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威特·柯林頓
德威特·柯林頓
德威特·柯林頓(1769~1828), 1812年5月,共和黨紐約州議會提名柯林頓為總統候選人。 1812年戰爭結束之後,修建運河的建議又被提出,柯林頓到州首府
德威特·柯林頓(1769~1828),美國政治家,民主共和黨成員。他出生於紐約州的利特爾布里頓,是美國副總統、紐約州州長喬治·柯林頓的侄子。1789年,他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後來成為一名律師。1798年,他入選紐約州議會;1798~1802年及1806~1811年期間,擔任過兩屆州參議員;1802~1803年在美國參議院任職,提出《第12項憲法修正案》,建立了總統及副總統選舉的現代程序;1803~1807年、1810~1811年、1813~1815年,擔任紐約市長,主張免費普及教育、促進立法以消除對天主教徒投票的權利和其他自由主義改革的發展。1812年5月,共和黨紐約州議會提名柯林頓為總統候選人。9月,聯邦黨在紐約開會,拒絕選舉總統人選,因此保證了柯林頓得到聯邦黨的決定性支持。賓夕法尼亞州的賈里德·英格索爾被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大選中他獲得89票,而詹姆斯·麥迪遜獲得128票。
競選總統失敗以後,柯林頓將精力轉向連接哈德遜河和伊利湖的伊利運河的開挖工作上。早在1811年他就向州議會提交了動議,當時還派特使去華盛頓尋求聯播政府的支持,但沒有獲得成功。1812年戰爭結束之後,修建運河的建議又被提出,柯林頓到州首府奧爾巴尼,敦促接受詳細的運河計劃,經多方遊說,1816年4月州立法機關同意將該運河作為州的工程提供資金,並任命他為運河委員會委員參加該工作,1817年,他當選為紐約州州長,以後幾乎終身連任(1817-1823,1825-1828),他處於有利地位能監督整個工程,但在1822年,由於馬丁·范布倫的塔慕尼組織的反政府活動愈演愈烈,他拒絕第三次連任州長,1824年他被罷免運河長官職務引起公憤,1825年,他重新被選為州長直到去世,當年10月運河開通,他由此使紐約市成為中西部地區貿易的主要港口。他還對自然科學感興趣,發表過對美國自熱科學知識狀況的精闢總結,提名《引論》(1814)。