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7條詞條名為王瑤的結果 展開
- 中國中古文學研究開拓者
- 青年歌唱演員
- 作家,代表作《關妖精的瓶子》
- 原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
- 高麗恭讓王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 昌圖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 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 山東藝術學院教師
-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藝術設計系教師
- 科幻作家
- 中國十大青年古箏演奏家
- 上海立信會計學院稅務教研室主任
- 大連理工大學副教授
- 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工商管理系系主任
- 牡丹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師
- 朝陽師專教育管理系教師
- 貴州師範大學副教授
- 王瑤:天長市楊村鎮黨委副書記
- 團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 雲嶺繪畫藝術創作院副院長
- 河南大學教授
- 全國勞動模範、中國電信浙江奉化分公司經理
- 吉林省肝膽病醫院消化內科護師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海南有限公司網路安全運行維護員
- 編劇
- Hwowz創始人
王瑤
中國中古文學研究開拓者
王瑤(1914~1989),男,字昭深,山西平遙人。文學史家、教育家,中國中古文學研究的開拓者、現代文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青年時期師從朱自清,致力於中古文學史的研究,著有影響力巨大的《中古文學史論》。建國后,王瑤服從組織調配開始了新文學史的研究和教學,1953年完成的《中國新文學史稿》標誌著現代文學研究和教學基本格局的建立。
王瑤學貫古今,視野開闊,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的修養,是一位在中古文學史、現代文學史和魯迅研究三個研究領域都做出了卓越貢獻的學者。
王瑤 少年時期
1928年,離開平遙,考入太原進士中學。
1931年,考入天津南開中學,后因學費昂貴轉張家口察哈爾第一中學高三年級。
1934年,王瑤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因其學識淵博,思想解放,在校內獲得美譽“小周揚”、“小胡風”。
1935年,參與反對“華北自治”學生運動,並成為其中骨幹。
193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1月1日,受命主編《清華周刊》第45卷。
1937年暑假,回鄉,不久抗戰爆發,因戰亂未能隨學校南遷,困於家鄉,以從商和幫人輔導功課而糊口生活。同時也因此與黨組織脫離。
1942年,南下成都,在當地的中學任教員教書生活,不久遷往昆明,同樣在當地的中學教書。9月,正式在西南聯大復學,其後考入清華研究院中國文學部,師從朱自清攻讀和研究漢魏六朝等中古文學。隨後在清華從事古典文學、現代文學的研究。
1943年7月,畢業於清華大學中學系,同年在清華大學複員。隨後,清華研究院畢業后,因成績優異得以留校任教。
王瑤 青年時期
1946年,清華大學遷回北平,王瑤隨校返教,中文系講師、副教授等職。與杜琇相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三年中,王瑤先後在《新生報》《語言與文學周刊》《清華學報》《國文月刊》《文藝復興》等全國性報刊雜誌上發表研究中古文學論文30餘篇,內容涉及中古文學中許多重要學術課題,史料詳盡豐富,觀點博大精深,分析材料和論證的方法更是獨闢蹊徑,從而奠定了王瑤在中古文學研究領域中的領先地位。
1951年11月,全國文聯為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開展的“洗澡”運動中被作為重點批判對象進行批判。
1952年,服從院系調整后改任北京大學教授,講授現代文學史,魯迅研究等課程。5月,《中國新文學史稿》脫稿。
1953年,《中國新文學史稿》正式出版,填補了中國文學史研究中的一項空白,同時王瑤也因此成為中國新文學史研究學科的奠基人。
1954年11月,撰文《從俞平伯先生對<紅樓夢>的研究談到考據》,直接參與了對俞平伯的批判,以後多不願提及此事。
1957年,受到毛澤東親自接見並鼓勵他為新中國文化建設多做貢獻。
1958年,“反右派”鬥爭中被當作學術上的“白旗”受到批判,但仍然堅持繼續自己的學術研究。
1966年8月24日,被西頤中學紅衛兵與北大中文系紅衛兵先後抄家。9月,被打為“反動學術權威”、“漏網右派”。
1968年8月,被關進牛棚,接受審查與監督勞動。
1973年,結束在“五七”幹校的審查批判,回到北京。以後親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魯迅研究學會副會長等職,並主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1978年,招考"文革"后首屆碩士研究生,報名800餘人錄取7人。
成員 | 姓名 | 影像資料 |
妻子 | 杜琇 | 王瑤與妻兒 |
兒子 | 王超默(1947~) | |
女兒 | 王超冰(1949~),知名學者,代表作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與人合著) | |
次女 | 王超華(1952~) | |
家庭成員資料整理自 |
1989年,11月,抱病參加在蘇州舉行的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會。12月13日,因患肺病逝世於上海華東醫院。
著作名稱 | 初版信息 | 著作名稱 | 初版信息 |
中古文學思想 | 1950年,上海棠棣出版社 | 李白 | 195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中古文人生活 | 1950年,上海棠棣出版社 | 關於中國古典文學問題 | 1956年,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
中古文學風貌 | 1950年,上海棠棣出版社 | 中古文學史論集 | 1956年,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
中國新文學史稿 | 1951年,上海開明書店,僅為上冊 1953年,新文藝出版社,上下冊 | 魯迅作品論集 | 198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
魯迅與中國文學 | 1952年,上海平民出版社 | 中國現代文學史論集 | 1998年,北京大學出版社 |
潤華集(隨筆集) | 1988年,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中國詩歌發展講話 | 1956,中國青年出版社 |
歷史文學史觀
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始終堅持“師朱(朱自清)法魯(魯迅)”效法魯迅的路子。魯迅的一段文字曾經說過:“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並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認為:“這話今天仍然是我們學習古典文學遺產時的重要指針。對陶淵明這樣一位歷來對他有過許多模糊認識的詩人,這樣的研究就顯得更其重要。”注重史的關聯,考察文人生活與文學作品的關係,知人論世是魯迅堅持的方法,魯迅一向已注意到文藝與時代及社會環境的密切關係,到這時更覺得非先弄清楚歷代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不可。王瑤繼承和發揚了魯迅這種這種方法,在研究中儘可能接近歷史,了解歷史,將人物和作品與他產生的時代聯繫起來。
客觀文學史觀
王瑤(左一)、吳組緗與學生合影
與時俱進史觀
時刻注意文學史與歷史、時代保持互動。在學術研究中,他講求“要從現實生活中汲取養料”,“歷史研究也必須傾聽生活的召喚,時代的召喚”。他在一系列文章中專門強調“歷史感”的重要性,如《研究問題要有歷史感》等文章,直言特別是在現代文學研究中,許多文章的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是缺乏歷史感,不能把所論述的作家或問題與當時的時代條件緊密聯繫起來,更甚者有的研究者為了造成文學所謂的深刻,妄加揣測和臆斷,拋開時代的背景與聯繫去分析作家作品,這都是不嚴肅甚至的錯誤的。
開拓者
是中國中古文學研究的開拓者,現代文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的修養,從而形成了“學貫古今”的學術個性,為“清華學派”的建立與發展作出了獨特的貢獻。其中古文學研究的代表作是《中古文學史論集》,其成就一直籠蓋著50一一80年代的中古文學研究,不僅史料豐富,還為研究方法的現代化開闢了一條新路。其現代文學研究的代表作是《中國新文學史稿》,實現了現代文學與傳統文學研究的分離,其體系與模式影響深遠,曾譯為日文,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他還是1949年以來大陸魯迅研究領域的重要代表,其《魯迅作品論集》被學術界公認為魯迅研究的權威性著作,顯示了時代學術水平。其學術研究與時代先進思潮有密切的聯繫。他的出色的教學活動、學術研究和思想深度,使他成為“北大精神”的象徵和代表之一。
王瑤(前排左三)與學生們
錢理群(文學史家):“在我看來,王瑤師正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魯迅式”的學者,“魯迅式”的知識分子。”
溫儒敏(北大中文系主任):“他的出色之處在於儘可能調和與化解矛盾,並在一個非常政治化的寫作狀態中探討如何發揮文學史家的才華與史識。”
藍棣之(文學評論家):“他講課富於藝術的魅力,沒有講稿,卻能旁徵博引;縱橫馳騁,海闊天空,卻又始終圍繞一個主題;態度客觀,但很有激情。”
夏中義(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王瑤是一位非同凡響的具有大學者資質的學人。”
水深火熱
王瑤(右)生前最後一張照片
黑白顛倒
王瑤先生勤奮好學,很年輕的時候,頭髮就已經開始發白了。為此他常常感嘆的說:“不該白的,卻白了。”而同時他又喜歡抽煙,故而他的牙齒幾乎都熏成了黑色,對於這一黑他又說:“不該黑的,卻全黑了。”兩者的一黑一白相稱,他又風趣地說:“這真是‘黑白顛倒’了! ”
垂死掙扎
晚年的王瑤負責參與編撰《中國大百科全書》;擔任過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主編,大力扶植青年學術力量;1987年,他申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研究項目,挑選陳平原等一批學者專家,組織課題組。但同時,王瑤內心卻有另外的想法:現在無論做什麼事,都是“垂死掙扎”,什麼事也不做呢,又是“坐以待斃”——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垂死掙扎”。
王瑤紀念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