝入法界,即成就虹化。雍仲本教
德赤贊普達赤贊普跟德拉噶姆生一子,稱為德赤贊普。他的上師是達巴木青,修建廟堂是雍仲拉則。勤修雍仲本教之六本得到正果,依修行之果,幻化為光體逝入法界,即成就虹化。雍仲本教
思赤贊普德赤贊普跟思拉噶姆生一子,稱為思赤贊普。他的上師是角爾夏噶,修建廟堂是科瑪日讓。勤修雍仲本教之六本得到正果,依修行之果,幻化為光體逝入法界,即成就虹化。雍仲本教

上丁二王

上丁二王之布德貢傑
上丁二王之布德貢傑
吐蕃歷史上頭一個有記載的重大事件,即止貢贊普死於與大臣羅昂的決鬥及其帶來的後果,又使尼洋河流域的工布地區與位於雅礱流域的雅隆部落扯上了一層特殊的關係。
贊普之位被羅昂所篡后,止貢贊普的三個兒子夏赤、聶赤和甲赤分別遠逃到工布、娘布和波布一帶(還有一說法是逃亡到林芝地區的只有夏赤和聶赤)。羅昂后被極具傳奇色彩的茹拉傑所殺,茹拉傑將聶赤迎回故土成為贊普,又稱布德貢傑,與其父止貢贊普被史家合稱為“上丁二王”。
上丁二王基本情況主要事績宗教信仰
止貢贊普天赤七王之後的止貢贊普藏王,在一次決鬥中,由於疏忽而斬斷了他與天界聯繫的登天光繩,從此藏王留在人間。止貢贊普出生直至二十七歲時依照先輩們慣例信奉雍仲本,二十八歲(火雞年)時一改常規滅本教。 雍仲本教
布德貢傑止貢跟罷薩赤增瑪生一子,稱為布德貢傑,其上師是象雄冊嘉布,廟堂是赤則鍋扎。 從象雄迎請瓊布穆瓊尖和拉瓊兩兄弟至吐蕃地區授傳本教諸門,如五部十萬誦和八界等,並確立本律斯貝托青。 雍仲本教

中勒六王

中累六王
中累六王
阿雪勒到艾雪勒這六位贊普的名字中都以勒為名。這些國王的屍體留於大地,沒能升天,並埋在岩石和草山處,故稱此六王為“薩拉勒周”。他們在西藏山南欽安一代先後修建了郭則宮、羊則宮等,史稱“欽安六宮”。
中累六王基本情況主要事績宗教信仰
阿雪勒布德貢傑跟本唐曼措妃生一子,稱為阿雪勒。其上師是象雄二十位智者。這二十位智者也是“薩拉勒周”的上師,並為阿雪勒修建了薩勒卷秀廟宇。在薩拉勒周六王期間盛傳雍仲本的《父續大教言》、《大圓滿觀》、《大乘菩提心》、《大慈皆顯》、《說部論著》、《五廣大十萬》、《五大明》、《九乘》等。國王們也學習修行以上的本教諸典籍。 雍仲本教
德雪勒阿雪勒跟穆解姆扎瑪那妃生一子,稱為德雪勒。其上師是美姆瓊,廟宇為科瑪央則。雍仲本教
特雪勒德雪勒跟魯解姆瑪爾美妃生一子,稱為特雪勒。其上師是籽本科多,廟宇為薩勒旺旺。雍仲本教
古日勒特雪勒跟古爾曼妃生一子,稱為古日勒。其上師是則巴南都,廟宇為仁青斯芒。雍仲本教
張西勒古日勒跟措曼張瑪生一子,稱為張西勒,其上師是伊辛都登,廟宇為赤奏本得。雍仲本教
艾雪勒張西勒跟薩曼布姆妃生一子,稱為艾雪勒。其上師是籽本卡多,廟宇為銅則。雍仲本教

地岱八王

地岱八王
地岱八王
之後的八位國王去世后陵墓建在河流之中,故稱此八王為“曲拉德傑”。因他們的名字中都帶有“德”字,也有稱為地德八王。
地岱八王基本情況主要事績宗教信仰
薩南森德艾雪勒跟穆解姆買勒妃生一子,稱為薩南森德。其上師是象雄雍仲傑布。在曲拉德傑八王時期興盛雍仲本教的十萬頌論著,修建的廟宇是林周央廟宇等。 雍仲本教
德赤南雄贊薩南森德跟措曼赤噶妃生一子,稱為德赤南雄贊。其上師是象雄措美更朗。雍仲本教
色諾南德德赤南雄贊跟色年芒姆妃生一子,稱為色諾南德,其上師是象雄頓多傑布。雍仲本教
色諾布德色諾南德跟魯唐瑪美妃生一子,稱為色諾布德,其上師是象雄阿布奏波。雍仲本教
德諾南色諾布德跟奧薩得姆措妃生一子,稱為德諾南,其上師是象雄阿拉丹吉。雍仲本教
德諾布德諾南跟赤曼傑瑪妃生一子,稱為德諾布,其上師是象雄達羅瑪哈德。雍仲本教
德傑布德諾布跟薩增年傑妃生一子,稱為德傑布,其上師是象雄達巴哈德。雍仲本教
德森贊德傑布跟曼增壟弓妃生一子,稱為德森贊,其上師是象雄穆拉瑪胡。雍仲本教

贊字五王

贊字五王
贊字五王
從多若洛贊到托托日年贊的五位國王,去世后埋藏於群壟達唐。因這五王的名稱中都帶有“贊”一詞,故稱他們為“五中贊”。
德字五王基本情況主要事績宗教信仰
傑布多弱落贊德森贊跟年增瑪姆妃生一子,稱為傑布多若洛贊,其上師是象雄達羅瑪哈德。
這五位國王的廟宇是象雄哇域切瑪采地方修建的林珠央廟宇等。
此五國王執政時期,雍仲本如日中天,盡放光彩,智者和譯師如同太陽光芒,遍灑吐蕃地區各地,驅散了芸芸眾生的心中密雲。
雍仲本教
赤增南多若洛贊跟奧瑪德薩赤增妃生一子,稱為赤增南。上師是象雄穆拉哈傑。雍仲本教
赤扎黃贊赤增南跟曼薩赤噶妃生一子,稱為赤扎黃贊。上師是象雄穆拉哈傑。雍仲本教
赤托傑贊赤扎黃贊跟曼薩魯當妃生一子,稱為赤托傑贊。上師是象雄穆拉哈傑。雍仲本教
拉托托日年贊赤托傑贊跟居央薩·東傑南措妃生一子,稱為拉托托日年贊,其上師是角本布央解、次本布都松、直本布雪支三人擔任。雍仲本教

圓滿四王

圓滿四王之南日松贊
圓滿四王之南日松贊
從赤年松贊到南日松贊這四位國王時期誕生諸多學者,故將這四國王稱為“本教四智者國王”或“圓滿四國王”。
圓滿四王基本情況主要事績宗教信仰
赤年松贊拉托托日年贊跟青瑪挪薩姆索傑妃生一子,稱赤年松贊,上師是枯本布瑪扎拉巴。他們主要修習《五大般若》、《律經六續》、《阿毗對法四論》、《法相五部》等雍仲本教論著。 雍仲本教
仲年德俄赤年松贊跟仲薩達瑪央瓦爾妃生一子,稱為仲年德俄,其上師是枯本芒傑勞布。雍仲本教
達日年叟仲年德俄跟青姆薩魯嘉阿措妃生一盲子,請枯本芒傑勞布醫治,王子得以復明,看到對面山巒上奔跑的盤羊,故將王子起名為“達日年叟”(意為看到達日山上的盤羊)。其上師是然桑地域的本教徒赤乃考。雍仲本教
南日松贊達日年叟跟奧果薩東增卓尕妃生一子,稱為南日松贊,其上師是角本布赤瓊扎巴。雍仲本教

王朝時代


約在六三零年,松贊干布繼承贊普王位。他依靠中小貴族和部分忠於贊普的大臣的力量,迅速平息叛亂,穩定了內部。在此基礎上,松贊干布將政治中心從偏於南部一隅的瓊結遷往拉薩,降服蘇毗,親征羊同,終於完成了統一西藏高原的大業,建立了西藏歷史上的第一個統一的政權——吐蕃王朝。

賢者五王

松贊干布至赤德祖贊的五位國王又被稱為“賢者五國王”。
青年松贊干布
青年松贊干布
1、松贊干布(617—650)
生卒年代:
松贊干布的生卒年代的考證,近世西藏學者根敦群佩曾根據西藏史書,敦煌出土的《吐蕃歷史》,新疆出土的吐蕃時代的木簡與漢族史料等作過詳細的研究,於1946年寫成《白史》一書。
書中所說“松贊干布生於丁丑年(617),卒於庚戌年(650),壽三十四歲”(《白史》青海民族學院少數民族語文系1980年印本87—88頁)。
生平介紹
中年松贊干布
中年松贊干布
《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說他繼位之初,“父王所屬民庶心懷怨望,母后所屬民庶公開叛離”,在內部不穩的情況下,象雄、蘇毗、達布、工布等新附的小邦也公開反叛。
松贊干布雖然是十三歲就親政,但是他立即採取堅決措施鎮壓各種反叛勢力,“對進毒為首者請人等斷然盡行斬滅,令其絕嗣。其後,叛離之民庶復歸轄治之下。”
松贊干布為鞏固新建立的吐蕃王朝,採取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重大措施,在西藏歷史上起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他被後人公認為吐蕃王朝的創建者。
晚年松贊干布
晚年松贊干布
歷史功績:
松贊干布的業績可以歸納為三個主要的方面:
創製了通行至今的藏文和制定法律。松贊干布繼位后不久就派遣吞米桑布扎等貴族子弟到印度去學習文字學,回來后創製了採用拼音的藏文,並且立即使用在吐蕃王朝的行政管理上。松贊干布以極大的熱情推行藏文,使得西藏的古代文明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松贊干布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以保證王室和貴族的統治地位,規範社會各個階級的行為準則,鎮壓屬民的反抗。
松贊干布作為吐蕃王朝的一代英主,雄才大略,在統一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區的同時,努力擴大與周圍各國的經濟文化交往。他先派大臣噶爾東贊域宋(《唐書》記作祿東贊)到尼泊爾,迎娶尼泊爾國王鴦輸伐摩的女兒毗俱砥(藏文史籍記作赤尊公主)為妃。公元640年,他又派噶爾東贊域宋等人到長安(今西安),向唐朝求親。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唐書》記載松贊干布親迎於河源,表現了吐蕃王朝對文成公主入藏的重視。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的入藏,增進了吐蕃和南亞及中原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往,一些生產技術和工藝傳入吐蕃,並有醫藥和歷算等書籍傳入,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都是佛教信徒,相傳文成公主還帶來了佛像和佛教僧人,兩位公主在拉薩興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供奉文成公主從長安帶來的釋迦牟尼像,成為西藏最早興建的佛教寺廟。
2、貢日貢贊(633—650)
贊普
贊普
貢日貢贊(Gung-ri gung-btsan,632年或633年-650年),又名共日共贊,是藏文史料記載中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唯一的兒子。
生平介紹:
據藏文史料記載,松贊干布有五個妻子。其中一個出自如羊支部落,名叫芒妃墀江,即貢日貢贊的母親。共日共贊出生在查拉扎西謝耶康(今拉薩西部吐龍谷)。松贊干布舉行了湯餅盛宴,吐蕃的百姓唱起了歡快的歌曲,以慶祝共日共贊的出生。
根據《紅史》、《賢者喜宴》、《西藏王統記》等藏文文獻記載,松贊干布曾將王位傳給共日共贊,但共日共贊僅僅執政五年就在布達拉宮逝世了,年僅十八歲。此後松贊干布複位,但不久后松贊干布也病死了。
歷史評價:
共日共贊在位的事,漢文史料沒有史實依據;而且根據在敦煌發現的藏文文獻《大事記年》記載中也沒有共日共贊擔任贊普的事情,因此現在藏學界一般認為共日共贊沒有即位。《吐蕃史稿》
共日共贊的陵墓位於敦卡達山,建在囊日論贊陵墓之左,稱“共欽共日”陵。吐蕃王朝崩潰后,吐蕃爆發了各種屬民奴隸起義。877年,共日共贊位於敦卡達的陵墓被奴隸軍首領尼雅氏挖掘。
共日共贊和吐谷渾的公主蒙潔墀嘎生有一子芒松芒贊。
3、芒松芒贊(646—676)
《敦煌本歷史》作芒松倫芒贊簡稱赤芒倫(該書18,19頁)。彼為松贊干布子孫,祖死幼年繼位,故又稱為本赤或赤本布(《敦煌本歷史》15頁)。赤,是王者名前加的敬詞,“本布”意為孫子,侄子或外甥,這是古寫法。當時其父死,祖松贊干布尚在,對其祖稱王祖,故對他則稱為王孫。
芒松芒贊
芒松芒贊
生平介紹:
芒松芒贊生於公元646年(火馬年)由於他尚年幼,內外事務皆由大相噶爾·東贊域松決斷。即18年間,噶爾連續護持吐蕃贊普的政務。芒松芒贊娶沒廬氏赤瑪倫為王后。
芒松芒贊執政五年,公元654年(木虎年),大相噶爾·東贊域松在芒布沙宗( 堆隆芒浦)地方召集屬下首領,開創了“集會”。集會上噶爾·東贊域松將臣民百姓分成特殊臣民和一般臣民兩大類。妥善安排各自的工作,徵發戶丁、糧食勞役,在完成劃分親權和 馴奴的準備工作后,次年在“廓爾德”地方,起草了法律條文。此後,從芒松芒贊晚年開始,每年集會議盟,在大倫主持下,召集各有關首領議定政務大事,軍事檢查和農牧業的計算 法推噶、半噶,形成集會制度。
歷史功績:
贊普芒松芒贊時期,不斷擴大唐蕃間的關係,互派友好使者。這些友好使者的往來,加深了 漢藏兩個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友好親密的關係。儘管有時也因漢藏交界的吐谷渾和南詔等 小邦的事唐蕃發生爭執進行戰爭,但是後來仍然不斷,和平相處。
芒松芒贊在位期間,在主要的國政措施方面,純熟的大相噶爾·東贊域松貫徹執行松贊干布的英明政策和事業,使吐蕃社會安定,農牧業生產步入正確的管理軌道;建立並發展了與鄰邦的貿易關係,經濟收入增加,社會、軍事制度趨於完善,而且更加關心和積極發展唐蕃關係。另一方面,在固守邊防,擴大疆域,增加所屬臣民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
4、都松芒波傑·隆朗赤(676—704)
都松芒波傑
都松芒波傑
生平介紹:
都松芒波傑王的全名是“都松芒波傑隆朗赤王”,他在芒松芒贊王和王后沒廬氏赤瑪倫所生之子。公元676火鼠年誕生於拉隆。是年冬季,父王芒松芒贊薨。秘喪三年,始為都松芒波傑上贊普之尊號,母親赤瑪倫代理攝政。
都松芒波傑娶欽木氏(琛氏)贊姆多為王后。噶爾·東贊域松的長子贊聶希頓擔任大相。贊聶布頓去世后,任命東贊域松的次子欽贊凌婆為大相。噶爾·東贊域松父子三人行后擔任大相,他們為吐蕃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建立了功 勛。但是隨著他們成績顯著,傲慢情緒的不斷滋長。
至此,噶爾的後代驕傲思想越來越嚴重,吐蕃臣民們懼怕而敬奉之。噶爾·東贊的子孫們表面上對都松芒波傑王畢恭畢敬,實際上專橫跋扈,君臣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
都松芒波傑之母赤瑪倫
都松芒波傑之母赤瑪倫
公元698年,土狗年夏,都松芒波傑巡臨北方各大相欽陵贊婆出兵多麥大小宗喀地區。是年冬天,贊普治罪噶爾·欽陵,廢除其大相職位。
翌年,都松芒波傑在“扎”的“恰蔡”地方,清查獲罪家族的財產帳目,將噶爾家族的財產全部 收歸王室。
從鐵鼠年(公元700年)開始,在贊普都松芒波傑的親自指揮下,出兵松州、洮州等大唐地界。水兔年(公元703年),贊普率兵攻佔南詔。
次年(704年),駐兵於南詔附近名叫“約”的雲南地區。
是年冬,都松芒波傑在南詔去世。
歷史功績:
都松芒波傑之時,唐蕃之間互派使者,吐蕃不斷從漢地引進茶葉、瓷器和各種樂器等,兩國建立了經濟技術和文化交流關係。這期間,吐蕃盛行茶葉和碗寺瓷器,這在《紅史》和有關 茶、碗品種的論著中記載頗詳。
5、赤德祖贊(698—754)
赤德祖贊
赤德祖贊
生平介紹:
贊普赤德祖贊莫阿聰是贊普都松芒波傑與琛氏贊姆多之子,木龍年(公元704年)春,生於蔡頗章,本名“嘉祖茹”。公元704年冬,父王都松芒波傑薨后,由於王子尚幼,內外政務皆 由王太后,即父王都松芒波傑的母親與莫阿聰的祖母沒廬赤瑪倫攝理。木蛇年(公元705年) ,以岱仁巴努囊扎與凱甘多囊為首反叛,在本姆那拉孜地方殺死叛臣岱仁巴等人。是年冬,贊普任命庫*芒波傑拉松為大相。但是,此事立刻傳到祖母赤瑪倫耳中。不久在林仁園治罪庫*芒波傑拉松,任命韋*赤素香聶為大相。這年,出兵鎮壓了“悉立”等小邦叛臣。土雞 年(公元709年)逮捕悉立王。從此,王權穩固,吐蕃社會安定。
關於赤德祖贊的卒年在公元754年,木馬年,他駕臨羊卓扎蔡後去世,實際上是被大臣巴· 吉桑東贊與朗·彌素二人所殺。
歷史功績:
赤德祖贊迎娶唐朝宗室之女金城公主進藏。據《敦煌木吐蕃歷史文書 ·大事記年》記載:“狗年(公元710年),贊普(赤德祖贊)駐於跋布川,祖母(赤瑪倫)駐於“仲”地。於赤帕塘議盟,派人準備贊母公主(金城公主)來蕃之器物,以尚·贊多熱拉欽等 人為迎婚使者,贊姆金城公主至邏婆(拉薩)之鹿園。冬,贊普伉儷(赤德祖贊與金城公主)駐於扎瑪爾、祖母(赤瑪倫)駐於拉崗雜。於多麥之丹瑪孜納木尤,尚·嘉多與達格日雜集會義 盟。”《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大事紀年》26頁。
歷史認為,公元710年,鐵狗年,吐蕃大臣尚·多熱拉欽(《唐書》作“尚贊出名悉臘”)作為吐蕃迎娶金城公主的婚使來到唐朝都城長安,敬獻禮品請婚,皇帝許嫁宗室之女金城公主,且舉行盛大宴會招待吐蕃使臣。唐中宗為唐蕃之間的政治友好,決定把金城公主作為友誼使者嫁給吐蕃贊普。金城公主在吐蕃組織人力翻譯了多部佛法經典和醫藥、歷算書籍,傳播發展了各種器樂,豐富了吐蕃文化。總之,唐蕃之間親上加親,民族關係進一步加強,做出了偉大的歷史成績。

末代五王

赤松德贊至赤達瑪俄旦贊(朗達瑪),在本教史書上稱為“末代五王”。
青年赤松德贊
青年赤松德贊
1、赤松德贊(742—798)
赤松德贊是悉補野世系中政績宏偉,為吐蕃的繁榮富強做出過偉大貢獻,在政教兩方面都具有一定權勢的一位贊普,被譽為“祖孫三法王”之一。
他生於公元742年,水馬年,赤德祖贊與那囊氏芒波傑之子赤松德贊降生於扎瑪。
據《敦煌本歷史》馬年條中亦說:“是年(壬午)贊普松德贊(赤松德贊)生於扎瑪,母后贊莫卒”(該書35頁)。
中年赤松德贊
中年赤松德贊
生平介紹:
唐天寶十四年(755)嗣位。
他上任伊始,任用尚結悉、尚息東贊、尚贊磨、論悉諾(又稱達扎路恭,漢籍作馬重英)“三尚一論”輔佐朝政,剿滅反叛族臣及黨羽,初步穩定吐蕃局勢。
徠755年乘中原內地發生“安史之亂”,屢犯唐境。
757年唐蕃進行第四次和盟,為赤松德贊執政以來首次與唐和盟。
廣德元年(763)赤松德贊聯合南詔、黨項、吐谷渾、回訖等部族,由吐蕃將領達扎路恭率20萬聯軍攻入長安。
晚年赤松德贊
晚年赤松德贊
歷史功績:
赤松德贊時期,吐蕃王朝臻於全盛,不僅表現在武力強大,還表現在他對吐蕃王朝內政建設和不斷引進、學習、吸收外族文化,振興吐蕃佛教文化事業所做出的貢獻。赤松德贊釐定法律,嚴格等級制度,明確貴族與屬民界限,強化吐蕃奴隸制,發展經濟生產,仿照唐制,設置諸道節度使,大量屯軍耕牧,促進農業、畜牧業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大力發展吐蕃醫學,名醫、醫著倍出。
大曆十四年(779)興建吐蕃第一座寺院——桑耶寺,首次在吐蕃剃度僧人。扶持佛教,建寺譯經,先後頒行兩次興佛詔書,詔令吐蕃全民奉行佛法,通過制訂《佛教大法》和盟誓形式進一步維護藏傳佛教地位。任命佛教僧人為僧相,開創僧人參政先例。為解決吐蕃宗教信仰和派系之爭,宣布崇佛禁本,親自主持漸頓之爭。
在他執政期間,吐蕃王國富強繁榮,眾生安居樂業。由於赤松德贊在吐蕃王朝文治武功方面的業績和建樹,以及他確立了佛教在藏族社會的重要地位。晚年,他將王權交其子牟尼贊普,赴蘇卡地方修行。在藏族歷史上與松贊干布、赤祖德贊並稱吐蕃三大法王。
2、牟尼贊普(774—798)
《賢者喜宴》記載,赤松德贊王與王后蔡邦氏梅脫仲共有4位王子,長子牟赤松波夭折,次 子牟尼贊普,三子牟迪菇贊普,幼子墀德松贊。據說,墀松德贊55歲時,退位到松喀爾糧瑪 蔡宮修行,立次子牟尼贊普為王,當時是公元796年。
生平介紹:
牟尼繼位后不久碰到的第一件大事是,在王宮近侍之中,佛本之爭的矛盾非常尖銳。《巴協》中比較詳細地記載了赤松德贊去世后,是信奉本教還是信奉其他教派的辯論,尤其是在舉行父王的超薦活動上佛本之諍展開尖銳的鬥爭。後來,僧人們依止天子離垢經請諍頂之咒,按照法規(佛教風俗)進行超薦。當時建立金剛界壇域,舉行天子赤松德贊的超度活動。貝惹雜納任密咒主(師),宇扎娘波作儀軌,恩蘭·嘉哇卻央與昆·魯易旺波、努·南喀娘波三 人念誦《般若波羅網質》、《母子德》,舉行了盛大的天子墀松德贊的超度活動。其後,牟尼贊普和貝惹雜納、嘉嫁宇扎娘波三人於藍迦達姆惹地方將3義教法的經義、口訣全部從楚文譯成藏文。牟尼贊普宣布了義教法甚深經義口訣為合格經義,其中部分經典藏在桑耶寺烏 則森康大殿的典匣中。
按《巴協》、《紅史》、《世系明鑒》、《漢藏冊府》、《智者喜筵》等書均說赤松德贊第二子為牟底贊普,而《王臣記》作為牟汝贊普。夏拉康碑文亦說赤松德贊次子為牟汝贊普,可見牟底贊普與牟汝贊普本系一人。
3、赤德松贊(776—815)
贊普
贊普
生卒年代:
赤德松贊是赤松德贊王和蔡邦氏梅脫仲所生的第四個王子,又名賽那勒江雲。赤德松贊生年按《智者喜筵》說他生於其兄牟尼贊普生的次年,按其兄牟尼贊普生於乙卯年,次年即為丙辰,故其生年為丙辰年(776)。其卒年藏史均共同承認為丁酉年(817)。漢文史料如《舊唐書》、《冊府元龜》亦說:“元和十一年丙申(818)吐蕃贊普卒,新贊普可黎可足立”。兩書中所說只差一年。
生平介紹:
贊普赤德松贊共有莫廬氏赤姆勒與琛氏嘉薩勒姆贊、覺聰氏贊嘉三位王妃。
歷史功績:
贊普
贊普
赤普赤德松贊的三大功績中第一是在贊普世系中,將古代歷史刻在石頭上,留作後代傳誦。其重大成績在碑刻中有記載為:噶瓊祖拉康碑、衛堆夏拉康的兩塊碑、工布第穆摩崖石刻、康區強敦摩崖石刻,瓊敦墓碑等。
第二是維修祖先所建的寺院,新建噶瓊祖拉康等。父王赤松德贊與胞兄牟尼贊普相繼去世,贊普尚幼期間,佛教急劇衰退。《巴協》說:“其間,桑耶寺僧人斷糧散落,失去寺院的模樣,祖拉康根基堆滿鼠屎,房門被盜。”
《賢者喜宴》407 頁:後來,贊普成年後,修復了桑耶寺,恢復了對僧人的供應,各種修供開始照常進行。《娘氏教法源流》說:“此王未失祖先之規,恢復祖先之誓願,裝修寺院,獻供物品,修建了拉薩(大昭寺)之小回廓,所做成績甚多,讚頌出家人之福祿。”《娘氏教法源流》416頁赤德松贊還修建噶瓊金剛界等。
第三是翻譯佛法典籍,標明編寫目錄,用法律規定。大約公元814年,木馬年,印度和吐蕃的譯師智者們釐定以前從各種語言譯成藏文的大小乘佛教,贊普赤德松贊用法律規定,這可能是三次釐定文字中的第二次,規定翻譯的原則是:(1)必須符合聲明學的原則;(2)不準與佛教經典意義相違背;(3)必須使全體吐蕃人容易理解。另外,還需要了解的翻譯方法和注意事項等,以範例的方式解釋。總之,總結了從松贊干開始歷史上翻譯佛教經典的經驗和教訓,開創了翻譯理論。這在藏民族語文和文化發展史上建立了永不磨滅的功績。
贊普赤德松贊時期,進一步加深了漢藏之間的親密關係,相互交還了以前漢藏邊界戰亂中被俘的將領。
贊普和唐朝皇帝繼位或死逝之時,雙方常派使臣祝賀或弔祭,藏漢之間使者往來不斷,和平友好的關第成為主流。尤其雙方互派大臣和將領,經常書信往還,磋商過去長期間發生的邊界爭端,和平解決,為藏漢兩個民族之間鋪設了和平相處的良好基礎。
這些,赤德松贊之子赤德巴堅時期立於拉薩大昭寺前面的《甥舅和盟碑》記載說:“聖神贊普赤德松贊心思深鴻被,曉明政權之事,以慈愍之恩情,無有內外之分,普及八方,亦會晤四方諸王而和談,與漢地聯姻友好,親如一家,協和社稷如一,甥舅二方相在同心,與唐王文武孝德皇帝會晤和談,明解舊有怨仇,互派使者,互致書信。經常互送禮品,然和談大盟尚未成就,甥舅和談亦未究竟,成為憾事……”《藏族古代文獻選輸》
4、赤祖德贊(804—836)
生卒年代:
赤祖德贊生於公元802年,水馬年。公元815木羊年,13歲時嗣繼王位。公元841 年,鐵雞年去世。
贊普
贊普
生平介紹:
熱巴堅王或稱安達·熱巴堅,安達意為邦主或邦君。
熱巴堅,意為長髮辮人,此為別號,其尊號為赤祖德贊。
唐書作可黎可足即“赤祖”二字的對音。唐蕃會盟文中使用的年號為彝泰,故唐書中也稱他為彝泰贊普。
他在位時,大興佛教,藏史遂稱他和松贊干布,赤松德贊共為大宏佛法的法王祖孫三代。
歷史功績:
赤祖德贊王的主要政績是繼承父王的遺志,和解唐蕃甥舅之間的這界軍事衝突。在漢藏兩個民族的關係方面,赤祖德贊時期,一方面唐蕃互派使者贈禮不斷加強和談調解。另一方面,派兵爭地守衛邊界,多次發生激烈的軍衝突。但是,那時唐蕃雙方相互沒有抗衡的能力,激烈的戰爭也只不過是為和談事業創造條件和方便。《弟吳教法源流》說:“贊普熱巴堅的“前半先未犯唐邊境。后,三部作戰未佔地,於唐區雅莫塘,冬季三月,戰至夏季草綠而和解。刻日月於名,盟拆。”從這一段記載可以窺見唐蕃之間的關係。立於大昭寺門前 《甥舅會盟碑》的大盟碑是“大蕃彝泰九年,大唐長慶三年,陰水兔年仲春十四日,寫碑文。”這年是公元823年,是贊普赤祖德贊繼位9年。會盟碑記載了松贊干布至赤祖德贊間近200年來唐蕃和親友的歷史,表達了唐蕃不再戰爭,萬代和好的永因誓願。從此,根本上結束了唐蕃之間長期的來所進行的大小規模的戰爭。赤祖德贊時期,不僅為當時唐蕃之間的和平友好關係做出了良好的歷史貢獻,而且為漢藏兩個民族之間發展建立了具有偉大意義的功績。
贊普
贊普
死亡原因:
贊普赤祖德贊是一位過分尊崇和供養佛教的國王。他在位時期,僧人的權力凌駕於群臣之上,還到了很高的程度,大臣和將軍們不滿情緒高漲,矛盾日臻興銳,在王宮高級近體之中發生重大矛盾。《娘氏教法源流》說:“其後,贊普將小型會議獻給出家者,行政服從佛法;將權力交經僧人,故信奉本教的大臣,徵集一切不適當的賦稅、好淫、盜匪等放蕩行為猖獗,稟告贊普說:‘尚倫們完成了一切任務,每年徵集賦稅,將庶民獻給僧人,我們施禮21次,卻不還禮。人民都喜歡出家,這樣,如何做事?’答道:贊普召集蕃民僧俗人僧人動員,凡願信奉佛法者,施予大恩惠,禮待問安諸尚倫,賞賜各種物品等不同種類,制定道德規範與戒律。(《娘氏教法源流》)
後來,臣民們“由於施以暴行,受到贊普的嚴令制裁,提出了手指僧人的法令。贊普詔令:若手指我的出家人,堅指則斷其指。臣民們又以手作輕蔑手勢被說成速法,而被割指。他們又用語言嘲罵,贊普又規定定:凡惡罵僧人者,割唇;凡晉視僧人者,剜其眼;凡盜竊法器者,以80倍的財寶賠償等,作法律執行。(《娘氏教法源流》427頁)。因此,君臣之間,矛盾更加興銳複雜。以韋·達納堅為首的一些奸臣們陰謀策劃,“鐵雞年,赤熱巴堅在墨竹夏巴宮,飲葡萄酒至醉,坐在寶座上時,韋達納堅與覺熱·拉倫、勒多贊3名奸臣將頸骨折斷,把面部扭向背面而死。”(《賢者喜宴》422頁)
5、朗達瑪·烏東贊(797—841)
生卒年代:
贊普
贊普
達瑪是其本名,吐蕃一般王者名前加敬詞“赤”字,達瑪名前名“朗”意為牛,此屬貶詞。烏東贊是他的尊號(《敦煌本歷史》100頁)。
《青史》所說達瑪繼位之年和其卒年,與漢文史料頗相合。
《通鑒》開成三年戊午(838)“是歲吐蕃彝泰贊普卒,弟達磨立”。會昌二年壬戌(842)“吐蕃遣其臣論普熱來告達磨贊普之喪”(《通鑒》卷246)。
故達瑪的生年為丁丑(797),卒年應為辛酉年(841)。
生平介紹:
統治金吐蕃的贊普世系中最後一位王是朗達瑪烏東贊,他是贊普赤德松贊和莫廬氏赤姆勒王后所生之子。
關於朗達瑪滅佛問題,佛教史書中說:“其後,授權與贊普達瑪烏東贊,立為國王,吐蕃臣民中凡仇視佛法者,任命不喜佛法之猴頭韋*喜多熱為囊倫,任命鷂頭那囊·嘉察墀松傑為外相。”《娘氏教法源流》429頁“。
爾時,天疑霜雹,疾病流行,眾人遂誣衊說‘此乃信佛不祥’。並進而滅佛,毀壞拉薩大昭寺,繩系守門金剛手像之脖頸。不久繫繩者吐血身亡,寺未能毀壞。又揚言將兩尊釋迦佛像與慈民法輪投置於河水,信佛大臣們借口說已投入河水、設法將佛像藏在各自床下,建立佛堂門,其上給制僧人飲酒圖。下令毀壞桑耶寺,亦說為發光塔,亦說康松(三界)與烏孜佛殿之間有小黑塔毀其寺,天降巨雷,毀寺者身亡。拉薩大昭寺和桑耶寺先後作為屠宰場,后成狐穴、狼窩,其他佛殿多被毀壞,凡見經書或焚之或投河,有些埋於地下。凡未逃脫班智達有的被流放他地。瑪仁者卻與娘定增桑被等多名善士被弒,多數僧人逃往邊,未逃脫者被迫還俗,不聽者弒之。有的被迫為王臣之上馬台,有的被迫上山狩獵。”(《賢者賓宴》425—426頁)
後來,拉隆貝吉多傑秘密弒害贊普朗達瑪。

王朝世系表


第一代:松贊干布(唐書作棄宗弄贊或棄蘇農)(617—650)(629年即位641尚文成公主,646年唐平遼東上表稱臣祝賀,649年唐授附馬都尉·西海郡王)
第二代:貢日貢贊(633—650)。
第三代:芒松芒贊(別名赤本布,唐書通典作乞黎跋布(650—676)(唐書:松贊干布死,繼位,祿東贊相之)。
第四代:都松芒布吉(別名赤都松,唐書作器弩悉弄)(676—704)(唐書:父死嗣位,欽陵擅政)。
第五代:赤德祖敦(別名麥阿聰或作傑祖茹。通考作乞黎蘇籠臘贊。唐書作棄隸縮贊)(698—755)(唐書:父死繼位,祖沒祿氏輔政,710年尚金城公主)。
第六代:赤松德贊(唐書作娑悉籠臘贊)(742—798)(756繼位,762年始抑苯興佛,建桑耶寺)。
第七代:牟尼贊普(別名舉孜贊普,唐書作足之煎)(774—798)(797接位一年後被殺)。
第八代:牟汝贊普(牟底贊普)(775—804)。
第九代:赤德松贊(別名塞那勒江永或作丁赤傑布)(776—815)。
第十代:赤祖德贊(別名赤熱巴堅,唐書作可黎可足)(804—836)(唐書作821遣使乞盟,會盟長安,822年接見唐會盟使劉元鼎於墨竹)。
第十一代:朗達瑪(別名烏冬贊)(797—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