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江分洪閘

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區

荊江分洪閘位於荊州市公安縣南北兩端,是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區。

地理環境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荊州市公安縣南北兩端,是荊江分洪主體工程。距荊州市5公里。進洪閘(又名北閘)屹立於北端太平口;節制閘(又名南閘)橫跨南端黃山頭虎渡河。是集遊覽、觀光於一體的大型農業水利樞紐工程。

歷史沿革


為消除荊江水患,以確保荊江大堤安全,1952年,中央批准興建荊江分洪工程。在李先念、唐天際、林一山等地方軍隊和水利部門領導人的集體指揮下,30萬軍民、技術工程人員從全國各地雲集荊江,僅用75天時間,就建成了萬里長江上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工程分進洪閘和節制閘。進洪閘為防洪工程,全長1054.375米,54孔,設計進洪量8000秒立方米。節制閘為控制工程,全長336.825米,32孔,設計泄洪流量3800秒立方米。毛澤東、周恩來曾先後為荊江分洪工程題詞。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富春、董必武、江澤民、李鵬、喬石、李瑞環、田紀雲、鄒家華、溫家寶、朱鎔基、錢正英、程子華等先後視察過荊江分閘。荊江分洪工程的建成不僅減輕了洞庭湖的負擔,降低了荊江水位,也緩解了洪水對荊江大堤的威脅,同時確保了江漢平原武漢三鎮的安全。
1998年,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北閘又積極地進入緊急分洪準備狀態,為奪取’98抗洪勝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6年荊江分洪閘被國務院納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是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區。

主要景觀


荊江分洪工程位於湖北省公安縣境內,始建於1952年春末夏初之交。參加工程建設的30萬軍民,以75天的驚人速度建成荊江分洪第一期主體工程,包括右岸沙市對面上游15km處的虎渡河太平口進洪閘、黃山頭東麓節制閘和分洪區南線大堤等主體工程。荊江,地處長江三峽下游,上起湖北省枝城市,下至湖南省洞庭湖口城陵磯。下荊江裁彎后,荊江河段全長377km。荊江南岸有四口分流,自上而下依次為:松滋河的松滋口,虎渡河的太平口,藕池河的藕池口和華容河的調弦口。四口分泄荊江洪流注入洞庭湖,與湘資沅澧四水匯合後於城陵磯出長江。由於四口入湖泥沙的淤積,導致四口分流日益減少,從而逐年抬高荊江水位。荊江北岸有聞名遐邇的江漢平原。荊江南北兩岸地面分別低於沙市站汛期水位達8~13m。漲水時,人在水下走,水在屋頂行,形似地上河。汛期洪水嚴重威脅荊江堤防,荊江北岸的荊江大堤首當其衝,形勢十分險要,有“萬里長江,險在荊江”之稱。當地人民每年洪汛都在提心弔膽過日子,故有:“荊沙不怕刀兵動,只怕南柯一夢中”的民謠。為了有效根治長江水患,1952年黨中央、毛主席決策,在荊江南岸的公安縣境內,修建荊江分洪工程。當時調集軍民30餘萬人日夜奮戰,僅用75天就勝利修建了新中國誕生后的第一個震驚中外、彪炳史冊、可蓄納荊江過量洪水54億立方米的大型水利設施荊江分洪工程第一期工程。荊江分洪工程進洪閘(荊沙人稱北閘),有54個進洪孔,長1054.375m;設計進洪流量為8000m3/s,可有效吞蓄洪水總量達54億m3,其主要作用是分泄荊江上游巨大的超額洪水峰量,降低沙市水位,以確保180餘km的荊江大堤安全,同時,減少荊江四口注入洞庭湖的水沙量。位於湘、鄂邊陲黃山頭東麓的泄洪閘(又稱節制閘,當地人稱南閘),有32個泄洪孔,閘身長336.825m,設計泄洪流量為3800m3/s。其作用是控制虎渡河向洞庭湖分流量不超過3800m3/s,以確保洞庭湖地區數以百萬人口與廣大農田的安全。荊江分洪工程首次運用,三次開閘分泄荊江洪流,不僅使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區直接受益,而且對九省通衢的武漢三鎮和沿江城鄉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世界矚目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興建后,荊江分洪工程仍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的重要水利樞紐,是保護荊江大堤防洪工程系統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荊江分洪工程不僅是近期荊江地區的核心防洪工程,而且在上游三峽水庫和山谷水庫建成后,它仍然負擔配合組成長江遠期防洪系統,解決長江較大和稀遇洪水的危害。因此荊江分洪工程是治標與治本相結合的大型水利樞紐,是平原水利綜合利用的典範工程。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在荊江南岸公安縣太平口與長江北岸荊江大堤上。為紀念1952年完成的荊江分洪工程而建。共有兩組,北岸荊江大堤上的一組,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為紀念1952年完成的荊江分洪工程而建。紀念碑碑體為一塔形花崗岩建築,下層西壁浮雕是工程建設興建時的動人畫面,中層四面鐫刻有題詞、碑文;南面是毛澤東同志的題詞:“為了廣大人民的利益,爭取荊江分洪工程的勝利”;北面是周恩來同志的的題詞“要使江湖都對人民有利”;東面是鄧子恢同志的古言頌詞;西面是李先念、唐天際同志撰寫的紀念碑文。
荊江分洪閘
荊江分洪閘
紀念碑兩側,各有亭閣一座,亭上朱欄碧瓦,分外耀眼。亭閣內各立大理石碑塊,上面鐫刻有參加荊江分洪工程建設的928位英模的名字。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亭,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亭,位於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荊江大堤之上,與觀音磯千米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